水中月 空中花
無香火 無飛簷鬥拱 無繁複華麗
這座與眾不同的現代寺院
將環境 建築 光影 水面 蓮花 季節 微風
融為一體
營造出空花水月的美
不受傳統束縛的建築設計
令人過目不忘
建築是有思想的,但是它不像文字或語言那麼直白。建築師是造夢師,將虛的思想與美學觀點,承載進實的建築裡。也許你不能解讀,但終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
在臺灣臺北市,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現代寺院-農禪寺水月道場,這座寺院由著名建築師姚仁喜依照聖嚴法師的願望設計改造。聖嚴法師曾希望改建後的農禪寺,其建築應是長在水裡、浮在水面的「景觀道場」;從遠處或空中看是浮在水面上的「空中樓閣」,呈現一種清雅、樸實、幽靜的、明朗的空間。他給了建築師六個字,」水中月、空中花「,並命名為「水月道場」。
佛教認為一切都是幻象,而建築卻是硬邦邦、很實在的,怎麼把虛無抽象的概念呈現出來,是姚仁喜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姚仁喜大膽地在寺院前面設計一個長 80米寬 40米的矩形水池。確切地講,是一個鏡面池,透過光與影的映照,呈現出「空中樓閣,水月道場」的視覺感受。雄偉的大殿,蜿蜒的山景,天上變化無常的浮雲,共同映照在水面上。天晴無風時,水面如鏡,正殿、山景以及天空都清楚的映照在池面上,真的寺院與倒影幾乎是一樣的。然而一旦風生雨起,水面生波,池面所有的景象瞬間模糊,隨風搖曳,甚至消失。通過環境空間、建築空間、光影、水面、蓮花、季節、微風等方法,呈現出了空花水月的理念,營造出了一種美的空幻或者說是空幻的美。
整個建築物沒有多餘的裝飾,沒有太多的色彩,傳達清雅、簡樸的禪佛況味。灰色,白色,棕黃,大殿的風格簡約至極,卻透發出高雅的人文氣息與理性的現代藝術精神,這份超越的冷靜和內秀的簡樸,它的微妙之處在於,既很有現代感,又散發著禪宗特有的真質和灑脫。
大殿西側整面牆上鏤空刻著《心經》經文,當陽光於特定的時間穿透經文灑入大殿時,經文會投射在大殿的許多地方,包括佛像、佛壇、柱子、地面、牆面,以及在大殿中禮佛及禪修之人。園區中庭的《金剛經》牆鏤刻整部《金剛經》五千多字的經文。當陽光透過鏤空字體灑入長廊,或在牆上,或在地上,或反射在玻璃窗上,或打在身上,行走其間若似漫遊於《金剛經》的經文之中。
從幻相轉化成建築,又從建築呈現無常空相,聖嚴法師與建築師姚仁喜創造的水月道場顛覆了傳統佛教聖地的儀式,是一座極具現代感的禪宗寺院。農禪寺自建成後屢獲大獎,並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
建築師 姚仁喜
視頻來源於「一條」 圖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 /孫曉康
五角星的核心理念
結合東西方文化優勢
通過跨學科的多元化藝術學習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激發孩子的情感和藝術創造力
因材施教,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
努力為孩子們營造非功利化的愉快成長環境
提供最優質的美術教育
圖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