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過這麼多smart杜牧之後,我將給你一個真實的歷史杜牧

2020-12-24 整天哈哈哈的帆帆吶

杜牧是晚唐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戰略家和畫家,他是一位感情豐富、文雅典雅、志存高遠的知縣(後人又稱「風流賢太守」)。

藉助於五絕的短系統,杜牧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包括理想、崇高的情懷、挫折、迷茫與孤獨、閒暇與高潔情懷,展現出一個有志有情的學者世界的整體精神風貌。

在20個字的五絕的短時間內,他也能在表現中實現「大我」的精神。藝術中杜牧五絕有三個特點。

其英雄氣派、情景交融、意境抒情的意境特徵,具有盛唐絕句的「興象」、「風神」,反映了「唐音」,呼應了盛唐的諸公。

杜牧的詩歌風格多種多樣,其中七絕尤其受到讚譽。與七絕相比,杜牧五絕數量僅為27首,佔其詩歌總數(220多首)的12%。

他的五絕很少被提及,即使被提及,評價也不高。清代王士禎《萬首唐人絕句選》詞:「牧之、義山七言絕句,可稱晚唐神品,而五言絕殊少絕作,乃知兼善為難。」

事實上雖然杜牧五絕數量不多,但其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和較高的藝術成就也值得稱道。

在為數不多的五絕中,杜牧藉助這個簡短的體系表達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包括他的理想、高尚情操、挫折、困惑和孤獨,以及他無憂無慮的心情和高潔的情感,展現了一個有抱負、多情的學者世界的整體精神。

杜牧用五絕來表達英雄與孤獨,表現則表達了「大我」的精神境界。

所謂「大我」精神世界並不局限於表達個人的感激和怨恨,而是把自己放在蒼茫的宇宙背景中,這表現源於我精神的超越與孤獨、英雄主義與痛苦,顯示出個體生命的渺小與自我精神的偉大。如《長安秋望》:「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雖然「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牧《長安秋望》的詩是為攀登言秋之而寫的,但沒有悲傷的感覺。

秋樹葉落下,高聳霜降後挺立,天空如鏡子般清澈,折射出詩人高遠清爽的心情。終南山比秋高,表現了秋的豪邁氣勢,也傳達了詩人積極的精神力量。

這首詩杜甫有一首詩「千崖秋氣高」(《王閬州筵奉酬舅惜別之作》),以盛唐的力量呈現出壯麗非凡的風景,晚唐杜牧也寫了同樣的境界。

這種詩體潘德輿評「竟體超拔,俯視一切」(《養一齋詩話》第10卷)。

這首詩中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讓人想起盛唐王志煥的《登鸛雀樓》和《望嶽》,晚唐的杜牧可以說有這樣的精神,很珍貴。

另一個例子是《題敬愛寺樓》:「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樓。獨登還獨下,誰會我悠悠?」

詩中所傳達的個體生命的普遍意識和孤獨與初唐的陳子昂和《登幽州臺歌》相呼應,唱出了唐代志士的共同情感。

在杜牧中還描述了五絕中理想的混亂和生命的喪失。

比如《有寄》詩「:雲闊煙深樹,江澄水浴秋。美人何處在?明月萬山頭。」

對《千首唐人絕句》和「:雲闊江澄,美人何處?唯有萬山明月,清光相共耳。題曰『有寄』,殆託興遇合之作。」的評論

詩人用「美人」來比較心中的理想,寫出內心深處的模糊感覺。

相關焦點

  • 杜牧:我是全村的希望
    杜牧更不會想到,正是這首小詩,給後世留下那麼多探究和爭論。那場景有點滑稽,就好比數學家們埋首在小山一樣的材料裡苦思冥想,你拿出他們課題一看,上面竟寫著:1+1為什麼等於2 ?這首《清明》也是一樣。02首先,它的出現很突然。
  • 杜牧,低級趣味的揚州夢
    就拿杜牧來說,他26中進士後雖在朝廷做一些小官,但並未墮落。壞就壞在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杜牧到揚州生活。時年三十餘歲的杜牧到揚州後喜宴遊、好青樓,他在揚州一呆就是九年多。杜牧在《遣懷》中講的非常清楚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首先,我杜牧來到揚州是落魄了,並且一落魄就是十年,怎麼落魄的呢?
  • 杜牧 《江南春》 賞析
    賞析    杜牧說,我站在船上,順流而下,欣賞著千裡江南的春光。一路上處處聽到黃鶯歡快地啼叫聲,處處看到綠樹掩映著紅花。不時的,沿岸可以看到水村,山郭,還有我最愛的酒旗在風中招展。    杜牧是個「氣度曠達,性情豪邁」的人,愛喝酒在情理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杜牧《江南春絕句》,煙雨樓臺外的故事
    但杜牧時期,已經是晚唐了,南朝之後,隋唐又新建了大量的寺廟,那麼在杜牧的時候,又有多少座呢?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事實。杜牧寫了一篇極為有名的《杭州新造南亭子記》散文,說的就是在唐武宗,正好是他生活的年代,唐武宗改革寺廟,裡面列出了數據,拆除了,全國寺院4600座,和尚尼姑還俗260,500人。
  • 喬吉與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杜牧有他的抱負,有他的廟堂之高。「月底籠燈花下遊,閒將佳興酬,綺羅叢封我做醉鄉侯,酌幾杯錦橙漿說淨談天口,折一枝碧桃春佔定拿雲手。」喬吉的《揚州夢》總是帶著這樣的迤邐精緻,仕途不順的才子,三年後重新邂逅了仍舊在等他歸來的佳人。好好二字太過美滿,大抵喬吉也不忍給她一個徒留情殤的結局。折枝依舊相映紅的春桃,小酌幾杯,月下的佳人正緩緩走向自己的面前。
  •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然而,你風流不羈的性情,卻讓我憂慮,或許也會對你的身體有所傷害。」杜牧連忙分辨道:「所幸我平常能檢點自己的行為,還不至於讓您擔憂吧。」牛僧孺聞言,笑而不答,讓侍從拿來一隻小書箱,在杜牧面前打開,裡邊全是街頭巡卒關於杜牧行蹤的密報,多達一百幾十張。上面都這樣寫著:某晚,杜書記去某家,沒有不安全情況。某晚,在某家赴宴,情況與上次一樣。杜牧看罷,慚愧不已。
  • 杜牧的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說盡了杜牧心中的委屈與不服
    (杜牧像)歷史上沒有李德裕採納杜牧謀略的記載,因為歸根到底,杜牧是「牛黨」的人(至少不是「李黨」),這一點,他在牛僧孺幕府裡任判官時就已經定了下來,在黨爭為禍甚烈的時期,這樣有「牛黨對白居易的評價杜牧曾經在洛陽擔任過一段時期的監察御史。在此期間曾經交過一個朋友,名字叫李戡。
  • 酈波:141杜牧《山行》
    中國古人對秋是非常在意的,寫秋的詩是非常多的,但大多都描寫的意境和這第一句描寫的差不多,是遠而寒的,是屈而斜的。你比如說,鬱達夫先生在《故都的秋》裡頭就做過一個總結。他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在中國的詩文裡,頌讚秋的文字是特別地多。你注意呀,他說的是頹廢色彩和頌讚秋的文字聯繫起來。當然他又接著說,外國人也這樣,不光我們中國人這樣。
  • 湖州,曾經是杜牧時刻魂牽夢縈的風花雪月之地
    老太太告知杜牧 ,因十年之內你杜牧杜刺史沒有來娶我女兒,現在離當初的約定已過了十四年年,是你杜牧違約,故我女兒只得另嫁他人,現在我女兒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同時老太退回當年杜牧留下的婚約和信物。 杜牧無語,只能悻悻離開。此時此刻杜牧內心無比惆悵,失落感無以言表,十四年的朝思暮想,十四年毫無疑問的希望,頃刻間灰飛煙滅。
  • 每天一首詩—解讀《江南春》中杜牧的感慨
    南朝詩人丘遲:以江南美景召喚友人回故鄉杜牧是唐朝人,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有一個文人叫丘遲,他寫過一封《與陳伯之書》,寫過一個叫陳伯之的朋友,這個朋友有他的苦衷,他曾經從南朝背叛逃到北朝,但是他是南朝人,也就是江南人,丘遲想勸這個朋友,讓他回到江南。在他寫的那首詩裡,有一段景色的描寫,也是非常的優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杜牧的這首七言絕句命題廣大,寫春著眼於整個江南。我們知道在沒有空中視角的情況下,描繪江南風光必然要加以想像,可知杜牧寫這首詩時採用的是虛實相生之法。首先來看首句,我想杜牧當時所處的位置應該是在山丘之上,周圍草木蔥蘢,繁花似錦。
  • 江南春.杜牧
    這裡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字。5、樓臺:指寺廟。鑑賞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使人生觀了幾個景點,也就更深刻了。
  •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他見證了大唐盛世由盛轉衰,三十三年後的803年,杜牧出生。我們今天把李白和杜甫合稱「大李杜」,而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是認為他們的詩名配得上這樣的地位。李白、杜甫是盛唐的泰山北鬥,晚唐最著名的詩人也是李杜,這也許一個神奇的巧合。然而,「小李」和「大李」的聯繫根本不僅於此,唐朝的貴族世界就是這麼小,只要同姓,往上扒幾代總能找出點什麼來。
  • 杜牧的《山行》贊楓葉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杜牧。他非常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深秋的早上,杜牧又和書童一起乘上馬車到野外遊玩。只見天空特別高,特別藍。不知不覺中,馬車已經行進在一條山路上,只見山上草木枯黃,一陣山風吹來,杜牧不禁打了一個冷顫。杜牧抬頭一看,樹葉落光了,可以看到這條山路彎彎曲曲,一直伸向山頂。.山頂雲霧繚繞,朦朦朧朧,書童忽然指著山腰說:"看,那裡還有人家呢!"杜牧朝著山腰一看,果然隱隱約約看到幾戶人家,掩映在雲霧之中,仿佛仙境一般 。杜牧說:" 快,我們到那裡去看一看!"
  •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杜牧,是真名士自風流
    大凡名士,多為鬱郁不得志的文人騷客,大概陶淵明、李白類,可列入其中,杜甫、蘇軾、唐寅類,似乎列入就不大合適,李賀、王勃、柳永類,更不宜忝列。如果挑選中國古代名士的話,我覺得,晚唐詩人杜牧,算得上一個最典型的了。在中國,杜牧也可以算得上,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了。
  • 如果說詩人杜牧是位蘿莉控,你相信嗎?
    當你誦讀「清明時節雨紛紛」、「南朝四百八十寺」、「霜葉紅於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國恨」這些詩句的時候,如果有人對你說:作者杜牧其實是個風流成性的詩人,他非常喜歡年輕漂亮的小女孩,是個蘿莉控,你相信嗎?還是先從揚州說起。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三十一歲的杜牧投奔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在其幕府中擔任掌書記。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遣懷》主要描寫了揚州的狎妓生活,此很難單獨成為一個回憶的理由。何況杜牧在池州亦是「嘉賓能嘯詠,官妓巧妝梳。逐日愁皆碎,隨時醉有餘」,雖不比揚州繁華,倒也不缺少佐酒伴笑的歌妓。所以,我們很難從杜牧的池州背景上尋覓到寫詩的緣由,也許存在一個我們無從知曉的偶然契機吧。
  • 杜牧寫這首詩的真實意圖難為人知,然而卻收意外之功
    懷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這類詩歌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一般是詩人懷古惜今,"有感而發",少有作出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從相反的角度來預測歷史發展的趨勢,達到懷古目的的。
  • 陳朝已經滅亡200年,杜牧當時聽到的真的是《玉樹後庭花》嗎
    200年對於歷史上是輕輕的一頁,但是對於真實的人們,200年可以消失許多舊事物。尤其是在唐朝,詩歌的繁榮遠勝於前朝,歌女們口中彈唱的,多半是時尚的小調,著名詩人的時尚新作,有多少人會唱200年前的歌曲,一首淹沒在歷史中的《玉樹後庭花》呢?這是作者真的聽見了?初衣真的表示很質疑。這個宮廷曲調,就算是盛行一時,也不會在200年後,再度在秦淮河流行。
  • 杜牧筆下的玉人吹簫處今安在?揚州二十四橋告訴你
    韓綽名不見經傳,應該是杜牧在揚州時的同事和朋友,但卻是對杜牧有著影響力的一個人。韓綽死後、杜牧還寫了一首《哭韓綽》,可見兩人情濃於水。這首詩,應是杜牧在京城任監察御史時於秋日遙想江南揚州的美景,即興一揮面就寄給韓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