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平常一天,總從夜市結束。
夜市是個隨意的地方,邊吃邊逛,簡單直接的美食給所有人帶來滿足。
一條夜市街不過幾百米啊,可是從這頭到那頭,幸福感卻直線飆升。
臺灣四面環海,海鮮豐富,所以夜市裡布滿了各種海鮮小吃,小萬今天就帶大家去看一看。出發!
酥炸大魷魚從最早的逢甲夜市,近年紅遍全臺灣,被臺灣人評為「臺灣十大最受歡迎的夜市美食」。看這賣相,果然霸氣!
酥炸大魷魚最大特色在於 「酥」,醃料、外沾漿粉、外包裹炸粉都有獨到之處,出鍋以後不但外形招搖誇張、表皮金黃誘人、入口蓬鬆酥脆、魷物鮮味十足、香汁保存豐富。難怪獨領風騷呢。
要炸出酥炸大魷魚的獨特口感,必須用專門的高溫炸爐瞬間熟化才能保持魷魚汁水豐富,鮮味十足。不是隨隨便便的路邊攤能夠做出來的哦~!
到手有15釐米左右,還真不小。自從吃過酥炸大魷魚,很可能就從「遠離煎炸」變成「嗜炸如命」啦。
桃園御花園觀光夜市有一個很出名的酥炸魷魚攤位,什麼別的都不做,只賣炸魷魚。
店家說,只要美味,一種就好了,大家照樣排隊買。信心滿滿的呢!
除了炸、烤,魷魚在臺灣還被拿來做羹。
魷魚羹其實最早源自福建,「善制海鮮,每每羹湯」,後傳入臺灣,形成自己的風味。
一碗魷魚羹裡有鮮彈的魷魚須、嫩滑的魷魚棒、爽脆的土豆絲…聽聽都受不了。
臺北其實有很多很多賣魷魚羹的,可是你會發現,有些魷魚羹店的生意就那麼好。而且即使藏在偏遠的角落,還是會吸引一堆饕客上門。
蚵仔煎最早是貧民美食,不止是臺灣,廈門、泉州、潮汕地區的小夥伴都很熟悉它。
它的名字很多,又叫海蠣煎,蠔仔烙,海蠣餅。
蚵仔煎很多地方都有,但因為地域的差別,傳承不同,風味也相去甚遠。
濃稠的番薯粉醬淋在煎板上,撒上蚵仔,打一個蛋,和韭菜、豆芽、茼萵菜同煎,再配上醬料,趁熱入口,甜中帶鹹,鹹中帶辣,口口都教人回味無窮。你說得對,它也叫蚵仔面線。在臺灣,蚵仔的吃法很多,除了剛才提到的蚵仔煎,這是極具特色的另一種。
別看這面線小小一碗,貌不驚人,卻絕對是夜市裡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蚵仔夠新鮮、面線夠Q勁,就是絕佳美味!
蚵仔面線口感濃鬱,香味十足,但傳統口味現在已經很難找到。近來多以臺北迪化街著名的紅面線口感為主。
店家用紅面線加高湯煮後再勾芡,放進燙過的新鮮蚵仔和滷過的大腸,淋上烏醋、特調醬料,最後灑些香菜提味,就成了圖中的誘惑樣子。
在臺灣夜市,烤蝦是最為常見又最受歡迎的小吃。
蝦大多被擺放在攤位前用透明的魚缸養著,讓遊客現撈現烤。牆裂推薦,必須品嘗,一級棒!
原本海鮮特有的味道,加上燒烤出來的那種焦香,烤熟了以後那誘人的大紅顏色,足以讓人垂涎欲滴。
鹽酥系列在臺灣被做到了極致:各種鹽酥蟹、鹽酥蝦、鹽酥雞等等……
鹽酥蝦外面裹著一層簌簌的鹽粒,裡邊也有了鹹鹹鮮鮮的味道。
臺灣雞翅包飯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小吃,也是一款席捲臺灣夜市的超人氣美食。
它是將塞滿糯米飯的雞翅放上火爐多次翻烤,雞翅的外表烤過之後香嫩多汁,飽滿的內餡軟嫩入味,完美融合的感受彷佛味蕾也跟著翩翩起舞!
臺灣的蟹,吃法太多,很難說到底哪一種更值得拿出來說。
比如味道濃鬱的沙茶蟹、椒鹽蟹:
新鮮的螃蟹在潛心美食的臺灣本土人手裡,像變魔術一樣,化成各種滋味的美食。
餓了吧?
這只是個小小的開端哦,後面小萬還將跟各位小夥伴細細道來臺灣夜市裡的各種粉面、糕點、甜品……
畢竟,從3月11號開始,我們就可以在萬隆城的臺灣美食嘉年華嘗到它們啦!
1.美食節營業時間:
2016年3月11日至20日(12:00—22:00)
2.現金券:
3月15日前轉發此微信,即可到萬隆城服務中心處領取美食券20元,每天300張,先到先得,送完即止。(領取時間 上午12:00—20:00)
3.領券地點:
萬隆城三號中庭 服務中心
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我,知更多!
地址:廣東省河源市中山大道218號
電話:0762-22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