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周朝,朝鮮半島就是中國領土,分封土地時是萁子的領地。西漢時,前109年漢武帝在那裡設置玄菟、樂浪、真番、臨屯四郡。東漢時迫於滅貊、馬韓的壓力,放棄了玄菟郡的全部和樂浪郡的一部分,轄境內縮。東漢末公孫氏佔據樂浪郡,向南發展並設置了帶方郡(治今朝鮮黃海北道沙裡院之南)。公孫氏和後來的曹魏、西晉還基本上控制了今朝鮮北部北大峰山脈以東地區。不久,高句麗崛起,日益強大,到西晉末年完全佔據了樂浪郡,同時南方的馬韓政權也吞併了帶方郡。
唐太宗
高句麗其實很抗揍
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設置正式政區的歷史從此結束。高句麗繼續向西侵奪屬於前燕、後燕的遼東、玄菟二郡(時玄菟郡遷治今瀋陽市東),404年還從北魏手中奪取了遼水以東之地,427年它遷都今朝鮮平壤,中原王朝與高句麗劃遼水而治.隋煬帝三徵高麗沒有恢復中原王朝在遼東的統治.668年,唐與新羅聯軍攻擊高句麗,大戰一月,唐高宗終於完成了太宗遺願,滅亡高句麗,在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下轄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不過至676年,唐軍就被迫撤出朝鮮,安東都護府治所也遷移至遼東(今遼陽).邊疆政權渤海興起佔領今中國東北北部、朝鮮北部和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後為遼所滅.遼的疆域也擴展到朝鮮北部.取代遼的金也沿襲了遼在朝鮮東北的疆域.蒙古(元)強大起來,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王氏高麗成為元朝附庸.明太祖朱元璋將朝鮮列為永不徵討之國,正式以鴨綠江作為邊界。此後中朝一直以鴨綠江為界。
房式宗譜
即使打下來也不划算
首先徵服的花費很大,我算你在古代的冀州,就是河北集結全國各處的軍隊,然後行軍去攻打朝鮮半島,路途遙遠,起碼要集結30萬人才有拿下的把握,這要花費多少錢糧?就算拿下來,也要留下大量的部隊鎮壓,這又是一大筆費用,然後這種朝鮮這種地方,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富,拿下來的收益也不高。總的來說就是打下來的收益不如投入。所以大部分中原皇帝不願意去佔領這破地方,他肯稱臣就算了。
長白山
第二的原因是,就算打下來了,山高皇帝遠,地方長官想擁兵自重,皇帝也不好管。
《房玄齡傳》中他和唐太宗的一段對話
彼高麗者,闢側小丑,潛藏山海之間,得其人不足以彰聖化;棄其地不足以損 天威。何至乎疲中國之人,傾府庫之實,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蠶織!陛下為 人父母,不垂惻隱之心,傾其有限之貲,貪於無用之地。設令高麗既滅,即不得不 發兵鎮守,少發則兵威不足,多發則人心不安,是乃疲於轉戍,萬姓無聊生也。萬姓無聊,即天下敗矣!天下既敗,陛下何以自安?故臣以為徵之不如不徵,滅之不 如不滅。
朝鮮半島
且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麗違失臣節,陛下誅之可也;侵擾百姓,而陛下滅之可也;久長能為中國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於此,雖日殺萬夫,不足為愧。今無此三條,坐煩中國,內為舊王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願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誡,以保萬代巍巍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