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不把朝鮮半島劃入中國的版圖?是因為領土觀念淡薄嗎?

2020-12-25 無名狂客

早在周朝,朝鮮半島就是中國領土,分封土地時是萁子的領地。西漢時,前109年漢武帝在那裡設置玄菟、樂浪、真番、臨屯四郡。東漢時迫於滅貊、馬韓的壓力,放棄了玄菟郡的全部和樂浪郡的一部分,轄境內縮。東漢末公孫氏佔據樂浪郡,向南發展並設置了帶方郡(治今朝鮮黃海北道沙裡院之南)。公孫氏和後來的曹魏、西晉還基本上控制了今朝鮮北部北大峰山脈以東地區。不久,高句麗崛起,日益強大,到西晉末年完全佔據了樂浪郡,同時南方的馬韓政權也吞併了帶方郡。

唐太宗

高句麗其實很抗揍

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設置正式政區的歷史從此結束。高句麗繼續向西侵奪屬於前燕、後燕的遼東、玄菟二郡(時玄菟郡遷治今瀋陽市東),404年還從北魏手中奪取了遼水以東之地,427年它遷都今朝鮮平壤,中原王朝與高句麗劃遼水而治.隋煬帝三徵高麗沒有恢復中原王朝在遼東的統治.668年,唐與新羅聯軍攻擊高句麗,大戰一月,唐高宗終於完成了太宗遺願,滅亡高句麗,在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下轄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不過至676年,唐軍就被迫撤出朝鮮,安東都護府治所也遷移至遼東(今遼陽).邊疆政權渤海興起佔領今中國東北北部、朝鮮北部和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後為遼所滅.遼的疆域也擴展到朝鮮北部.取代遼的金也沿襲了遼在朝鮮東北的疆域.蒙古(元)強大起來,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王氏高麗成為元朝附庸.明太祖朱元璋將朝鮮列為永不徵討之國,正式以鴨綠江作為邊界。此後中朝一直以鴨綠江為界。

房式宗譜

即使打下來也不划算

首先徵服的花費很大,我算你在古代的冀州,就是河北集結全國各處的軍隊,然後行軍去攻打朝鮮半島,路途遙遠,起碼要集結30萬人才有拿下的把握,這要花費多少錢糧?就算拿下來,也要留下大量的部隊鎮壓,這又是一大筆費用,然後這種朝鮮這種地方,土地貧瘠,物產不豐富,拿下來的收益也不高。總的來說就是打下來的收益不如投入。所以大部分中原皇帝不願意去佔領這破地方,他肯稱臣就算了。

長白山

第二的原因是,就算打下來了,山高皇帝遠,地方長官想擁兵自重,皇帝也不好管。

《房玄齡傳》中他和唐太宗的一段對話

彼高麗者,闢側小丑,潛藏山海之間,得其人不足以彰聖化;棄其地不足以損 天威。何至乎疲中國之人,傾府庫之實,使男子不得耕耘,女子不得蠶織!陛下為 人父母,不垂惻隱之心,傾其有限之貲,貪於無用之地。設令高麗既滅,即不得不 發兵鎮守,少發則兵威不足,多發則人心不安,是乃疲於轉戍,萬姓無聊生也。萬姓無聊,即天下敗矣!天下既敗,陛下何以自安?故臣以為徵之不如不徵,滅之不 如不滅。

朝鮮半島

且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不得已而用之。向使高麗違失臣節,陛下誅之可也;侵擾百姓,而陛下滅之可也;久長能為中國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於此,雖日殺萬夫,不足為愧。今無此三條,坐煩中國,內為舊王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大?願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誡,以保萬代巍巍之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把朝鮮半島併入版圖?
    X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把朝鮮半島併入版圖 發表 希望 2019-04-28 漢朝北朝鮮東北四郡
  • 歷史上時為領土時為屬國的朝鮮半島為何最終沒能納入中國版圖?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有時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像漢武帝滅亡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遼東四郡;有時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像唐朝時的新羅。但最後,朝鮮半島沒有併入中國的版圖,成為了獨立的王國。這是為什麼呢?這實際上與中原王朝的性格有關。
  • 中國為什麼沒把朝鮮完全納入版圖?國力、文化?原因是它?
    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國版圖曾經非常廣大,東到勘察加半島、白令海、鄂霍次克海,西至西亞,西南至高黎貢山, 南到南越半島、南海。那麼,和我們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歷史上為什麼沒被我們完全徵服呢?原因很複雜,我們先看看朝鮮的歷史。
  • 美國人繪製的清朝地圖 韓國直接被劃入中國版圖
    這是1760年美國出版的清朝地圖,對比於現在的中國地圖,大家會發現這張地圖多了外蒙古、以及東北北部的大片領土,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美國竟然把現在的朝鮮和韓國劃入中國的版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此時朝鮮雖然被清朝統治,但是朝鮮人自古就接受以尊華攘夷為中心的華夷觀,背地裡稱呼清朝為「胡虜」。皇太極也知道朝鮮人的意圖,於是就在平壤、首爾、全州3座大城駐軍,還在這裡立了自己的功德碑,此後朝鮮再也沒有反叛過。在西方國家看來,清朝都在朝鮮駐軍了,就默認為朝鮮是中國的領土。
  • 為什麼強大的中華帝國沒有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之內?
    翻開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從夏朝開始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其國力都是超級大國,作為絕對的東亞霸主存在,實力遠超周邊的落後國家。作為東亞秩序的主導者,沒有將日本納入版圖可以理解,畢竟在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跨海作戰的風險是巨大的,元世祖兩次遠徵日本失敗就是例子。
  • 為什麼古代不將韓國徵服併入版圖?
    1.商末周初之時商紂王叔叔箕子,箕子朝鮮。①商紂王帝辛混惡極至,因為了不讓商紂王迫害,而在商周交替之際的混亂時出逃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箕子朝鮮。商朝皇族因歸順西周,而箕子也是周朝員所以冊封至朝鮮半島,也稱箕子朝鮮。可見朝鮮也是屬於我華夏。
  • 老外: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拿下朝鮮?韓國網友:他們兵力弱,打不過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的版圖似乎從來都是如今那支「亞洲雄雞」的模樣,其實並不是那樣,早在商朝時期的中國其實規模很小,能夠有如今的版圖可以說是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打拼的結果,歷朝歷代的皇帝有的為我們開疆拓土,有的為我們守衛家園,中國能有如今世界第三大的國土,實屬不易。可是從地圖上來看,朝鮮半島這塊地圖最多也就是中國的附屬國,為何中國沒對他們下手呢?
  • 日本人疑惑:為什麼中國能擁有如此廣闊的領土面積?
    當年不可一世的元朝軍隊,自朝鮮半島出發意圖佔領日本,而日本幾次因"神風"相助,而擊敗元軍。因為蒙古鐵騎縱橫歐亞大陸,以少勝多,令亞歐一眾國家俯首稱臣,而日本居然可以出人意料的將其打敗,那自己豈不是可以凌駕於中國之上?
  • 校園發現日本侵華地圖 大連被劃入日本版圖
    一張日制地圖中竟將大連劃為自己領土,地圖的收藏者,目前就讀於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大一的學生叢連君告訴記者:「當我看到這個地圖時,真的很憤怒,因為它使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殺、731部隊等等日軍侵華的罪行,我從未想過我能親手掌握一份日本侵華的直接罪證,我想讓更多人看到……」   大連被圈進日本版圖    日前,叢連君在本報社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
  • 朝鮮半島為什麼稱「三千裡江山」?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向南突出,東濱日本海,西臨黃海,北以鴨綠江、圖們江同我國為鄰,東北一角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隔朝鮮海峽同日本相望。朝鮮古代自稱擁有「三千裡錦繡江山」,南北分治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都繼承了這一說法,在各自的國歌中都採用了三千裡江山的表述。
  • 自漢就劃入中國版圖的蒙古,能有回歸可能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自漢就劃入中國版圖的蒙古,能有回歸可能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作為古代四大文明國家之一的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特點在當今世界是人盡皆知的。但是在以前,中國的領土遠不止此。就拿蒙古來說,它原本就是中國的土地,但是後來為什麼會獨立出去呢?
  • 自古朝鮮就向中國稱臣納貢,為什麼皇帝們不把它納入中國版圖呢?
    古代皇帝的主要政績裡也包括拓展疆域,中國古代史上中國向北擴張過,向南拓展過,向西攻略過,但是跟中國東北接壤的朝鮮為什麼沒進入中國的版圖呢?這個國家歷史上好像一直在被欺負,元朝時期,中國甚至都遠徵過日本,為什麼沒把朝鮮收復了呢?
  • 因為他的建議,朝鮮差點成為中國的行省?李鴻章:不行!
    正是因為被侵佔,清政府才意識強調臺灣是我國領土的重要性,於是在光緒十一年就建立了臺灣省,並設立了臺灣巡撫,徹底昭告世界臺灣是中國的。除了臺灣,中國古代的時候還有一塊領地,這塊領地就是朝鮮半島,但為什麼中國沒有像對臺灣一樣對朝鮮半島宣示主權呢?周朝的時候,朝鮮半島就是中國的領土,後來漢武帝還在此地設立四郡。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為何古代日本總是打朝鮮,朝鮮卻總打不贏,原來都是因為中國
    當時朝鮮半島是李朝宣祖時期,也是打不贏,急忙向明朝求救。明朝萬曆皇帝兩次派出軍隊,歷經數年,終於把豐臣秀吉的隊伍打出朝鮮半島。日本的政治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豐臣秀吉去世,德川家康上位,日本從戰國時代,進入了幕府時代。第三個時期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日本入侵朝鮮半島。
  • 古代的朝鮮,為什麼和中國關係那麼好,只是因為害怕中國麼
    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朝鮮和中國的關係一直是非常好的,一度是中國的藩屬國,那麼朝鮮是什麼時候脫離中國的呢?從我們的歷史上和容易就能發現,我們古代中國和朝鮮的關係就能很好的反映出當時中國國力的強盛與否。說到朝鮮的這次亡國危機那我們就不得不說日本了,我們可以研究一下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倭寇入侵不算的話基本上是可以概括為四場場大戰的,但是其中有三場大戰都是在朝鮮半島打起來的,那就是白江海戰、萬曆年間的韓戰然後就是甲午中日海戰了。最有意思的是我們中國一直是非常友好的,這幾場戰爭的發起方也一直不是咱們泱泱中華,而是一直不安分的日本。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作為中國人的後花園,歷史上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伯利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但雖然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中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對西伯利亞進行過有效的管轄,即使被劃入版圖的黑龍江流域,中國對當地的管理其實也是很疏鬆的。那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這主要和西伯利亞惡劣的氣候有關。
  • 曾經是中國領土的三個國家 其中蒙古是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
    在古代時期,我國經歷了很多朝代,疆土十分遼闊,從秦朝統一全國開始,我國的版圖就開始經歷各種變化,中國古代的朝代變遷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版圖變遷史,每個朝代的領土面積會隨著朝代的進步而改變,甚至現在的一些國家都曾經是我國的領土。據了解,秦朝時期,國家初建,當時的領土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裡,大約約等於現在領土的五分之一。
  • 中原王朝為什麼不吞併朝鮮,是朝鮮太窮嗎?
    歷史九點半/文中華民族不善戰嗎?看似如此,但當我們翻開地圖發現,並非如此,從中原一小塊地方向四方徵戰,東抵大海、西至高原、北至苦寒之地、南到瘴氣密布的雨林。可以說,東亞最好的一塊地盤都囊括進來了。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不管是漢唐盛世還是元清入主中原,唯獨與我們近在咫尺的朝鮮,始終沒有被中原王朝納入版圖,大多是作為附屬國存在。那中原王朝為什麼向東西南北拓展到極致時,卻沒有一個朝代想要完全吞併朝鮮呢,是朝鮮太窮嗎?還是應有原因。其實,窮只是一點,還有很多因素在,都使得中原王朝對吞併朝鮮沒興趣。
  • 古代中國多次徵服朝鮮,為何不直接佔領呢?其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很多人對於佔領朝鮮有一種千年的情愫,就是一直感覺那塊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地。可是呢事實上中原王朝控制朝鮮的日子還是真的不高,一直以來他是作為一個鄰邦的存在。只要你不來打我們,我們很少找上門去。這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一直持續千年也算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