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化在日本?真是一黑黑倆

2020-12-13 騰訊網

歷 丨 史 丨 很 丨 潮

前段時間看了篇文章,盤點了日本有多少文化來源於中國,底下的評論表示,學得好,要是沒被學去,我們現在都看不到這些東西了。

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個熱門觀點——「大唐文化在日本」

20世紀初,日本建築學家曾表示:"整個中國大陸都不可能找到唐朝遺存的木質結構寺廟,想要看唐代建築,就來京都和奈良吧。",這個觀點是日本部分學者自大的言辭,如今卻成為了一些人信奉的「事實」。

大唐文化在日本,這個觀點真的是一黑黑倆,首先是批評了中國不會保護傳統文化,讓大唐風韻跑到日本去了,其次是暗諷日本沒點長進,一千年前學了唐朝的東西,之後一千年竟然能毫無自我毫無變化。

分不清唐朝建築和日本建築,只能說明對兩者都不夠了解,所以乍看之下,似乎沒啥不一樣。也因此,每次有以唐代為背景的影視劇出現,大眾輿論總免不了一場這到底是還原唐風還是模仿和風的撕扯。

今天就來教教大家,從建築角度,如何簡單快捷的分辨唐風與和風。

1.窗戶

這個最好分辨。

唐朝建築的窗子都是直欞窗,是一道一道豎直的,該窗不能開啟,這種窗戶造型從漢代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唐宋時期,格子窗戶是宋朝之後都才出現的。

雲南省芒市鎮佛光寺

山西汾陽東龍觀宋金墓地48號墓墓室

河南登封的唐淨藏禪師塔

而日本建築裡,格子窗則比較常見。

日本清水寺

日本金閣寺

2.屋頂

唐朝的經濟中心在北方,雨水較少,所以建築的屋頂較為平緩,比較專業的說法是舉折平緩

而日本整體的氣候較為潮溼多雨,所以建築的屋頂較為高聳,舉折起伏較大。

日本淺草寺

3.破風與抱廈

妖貓傳的宣傳海報裡,有這麼一張,張雨綺扮演的唐代女子,從一棟古建築的閣樓探出頭來,綠瓦紅牆非常好看。

但很可惜,這個建築樣式是日本建築才有的,張雨綺所在的建築凸出來的部分,叫做破風或千鳥破風,「破風」的裝飾性很強,在日本古建中十分常見。但在中國還沒有發現留存的建築實例。

而且結合實際情況,這種房頂開個小閣樓的建築樣式也非常不符合西安的風沙頻繁的天氣,倒是南方的天氣比較適合。

日本東大寺

破風作為日本建築的典型標誌,在遊戲動畫中也有體現

中國建築裡也有類似於日本破風一樣的存在,叫做「抱廈」,清以前叫「龜頭屋」, 樣式顧名思義在形式上如同摟抱著正屋、廳堂,它不同於破風,有類似於正房的側室一樣的作用,有實用價值。紅樓夢裡也提到,抱廈是可以住人的。

《紅樓夢》第七回:「卻將 迎春 、 探春 、 惜春 三人移到 王夫人 這邊房後三間抱廈內居住。

河北省正定縣摩尼殿

故宮角樓

4.屋角的細節

很多拍攝古建築的照片,都喜歡拍攝屋簷,複雜優美的木質結構和乾淨的藍天映襯,構圖非常漂亮。

其實我們就觀察這一個小小的屋簷,也能發現日本建築和唐代建築的不同。

首先是如同美人頭上的簪子一樣凸出來的木頭,叫做,日本建築裡的昂,基本上都是齊刷刷被截斷,即垂直截斷。

日本淺草寺屋簷

而唐朝建築乃至中國建築裡的昂,多採用斜切的樣式(其他朝代有所變化,比如故宮的昂就是和日本建築一樣的齊頭昂)。

佛光寺

5.鴟(chī)

鴟(chī)尾,中日建築上都會有的一種裝飾。一般出現在在房屋正脊的兩端,樣式取自水中虯龍,取防火減災之意

日式的鴟尾末端會彭漲起來,造型比較渾圓,整個看起來很像靴子,還時常在表面刷金,所以有人戲稱為「金靴子」

東大寺的金鴟尾

日本平城宮金鴟尾

而中國唐代的鴟尾,末端是尖的,造型瘦削,外側的的鰭形象也要更舒展一些。

山西南禪寺

唐昭陵博物館出土的鴟尾

所以,大唐文化在日本這個說法,壓根就靠不住,的確,日本從隋唐開始派遣學者前往中國全方位學習文化知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人就一直啃那一千年前學的老本,人家也有自己的文化,總說大唐文化在日本,日本不要面子的嗎?

而且中國雲南的佛光寺本身就完整了保留了唐朝木質建築原貌,無論從現存的佛光寺,還是歷史資料都表明了,唐朝建築和日本建築各有風格。日本建築的確大量的學習了唐朝,但並不意味著日本建築就等於唐朝建築。

相關焦點

  • 探尋日本文化中的大唐印記
    同行的青島好友劉總,對日本十分了解,一路上不斷介紹日本文化中的大唐印記。從青島直航到達九州島的福岡,而後轉乘JR線列車前往別府。別府,位於日本大分縣,是日本三大溫泉勝地之一,溫泉湧泉量是日本之冠,整個市區雲蒸霧繞。▼
  • 精緻的日本(20):奈良大唐在飛歌
    因為梁思成的大筆一圈,這個如水般精緻風雅的古都沒有在二戰美軍的槍林彈雨中灰飛煙滅。而日本的另一個城市,也跟京都一樣幸運,那就是離京都咫尺之遙的奈良。也因為梁思成的大筆一圈,這個完美繼承大唐底蘊的「社寺之都」得以完整保留,讓世人,特別是國人,不必在西安的曼舞霓裳中夢回大唐,而是在奈良眾多的世界遺產和角角落落中去領略大唐在飛歌。
  • 玄奘《大唐西域記》在日本的傳播
    作為世界重要旅行記的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內容,在日本早已被編成故事,為人津津樂道。以《說草》形式呈現的《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既是一本地理志,也是一本政治經濟的教科書,更是一本跨文化交際的傳經寶典。《大唐西域記》與傳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以下簡稱《慈恩傳》)的內容都進入了《一切經》(即《大藏經》)。敦煌的這些唐代寫本傳下來的有兩種,可是只殘留下來一部分。
  • 日本古建築——大唐盛景的濃縮
    百姓吃飽穿暖,自然就追求更多精神和文化上的享受。在眾多的文化藝術中,唐朝建築無論從文化內涵還是工藝格局上都進入到一個登峰造極的時期。對同一時期的日本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夠從日本現存的古建築中看到那個開放且富麗堂皇的大唐。
  • 《天平之甍》:日本人以小說筆法再現大唐,中日文化交流的藍圖
    《天平之甍》真實再現了大唐的盛世豪情,中日淵源久長的珍貴友誼,以及為推動兩國文化交流所付出畢生精力的那些高僧大德,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的感人過往,整本書儼然就是一副唐天寶年間與日本平成時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廣闊藍圖。
  • 從日本看到千年大唐之美
    我對於日本文化的感情,就像是喜歡上仇人家的漂亮女兒。為什麼喜歡日本呢?也許因為動漫,宮崎駿的動漫總讓人回味無窮;也許因為櫻花,無論是花期時盛放的極致絢爛,還是落花時悠悠然的傷感;也許因為壽司,生魚片,種種美食讓我對它充滿期待。
  • 日本人與大唐的「蜜汁」關係
    唐朝的戰勝一方面取決於大唐武功強盛,對外戰爭攻無不克;另一方面,取決於倭國武力弱小。倭國舉國三萬士兵,一千艘戰船;而當時大唐卻出戰170艘戰船,二萬人的唐軍。倭國為了強國,派出大量人才到唐朝來學習,從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少則三四百人,多則八百餘人。留學生們像海綿一樣,從盛唐文化裡汲取了無數養分,滋養了大和民族。
  • 誰說看大唐遺風只能去日本?山西這座寺廟,就是千年的大唐國粹
    唐朝時期,日本曾先後十九次任命遣唐使,到唐學習先進的政治和文化,奈良時期的整個日本幾乎受到了唐文化的影響,從日本奈良時代的服裝姓氏也可以看出唐代服裝對於日本服裝的影響,即使如今,你在日本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唐朝文化的建築和文化。相反中國在歷史朝代的更替中,唐朝的文化逐漸被取代。
  • 留學僧,日本遣唐使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到底在大唐幹了什麼
    這場戰役就是發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戰,唐朝、新羅聯軍以少勝多,大勝倭國(日本)軍隊,打破了百濟國王妄圖復國的夢想,也讓日本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徹底奠定了唐朝在東北亞地區的霸主地位,此後的一百多年,日本人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前後派出19批遣唐使來華,全方位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和豐富璀璨的文化,可以說,白江口之戰,打出了唐帝國的威風,也打出了遣唐使
  • 夢回唐朝:大明宮是大唐文化的歸宿,盛唐的所在
    大明宮,是大唐文化的歸宿,盛唐的所在,即便是在地下塵封了一千餘年也並不能減少它當年的雄偉。也許一個王朝的興盛必然伴隨著另一個王朝的衰亡,被稱為盛世的唐朝也不例外,摧毀它,只不過需要一把火而已,而建造它,卻是無數人的心血。
  • 古代有一種冒險,叫「日本人來大唐留學」,怪不得日本會崛起
    在唐朝,中國也是讓世界仰望的存在,四夷諸國紛紛派人來唐朝學習,這段時期的大唐文化就相當於世界的文化核心,許多尚未文明開化的國家迫切向禮儀之邦看齊。尤其當時還沒有形成自己文化體系的日本,他們不光生產落後,連文字也在效仿唐朝。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但在當時的發展狀況完全是天壤之別,日本人對此也是深感焦慮。
  • 日本神話有多汙?親兄妹結為夫妻,生下日本列島
    日本目前最古老的正史是《日本書紀》,這本史書是公元720年寫成的,由天武天皇下令編纂,具體負責的是舍人親王。那一年正是大唐開元八年,大唐處於極盛之時。日本從大唐學習到了很多先進文化知識,急於向海外展示自己的歷史,所以就編纂了這麼一本史書,裡面的內容記載了所謂神代到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都是用古代漢字寫成的。現在很多日本人都已經看不懂了,需要靠翻譯成現代日本文才可以。但是,我們中國人很容易就看懂這本書。
  • 最美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夜景真美瞧瞧,這老闆多happy,倆宮女伺候近觀大唐芙蓉園,璀璨的燈光耀眼迷人歡迎天下朋友來此一聚,親眼目睹這雄偉壯麗的建築,還有咱陝西的傳統文化。
  • 大唐的外國留學生哪的人最多?日本:沒錯……新羅:正是在下
    比如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德國、法國等等,中國都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留學生生源國。留學這事吧,往往是跟著經濟文化水平走的。經濟文化處於比較強勢地位的國家容易吸引經濟文化處於弱勢地位的國家的留學生來學習。這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咱們古代那會經濟文化水平高的時候,也有不少外國人來咱們這留學。
  • 日本冷門路線奈良-Super-mama帶倆娃遊日本
    戳藍字關注大C這一期的帶娃遊是老曾來到奈良如果你想跟老曾的路線從大阪到奈良也就40分鐘的「近鐵」車程哦老曾的大阪攻略請猛戳下面Super-mama帶倆娃的大阪遊海遊館和環球影城-Super-mama帶倆娃的大阪遊2
  • 2個日本人的《妖貓傳》為何貶低中國人?日本和尚救不了大唐皇帝
    首先就是開篇,電影鏡頭一堆,講到一個年方20左右的日本小沙彌被大唐請來給皇帝看「怪」病,結果剛一見到唐玄宗,唐玄宗就掛了!一個日本小和尚,何德何能能被大唐請來給皇帝看病,大唐果真無人?下圖,就是給大唐皇帝看病的日本小和尚——空海。
  • 大唐芙蓉園,昔日皇家園林,今日主題公園,再現大唐盛景!
    在唐朝,把隋代芙蓉園的建設規模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擴大,建立了唐代芙蓉園。唐朝多代皇帝,都對唐代芙蓉園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擴建,奠定了盛唐文化繁榮的基礎。唐玄宗時期,唐代芙蓉園的盛況空前絕後,達到了其園林建設的頂點。
  • ...很多文化傳承保護的很好,我們有必要去日本來回望大唐長安嗎?在...
    X 請教老師,聽日本留學朋友說,東京奈良就是縮小版的唐朝長安,很多文化傳承保護的很好,我們有必要去日本來回望大唐長安嗎?
  • 日本共向大唐派了多少批遣唐使?其中第五、六批是來請降的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日本為了學習中國的文化,先後向大唐帝國派出了十幾次遣唐使,其次數至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是史無前例。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至公元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一共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