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妖貓傳》中,倭國人在整個故事發展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阿部,作為當時李隆基身邊的臣子,以他的視角還原了一個玄幻版本的楊貴妃馬嵬驛之死。真實歷史中,倭國人在唐朝是什麼地位呢?
倭國與隋朝的交往
隨著隋、唐、宋、元、明各朝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海運事業也進入了全面繁榮階段,日本第一派遣使者到達中國,就是在公元607年,那時來者被稱為「遣唐使」。但當時「中日關係」並不融洽,因為中國皇帝歷來自稱「天子」,而倭國使者也說倭王以天為兄,以太陽為弟。隋文帝聽聞偏遠小國之主竟然和「天」稱兄道弟,立即責令其改掉稱呼;而倭國不改,隋煬帝不悅,拒絕再見倭國使者。
倭國派出「遣唐使」
公元663年,為爭奪朝鮮半島支配權,爆發白江口海戰,倭國慘敗。唐朝的戰勝一方面取決於大唐武功強盛,對外戰爭攻無不克;另一方面,取決於倭國武力弱小。倭國舉國三萬士兵,一千艘戰船;而當時大唐卻出戰170艘戰船,二萬人的唐軍。
倭國為了強國,派出大量人才到唐朝來學習,從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每次少則三四百人,多則八百餘人。留學生們像海綿一樣,從盛唐文化裡汲取了無數養分,滋養了大和民族。日本受大唐文化影響較深,日本奈良就是當時日本人崇拜、模仿唐朝的表現。
「遣唐使」在大唐的待遇
遣唐使團在中國受到盛情接待。州府得到使團抵達的報告後,會立即迎進館舍,安排食宿,同時飛奏朝廷。地方政府派專差護送獲準進京的使團主要成員去「國都」長安,路途上的一切費用均由大唐政府負擔。遣唐使抵長安後有唐廷內使引馬出迎,奉酒肉慰勞,隨後上馬由內使導入京城,住進四方館,由監使負責接待。唐皇會按著遣唐使所呈上貢物,下詔嘉獎,接見使臣,並在內殿賜宴,還給使臣授爵賞賜。
遣唐使臣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處參觀訪問和買書購物,充分領略唐朝風土人情。遣唐使歸國前,照例有餞別儀式,設宴暢飲,贈賜禮物,珍重惜別。唐朝政府除優待使臣外,還給日本朝廷贈送大量禮物,以表現泱泱大國風度。最後,遣唐使一行由內使監送至沿海,滿載而歸。
遣唐使臣還有可能被贈官和授官。唐朝大多給日本使者授以文職,給皇帝管車、管馬,管衣食住行,管醫藥衛生,這些都是屬於宮內官。宮內官管的事情輕鬆,不用親自幹活,但可以整天圍著皇上。就像《妖貓傳》中的阿部,可以跟在皇帝的周圍,但還不用做實質性的侍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