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林藏著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鮮為人知,風景絕美

2020-11-04 上林網事

大家都知道位於今上林愛長村的智城遺址,是唐代澄州州治所在地,也是目前廣西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羈糜州州治遺址之一。

除了這個,上林還有很多遺址,例如:九龍窯遺址,通觀橋,金雞山石刻,平山摩崖石刻,南亥革命舊址,舜婆山遺址等等...

在白圩鎮瓦窯莊東北面有個舜婆山遺址,這是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 199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舜婆山是一座獨山,它的山面像被劈開一樣,垂直的山面,周圍全是陡峭的懸崖,遺址就在山腳下。

這個地方鮮為人知,該遺址是1987年3月份,兩位白圩中學的老師在遊舜婆山時發現;那時在遺址內發現大量的螺、蚌殼堆積層。1987年4月,縣文物普查隊對舜婆山遺址進行調查,採集到磨製石器1件,打擊石器1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舜婆山遺址在周圍眾多山中不算高,是周邊唯一的一座獨山,這裡地理位置極佳,面前一條清水河,站在山腳下就能一眼飽覽180°青翠山巒;陽光下等待收穫的農田五彩斑斕,這種絕美,是任何文字都無法形容的。

舜婆山遺址周圍植被覆蓋率高,站在山腳下洞口這個位置上,目之所及皆是高聳的青山和稻田,青山復青山,綠色一路相隨,山色如黛水如天;被群山包圍的村莊顯得大氣又寧靜。

山面還留下一些在1974年寫下的字樣,經過風雨的洗禮,幾十年的變遷,有些字跡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上林舜婆山遺址考證了上林早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人類文明,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

相關焦點

  • 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半坡!
    發掘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房屋遺址四十五座,家畜圈欄二座,燒陶窯址六座,儲藏窖穴二百多個。一九五八年,政府撥款在半坡遺址興建博物館,命名為「西安半博物館」。除建造文物展室外。半坡遺址分居住、制陶、墓葬三區,居室是村落的主體。數十座房屋大小各異,大型房屋位於聚落中心,是氏族聚會的場所。這些原物已毀,從殘留痕跡尚可辨其輪廓。若將第號大房復原,佔地約一百三十平方米,是一座結構勻稱寬敞向陽的茅草房。半坡中小型房屋是一般氏族成員的住宅,分方、圓兩種形體。
  • 基於GIS 的鎮賚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遺址分布初探
    鎮賚縣境內遺存豐富,現有資料表明各時期遺址共150餘處。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鎮賚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遺址,在已發表的資料中新石器時代遺址65處,青銅時代遺址79處,其中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連續使用的遺址28處。經過發掘的遺址有烏蘭吐北崗、黃家圍子、聚寶山、坦途北崗子遺址。
  • 文化遺址:仰韶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文化遺址
    中國古代遺址多的數不清,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代表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典型文化遺址。仰韶文化中比較著名的遺址有半坡遺址和馬家窯遺址等。仰韶文化時期的居民已過著定居農業生括。在經營農業的同時,狩獵、捕魚也是很重要的生產活動。隨著農業和其它生產活動的發展,原始的手工業也跟著興起。在製造工具的過程中,」磨製技術已廣泛應用,創造出的工具細喊平滑,便於使用,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
  • 晉江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內坑思母山
    根據晉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歷次文物普查所得資料,已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新石器至青銅時代文化遺址共四處,青陽鎮區附近相距不足二公裡的範圍內即佔了三處,分別是霞行遺址、八仙山遺址和嶺山遺址;另一處是內坑鎮的思母山遺址。
  • 澧縣孫家崗遺址新石器時代墓地初步認識
    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2017年度的發掘工作已於2018年1月下旬結束。這次發掘在遺址墓葬區再揭露新石器時代墓葬98座,加上1991年發掘清理的33座和2016年發掘清理的7座,孫家崗遺址墓地已揭露出的新石器時代墓葬達138座。以下淺談幾點發掘者對該墓地的初步認識。  首先,關於墓地在遺址中的位置。
  • 陝西周至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新華網西安9月5日電(都紅剛 廉曉君)西安市文物工作者日前在周至縣發現兩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東陽化村西遺址平面呈一斜向長方形,南北約120米,東西長約100米,面積近12000平方米。從取土斷面上觀察,文化層堆積在2米左右,暴露有袋狀灰坑等遺蹟,遺物主要為陶片。
  • 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該遺址人工、自然遺存豐富程度遠超川西北地區已發掘的同時期遺址,這對深入研究馬家窯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近日,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正式揭曉,包括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內的10個項目被評為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河南發現龍山文化古城遺址 為新石器時代遺蹟
    連日來,河南南陽方城縣平高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掘進展順利,據悉,這是首次在豫西南發現龍山文化古城址遺蹟。  據介紹,該遺址是在一九六一年十月河南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的,一九七六年第二次普查時確定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 浙江安吉發現一處前山口新石器時代遺址(圖)
    浙江省安吉縣前山口自然村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位於豬婆嶺西側山坡,東連豬婆嶺、南接黃花梨經濟林、西臨靈上公路(靈峰至上墅)、北為前山口自然村。遺址西約1000米是西苕溪上遊主要支流——龍王溪。
  • 埃及發現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村莊遺址,歷史比金字塔久遠
    【編譯/觀察者網 谷智軒】近日,考古學家在尼羅河三角洲發現了埃及最古老的定居點之一,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比第一任法老統治時期還早了約2000年。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3日報導,埃及國家文物部(Ministry of Antiquities)2日在臉書上宣布,一座村莊的遺址在開羅北部達喀裡亞省的薩馬拉地區(Tell el-Samara Area)被發現。
  • 舞陽縣阿崗寺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總面積21萬平方米
    今日中原古文化傳播介紹的阿崗寺遺址,是個個古文化的重合體,在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崗寺遺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崗寺村,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 王必勝:徐霞客的上林
    三百七十多年前,公元1637年冬,山路崎嶇,一位徐姓老者在細雨寒風中,粗衣竹杖,從南寧過崑崙關,逶迤而行,在這裡——南寧北面當時的思隴和三裡城,住了下來,這一住就達五十四天之久,成就了這位歷史上的偉大旅行家與八桂著名風景的佳話因緣。  這是徐霞客的最後一次出遊。此時他年屆五十,感到自己老病將至,計劃已久的「西遊」再也不能遷延,他毅然踏上旅途,開始了一生最壯烈的一次「長徵」。
  • 上林縣智城遺址
    偶得上林縣有一古蹟遺址,遂在去大龍湖的時候一併前往查探究竟,據聞智城遺址是一處較早的文物古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接給我導航到一個山坳裡的村裡面去了,找了半天啥也沒有,不過沿途風景可商,也不至於白走。
  • 臨沂發現北辛文化環壕聚落,系新石器時代遺址
    裡宏遺址位於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裡宏村東,地處沂河與汶河交匯處,發掘面積近1000平方米。現存遺址平面為南北向的長條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殘寬約40米,殘餘面積7000餘平方米。據裡宏遺址領隊朱超介紹說,本次發掘清理各時期灰坑98個、溝狀遺蹟14條、墓葬2座、房址7座、長條形坑20個、灶2個、水井1口以及柱洞若干,時代自北辛文化開始,經龍山、嶽石、商、周等幾個時期,持續至魏晉。朱超表示, 「此次清理的小型環壕根據弧度測算,環壕內面積約4000平方米。壕溝剖面非常規整,形似倒三角形。」
  • 內蒙古清水河縣發現一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5日電(記者柴海亮)文物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境內發現一處龍山文化時代的古城遺址。它的發現對內蒙古中南部史前城址聚落研究、文明起源以及早期城市形成等諸多重大課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學資料。
  • 「忽然,想去上林了」
    圖 | 上林發布 攝影師 | 蒙華貴藏在大明山深處的『一線天瀑布』,這裡山泉清澈,小徑通幽,潺潺流水間,仿佛精靈居住的森林,只剩一片空靈與清淨。地處喀斯特地貌,還有豐富的水資源加持,形成了喀斯特溼地的神奇景觀,這也讓上林擁有不少絕美的「水上公園」。『毛塘溼地公園』是觀賞晚霞的聖地,天空倒映在溼地的水面上,天與地仿佛連成了一體。青山環繞,良田連綿,蒼鷺高飛,水天一色,一時一景。
  • 澧縣孫家崗遺址再揭露98座新石器時代墓葬 填補湖南後石家河文化...
    澧縣孫家崗遺址再揭露98座新石器時代墓葬填補湖南後石家河文化時期空白華聲在線2月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今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澧縣孫家崗遺址此次發掘在遺址墓葬區揭露了新石器時代墓葬98座。墓葬中,玉器、帶領廣肩罐的大量出現,淺腹圈足盤與各式精緻磨光黑陶杯以及鬹的普遍出現表明,孫家崗遺址已經進入後石家河文化時期。這是湖南可確認的首個後石家河文化遺址。 孫家崗遺址2017年度發掘田野工作於今年1月24日結束,歷時101天。據孫家崗遺址考古隊領隊趙亞鋒介紹,到目前遺址內共發現138座墓葬。
  • 桐鄉新增1處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展現新石器時代稻作文化!
    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佔地面積約42公頃,是以譚家灣遺址為載體,以展現馬家浜文化內涵和新石器時代的稻作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考古遺址公園。譚家灣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古文化遺址,也是目前已知的我省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最為重要的遺址之一,於1975年被發現。
  • 新石器時代的裝飾繪畫藝術
    大約在1 萬年前,以農耕時代和畜牧業的產生及磨製石器、陶器和原始紡織的出現為標誌的中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也促進了社會文化的進步。出現了龍山文化、江漢之間的屈家嶺文化、江淮流域的青蓮崗文化、長江下遊的河姆渡文化、馬家窯文化和良渚文化,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及河北北部的紅山文化,華南及西南等地也發現了眾多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在這些遺址裡不斷出土了如彩陶、玉雕、骨器、木器等豐富的工藝品,此外,還發現了祭壇、神廟及神像,展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和藝術創造才能。
  • 橋頭遺址上榜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繼浦江上山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後,上山文化遺址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增至4處。上榜遺址金華日報多次報導橋頭遺址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橋頭村村西,是浙江省發現的早期19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屬上山文化中晚期,距今9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