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龍池花石坊:「牌坊城」的風華遺存

2020-12-11 河南大百科

牌坊,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中華特色建築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

禹州市火龍鎮龍池村就有這樣一座古牌坊。它建於18世紀中葉清乾隆年間,雕刻精緻、美輪美奐,歷經幾百年風雨,曾被日寇破壞。

精美古牌坊,曾遭日軍坦克撞擊

11月16日下午,禹州市火龍鎮龍池村沐浴在初冬的陽光裡。龍池村是個行政村,由龍東村和龍西村兩個自然村組成。龍西村裡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橫穿村子。大街北側有一片空場,空場上矗立著一座精美的石牌坊。

這座石牌坊有3間。其4根支撐主體的立柱為青石,其餘部位則是紅石。牌坊的最上部是滴水簷建築。其頂部的鏤空雕件已經損壞;中間有兩塊匾,靠上的匾刻著「欽旌貞節」四個大字,靠下的匾上有「旌表儒士周國才妻李氏節孝坊」十幾個字;旁邊的橫梁、立柱上雕刻著蟠龍、八仙等人物。牌坊的立柱下,還有幾隻栩栩如生的石獅子。

「龍池花石坊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前許昌到洛陽的官道就從牌坊下通過。」禹州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教鳳麟說,龍池花石坊主體用青石和紅色火成巖製作而成,通高11米、寬7米,是為了表彰當時龍池村的儒士周國才妻李氏的貞節、孝道,經乾隆皇帝御批敕建的四柱三間歇山式二層石牌樓,且有聖旨懸掛貞節坊之上,佔地面積10.182平方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坦克曾撞擊牌坊北柱與墩臺,至今留有痕跡。2006年,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刻精美,巧奪天工

「龍池花石坊的最大看點是牌坊上的雕刻!」教鳳麟介紹,龍池花石坊上的雕刻,大都採用圓雕、浮雕、鏤雕,造型有人物故事、飛禽走獸及祥雲等,技藝精湛、巧奪天工,是禹州乃至中原地區少見的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牌坊的出現,緣於古代裡坊制度。所謂裡坊,就是把城區分為若干個方格,先叫裡,後稱坊,是古代城市人口聚居的基本單位。其典型代表就是唐代的長安與洛陽。統治者常把有功之臣,或者比較勤勉、誠實的人的姓名、事跡寫成牌子,掛在坊門之上,稱為旌門之制。牌坊的旌表功能就肇始於此。宋代以後,牌坊的樣式逐漸定型,並形成了三種主要形制——沖天牌坊、沖天牌樓和屋宇式牌樓。明清兩代,牌坊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就用途而言,牌坊可分為17種,包括功德坊、忠節坊、科甲功名坊、名宦名門坊、孝懿坊、貞節坊、仁義慈善坊、百歲慶壽坊、歷史紀念坊、學宮書院坊、文物尊崇坊、衙署府第坊、宅前感恩坊、街巷道橋坊、會館商肆坊、陵墓祠廟坊及勝景勝跡坊。龍池花石坊就是一座貞節坊。

禹州以前牌坊數量是周邊縣市之最

「過去,禹州稱得上是一座『牌坊城』,數量為周邊縣市之最!」教鳳麟說,元、明、清三朝,禹州城內都有大量牌坊修建。

禹州元代牌坊有據可查的約10座。比較著名的有古潁川郡坊、嘉惠元元坊。其中,古潁川郡坊為官立,屬紀念坊,位於古州衙前,即今煤市口附近。

禹州的明代牌坊被載入史書的有44座,基本為功名坊。比較有名的有冢宰坊、五朝元老坊、進士坊等。其中,冢宰坊和五朝元老坊皆為紀念明代吏部天官馬文升而立。冢宰坊位於今天的禹州西大街,因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冢宰而得名;五朝元老坊則是馬文升的子孫向明廷請求,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建造的。進士坊,則是為紀念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劉宇而立,在今潁河大街中段。

禹州的清代牌坊更多,有100多座,但大多為貞節坊。

遺憾的是,歷經風雨之後,禹州城中的牌坊保存下來的很少。龍池花石坊成了「牌坊城」為數不多的風華遺存。

相關焦點

  • 值得寧晉人關注:石坊路改造,重修牌坊(內附寧晉牌坊資料)
    3月31日,縣政協召開石坊路改造重修牌坊協商座談會。縣政協主席魏鳳巧,副主席王彥彩、曹軍華出席座談會。有關部門、鄉鎮負責人,部分政協常委,文化界人士、縣城老居民參加會議。  會上,住建局負責人就石坊路改造重修牌坊相關情況進行了證明,文化名人郭嘉寧,縣城老居民師根茂、周振西分別對我縣老牌坊的建設地點、規制、名稱,以及牌坊的樣式、種類等進行了介紹。與會人員圍繞重建牌坊的意義、作用,如何重建、重建地點、重建個數等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
  • 廣東潮州牌坊街,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有古牌坊數十座
    ,牌坊一開始是木質結構,後來才改木為石。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歷史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作為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兼原來的府城,潮州自古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城內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狀元坊、四進士坊、柱史坊、三世尚書·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狀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
  • 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牌坊街的牌坊在取名這件事情上,民眾永遠能夠捕捉到最顯著的特徵——23座牌坊次第展開,「牌坊街」這個稱呼如此順理成章。「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潮州有牌坊街,更是座牌坊城。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說,潮州應一如既往地注重保留各時代的印記,讓古城保持活態,延續文脈,和諧共生。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隔著透明玻璃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庵上石坊
    庵上石坊 庵上石坊位於市政府西南43.4公裡,1小時19分鐘車程。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
  • 南京清涼山花崗巖石柱或為原日本神社牌坊遺存(圖)
    欣慰不言而喻,令他焦慮的是,他在清涼山發現了一堆花崗巖石柱,經過一番考證,他認為屬於五臺山原日本神社牌坊的遺存。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將這些石柱運回五臺山,與原址現存的兩棟神社建築一起,作為日軍侵華物證進行保護。然而,截至目前,這些石柱仍舊散亂地擺在山上。  這些花崗巖石柱是原日本神社的遺存嗎?它們為何會現身清涼山?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按照韋世林的指點,前往清涼山一探究竟。
  • 聽東門石坊,訴說一段古老情緣
    一座精美的石坊,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這裡。與那些悽婉悲切,飽含辛酸的貞節牌坊相比,東門石坊則顯得氣宇軒昂,有點歐洲古建築的味道。即使歷經風雨滄桑,它仍風韻依舊,精緻典雅。大凡稀罕的寶貝,全在偏僻的角落裡躲著。東門石坊也不例外。
  • 濟寧著名的三大牌坊,孔廟「金聲玉振坊」居其一
    文|閒遊四方牌坊是中國重要的傳統建築之一,按照其功能來劃分,有表彰公德、忠孝的,有作為寺廟山門的,也有用來標誌地名的。這三種牌坊,在目前的濟寧境內都可以看到,下面就為大介紹一下濟寧最著名的三個牌坊。金聲玉振坊金聲玉振坊是曲阜孔廟的標誌性建築,知名度很高。按照這個牌坊的位置來看,有孔廟「山門」的意義。孔廟入門處聳立著「欞星門」「道冠古今坊」「太和元氣坊」等六座牌坊,其中以金聲玉振坊最為著名。此牌坊以四根石柱為支撐,石柱頂端有蓮花寶座,寶座上各有一個雕刻古樸的獨角怪獸「朝天吼」。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祭靈星
    從明清遺存至今所謂欞星門的形制來看,大多都是牌坊或牌樓的形式,只是有的加有直權條的門扉,又與《營造法式》中的烏頭門十分接近。《法式》明確說烏頭門又叫權星門或俗稱欞星門,《宋史》中「欞星門」與「欞星門」並見,極可能是事。
  • 泰山第一石坊——岱廟坊
    在泰山腳下的岱廟正陽門與遙參亭之間,矗立著一通碩大的石坊,這就是俗呼為「玲瓏坊」的岱廟坊,它是泰山現存體量最大、雕刻最為精美的石坊。仔細觀察石坊,通體裝飾有龍鳳、麒麟、仙鶴、天馬、喜鵲等祥獸瑞禽及喜花吉草等浮雕圖案。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牌坊街的牌坊在取名這件事情上,民眾永遠能夠捕捉到最顯著的特徵——23座牌坊次第展開,「牌坊街」這個稱呼如此順理成章。
  • 縉雲往事之 不花一分錢的貞節牌坊
    這個坐落在雙港橋的摩崖貞潔坊,與其他貞節牌坊相比,其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是用石砌築而成的,而是直接在巖壁上雕鑿而成的。雖然經過時間的洗禮,牌坊上的字跡已經模糊風化,但是其故事背後所傳承下來的貞節美德,依然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 羅川趙氏石坊丨小村莊藏著大氣象
    在羅川古城街頭,矗立著三座高大的石質牌坊,當地人叫它們趙氏牌坊。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羅川趙氏石坊在羅川城中心共三座:恩寵坊、天官坊、清官坊。恩寵坊是明朝吏部稽勳司郎中趙邦清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為其嫡母劉氏、生母高氏所立。三開間,高10米。天官坊和清官坊是當地府縣官紳為趙邦清所立。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官街,即後來的大街,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潮州牌坊街上定期的文化巡遊活動,為古城的夜晚增加了活力。鄭堅 攝旅遊的東風為許多古老的街區帶來了湧動的人群。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作為潮州府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軸線,當我們談起牌坊街時,我們在談什麼?
  • 廈門古牌坊之墓道坊:現存8座完整古代墓道牌坊
    順提一下,有幾座墓道坊,是近年來全新翻修的,不能算古牌坊,包括1992年重建的「洪朝選墓道坊」、1998年重建的「蔡復一墓道坊」和2000年重建的「林希元墓道坊」。一處是漳州長泰縣城武安鎮中山南路上的「武安牌坊群」,包括「祖孫執法坊」、「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和「解元世科坊」等3座牌坊,是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是寧德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外的「漈頭石牌坊群」,包括10座貞節牌坊或殘件,是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廣東·潮州古牌坊街
    牌坊是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發達的一種標誌。「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據乾隆《潮州府志》、乾隆《嘉應州志》、民國《潮州志·古蹟志·坊表》等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長僅1.6公裡的繁華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依次毗鄰,平均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若將太平路兩旁街巷所立的牌坊計算在內,則有62座之多。
  • 徽州牌坊—(豸繡重光坊)
    豸繡重光坊 告別了老人我們繼續向前走,不一會兒就看見了一座牌坊。按照我們看見牌坊的慣例,我們先看了這座牌坊的龍鳳牌,上面用紅色筆寫著「敕命」兩字。小編在徽州見過許多的牌坊但是龍鳳牌上寫著「敕命」的牌坊卻十分少見。 本坊整體結構為兩柱一間三樓,樣式略顯樸素。
  • 牌坊是什麼——石牌坊的認知
    牌坊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徵,其歷史源遠流長,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安迪杯獲悉,最早是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稱「衡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到唐代時候,一般城市採用裡坊制,城內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劃分成若干塊方形居民區,這些居民區稱為「坊」。「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有門以便通行,稱為坊門。
  • 英都的牌坊
    作者:廖榕光牌坊是中華特色的建築文化,是封建時代統治者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忠義、節孝、壽考等而建造的。為了垂之永久,多為石結構,故又稱「石牌坊」。由於歷史原因,我們這裡已經看不到古代的牌坊了,青年人對「牌坊」這個詞彙十分陌生。有人到安徽省歙縣旅遊,看到了保護完好的古代石牌坊建築群,才知道牌坊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