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現存最古老的完整古牌坊是明代的這座……
廈門境內現存完整的老牌坊有23 座最古老的完整古牌坊是一座墓道坊距今已有526年明代「胡元軒墓道坊」建於1494年由墓道坊 墓埕 墓體和墓後一座瓦頂石屋構成形制獨特被當地人稱為「頂仔墓」墓道坊是其主要價值所在三塊匾額上分別鐫著「昊天」(後補)、「席地」、「幽宅」↑胡元軒墓道坊舊照墓主胡元軒的生平事跡不詳據胡德輝先生的
-
溫州古牌坊探秘:為何這些人能有資格立牌坊?
本文素材摘自:《溫州古牌坊》,董姝主編。 溫州網訊(諸葛之伊/整理)牌坊,是中國古代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傳統禮教。它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在古代建築中是一個特殊的類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溫州民間歷來有建造牌坊的傳統,各種形式的牌坊廣泛分布於城鎮鄉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古牌坊漸漸消逝在時光隧道中。目前全市已發現各類牌坊81座,它們站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守望著溫州的前世今生,訴說著曾經的榮耀和光輝。
-
英都的牌坊
作者:廖榕光牌坊是中華特色的建築文化,是封建時代統治者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忠義、節孝、壽考等而建造的。為了垂之永久,多為石結構,故又稱「石牌坊」。由於歷史原因,我們這裡已經看不到古代的牌坊了,青年人對「牌坊」這個詞彙十分陌生。有人到安徽省歙縣旅遊,看到了保護完好的古代石牌坊建築群,才知道牌坊是怎麼一回事。
-
廣東潮州牌坊街,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有古牌坊數十座
這裡特別之處在於石牌坊是明清風格,街道兩側的房子卻是南洋特色的騎樓,兩者混搭非但沒有突兀感,反而有種另類美感。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歷史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作為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兼原來的府城,潮州自古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城內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狀元坊、四進士坊、柱史坊、三世尚書·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狀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
-
【風行漳州】漳州林氏牌坊,見證昔日榮耀
QQ:630811429 報料熱線:114明清時期漳州牌坊星羅棋布,數量多達600多座。歷經滄海桑田,許多牌坊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中,遺留至今的約有80餘座,其中林氏牌坊有10多座,在漳州老牌坊中佔有顯著的位置。漳州素有「陳林半天下」「陳林大字姓」之說。林姓入閩的第一次高潮在西晉永嘉年間,中原林、黃、陳、鄭、詹、邱、何、胡等八族「衣冠南渡」。
-
重慶新牌坊的牌坊如今何在?一同走進古代牌坊的歷史故事
我們如今能夠看到的牌坊,看起來都像是一道大門,而實際上,在最初的時候,它們就是起著進出大門的作用。古代將居民區進行縱橫交錯地劃分,單獨的居民區就被稱為「坊」。每一個居民區都有坊牆,每個「坊」之間還有相互隔開的牆,而有牆就必然會有門。這些門被統稱為坊門,因為人們相互往來,坊門就成為了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正因為如此,但凡有一些重要的公告都會張貼在這裡,類似於今天的信息公告板。
-
許昌龍池花石坊:「牌坊城」的風華遺存
精美古牌坊,曾遭日軍坦克撞擊11月16日下午,禹州市火龍鎮龍池村沐浴在初冬的陽光裡。龍池村是個行政村,由龍東村和龍西村兩個自然村組成。龍西村裡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橫穿村子。大街北側有一片空場,空場上矗立著一座精美的石牌坊。這座石牌坊有3間。
-
嵊州世美坊500年來首次動"大手術"修復飛簷翹角
浙江在線03月10日訊 說事人章寶芹:世美坊是嵊州市內現存的唯一一座科舉功名坊,嵊州市鹿山街道浦橋村全體村民近日正對該村「村標」———世美坊進行修繕。 日前,嵊州市鹿山街道浦橋村村民,在有關部門的協調組織下,籌資25萬元整修明代世美坊,這是該牌坊自公元1483年建成以來,經歷525年的風雨之後,首次修繕,三個月內這座牌坊古蹟,將重現四柱三層石結構、飛簷翹角的面貌。 精美牌坊歷史淵源 該市明代史料記載:「世美坊,在縣四十九都,為成化丁酉科舉人史仕晞立」。牌坊為四柱三間三樓仿木結構,高約6米。
-
【人文漳州】漳州林氏先賢牌坊,過往榮耀的歷史見證!
明清兩朝,漳州經濟和文化發展進入鼎盛時期,人們把功名立德及忠孝節義當作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為之立牌建坊之事盛行一時。明清時期漳州牌坊星羅棋布,曾多達數百座。歷經滄海桑田,許多牌坊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中,遺留至今的約有60餘座,其中林氏功名牌坊佔有顯著的地位。
-
旅行日記——棠樾牌坊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牌坊用於褒揚功德,旌表節烈等。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牌樓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牌坊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的獨特建築物。因為牌坊是封建社會最高榮譽的象徵,所以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極其隆重的事。
-
廣東·潮州古牌坊街
牌坊是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發達的一種標誌。「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據乾隆《潮州府志》、乾隆《嘉應州志》、民國《潮州志·古蹟志·坊表》等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長僅1.6公裡的繁華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依次毗鄰,平均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若將太平路兩旁街巷所立的牌坊計算在內,則有62座之多。
-
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牌坊百餘座 ,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
數量之多居國內之首,峰值時達到百餘座,在世界都屬罕見。據傳潮州牌坊的最早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開始的時候木質結構,後來才易木為石,但真實性目前無從考究。有歷史記載的潮州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潮州牌坊除了數量之最,牌坊的種類也很多,很多地方的牌坊主要表揚貞節和孝義,潮州牌坊街卻透著濃濃的文人氣息。
-
揚州的古牌坊與牌樓
貞孝paif 作為蘇式牌坊的重要代表之一,蜀岡之上、大明寺前的「棲靈遺址」牌坊可謂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牌坊正面題有「棲靈遺址」,背面則是「豐樂名區」四字,題字皆為篆書,古拙凝重。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詔全國30個州建立30座供奉佛舍利的寶塔,於是在大明寺前建成了棲靈塔,塔高九層,高聳入雲,極為壯觀。該塔在唐朝會昌三年(公元843年)不幸毀於火災,後來,人們便在寺門前建了這座「棲靈遺址」牌坊,以志紀念。
-
中國最大規模古牌坊街,23座牌坊讀盡潮州名人典故。不得不來看看!
牌坊是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發達的一種標誌。「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據乾隆《潮州府志》、乾隆《嘉應州志》、民國《潮州志·古蹟志·坊表》等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長僅1.6公裡的繁華太平路上,就有43座牌坊依次毗鱗,平均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
-
牌坊街 潮州最古老的街道 國內最大規模古牌坊街
千年潮州古城,素有「嶺海名邦」「中原古典文化活態博物館」之美譽。昔日的潮州府城,北臨金山之麓,南至南門古。而牌坊街,便是這貫通府城南北的中軸線,歷經千年滄桑;如今,它又是一串文化密碼,解鎖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不久前,廣東省首推3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潮州牌坊街便當選為粵東線路首站;而後,潮州古城文化旅遊特色區也被認定為第二批廣東省旅遊度假區。
-
牌坊,是幹什麼用的!
出門旅遊,我們會見到很多的牌坊。有在繁華的鬧市中,有在寂靜的山野裡。有歷經滄桑的古牌坊,也有水泥鋼筋的現代新牌坊。南方有南方的秀麗精巧,北方有北方的凝重粗獷。尤其是在當下的鄉村,雨後春筍般冒出各式各樣的新牌坊,雖是一道風景,但千篇一律的令人視覺疲勞。
-
值得寧晉人關注:石坊路改造,重修牌坊(內附寧晉牌坊資料)
來源:寧晉日報 寧晉縣過去是牌坊縣,寧晉縣城是牌坊城,素有「北京看樓房,寧晉看牌坊」之稱。民間還曾流傳一個民謠:「趙州的廟,順德府的(城)牆,寧晉縣的好牌坊」。全縣有名有姓牌坊120座,幾乎抵上半個北京城,(北京城有三百座),功德性建築就成為寧晉一景。漫步坊間,其恢宏偉岸的氣勢,精美卓絕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 寧晉牌坊歷史悠久,遠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 大約在公元前25世紀左右,寧晉毗鄰東海(那時還沒有渤海、黃海、東海之分,大陸東連之海普稱東海)。寧晉泊(那時叫大陸澤)是深入大陸的湖泊,地基甚廣。
-
17座牌坊見證歷史,中國最大牌坊群在隆昌
所謂坊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個社區,牌坊就是社區和社區之間道路前面的大門。到了明清時期,牌坊就基本變成了各種表彰建築,專門用來表彰和紀念社會中的各種嘉德懿行,同時這些表彰也有了更多的「政府」色彩。為了建築物的持久堅固,就開始用石材來做牌坊,所以像隆昌這樣的石材產區,出現成群的牌坊,也就不奇怪了。
-
牌坊與牌樓 牌坊源流 烏頭門
牌坊和牌樓,屬於一種紀念性和標誌性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別。它矗立在古代寺觀、祠廟、陵墓、園林的前面或其中,以及城市街衡路口和橋梁等處,作為建築區域的引導標誌或景觀點綴,或是具有某種紀念意義。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官街,即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 牌坊街上,23座牌坊次第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