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新鄉之間將有10座黃河大橋 官渡大橋今年通車

2020-12-15 網易新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攝影 許俊文

鄭新融合已走過近16年曆程,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延伸。作為鄭州大都市區「1+4」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鄉如何加快推動鄭新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登喜向大河報記者介紹了鄭新深度融合的最新路線圖。

王登喜說:「從鄭新融合曆程和實踐看,我們感到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完善鄭新之間市政化交通基礎設施,最根本的是做好產業支撐這篇文章,最重要的理念是推進生態共建共治共享。」

鄭新間將有10座黃河大橋,官渡大橋今年通車

一條黃河,讓鄭州與新鄉在地理上兩岸「分居」,被許多人認為是橫在鄭新融合面前的一道「天塹」。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鄭新之間複合型交通走廊建設,黃河天塹將逐步變通途。

王登喜說,在黃河上,鄭新之間已建成、正在建設、將要建設的大橋有10座,貫通20條線路。

目前,新鄉正在大力推進新日高速原陽至封丘段、鄭濟高鐵、G107東移改線暨官渡黃河大橋、S229、S231薄原線和幸福渠穿灘公路、黃河大堤堤頂生態通道、沿黃西路等項目建設,做好鄭新快速通道、安羅高速新鄉段、新日高速封丘至蘭考段、鄭新高速(新晉高速南延)、G230新鄉黃河大橋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鄭新之間各種路網、交通方式互聯互通、無縫銜接。

王登喜透露,官渡黃河大橋今年將通車,鄭濟鐵路黃河特大橋今年主體將建成。

據了解,官渡黃河大橋是G107東移改線跨河橋梁;鄭濟鐵路黃河特大橋則是鄭州至濟南高鐵、鄭新城際鐵路及鄭新快速路跨越黃河的共用橋梁。

打造重點產業帶,構建「大十字」格局

王登喜表示,鄭新之間的產業互補,絕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既是「競合」關係,也是「融分」關係,融是一體化發展,分是產業分工。

新鄉市充分發揮優勢,大力發展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綠色纖維、新型材料、大數據、機器人、3D列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層次,推進鄭新之間產業既有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避免同質化競爭。

王登喜說,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鄭新全域深度融合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完成,鄭新深度融合的「大十字」產業架構已初步構建:縱向推進從市中心,途經新鄉縣、原陽縣、平原示範區的鄭新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橫向推進以封丘陳橋產業集聚區、原陽產業集聚區、平原示範區、「中國製造2025」新鄉示範區、獲嘉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等為戰略節點的沿黃產業帶建設。目前,總投資3428億元的126個重大項目正在實施,一大批重大交通和產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把優勢產業做精,做到最好,才有競爭力,才能以高質量在競爭中取勝。比如,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鄭州的整車產業與新鄉的電池優勢產業,兩者可以更好地分工,做好協同。新鄉則要努力把動力電池產業爭取做到全國領先。」王登喜說。

新鄉在推進與鄭州產業深度對接的同時,努力提升雙方在金融、商貿、文化、教育、旅遊、體育、衛生、健康等領域的合作水平,推進全領域、全方位融合發展。特別是藉助鄭州航空港資源優勢,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中歐班列、新日韓鐵海聯運國際班列「一體兩翼」的國際陸港,進一步提升新鄉的開放水平。

沿黃生態帶規劃高標準,出自雄安新區團隊之手

在未來,鄭新兩城市民將享受一條愜意的生態長廊,它就是沿黃生態帶。新鄉對沿黃生態帶的定位是「中原綠色生命線、鄭新融合發展脈、黃河文化傳承軸」。

王登喜說,新鄉聘請了雄安新區生態規劃團隊,高標準編制完成《新鄉市沿黃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規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做好「四水同治」「四網同建」,共規劃32個花木博覽園、10個花木特色小鎮、383個美麗鄉村,努力將沿黃地區打造成鄭新融合的生態紐帶、扮靚「母親河」的樣板工程、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發展文旅康養產業的重要平臺、鄭州大都市區的生態綠核。

他透露,今年,將開工建設70公裡沿黃岸線、420平方公裡示範段,實施一批花木博覽園、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及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王登喜表示,在推進沿黃生態帶建設的同時,新鄉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加快推進南太行文旅康養產業帶、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城、延津縣主題森林城等重大戰略實施,大力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化產業,讓生態塑造空間、使空間創造價值,全力打造鄭州大都市區的「後花園」。

對於沿黃生態帶建設的時間表,王登喜說:「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來完成,而不是畢其功於一役,沿黃生態建設將與國家儲備林計劃結合起來。從今年正式實施,一步一步來,一段一段推,力爭用5到10年建成。」

【1+1】鄭新深度融合,企業家怎麼說?

全國人大代表邵長金:結合各自產業優勢協同發展

對於鄭新深度融合,最根本的支撐是做好產業這篇文章。新鄉依靠獨特的「區位、科技、山水」優勢,有著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如何推動鄭新之間的產業協同?全國人大代表、新鄉白鷺投資集團董事長、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金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說,不管是產業錯位發展,還是產業配套發展,新鄉一定要辦出特色產業。

「大的產業發展一定是集群或者產業鏈相互關聯。」邵長金說,鄭州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就得益於交通、金融、技術等生產要素都集於一身,許多高新技術產業之間有很多配套。

邵長金以熟悉的產業領域舉例,新鄉化纖的人造絲做到了全球第一,出口量佔到了全國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在過去是把原料發到江浙和廣東,然後印染完之後再發到鄭州的面料批發市場,「轉了一圈又運回來了」。

邵長金坦言,新鄉化纖在新鄉當地老百姓印象中知名度並不高,但是稅收對當地貢獻巨大,原因在於沒有在當地打造成全產業鏈,沒有成為主導產業。生產的高性能優質纖維材料出口到歐洲、日本、韓國、土耳其等國,但在河南的消費量只有百分之十幾。

他說,如果通過原料吸引中下遊產業鏈企業來到新鄉,這樣靠近原料產地,有使用保障,同時減少了中間環節,有效降低成本,再加上政府配套的優惠政策吸引,可以健全整個產業鏈條。在這個過程中,新鄉的優質原料與鄭州的紡紗、服裝製造業結合,實現產業協同,可以攜手一起做大做強,「集約化發展一定是成本最低的」。

「鄭州大都市區之間的融合不是在一個維度融合,而是在多個維度融合,鄭新融合、鄭開一體化、鄭許融合等,都可以尋找各自有哪些需要相互配套的產業,結合自己的產業優勢來提早布局安排,這樣才能做到既有融合又有分工。」邵長金說,如果鄭州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新鄉從開始就要與鄭州對接,利用動力電池的產業基礎,與鄭州的整車做配套,進一步將自己的動力電池發展好。

邵長金也提醒說,產業協同發展是大方向,但具體層面一定是一個個項目、一個個產業的對接。

(原標題:鄭州新鄉之間官渡黃河大橋今年將通車)

(責任編輯:宮璞_HN009)

相關焦點

  • 官渡黃河大橋試通車,新鄉去鄭州增加方便快捷!
    今天(10月16日)上午9點40分,備受關注、被譽為「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試通車,一輛豫A牌照的小汽車通過官渡黃河大橋收費站,工作人員為其贈送了項目圖冊。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以後我市居民開車去鄭州更加方便快捷。
  • 說新詞丨官渡黃河大橋通車,古戰場的新跨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孫倩/製圖  10月16日,官渡黃河大橋通車。該項目是國道107東移的咽喉工程。因大橋位於官渡之戰古戰場,故被命名為官渡黃河大橋。路線全長31.775公裡,其中黃河特大橋全長7377米,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裡。  又一座大橋飛架南北,天塹之上再添通途。官渡黃河大橋的通車,讓鄭州與新鄉同城化再進一步,河南交通樞紐優勢愈發明顯。
  • 官渡黃河大橋通車,轎車每次收費15元 鄭新兩地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10月16日上午10時許,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至此,鄭州、新鄉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起於原陽縣陽阿鄉,止於中牟縣萬灘鎮,於2016年9月27日開工,歷時三年多時間建成通車。
  • 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暫不通行貨車
    鄭州新鄉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官渡黃河大橋昨日正式通車 本報記者 張倩 攝★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路線全長31.775公裡,按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總投資39.1億元。至此,鄭州新鄉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這有助於進一步加速鄭新深度融合,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
  • 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雙向8車道通行
    交通廳供圖 人民網鄭州10月17日電 (石國慶)16日,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連接鄭州、新鄉兩地的公路大橋增至4座。 據介紹,官渡黃河大橋歷時3年多時間建設,總投資39.1億元,全長31.775公裡,按照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其中,跨越黃河特大橋一座,全長7377米,雙向8車道,是目前河南省幹線公路最寬的大橋橋面。設計時速100公裡。大橋收費站雙向共24個車道,每側9個ETC車道、3個ETC/人工車道。 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起於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止於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
  • 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鄭新融合再添新通道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裴熔熔 邵可強 文 張琮 攝影10月16日上午,滔滔黃河之上,隨著被譽為「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鄭州新鄉兩地之間的黃河天塹再多一條通途。至此,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
  • 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中牟縣和原陽縣經濟發展,又迎新篇章
    10月16日,對於鄭州市中牟縣和新鄉市原陽縣黃河兩岸的群眾來說,是鼓舞人心的一天。多年來黃河兩岸人民期盼的一座黃河大橋終於圓夢。這座橫跨黃河的大橋,位於官渡之戰古戰場,所以被命名為官渡黃河大橋。該大橋的命名既體現了黃河兩岸悠久的歷史,又具有現代化大橋的氣魄。據了解,這座大橋北起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南止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這座黃河特大橋全長7377米,雙向8車道是目前河南省幹線公路最寬的大橋橋面,設計時速100公裡。
  • 河南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這類車暫時不能通行
    大河交通今天10月16日,隨著被譽為「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省會鄭州和豫北重鎮新鄉之間又多了一條跨越黃河天塹的往來快速通道,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黃河河南段已建成的16座黃河公路橋梁分布示意圖:1.G209線三門峽黃河公路大橋;2.S247南村黃河大橋;3.小浪底壩區交通橋;4.S245小浪底黃河公路大橋;5.G207線洛陽黃河公路大橋;6.G55洛陽吉利黃河公路大橋;7.S237南河渡黃河公路大橋;8.S87桃花峪黃河大橋;9.G107線鄭州花園口黃河大橋;10.鄭州公鐵兩用橋;11.G4鄭州劉江黃河大橋
  • 官渡黃河大橋通車!啥車能走,費用咋收,大橋創下多少個「之最...
    10月16日上午9點40許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至此鄭州新鄉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起於原陽縣陽阿鄉,止於中牟縣萬灘鎮,於2016年9月27日開工,歷時三年多時間建成通車。該項目的建成通車,將極大地緩解區域交通壓力,對加快黃河灘區扶貧攻堅行動,促進黃河兩岸人流、物流的便捷通行,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加速鄭新深度融合,帶動整個新鄉和黃河沿岸的經濟發展,促進河南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路線全長31.775公裡,按一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總投資39.1億。
  • 官渡黃河大橋通車,小轎車過橋費15元
    今天上午,被譽為「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通車,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官渡黃河大橋南端,設有收費站,收費站單側有9個ETC車道+3個人工車道,共12個車道。據現場收費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橋只允許小型客車、中型客車(19座及以下客車)通行,收費標準是:9座及以下微型小型客車收費15元/車次,10座至19座中型客車收費30元/車次。
  • 河南官渡黃河大橋通車
    據國務院國資委10月22日消息,由中交集團作為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國道107河南官渡黃河大橋項目16日建成通車。 該項目是河南省首個PPP項目,起於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跨越黃河後止於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全長30.3公裡,設計為雙向八車道,時速100公裡。
  • 官渡黃河大橋10月16日已通車!小轎車過橋費15元!
    10月16日上午,被譽為「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通車,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官渡黃河大橋南端,設有收費站,收費站單側有9個ETC車道+3個人工車道,共12個車道。官渡黃河大橋項目是國道107東移的咽喉工程,於2016年9月27日開工。因大橋位於官渡之戰古戰場,故該橋被命名為官渡黃河大橋。項目起於新鄉市原陽縣陽阿鄉,止於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
  • 中牟、原陽黃河之上「第一跨」——官渡黃河大橋!
    核心提示:官渡黃河大橋是國道107改線的咽喉工程,大橋位於黃河灘區,中牟、原陽兩縣之間建黃河大橋,將消除黃河灘區交通運輸發展瓶頸。
  • 官渡黃河大橋通車/河南省獲45億老舊小區改造支持
    導讀: 1、「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通車了,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 2、河南省獲得2019年中央財政資金45億元,用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資金規模居全國首位。
  • 官渡黃河大橋10月16日試通車!這些至開封方向的貨車注意繞
    備受關注的官渡黃河大橋 預計於10月16日試通車, 屆時,新鄉-中牟-開封之間 開車往來將更加方便快捷。
  • 鄭州官渡黃河大橋屹立在滔滔黃河之上,風景確實美,遊客真不少
    官渡黃河大橋是一座連接鄭州市中牟縣和新鄉市原陽縣的過河通道,是107國道鄭州境內東移改建工程往北跨越黃河的控制性工程。官渡黃河大橋北起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南至鄭州市中牟縣萬灘鎮。自去年通車以來,大大方便了黃河兩岸的往來。7月19日上午,曼君驅車經過這裡,竟然發現這裡是一處美麗的風景,很多遊客驅車到這裡觀看黃河,或在這裡消夏乘涼。
  • 2020年前,河南擬開工建設7座普通公路黃河大橋
    1月11日,記者從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周南、息邢和濟洛高速濟源至豫晉界段等3個、314公裡高速公路項目將建成通車。同時,在今年年底前,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也將建成通車。數據顯示,從1986年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建成,改革開放至今,黃河河南段已建成15座黃河公路大橋。
  • 官渡大橋,通車!
    官渡大橋,通車!今天上午,鏡湖官渡大橋竣工通車,鏡湖新區通往紹興老城區新增一條南北主要通道。大橋造型別致,構思巧妙,也為鏡湖新區文創休閒板塊核心濱水區增添又一標誌性景觀。
  • 為讓大橋按時通車他甘做春節「守橋人」
    原標題:為讓大橋按時通車他甘做春節「守橋人」妻子帶娃趕到工地: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都是過年   張林青在橋上檢查   □記者田園文王亞鴿攝影   夜幕降臨,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項目部31歲的張林青開始巡查大橋。
  • 紹興鏡湖官渡大橋通車!
    7月10日上午鏡湖官渡大橋正式通車了!官渡路北延伸段和官渡大橋的建成通車為越城城西到鏡湖增添一條新的通道,將進一步加快城西和鏡湖的融合,為鏡湖新區的開發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官渡大橋完成施工去年10月,大橋豎向轉體成功,創造了「省內豎向第一轉」的記錄,填補了浙江省索塔豎向轉體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