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亡不可思議

2020-12-25 騰訊網

作為古代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倒數第二個王朝,明代歷史一直是人們重點研究的對象,在明期間,先後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等盛世,之後又經過了弘治中興、萬曆中興,但最終還是在內外交困下,遺憾的退出了歷史舞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明朝結束。

而接替明朝的清廷,由於異族統治的原因,在思想和體制上進一步僵化,也就為全面落後於西方世界而埋下了伏筆。

這難免讓人感到好奇,這一起事件,最終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那麼在明朝滅亡的時候,世界各國又在幹什麼呢?不妨讓我們好好看看

此時的英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事件開始,再到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英國推翻了專制統治,並且在1689頒布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顯的制約,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而在東歐,從1654年到1667年,俄羅斯和波蘭為了烏克蘭的土地,而展開了長達13年的戰爭,最終烏克蘭被一分為二,不過也正是這場作戰,波蘭逐漸從歐洲強國的地位衰落下去,反觀俄羅斯帝國的力量卻急劇膨脹,沙皇專制制度從此形成。

不過影響最大的還是要屬在1618年-1648年進行的三十年戰爭,17世紀初期,曾經輝煌的神聖羅馬帝國,早已經難以掌控國內外的秩序,最終導致了掌控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與新興的德意志新教諸侯、瑞典、丹麥和法國展開了30年的交戰。

這場戰爭的損失是極為嚴重的,成為了歐洲近代史的開端,日耳曼各邦國被消滅了25%~40%的人口,同時也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不難看出,此時的人類各個文明,正處在擴張的熱潮階段,但是從明朝的角度來看,它的滅亡的確也充滿了遺憾,為何會這麼說呢?

取代明廷的清朝,雖然在萬曆年間,獲得了重要轉折點,薩爾許之戰的勝利,但是其底蘊,想要統一全國,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即便是到了1644年,吳三桂率領的十多萬大軍,依然駐守在山海關,成為了清軍和北京之間難以逾越的屏障。

壞就壞在內地進行的農民起義,將近三十年的農民起義,導致明廷內部已經無力處理各種矛盾,而引發農民起義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首先就是明朝小冰期引發的各地旱災導致大量平民流離失所,糧食顆粒無收,而在另外一方面,萬曆時期進行的多次對外戰爭,從萬曆三大徵,到明緬戰爭以及薩爾許之戰,都極大的消耗了明朝的國庫,然而統治者卻依然想將這個負擔轉移到農民身上,引發了更加激烈的反抗。

除此之外,明朝後期的統治者崇禎,也存在著致命的錯誤,他雖然勤政,偏偏昏招頻出,有能力的大臣被他除得所剩無幾,最終種種因素加起來,也就無力回天。

歷史學者,清華大學的教授李伯重因此也認為,「明清易代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明亡五十年前的萬曆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之一,緊隨這個繁榮時期而來的是明朝滅亡,這確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不過結局,也同樣說明了一切。

相關焦點

  • 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伸出援手,清朝滅亡時各國為什麼落井下石
    導致明朝滅亡的「元兇」到底是誰?有人說是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也有人說是清朝。實際上,兩者的因素兼而有之。李自成在內,清朝在外,李自成在西,清朝在東,兩者無形之中形成內外夾攻之勢,導致明朝腹背受敵,疲於奔命,最終筋疲力竭,轟然垮塌。
  • 明朝滅亡,王陽明要負什麼責任
    我經常說晚明滅亡是因為「傳統思想被擊碎,忠君愛國思維讓位於個人主義泛濫、享樂奢侈思維泛濫」。王陽明的「陽明之學」對於明朝理學的衝擊是有的,「心學」對於個人主義的推崇也是顯而易見的。那麼,王陽明是否真的具有「滅明」的責任嗎? 顯然不行。
  • 金庸先生曾說:明朝是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朝代,明朝應該滅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最黑暗的時期。明朝當然應該亡。——金庸《袁崇煥評傳》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歷時276年,共有16位皇帝。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明亡不在薩爾滸之役,清興也不在山海關,忽視了日本起的作用
    明朝滅亡清朝興起,對這段歷史,每一位愛好歷史愛好者都有自己的解讀。到底明朝為什麼滅亡,薩爾滸戰役失敗論,小冰河期論,瘟疫論,崇禎太傻論,東林黨人賣國論,少不了罵明朝晚期土豪的腐敗。但是以上種種都是其中的原因,在盤根錯節的東亞歷史中,明亡清興鼎革時期,我們忽視了一個東亞國家的動向,就是日本。日本對推動明亡起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在明朝的時候,日本的倭寇問題一直騷擾著大明。雖然戚繼光等人,抗倭寇的成功,但明朝的海盜問題,最後並沒有很好的解決。
  • 明朝滅亡時,各地的朱姓藩王在做什麼?
    明朝,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政權的封建王朝,淮右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稱帝建國。朱元璋出生到成年都是個苦哈哈,父母接連去世,為吃個飽飯活下去,只能剃度出家當起和尚勉強度日。成了天子的朱元璋是苦怕了,也是窮怕了,對自己的親人子孫照顧有加,福祉延至大明的滅亡。朱元璋對宗室格外的好,自然也有著政治軍事等各種考量。明初之際,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分封了自己24個兒子和1個侄孫,共計25個藩王。這25個當中有9位稱塞王,主持地方軍務,抵禦北方外寇入侵。明朝宗室,既不同於漢晉,又不同於唐宋。
  • 明朝滅亡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有無關係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的滅亡到底是不是因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我只能說我們高看吳三桂了明朝滅亡那年都發生了什麼1644年4月25日,大順軍攻入北京城。 5月15日,吳三桂據山海關襲擊大順軍消息傳至北京城。
  • 隨著明朝的滅亡,漢人文化是否走向沒落?看看清朝都做了些什麼
    我國人口是世界之最,而漢人數量也是我國人口之最,漢人文化,從古至今未曾斷絕,延綿數千年,至今更是達到了一個新高峰。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講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這個王朝的存在略顯尷尬,前是蒙古人創建的元朝,後是滿人創建的清朝,位於中間的明朝有沒有什麼特殊用處?明朝的沒落是否意味著漢人文化的衰亡?
  • 明末大鼠疫有多嚴重?壓倒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於明朝滅亡,歷來爭論頗多,有說吏治腐敗、宦官專權的,也有說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更有說受小冰河期影響的。說法種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及明末大鼠疫。鼠疫雖然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原因,但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人說,它是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為何說「全球化」始於明朝?而豐臣秀吉打破了以東方為中心的規則
    明朝滅亡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貨幣的通縮,也就是白銀不夠用了。為什麼銀子少了呢?因為美洲的銀礦枯竭了。美洲的銀礦枯竭關乎明朝什麼事呢?在明朝,全世界50%的銀子都來到了中國,而明朝自己卻幾乎不生產銀子。而明朝的鄰居日本,也是一位產銀大國。有人說明朝實行銀本位,是因為張居正搞的一鞭法。
  •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背後有怎樣的陰謀?
    近些年以來,一種「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調又開始興起!筆者首先表態,這是種論斷實際上是一場割裂華夏文明傳承的陰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一論點荒謬到了何種地步?一、「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證基礎所謂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其理論基礎是基於宋朝和明朝兩個漢人王朝被草原民族所滅亡的事實。首先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 亞洲各國為什麼爭相向明朝(中國)朝貢?
    為此,明政府不得不規定其朝貢頻率和朝貢人數。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貢,毋過百人」日本為了爭著朝貢,大打一仗由於日本與明朝關係不好,當時規定,日本只能夠每十年朝貢一次。但當時日本當時各股勢力都想前來中國朝貢,於是爆發了所謂的「爭貢」事件。
  • 明朝滅亡的前一夜,身為皇帝的朱由檢都做了些什麼?
    明朝滅亡的前一夜,身為皇帝的朱由檢都做了些什麼? 明思宗朱由檢,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16歲時登基,在位17年。當時,明朝處於內憂外患之際。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把持著朝政,外有後金虎視眈眈,還有農民起義。他登基後,大力剷除閹黨,逼大宦官魏忠賢自縊,處死了客氏等人。
  • 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有的明粉甚至開始暢想,可否讓南明(明朝滅亡後,其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小朝廷)在澳洲建立流亡政府,避免明朝被滅亡的命運。這群網友對明朝的喜愛已經超出了普通的「歷史愛好者」範疇,不論在線上還是在線下,它們都都會用各種方式來稱讚明朝的強大,並竭力維護明朝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具體來說,狹義上的明粉又分為: 宣傳派 、行動派和反清復明派。
  • 宋朝滅亡、元朝滅亡、明朝滅亡的情形怎麼那麼像?
    假如不是賈似道這樣的奸臣誤國,以宋朝的國力完全可以和元朝分庭抗禮,劃江而治……這樣的情況,也適用於明朝滅亡,很多人又有很多假設,假設崇禎皇帝當年不任用袁崇煥,假設當年天啟皇帝不用崇禎當接班人,假設南明小朝廷能夠團結一致……近來很多的玄幻小說,穿越小說,都把背景設定在某個封建王朝的末期,有所謂的「清穿」、「明穿
  • 為啥有人說在明朝中國就開始落後西方?同時期歐洲都幹了什麼
    導語:為什麼說在明朝時期中國就開始落後西方?同時期歐洲都幹了什麼在我們很多人認知中,中國落後於西方的時間節點是在清朝時期,而且還是在清朝中期的時候才有這樣的趨勢,但是現在很多人認為其實在明朝的時候,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已經開始落後了。
  • 盤點明朝的對外戰爭,明朝竟然大敗三任世界霸主?
    新中國建立,如今56個民族是一家,沒有對外戰爭的說法,因此明朝與蒙古、滿清的戰爭除去。戚繼光抗倭小編也暫時除去,因為戚繼光抗倭的最大敵人還是汪直、徐海等人的大量殘餘部隊,還有少量的日本海盜。鄭成功小編也暫時除去,畢竟那時明朝已經滅亡。但是即便如此,明朝的對外戰爭依然輝煌。
  • 明朝遷都,究竟利大弊大,真相原來如此
    明朝就算守住南京,也不過是新的南北朝。明朝的敗筆不能說是定都北京,而是收縮了太祖的外線防禦線。首先就因果關係上講,朱棣時期,明朝的大患是蒙古人,當時的蒙古已經在走下坡路,至於證據,有許多經典戰役可以證明;而最終滅掉明朝的是另一個北方民族女真人。其次,政策的制定,古今中外都一樣,目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
  • 明朝為何打不過清朝
    當年努爾哈赤起兵自立門戶時,憑藉的僅是十三副明朝賜予的鎧甲和一些戰馬。那時的女真族(滿族前身)人口稀少、生產力落後、基本為原始部落狀態,可以說根本不可能是明朝對手。那麼為何明朝卻屢屢敗於後金(清朝前身),最終大明江山為清朝取代餒。一方面:明朝後期,吏治敗壞導致國家運轉不靈。努爾哈赤本為明朝遼東大將李成梁之義子。由於李成梁自身貪汙腐敗、爛殺邊民以冒軍功,導致被彈劾調任。李成梁一走,便沒有什麼人能直接控制努爾哈赤。
  • 鴉片戰爭時,道光帝不知道英國在哪裡?殊不知明朝就有了世界地圖
    鴉片戰爭時,道光帝不知道英國在哪裡?殊不知明朝就有了世界地圖「中國人來拜訪我,有些人好像發了狂,爭先恐後,絡繹不絕.....有的要學數學,有的對倫理科學感興趣。」01明朝就已經有了世界地圖眾所周知,明朝是有名的海上強國,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過非洲,為明朝向全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