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月老來歷的故事

2020-12-06 遊玩老張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月老來歷的故事。

滕州是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這裡人傑地靈,風景秀麗。

相傳,馬招娣是古滕人氏,長相美麗,聰明能幹,就是性格飛揚跋扈,眼光高於常人,至她年近七十歲,也沒找到如意郎君,只到偶遇姜子牙而春心萌動。

宋異人在滕地生意做的很靈活,漸漸成為了當地的富有之家,由於宋異人經營的是人們常用之物,所以馬招娣有什麼生活上的需要,就會到宋異人經營之處購買,兩人也算熟悉,由於馬招娣目光太高,婚姻大事就被耽擱下來,歲月如歌,日月如梭,轉眼到了近七十歲年紀,在荊河岸邊捉住善財小龍女時,偶遇姜子牙下山,來尋宋異人,看到馬招娣捉住善財小龍女,就勸說馬招娣放了善財小女,馬氏對姜子牙動了情愫,不自覺的就把小龍女給放了,並領姜子牙去見宋異人,宋異人熱情款待了他們,馬招娣對姜尚的熱情和崇拜,宋異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隨極力促成他們的美事,奈何姜子牙抱負遠大,不想成親。

這樣,宋異人也沒辦法,只有創造他們多多相見,加深感情,這樣,每到傍晚月升之時,就和姜子牙叫上馬招娣一起吃飯,或去荊河岸邊遊玩,漸漸的馬招娣用她熱情似火的崇敬和聰明的智慧,贏得了姜尚的好感,姜尚接受了馬招娣為妻的想法,並和宋異人說了,這樣,宋異人見兩人都情真意切,就促成了他們婚事。

由於姜子牙抱負遠大,在和馬招娣新婚一月就要去商都朝歌施展自己的抱負,馬氏性格果斷潑辣,也願隨夫君一起前往,這樣,馬招娣就變賣了家產,拿上家資和姜子牙一起去了朝歌。

可是到了朝歌,他們很快受到了打擊,而且是接二連三,不如意事幾乎天天發生,不出三年,馬招娣在家鄉帶來的錢財就花的所乘無幾,而姜子牙還是一事無成,引的馬招娣非常不滿,抱怨姜子牙的本事華而不實,生活都難以解決,馬氏心灰意懶,姜子牙也受不了馬招娣的天天打擊抱怨,所以兩人都怨對方,最後沒有辦法,姜子牙一紙休書,把馬招娣給休了,馬招娣又回到滕地,施展她的聰明才智,很快又富裕起來。

姜子牙也遇文王而建功立業了,在姜子牙封神時,要封宋異人為婚姻之神,宋異人堅決不受,因為他們是因善財龍女相識,要把神位讓給善財龍女,奈何善財龍女也不受,說自己在東海身份高貴,不佔人間神位,我願送根紅線留在人間。

由於宋異人年齡大,又是在月下捉成姜子牙和馬招娣的婚姻,所以後人把婚姻之神稱為「月下老人」。

以上就是月老故事的來歷。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月老紅線來歷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月老紅線來歷的故事。滕州是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風景優美,人文薈萃。注:大家好,當時創作故事時,想以遊玩視頻加故事創作形式再現,奈何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不敢出去遊玩,不敢妄寫沒見之景觀,現整理以前和老人聊天時聽到的故事,如本人無意冒犯以前故事的解讀,權作一笑。
  • 月老說媒只能用紅線?在遼寧的民間故事裡,用石頭也能成就好姻緣
    婚姻自古都被人們看作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世界各地都有和婚姻有關的各種民間傳說,其中月老牽線成就美滿婚姻的故事最有代表性。和現在婚姻中的牽線搭橋不同,故事傳說中的月老採用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紅線,象徵紅火和美滿,除了紅線,還有很多奇怪的方式,比如在遼寧一代的民間傳說中,就曾出現過用石頭成全姻緣的離奇故事。
  • 風土識小|「月老」故事
    (《致許壽裳》,載《魯迅全集》第11卷)我的理解,先生大概就從民間信仰這個角度對道教文化的一種評價。歷史上,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中秋來臨,且說「月老」故事。
  • 民間傳說:月老和夢婆的愛情故事——看哭了……
    月下老人又稱為「月老」「月老公」據說是專門掌管姻緣的媒婆,俗諺:「千裡姻緣一線牽,無緣對門不相識」。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月老的生日,在這天會有很多的單身男女前往寺廟,祈求月老賜緣。很多人在找到另一半後,還會跑去還願,會攜帶喜餅喜糖前往還願,感謝月老賜緣。傳說有一個關於月老非常有名故事。
  • 民間故事~龜井來歷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遊玩老張,看一樣的風景,講不一樣的故事,今天講龜井來歷的故事州城是東平縣老城,建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城中有一口古井,就是「龜″井子,古時人又稱兩山夾一井,它的歷史和這座城的歷史一樣悠久。
  • 民間故事:寒食節的來歷
    據民間相傳:介子推游離在外回家,見到了白髮蒼蒼的母親。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闊別十九年的話語,自不必細說。過了些日子,晉文公(即重耳)犒賞功臣的榜文已經貼出,風聲傳到老娘耳內。七叔和您一起去看看、聽聽那些民間有趣的故事,感悟不同的人生道理!申明:本故事民間故事,以故事說明道理,借古喻今。且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自網絡,若侵,必刪。歡迎大家的關注!
  • 求姻緣為什麼會拜月老?月老的民間傳說
    在我國民間信仰神仙體系的家族中,有位專管人間夫妻婚姻的老神仙,稱之為月老,而傳說誰和誰能夠成為夫妻,那都是月老用紅帶系在男女雙方腳跟上的,成人後緣分到了就自然相遇了{一}求姻緣為什麼會拜月老?月老的民間傳說傳說月老故事是在唐朝時期,有位少年年過25歲,卻還會找到合適的婚配,家裡父母都著急,自己也很著急,然在某日晚上做夢,夢見一位白髮白鬍子的老頭兒,站在家裡小院裡正在看書少年看到那位老頭仙風道骨的姿態,就快速奔跑迎前去,卻不認識老頭兒手裡書上的字,便問道:仙翁,這書上的字是哪國語言?
  • 民間故事:「屋脊樓子」的來歷
    七叔和您一起去看看、聽聽那些民間有趣的故事,感悟不同的人生道理!申明:本故事民間故事,以故事說明道理,借古喻今。且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自網絡,若侵,必刪。歡迎大家的關注!
  • 「讀」民間故事 「享」林芝文化|達拉玉蘇節的來歷
    在林芝,每一座山,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故事。接下來請欣賞主播為大家誦讀的林芝民間故事:《達拉玉蘇節的來歷》達拉玉蘇節的來歷(林芝縣)每年藏曆五月十三日,巴宜區巴吉村都在世界柏樹王園林隆重舉行達拉玉蘇(神馬獻玉)民俗節活動。這個節日是如何產生的呢?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一天,巴吉村定本(意近村長)的公子到山裡去狩獵。
  •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介紹 牛郎織女是幾月幾日相會的日子?
    在說起七夕節的時候,人們可能不會覺得陌生,這個節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在這個節日當中也流傳著一些故事,那麼七夕歷史故事是什麼呢?關於七夕來歷典故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讓民間故事「活」起來
    本節課,教師把教學思路放在了讓學生了解什麼是民間故事,初步認識民間故事的概念及民間故事的來源種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進一步了解「故事」,為以後編寫故事做好鋪墊。教學實錄•激趣導入,了解民間故事師:同學們,如果有客人從外地到我們深圳寶安遊玩,你會推薦客人去哪裡走走?生1:海上田園。
  • 民間信仰 |掌管婚姻之神,月老的來歷,唐人相信命中姻緣天註定!
    本篇文章帶領讀者解讀月老的文化含義。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爺、月老公,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月下老人所持姻緣簿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婚戀命定觀,其所牽的紅絲後來衍化為中式婚禮儀式中的「牽紅巾」。一、月下老人來源
  • 民間故事|碾子溝山桔梗的來歷
    碾子溝山桔梗的來歷樂觀人搜集整理馬鞍山景區碾子溝裡草茂林豐,除了常見的松柏楊樺等喬木
  • 田家茶館丨田漢文講故事:石筍的來歷
    系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湖南省益陽市作家協會理事,益陽市赫山區作家協會主席兼赫山區文聯副主席。個人小傳被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湖南當代作家大辭典》等人物辭典。已出版有散文詩集《生命的感悟》、詩歌集《城市的早晨》、民間故事集《麗都益陽·美景拾掇》、散文集《情瀾》等專集六部。
  • 民間故事:古蹟島上的蛇仙
    民間故事的閱讀是古人不可缺少的娛樂活動,他們沒有現在發達的網絡,無法廣泛地豐富自己的學識,因此,他們只能通過口口相傳或是民間書籍來了解這些故事,並樂在其中。從這裡就能看出書籍對人們的重要性。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就是記載小故事的書籍。
  •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的來歷》故事傳說教案
    元宵節的故事傳說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 民間故事:潑水節的由來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傣族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有這樣一個美麗悲壯的故事。在很早以前,西雙版納被一個兇惡的魔王霸佔著。他掉到河裡衝不走,落到我火裡燒不死,刀砍不入,箭射不傷,他自己魔法超群,橫行鄉裡,魚肉人民,為非作歹,無惡不作。有十二個長得像花兒一樣的姑娘,先後被魔王搶去做妻子。他們受盡欺負,滿懷仇恨的合計如何殺死魔王,為民除害。
  • 臘八粥的由來傳說、臘八粥的來歷故事
    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臘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節在老一輩人心裡是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生活習俗。一起來看一下臘八粥的由來傳說、臘八粥的來歷故事吧!根據民間傳說,在未成道之前,釋迦牟尼週遊了印度許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一位牧羊姑娘發現了他,給他飯吃,釋迦牟尼很快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在附近的河裡洗了一個澡,獨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飯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裡採摘的新鮮野果做成的。從那時起,釋迦牟尼的追隨者就開始用新糧米和鮮果做粥。
  • 婚姻之神月老的來歷……
    月下老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仙,後泛指媒人,簡稱「月老」。本篇文章帶領讀者解讀月老的文化含義。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爺、月老公,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二、月下老人傳說根據臺灣臺北市艋舺龍山寺簡介牌介紹:臺灣民間信仰,每年七夕,七星娘娘會把人世間未婚的成年男女製成名冊,向天庭呈報。
  • 臘八粥的來歷由來和故事 臘八粥和八寶粥的區別是什麼
    在民間,家家戶戶做臘八粥祭祀祖先,以粥饋贈親朋好友,同時合家團聚喝粥。  》》臘八粥的做法材料 臘八粥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介紹臘八粥的來歷由來和故事  傳說一:來自釋迦牟尼 傳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初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