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和家長的負擔太重全是教師造成的嗎

2020-12-24 春哥1老師

我不相信。只知道,與老師關係不大,與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關,與社會的浮躁有關。

老師是什麼?是家長希望的那個墊腳石,點燈人,是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梯。說得難聽點,只是一個推人向更高層次流動的工具而已。說好聽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助推器,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奠基人。

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精神負擔重與不重,根源在家長,如果有一顆平常心,校內外教育機構的老師會來拖你的孩子去讀書補課嗎?從時間上,精力上,知識的傳授能力上,正常的學校教育已經能滿足孩子的學習願望了,你非要花大價錢把孩子送進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到頭來,孩子究竟得到了什麼?累累累,身心具疲。家長每天跟著早起晚睡,依然還是累累累。

作為社會,過度宣傳中高考狀元,大學排名,都是為了錢,為了名。那些曾經的神童,長大後,很多人都成了普通人,因為兒時的優秀,不代表一生的優秀,自古以來就有大器晚成一說,孩子的大腦也不是可以無限錄入信息量的。

社會的急躁冒進,助推了競爭壓力,增加了負擔。讓學生、家長疲於應對,這不是個人能把控得住的,是一個劇場效應的結果。所謂的劇場效應,說的就是大家在一個劇場裡坐著觀看戲劇,其中有一個人站起來看,擋住了別人的視線,他周圍的人只好跟著站起來看,最後所有的人都站起來了,看到的效果跟坐著看到的一樣,可是大家都很看得累很累。

在教育行列裡,誰是打亂劇場秩序的第一人?肯定不是老師,是家長,是不甘平庸、落後之心。這是人性的優點決定的。這不關乎階層,說不定每個階層的家長都有。鼓勵競爭沒有錯,鼓勵階層跨越、流動更沒有錯,人類的發展進步都是通過競爭,優勝劣汰來實現的。只要不過分,變成惡性循環競爭就行,別把責任甩給別人。

我更喜歡滴水穿石的專注精神,社會分工越來越多樣化,精細化,複雜化,一個人一生能做好某一方面的事情就夠了。學生們,家長們不必跟著浮躁,把學校裡老師教的內容認真學好就行了,專業分工是從初高中才開始的。過早(幼兒園)去學習音樂類、繪畫類、拳擊類、口才類、播音主持等等,對大多數人家的孩子來說,都是瞎折騰,勞心勞力不見效。這哪是孩子的興趣,明明是家長的意願,滿足的是家長的心願,孩子是家長實現願望的橋梁,老師在其中能起的作用是幫助家長實現願望,讓孩子們成龍成鳳。

教育界的最大謊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句話卷進了千家萬戶盲目崇拜胎教,早教,而忽視了教育的投入與產出的效率。說真心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一出生就區分開了。窮人家的孩子,無論從經濟基礎,文化氛圍,思維方式,營養均衡補充,衣著打扮,人脈關係圈子等等,跟富人家的孩子一開始就不在一個平臺層次上。大概率上講,別人家幾代人不懈打拼的成果,就靠你的孩子十多年的努力就能超越逆襲?是不是痴人說夢?

你們的累,是老師造成的嗎?老師最多也就是被裹挾進去的受累者。因為老師不是神仙,不可能左右每一個家庭的成員。老師只是一個特殊(塑造靈魂)群體中的一員,影響著孩子們的人品,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進取心態,基礎知識等等的塑造成型,不能影響他們的一切。

把孩子的一切功過成敗都歸因於教師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現,是以偏概全的錯誤行為。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十年,老師跟你們相處也就10——20年,而且還不是一個教師,能把控自己的是孩子自己。嚴格意義上說,父母的陪伴、教育、影響比老師大得多,所以才有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說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修煉是教育的全部,不要誇大或者貶低某一環節的作用,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正確心態。

作為老師,我們不敢貪功,也不要推卸責任,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盡心盡力盡責,把愛傳播給社會,有多少光,就發多少熱,才不枉為人師。正如《孟子》中說的:「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意思是:有仁愛之心的人才會愛別人,懂得禮讓的人才會尊敬別人。

作為家長,應該正確看待事物,正確看待教師,正如《論語》中說的:「不遷怒,不貳過。」意思是:不把怒氣發到別人身上,也不犯同樣的錯誤。有壓力,有負擔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要一味地推卸給教師。

網友們,愛人、敬人、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善的言行傳承下去,溫暖世界,是我們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期末最全複習清單!(教師、學生、家長適用)
    不要著急,下面@教師身邊事給您推薦最全方案。 教師篇 老師如何上好複習課? 平時教學像「栽活一棵樹」,總複習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樹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
  • 福建等省教師減負「清單」發布!家長:可以不用批改作業了嗎?
    現在的老師的確是夠忙碌的,除了日常教育教學,還要應付很多的評比,檢查,表格填報等,這些在無形之中就佔據了老師們很多的精力,而且還是持續性的,所以教師減負是勢在必行。那麼教師減負是否意味著家長和學生的負擔也會減輕呢?家長是否還需要批改作業呢?
  • 徐州一教師掌摑32名學生,以愛之名?別扯了,就是戾氣太重
    在一段4分42秒的視頻中,徐州一名叫盧某的女子(實在不想稱她作教師),對多名學生實施打耳光、拽頭髮對撞頭、撕臉皮等行為,並用言語侮辱部分學生家長。視頻末尾還附上了統計表,稱有32名學生存在被打經歷,被打次數從「15次左右」到「30多次」不等。經有關部門調查,上述情況均屬實。出離了憤怒!同樣作為教師的我一眼就能看出視頻中窮兇極惡的盧某根本不是教育學生,只是單方面發洩式的毆打。學校裡可以體罰嗎?
  • 山西發布教師減負清單被稱讚,學生減負難跟老師負擔重關係大
    而關於學生學業負擔問題最近一直被熱議的就是一些圍繞「作業」的問題,比如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讓家長檢查作業……儘管從孩子學習的角度去看,家長如果能更多關注、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自然是有利於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家長他們確實是沒有這個條件或者是沒有這個能力。
  • 家長群多,視頻打卡、假日小隊負擔重…杭州市教育局要出臺一份...
    杭州市教育局舉辦「家校攜手共同成長——杭州市家校共育座談會」,邀請了多位家長代表、教師代表、校長代表,以及教育專家、媒體代表,齊聚江南實驗學校,一起探討、交流家校共育,如何減輕學生、家長負擔。
  • 教育部表態:禁止教師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老師必須親自批改
    12月1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於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律師點評】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批改作業已經成了學生家長的義務和任務。如果有哪位學生家長沒有完成批改作業的任務,還會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這種情況在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是老師想都不敢想的!因為給學生批改作業本來就是老師履行教育職責的應有之義,是老師的法定義務。
  • 當今教育界,家長對教師的意見越來越大,是什麼原因?
    好像人人都懂教育,都能評價教師的教育等!所以就能提出各種意見,儼然一個個教育家。另一方面,現在的教育對教師要求高,要求多,教師自然對家長要求多要求高。這讓很多本來就又累又煩的家鄉更是不厭其煩。這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強烈意見,每天那麼累還要回家給孩子輔導作業,批改作業等。
  • 教師過個寒暑假也有錯嗎?
    取消對教師備課的考查!取消教師批作業的要求!取消對升學率的統計與公布!這樣,學生和教師以及家長都輕鬆。 教師如果僅僅是講課時當然是比較輕鬆了,但是一個盡職的教師除了講課時,還有很多的勞動要做,早來晚走,必要的備課,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問題,以及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及其它等等。這些勞作對於一個合格的教師來說都是很繁重的負擔。 許多教師坦言:趕緊取消寒暑假。巴不得學校趕緊讓老師打卡上班,早九點之前晚六點之後全算加班,加班費估計能讓校長哭死。
  • 教師節收到學生送的鮮花,你高興嗎?家長送禮現象還存在嗎?
    而這位老師收到了孩子一束鮮花,竟然給家長回微信,「謝謝好意,鮮花容易枯萎」。讓人不禁會想,這個老師對收到鮮花是不滿意的,他想要家長送其他禮物嗎?一、嚴禁老師收受家長禮物,這個規定老師應該都知道吧。教育部規定,嚴禁老師收受家長的禮品、禮金等有價物品,嚴禁參加由家長出資的宴請。
  • 「家長會」大變身,學生、家長、教師,千人同上一堂課
    與此同時,1100名小學部學生在教室中,正跟隨學校專業心理學教師學習積極教育課程。一場家、校、生千人共享的積極教育課堂,在湘郡城堡奏出美妙樂章。孩子頂嘴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是什麼關係?輔導作業一定要雞飛狗跳才有效嗎?
  • 中小學課業負擔負擔過重最突出的現象是什麼?原來是這三樣!
    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克服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現象和提高教育質量的報告》認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最突出的現象有三多:一是課程門類多;二是課外作業多;三是測驗考試多,並且認為「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蒙城:學校布置「安全教育平臺」類作業,增加家長負擔?
    近期,群眾多反映:「安全教育平臺」類作業,增加家長負擔,希望取消安全教育平臺學習。 縣長熱線接件後,即轉縣教育局辦理,回復如下: 「安全教育平臺」是由教育部建立的面向中小學生及家長的安全文化教育平臺
  • 福建石獅市教育局:禁止教師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業
    控制小學學生作業總量,不得布置簡單重複和懲罰性的作業,不得布置由家長完成的作業,禁止教師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業。日前,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教育局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各小學要認真貫徹上級有關精神,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及其家長負擔。
  • 商城縣的學生家長速看……
    健全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面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方面的機制; 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設計,創新作業形式,強化實踐性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 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
  • 班主任要求學生送教師節禮物,不送就轉班!被「教師節禮物」支配的...
    在投票界面,班主任寫到:孩子們要學會感恩,感恩老師的辛苦,表一份心意,這裡我們班統一用班費以班級的名義為全科12個老師分別準備一份禮物,你們就不用再單獨買教師節禮物了。 有學生質疑,選項設置是否意味著不論同不同意該做法,都要給老師買禮物。班主任沒有正面回應學生的質疑,並諷刺該學生「閱讀能力有問題」,並稱對方已經給自己「造成很多麻煩了」。
  • 小學三點半放學,家長難以忍受:為什麼不能五點半再放學呢?
    往前數二三十年,那個時候,幾乎沒有家長在下午放學後去接學生。當年,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我都會跟小夥伴們一起跑幾裡路去上學,上初中後也是騎著自行車去學校。家長們完全不用抽時間去接送,他們忙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現在呢?哪有家長不去接孩子放學的?原因是多方面,即使家長放心讓孩子自己回家,老師肯定也不同意。
  • 海口規定課後服務不得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要優先滿足殘疾學生、留守兒童、雙職工家庭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中低年級學生等亟需服務群體需要。課後服務對象一般應按「家長申請、班級初審、學校核准、統籌安排」的機制確定。時間:下午課後服務原則不超過 18:00課後服務時間主要指正常上課日的中午和下午課後。
  • 「教師體罰學生致臀部發紫」,其實錯在家長,老師並沒有錯!
    「教師體罰學生致臀部發紫」,其實錯在家長,老師並沒有錯!近日,重慶奉節一6歲女童因未完成作業被老師打傷,打出了肉眼可見的傷痕。父母為孩子洗澡時才發現並及時送醫。該女童的班主任承認打人,稱孩子不使勁哭又不躲,以為打得不疼。
  • 中小學老師在節假日,應有的家長要求給學生補課,算不算違規呢?
    中小學老師節假日應家長要求給學生補課算違規嗎?究竟算不算違規,判斷的唯一依據是有沒有收費、是不是「有償補課」;至於是否在節假日啦、有沒有應家長要求啦等什麼的,都和違規、不違規關係不大!中學教師只要從事有償補課,都是違規違法行為,都會受到相關處分或處罰。教育部頒布的關於《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也即有償補課「六個嚴令」,以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都非常清楚明白地規範了「有償補課」行為應受到的處分或處罰。
  • 臺灣新竹女教師組團霸凌學生致其抑鬱 教育局卻甩鍋家長
    海外網9月17日電日前,臺灣新竹名校爆出3名女教師組成霸凌團,迫使學生天天熬夜,策動同學孤立,造成其身心受創、多次想輕生。學生崩潰表示:「不管做什麼老師都討厭我!」然而,新竹縣教育處局稱3位教師並未達到霸凌行為,還甩鍋給家長,表明是家長不諒解屢次投訴才造成親師關係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