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紅」透英國半邊天的電話亭,它們現在還好嗎?

2021-02-15 英倫學霸

提到倫敦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古老的大本鐘和泰晤士河?

醒目的紅色雙層巴士?

當然,也可能是街頭復古的紅色電話亭

紅色的電話亭,英文名「red telephone box」,或者「telephone kiosk」,它絕對是倫敦的典型象徵之一,相信每個來倫敦的遊客,都在這個電話亭面前合過影。

很多國內的英倫風餐廳,也會在門口豎一個紅色電話亭來象徵英國。

很多英國電影,也嘗嘗會使用紅色電話亭作為背景,比如《帕丁頓熊》。

知名愛情片《一天》裡,安妮海瑟薇在紅色電話亭裡打電話。

很多明星模特,也會在紅色電話亭邊拍雜誌。

然而這個「英倫符號」,差點被「拋棄」,像國內很多城市裡的共享單車一樣,它們也變成「城市垃圾」,被丟到「電話亭墓園「裡…

我們先從紅色電話亭的歷史聊起…

英國第一個公共電話亭,是在1920年由The General Post Office(GPO)設立的,簡稱K1(Kiosk No.1)。

當時的電話亭設計比較古板笨重,也沒有鮮明的特色,跟現在的電話亭走的根本不是一個風格。

後來GPO也覺得K1的設計太老氣,不夠時髦醒目,就邀請了三名當時知名的設計師來幫電話亭換個樣子。

其中有一位名叫Giles Gilbert Scott的設計師,就是後來紅色電話亭的設計者。

Scott是一個設計鬼才,利物浦大教堂、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和Battersea Power Station都是出自他的手下!

不過,GPO對Scott的設計是做了一些修改的,除了為了降低成本在4鎊以內、把材質變成鑄鐵以外,比較大的則是對顏色的修改

Scott設計的電話亭外面其實是銀色的,裡面是藍綠色的,可最後被改成了紅色(估計是因為Post Office的顏色一直是以紅色為主導,郵筒就是紅色的,因為紅色是最明顯的顏色)。

1926年,紅色電話亭開始在倫敦被大面積使用。

1928年,GPO又找到Scott希望他能夠設計成本更低的電話亭,於是1929年,K3又出現了

但是GPO仍然不滿意,就這樣改啊改,我們現在在倫敦街頭看到的電話亭,以及全世界最熟悉的設計已經是1935年設計的而成的K6。K6是為了慶祝喬治五世銀禧而設計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做「Jubilee kiosk」

GPO應該是對這款電話亭非常滿意,所以對它有一個美好的願望 —— 不管是鎮還是村,只要是有郵局的地方,就要安一個K6電話亭!

(K6正被安裝中)

從1936年到1965年,有大約70000臺K6電話亭在英國各地被安裝使用。K6就這樣成為了英國的標誌代表,迅速在全英普及開來。

到1960年前後,英國的電話亭總數已達到了64000臺。

英國電話亭數量在2002年攀上顛峰,當時共有92000座遍布全英各地,自此之後,數量驟減。

畢竟,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更新,手機普及,這些紅色電話亭被使用的機率非常非常地低,失去了它原來的使用價值…

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紅色電話亭,如今卻面臨著被「拋棄」的局面。

這些電話亭不僅不賺錢,而且還虧錢,一年的維修費用就高達500萬英鎊…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電話亭壞的壞,破的破,逐漸被大城市淘汰,被扔到了英格蘭北部一個叫Carlton Miniot小村莊,紅色電話亭在風雨侵蝕下被逐漸腐蝕…

一家工程運輸公司的老闆託尼·英格利斯(Tony Inglis)認為,紅色電話亭已經和時代格格不入了,

「它們又大又笨重,代表了你今天不想要的一切。

難道這個倫敦的象徵性物品,

就要慢慢消失在時代的變遷裡了嗎?

紅色電話亭慢慢變少,英國民眾也非常痛心…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讓紅色電話亭重新煥發生機呢?

2012年英國電信集團專門推出了一個「領養」計劃(Adopt-a-Kiosk),鼓勵各地的區政府及慈善機構花1鎊「認養」一個電話亭。

從2008年起,有超過5800個電話亭被領養,這些電話亭在英國人的奇思妙想下,以新的面貌回歸到了英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有人將它改造成雜貨鋪,可以在這裡買到咖啡和小食~

有的被用作急救站

甚至搬回家,變做廁所~

還有的變成了藝術展覽室、圖書館、甚至手機充電服務站

空間不大,但改造成取款機卻剛剛好~

在德文郡,電話亭化身「世界上最小的夜店」

在倫敦金斯頓區,電話亭又成了一組藝術品

雖然經過這麼多現代化的改造,但依然入不敷出…

所以,英國已經打算將紅色電話亭替換成新式黑色電話亭,提供上網速率超快的WiFi系統,加上防水的觸碰式熒幕,能夠查詢當地資訊,計劃行程,以及地圖資料。

按照英國的計劃,每增加一座黑色電話亭就會將一座紅色電話亭拆掉,而沿用至今還沒有被替換過的也只剩下兩千座左右…

電話亭或許會越來越少,但絕對不會「消失」,畢竟它已經成為了英倫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情感和紐帶啊~ uni醬是一直堅信的呢!!

相關焦點

  • 「紅色電話亭」其實有很多款!英國旅遊和它們逐一合照!
    自1920年在倫敦街頭設立後,「紅色電話亭」幾乎成為了英國的標誌性物品之一,就好像黑色計程車和炸魚薯條一樣經典。
  • 英國電話亭再設計 感受各式各樣的電話亭
    這項全民設計活動邀請了來自英國及全世界的知名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在原有的英式紅色電話亭基礎上進行創作,最後的作品都安放在倫敦街頭。在拍賣中,7號作品《長頸鹿破亭而出》和波普藝術教父Blake爵士的作品拍出1.7萬英鎊,同列當晚最高拍賣價。其他作品也各有打動人的理由。
  • 《哈利波特》裡的紅色電話亭,還好嗎?
    《哈利波特》裡的紅色電話亭,還好嗎?
  • 共享經濟下的英國紅色電話亭
    不過如今公用電話使用率越來越低,人們開始思索,這些紅色電話亭還能有哪些新的用途?紅色電話亭是人們最熟悉的英國標誌之一海德公園、白金漢宮、大本鐘,如果還能有一樣東西能令你立刻想到英國,那一定是街頭巷尾四處可見的復古紅色通用電話亭了。
  • 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在如今的移動通訊時代,英國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已漸漸過時,但英國各地的小鎮居民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來保衛這些「紅盒子」。紅色公用電話亭被視為英國社會的文化標誌,在社區居民的努力下,英國數百個電話亭獲得新生,被用來展示藝術、詩歌,甚至變身為迷你圖書館。在牛津郡附近的沃特佩裡小鎮,120名居民在一個緊挨著一處古老的領主宅邸的電話亭裡放上了一盆風信子、幾疊園藝及廚藝雜誌,並在亭壁上貼了一些詩作。這座電話亭曾險些被英國電信公司拆毀,但當地居民將其挽救了下來。
  • 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在如今的移動通訊時代,英國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已漸漸過時,但英國各地的小鎮居民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來保衛這些「紅盒子」。   紅色公用電話亭被視為英國社會的文化標誌,在社區居民的努力下,英國數百個電話亭獲得新生,被用來展示藝術、詩歌,甚至變身為迷你圖書館。   在牛津郡附近的沃特佩裡小鎮,120名居民在一個緊挨著一處古老的領主宅邸的電話亭裡放上了一盆風信子、幾疊園藝及廚藝雜誌,並在亭壁上貼了一些詩作。   這座電話亭曾險些被英國電信公司拆毀,但當地居民將其挽救了下來。
  • IC電話亭現在還有人用嗎?市民希望改為WIFI亭
    原標題:IC電話亭現在還有人用嗎?市民希望改為WIFI亭 破舊的電話亭立在街頭。在移動通訊飛速發展的今天,您還在使用IC電話亭嗎?它還需要保留嗎?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調查。  1  現狀 使用率低 不少IC電話亭「長癬」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路邊的IC電話亭數量已經十分有限,有時要走過幾條街才發現一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英國紅電話亭,為何成了歷史遺產?
    在英國,歷史可以是一種商品。英國遺產委員會和國家名勝古蹟信託等機構,在維護文史古蹟的同時,也以企業手法結合文史研究,將歷史商品化,吸引本地人及觀光客。在歷史被商品化的過程中,有些文史元素逐漸脫穎而出,成為英國的象徵符號,其中有城堡,如溫莎古堡;有宮殿,如白金漢宮……當然還有倫敦的皇家慶典與各樣華麗儀式,如白金漢宮前的衛兵交接和每年6月舉辦的女王壽辰閱兵。
  • 倫敦街頭的一抹紅——英國電話亭的復古範
    如果要找一個既能代表英國特色,又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事物,那麼非紅色電話亭莫屬了。雖然早已經是移動通訊時代。
  • 英國經典紅色電話亭變身:上班族大愛
    IT之家訊 5月14日消息,移動通信時代已經到來,固定電話大都已經被手機替代。發達國家更是如此,許多城市的電話亭基本上已經廢棄,只有在電影電視上才能看到還有人用它來打電話。不過這些廢棄的電話亭怎麼處置是個問題,尤其在歐美電話亭曾經風靡一時的國家,一度成為一個城市的風景線,直接拆掉未免可惜,因此,像英國倫敦政府,曾想方設法改造電話亭,此前政府將電話亭改造成太陽能手機充電站,而現在,又有一個想法誕生了。
  • 除了不能打電話,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我們已經很難會想起「公用電話」的存在了,在多數人看來,這是屬於回憶裡的片段,人手一臺手機的當下,那些隱藏在街頭巷角的電話亭們,也大多處於荒廢狀態。毫不起眼,落滿塵埃。前幾天,瀋陽聯通發布了一則「全面停止公用電話類服務」通知,被不少媒體誤讀成是全國公用電話退市的信號。
  • 英國人為拯救紅色電話亭拼了!
    隨著個人電話的普及,曾一度被奉為英國「文化符號」的紅色電話亭使用率在幾年內大幅降低,有的甚至直接被扔進「墓園」裡逐漸生鏽。 為拯救這些廢棄的「英倫符號」,英國最大的電信公司British Telecom(BT)發起了一項名為「領養電話亭」的活動,個人或者社區只要花1鎊就能「領養」一個電話亭,他們希望藉助英國民眾出色的想像力和執行力,讓這些曾經的英倫名片煥發出新的生機
  • 除了牛皮癬和網紅,誰還需要電話亭
    當電話亭變成了電話停IC卡電話曾是中國網通的主打品牌,但是到了00年代的後半,人手一臺電話的時代到來了。2008年,網通和中國聯通合併,IC卡和公共電話攜手步入衰退期。△英國紅色電話亭經過管理機構幾十年來的分分合合,如今矗立英國街頭的電話亭,是由完成私有化的英國電信(BT)管理的。
  • 英國公用電話亭風光不再(圖) - SOHU新聞
    到過英國的旅遊者都對英國街頭的公用電話亭印象深刻:頂部鑲有英國王冠,通體火紅鮮豔無比。然而不幸的是,這種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漂亮電話亭正遭受新技術的衝擊。日前,英國電信公司(BT)正式宣布,今後英國將不再建公用電話亭。  英國第一個電話亭建於1884年。其設計幾經變化。
  • 除了牛皮癬和網紅,誰還需要電話亭?
    褲腰帶上繫著不只一臺手機的你,還記得那時排著隊打公共電話的「窮酸」日子嗎?中國電話亭根本沒有落後歐美共享單車不是因為買不起單車,但公用電話真的是因為買不起電話。放學時刻,校門口的公共電話亭前又會排起一條矮矮的人龍,彼時還沒學會叛逆的小學生們輪著打電話給爸媽,申請踢會兒球再回家,保安叔叔還會貼心地在電話機下放上一張小板凳。當電話亭變成了電話停IC卡電話曾是中國網通的主打品牌,但是到了00年代的後半,人手一臺電話的時代到來了。
  • 除了不能打電話 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一直風吹日曬下去也不是辦法,就算公用電話沒人用,但電話亭空間本身是存在的,就看如何去挖掘出它們的新價值。很多人就開始利用這不足 1 平方米的地方,打造出令人意想之外的東西。國內外,有人將電話亭變成一個社區圖書館,人們可以自由借閱裡面的圖書;有人則改造成小型博物館或者畫廊,用來展示小眾藝術家的作品。
  • 英國擬三年內拆除近兩成約8700個紅色電話亭
    紅色電話亭作為英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曾遍布大街小巷。如今,隨著使用者大大減少,英國電信公司決定三年內拆除近兩成、約8700個公共電話亭。英國電信公司18日說,英國現有約4.68萬個公共電話亭,其中多數常年人跡罕至。特別是隨著手機的興起,公共電話亭最近10年使用量下降90%。
  • 英國電話亭變身迷你博物館 申請吉尼斯紀錄
    英國約克郡一家博物館也許是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館,因為博物館建在一個電話亭裡,只能容納一名參觀者。    紅色電話亭曾是英國標誌性街景,但由於手機的普及逐漸失去通信作用。約克郡沃利村的一些村民想,何不把當地一座被廢棄的電話亭改造成介紹村史的博物館?
  • 廢棄電話亭裡的英倫時光
    對很多英國人來說,回憶是寶貴的。儘管散落各地的紅色電話亭早就不是一個功能性的公共設施,但這個極具標誌性的時代產物,卻代表了英國過去一段漫長歲月的富強和榮耀,也是英國人至今仍無法將之捨棄的原因。
  • 「失寵」的公共電話亭該變身了
    日前,上海市徐匯區發布消息,該區域的街頭電話亭將在保留通話功能的基礎上,變身「共享悅讀亭」,為市民提供閱讀相關服務。提起公共電話亭,估計現在很多小年輕已經「無感」了。畢竟他們沒經歷過電話亭的輝煌過往——那時候,公共電話亭遍及大街小巷,成為街頭一景,人們打電話都會買IC卡,使用時常常要排隊,如果裡面的人嘮叨個沒完,亭外的人可能還會有意見……現在呢?很多電話亭幾乎已成擺設。有的經長年日曬雨淋,斑駁不堪;有的早已損壞,無法使用;還有的被「小廣告」瞄上了,貼滿了各種兼職、包車、辦證等「牛皮癬」,從當年的街頭一景淪落為「煞風景」,影響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