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方教育模式」講童話,讓故事更有「教育意義」,孩子更愛聽

2020-12-13 DJ媽媽

每一個孩子在小時候都聽過很多的童話故事,家長們往往都把童話當作是孩子教育的啟蒙。於孩子而言,童話故事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本教材。

很多人都會覺得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只是一種消災解悶的方式而已,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孩子在童話故事當中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並且在相應的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童話故事往往比較通俗生動,豐滿多彩,淺顯易懂,很適合孩子閱讀,因而成為了能夠走進孩子內心的重要工具。

不可否認,童話故事對於學前期的兒童有著很好的教育作用。那麼,給孩子講童話故事有哪些好處呢?

01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的好處

1.增長孩子的閱歷

孩子在小的時候所見所聞比較少,閱歷淺薄。但是孩子們往往能夠在書籍當中增加自己的認識與經驗。我們在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的時候,孩子們會置身故事中,對故事情節進行思考。

童話故事是對生活幻想性的反映,其表達方式又最接近孩子的思想特徵,所以孩子往往能在童話故事中學到很多知識,豐富社會經驗與閱歷。

2.幫助孩子尋找真善美

童話故事當中所存在的真善美並不是一種蒼白的概念,其中所蘊含的真理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受用的。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童話故事來培養孩子最基本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學會判斷好與壞、真與假、善與惡等。

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喜歡幻想的,所以童話故事往往能夠迎合孩子的胃口,讓孩子在童話的奇妙世界裡愉快的學習,對於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

3.穩固提升理解能力

孩子在聆聽或是閱讀童話故事時,需要開動大腦去理解故事,所以童話故事對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培養作用。

孩子的理解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鍛鍊和培養才能夠提升。而童話故事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載體。多聽童話故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對孩子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

所以說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絕對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父母只是把童話故事當作為孩子無聊時消遣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童話故事完全可以讓孩子得到應有的提升,那麼怎麼講好童話故事呢?我們大可以利用西方的教育方式來作為參考。

02如何運用西方教育法給孩子講故事?

1.站在孩子的角度講故事

我們在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的時候可以利用西方的教育方式,譬如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講故事。

我們所講的故事聽眾是孩子,目的是讓孩子去聽懂這則故事,並且能夠在這則故事當中尋找到真正的真理,這就要求我們能夠理解孩子的想法。

譬如我們在給孩子講小紅帽的故事時,我們應該讓孩子通過這個故事明白,對於一切陌生的人和事,都應該心存戒備。這樣做孩子才會對故事有一個深層次的認知,知道其中蘊含的道理。

2.多給孩子提問

我們在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的時候,不妨多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夠讓孩子更清楚地理解到這則故事到底講的是什麼。

我們大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包容孩子的想像力,開拓孩子的思維,助其養成勤於思考的好習慣。

3.將故事中的細節與現實連接

我們之所以要給孩子講故事,就是想要讓孩子看到虛擬故事中體現的現實世界。

比如我們在給孩子講狼來了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千萬不要做一個會撒謊的孩子,文中屢次撒謊的孩子後果是被狼給吃掉,現實中撒謊也百害無一利。

將故事中的細節引申到現實中,孩子才會更加清楚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

西方的教育方式的確可以讓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並且讓孩子的能力有著更大的提升,所以我們不妨學習這樣的方式給孩子講故事。

相關焦點

  • 如何將童話故事講得有「教育意義」?不妨模擬「西方教育模式」
    而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書籍,我們站在教育的角度來看,目的都是孩子能夠從中得到積極正面的感悟,童話世界很美好,向我們傳遞著真善美的優秀品質,完全能夠起到引導孩子塑造良好品格的作用。可是有的家長提出疑問,說孩子讀童話故事就是單純的消遣娛樂,只是抱著聽一聽看一看的心態,並不能完全的領悟到一個童話故事中的精髓所在。
  • 從凱叔講故事《2021凱叔魔幻童話之夜》:讀懂教育的本質
    在《2021凱叔魔幻童話之夜》之前,凱叔講故事主要通過線上音頻給孩子講故事,這個商業模式越來越通順,似乎沒有出鏡和孩子直接見面的必要。但在凱叔講故事4000萬的用戶中,有很多聽著凱叔聲音長大的孩子有一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見到凱叔,摸摸凱叔的大光頭。而且在5G+智能時代,也有更多的條件,讓凱叔團隊和全國的孩子們見上一面。
  • 中國童話的「偏見」:中國童話故事,真的不如西方的經典?
    文|全文共208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小時候,你最愛看什麼呢?一定是童話書吧!童話,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夢,可以活躍孩子的思維,還能幫孩子認知社會。我兒子也經常跟我講他聽來的童話故事。晚上吃飯後,還跟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呢!
  • 越小的孩子越難講通道理,教育女兒,可以從改編童話故事開始
    所以,這位寶媽沒有用直白的方式告訴女兒社會的危險,沒有直接告訴女兒如何保護自己,而是通過改編童話故事的方式讓女兒學會保護自己。她說自己不知不覺中,改編了十幾部童話。第一次嘗試,《新白雪公主》寶媽發現女兒對公主的故事尤為喜愛,於是就決定對各種公主「下手」。
  • 用「成人思維」教育小孩,只會扼殺孩子天賦
    在西方,"讓孩子相信有聖誕老人"是件極其重要的事。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一間公立小學的老師,因為在班上對學生說,聖誕老人事實上並不存在後,遭到家長紛紛投訴,然後被校方辭退 。校方負責人聲稱開除原因為:這名教師在玩弄"兒童對節日和傳統的幻想" 。
  • 給孩子講的是道理,孩子聽著是念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孩子告訴我,不喜歡我講大道理,喜歡聽故事。說是聽故事更能聽明白。現在想想孩子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回想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那些人生道理是可以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感悟和理解事情,形成自己態度和觀點是來自於自己的經歷和對所見所聞的體會和感悟。
  • 給孩子講故事,可不是捧書就念那麼簡單:怎麼講?注意8個事項
    我聽身邊的很多父母說,最怕寶寶纏著自己講故事了。一是感覺講故事很乏味、又佔時間;二是沒什麼故事可講,老故事寶寶早就知道了,再講一遍沒什麼意義,新故事寶寶又不愛聽,不如不講。其實,給寶寶講故事,是一次很好的親子交流和家教的機會!
  • 跟孩子講道理就是不聽?因為最無效的教育,就是跟孩子講道理
    「孩子們卻並沒有聽進去媽媽說的話,依舊吵吵鬧鬧的在互相玩耍,有很多客人已經很不高興了。這位媽媽也感覺到了大家的不滿意,於是就再一次跟孩子們講道理說:」這是在外面,你們這樣已經打擾到其他人了,是很不好的行為,所以不要再鬧了。
  • 鄧文迪談虎媽教育模式:我希望給孩子嚴格的愛
    談虎媽教育模式:我希望給孩子toughlove(嚴格的愛)  記者:你的背景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的,你還是希望孩子學中文,那你對美國的那個"虎媽"怎麼看?我們是校友,她也很年輕漂亮,我們都有兩個女兒,我請她來我家吃過飯,一起聊過天。其實虎媽媽不講中文,她是從菲律賓來的。她寫的書很紅很紅,是因為現在的美國人對中國特別感興趣。  記者:你怎麼看待她的教育方式?  鄧文迪:我和她最近上了一個節目,一起在Charlie Rose talk Show講中國的教育。
  • 故事更有趣,來聽~ | 「四史」學習教育
    故事更有趣,來聽~ | 「四史」學習教育 2020-12-14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迪士尼英語退場,為何在中國教育市場講不好「童話故事」?
    嶽雅告訴鋅刻度,「尤其是當時線上教育尚不普及,和線下的教培機構相比,更難分辨。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家長還是更相信線下教培機構。」頻繁掉隊,被擠出賽道顯然,因為迪士尼動漫光環的存在,它的開場算得上順利。但好景不長:迪士尼英語的擴張之路在三年後就開始顯露敗相。
  • 走進學而思網校鎮江基地 用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
    「當我看到這樣的朋友圈,我也非常有責任感和成就感。年輕,就要用愛築夢,讓青春在三尺講臺閃光。」在最後一堂課上,沙蓉還為她深愛的孩子們寫了一封信。劉慶遜表示,教育的本質是關注人。服務好用戶,打磨並不斷優化課程產品才是「護城河」所在。學而思網校將始終秉承教育初心,堅持用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
  • 睡前聽故事的孩子, 和不聽故事的孩子有何區別?
    你家孩子怎樣入睡?是聽著故事入睡,還是父母哼著催眠神曲入睡?有的媽媽會問:只要把熊孩子哄著就算勝利,聽不聽故事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兒科學會呼籲,從嬰兒時期給應該給孩子養成閱讀床頭故事的習慣,這對孩子日後學習成績起著重要作用。美國兒科學會兒童早期教育委員會主席、西雅圖兒科專家丹尼特·格拉斯伊博士認為,如果學齡前(6歲)孩子,經常聆聽父母讀睡前故事,直接影響孩子上幼兒園後的學習表現以及上學後的學習成績。
  • 《中國童話》:臺灣媽媽的傳家寶 孩子的好故事
    30年後,這套臺灣媽媽的「傳家寶」終於有了大陸簡體版,傳到了更多媽媽手中。「我們自己搜腸刮肚給孩子講故事,最後卻發現,記憶中的故事怎麼都是西方的?難道中國沒有足夠的好故事?還是這些故事都消失了?」 「童話故事跟著歲時走,等於把農業社會的一套生活方式都提到了,這可以讓孩童體會出整個傳統文化的來龍去脈。大人突然講一個燈猴的故事給小孩聽,小孩是不愛聽的。如果在除夕當天講這個與節氣有關的故事,小孩子也許就比較愛聽些。」 《漢聲》雜誌創始人之一黃永松說。這些故事中有節令掌故、中國歷史,有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還有偉人故事等,熟悉又陌生。
  • 做紅色繪本講紅色故事 給孩子播下主題教育的種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小太陽》紅色故事就先講到這裡
  • 李俊:怎樣的教育讓生活更美好?
    很多東西或活動都能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比如享受美食、欣賞美景、聽有趣的故事等。 E——投入(Engagement)。這是我們的意識沉浸於某件活動時的狀態,比如下棋、玩遊戲、聽音樂和創作作品的時候。這種狀態的極致是「心流」(flow),即我們全神貫注,意識狀態完全投入其中、不願被打擾、甚至可能忘掉時間流逝的那種狀態。
  • 孩子想聽「恐怖故事」,家長要不要講?換個模式或許效果更佳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給孩子講故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因為講故事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這裡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孩子聽的故事的內容,對其成長,不會有負面影響。
  • 童話有用嗎?專家:孩子能從中獲得豐富的個人意義
    童話有用嗎?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爾海姆的《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和價值》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這本完成於20世紀70年代的童話心理學研究專著,既幫助成人,特別是那些需要照料和培養孩子的成人,使他們更充分地意識到童話故事的重要性;也像其他文學作品一樣,具有各種各樣的意義和深度,或能給處於21世紀的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 新鮮,全新兒童閱讀訂閱模式出現|童書|童話故事|童學|學童|教育...
    像訂閱雜誌一樣訂購童書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已經習慣了在市面上挑選常見的識字類書籍、童話故事書或者文化類普及書籍的習慣,而且通常都會採取成套購買的方式。作為一家專注為0-12歲兒童成長提供素質教育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廣州小盒童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小盒公司」)對家長的懸殊煩惱有深刻的洞察。12月15日,小盒公司旗下中文分級閱讀產品——小盒童學童書魔法盒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