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粥小菜

2021-01-12 澎湃新聞

原創 閒譚編輯 平叔閒譚 收錄於話題#筱露作品2個

清粥小菜

作者 ▏筱露

我在街頭遇到一個飯館,就叫這個名字。四個字,在一片繁華中很素靜的樣子。

飄泊在外,因為幾個字湧出食慾是第一次。

結果,店裡吵吵嚷嚷跟普通堂子裡的喧譁鼎沸一模一樣。

菜、飯是普通菜館的樣式,味道吃不出用了心的清淡也嘗不到普通菜館的濃厚,跟清與小沒有丁點兒關係。

甚至仔細地瞧,桌子邊、牆旮旯、邊邊角角,不大有人會注意的地方有年深日久留下的的陳跡。不是舊,舊得發黃倒是另一種意境了。

乘興而去,鎩羽而歸。

清粥配小菜。

這樣的菜單,只要家裡的經濟條件允許,父母總是捨不得給孩子長期吃清淡至此的夥食。

即便是在學齡前,小小的我業已知道,在買糧油憑票,買菜去菜店、買肉去肉店排長隊的時期,父母親哪怕要去與菜店、肉店裡上班的家屬阿姨小心翼翼地說好話、託人情,都要想盡辦法買到孩子們愛的排骨和新鮮蔬菜,回家「奶」自家的娃。

幼年的時候,喝過千裡之外老家外婆寄來的奶粉,學校裡父母親的上海同事代買的奶粉。儘管在我兩歲半後這份零食奶粉變成了弟弟珍貴的口糧,父母、叔伯想盡辦法總歸能買到一些。

母親每每在我端起牛奶杯的瞬間,就會重複一個重複了好多次的故事。以至於這段故事活靈活現的存儲在我腦海中。

小小的弟弟沒到滿月就開始生病,弱得象只小貓。母親在月子裡憂心焦慮,沒了奶水。家裡囤的奶粉,摻上肥兒粉用小奶鍋熬煮,全數餵進弟弟的小嘴兒。手忙腳亂的大人們沒有注意到兩歲多會說會跳,之前一直喝奶粉的小女孩。

直到有一天,母親懷裡抱著弟弟餵米糊,倒完米糊的小奶鍋放在一旁。母親招呼父親:「把奶鍋洗了!」

兩歲的我閃出來直勾勾地對母親說,「媽媽,小鍋可以刮飭刮飭的!」

這是母親沒料想到的,她很是心酸地抱著小的娃娃,告訴大的娃娃,「那你刮飭刮飭吧……」

於是我歡天喜地地找來羹匙,蹲在母親面前滿足地開始了第一次「刮飭」。

我想像著母親懷裡抱著嬰兒,眼裡看著背對著她,蹲在床前拿著小匙仔仔細細、認認真真一圈一圈刮奶鍋,一小口一小口把奶鍋壁上的米糊呡進嘴的,那個小孩的背影……覺得,怎麼那麼好哭。

到現在,這個話題一旦說起,母親看向我的目光還是溼乎乎的。母親說,真是沒的選擇——小的不喝奶就活不了,大的總算已經可以吃飯了。

可那個小小的背影讓她想起來就很難過。儘管後來整個上學期間,每天的大課間,我和弟弟一人一杯雷打不動的奶粉,喝得我早已經不再愛喝牛奶。

一直到我自己做了母親,才明白竭盡所能想把一切好的東西給孩子的,做母親的那種心情。

小弟出生的那一夜,兩歲的我在熟睡中被移出母親的被窩。

當大人們抱著熟睡一夜,對弟弟的出生毫不知情、揉著朦朧睡眼的我,興奮、期待的指給我看弟弟時,我望著母親的床,只惆悵的說了句「那是我的窩」。

其實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很明顯已經知曉被「鳩佔鵲巢」後,才兩歲的我沒去爭去搶原來屬於自己的小窩和小零嘴兒呢?

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大概很早就明白「吃虧是福」,得到的永遠會比失去的多這個道理。

多虧那些我沒喝到的奶粉,才有個胖乎乎的弟弟同我一起長大。他會耍賴要我背才肯回家吃晚飯;放學回家路上被鄰居家兇悍的大白鵝阻截,伸著長脖子「戇戇戇」地追著他鉗的時候……在房頭大喊「姐,姐!」,而我負責飛奔出去拯救他。

吃中毒的蓖麻籽之前獻寶般地先給我吃……幸虧我對他說的「真香」心存疑慮,只肯咬了半粒還吐掉一半。而上吐下瀉的他則被下班回家的父母送往醫院急救。

可他一直保持至今,勇於嘗試的態度,也真是讓我服氣。

當一餐只有少肉的炒青菜時他跟我暢想——炒白菜是紅燒肉,菠菜湯是燉排骨……抽條長個兒、瘦得皮包骨、不愛吃青菜的我被他帶動也能不那麼挑嘴,每餐多吃兩口;

讀《大林和小林》的童話後,姐弟倆齊齊做白日夢——去到一個缺少石子兒的海島,用書包裡帶去的石子兒換取島上大塊的金子,哈哈哈。

漸漸的他開始包攬家裡搬東西、砸煤塊之類的粗重活;

當我剛剛開始交往、沒公開的男朋友幾次登門拜訪後,察覺異常的他說:「哼!他自己沒姐姐嘛!總來找我姐!」

弟弟可愛的、小小的佔有欲呵。

長大了一些後,實在不好意思再象小時候那樣時時向父母撒嬌,只有趁諸如生病臥床,茶飯不思的時候在父母面前哼唧幾聲。

多半這時候父母為了哄我們吃些東西進去,便去熬軟糯的粥。

第一二勺,由母親吹涼餵進嘴,大孩子雖然病著可也就知道,可以任性不討嫌的時候到了。

下一頓,大抵會撒著嬌要吃些平時不大常吃但自己喜歡的。其實也不大過份,就是碗麵疙瘩湯之類。

父母見孩子大好,吵著吃東西,喜不自禁——就是碗疙瘩湯,那還不簡單!父親笑逐顏開地去廚間忙乎,須臾變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麵疙瘩湯,蕃茄綠葉紅綠相見還有些細細的小肉絲兒。

結婚以後,想家的時候我也學著父母的樣子在灶頭用小鍋熬粥。

晶瑩剔透的大米慢慢吸飽水分,一粒粒胖大起來……青菜總是後下鍋的,切成絲,先下莖後下葉。有時用小白菜有時用冬寒菜,少有用到食堂裡菜粥的萵筍葉。自家開火,盡可以避開一些口味不合,譬如萵筍葉的苦味。

小菜呢,葷一點就去切個冒油的鹹鴨蛋;素一點去取冷藏在冰箱,存進王致和腐乳瓶裡,父母在自家按照著我能吃的口味做的醃黃瓜、小蘿蔔乾。

年輕的時候,吃膩了家常菜,總是向外伸展尋找與家常不同的濃重味道,新鮮、刺激、張揚。後來,發現外面的滋味,不過是自食堂、飯館、餐廳的大灶頭炮製出來流水線一樣的商品,滋味到了,可裡面的厚重卻及不上家裡灶頭的一碗清粥。

從前那些清貧日子裡的點滴,是我生命中的寶石。一件一件堆疊起來讓我知曉,縱使在外的日子有再多的苦澀難熬,家裡灶頭上的清粥一碗、小菜一碟,始終都在。

而我,什麼都不用怕。

我說的厚重,就是這個意思。像粥裡的菜絲絲,溫暖的一點一點浸潤,青與白漸漸交融化為一體……像冰箱裡的小鹹菜,雖然名義是鹹菜可因著你的口味並不太鹹。

過年的時候,回去父母家裡,我都特別認真地吃那頓可能是父母從幾個月前就開始張羅的團圓飯。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好好地吃著我做的飯,好好地長大。

家飯雖簡,卻是全世界獨一份,只給你的定製款,高定。

END

原標題:《清粥小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清粥小菜亦樂事
    今天來點平平淡淡簡簡單單家家常常的清粥小菜。
  • 清粥小菜:臺灣式的夏夜晚風
    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清粥小菜不是早點,那是北方人視作早餐的「定食」。晚餐或者宵夜吃粥,是南方的規矩。而臺式清粥小菜在南方一眾生滾粥、老火粥中異軍突起,則有著更有意思的背景——據說七八十年代,臺灣經濟騰飛之時,夜場文化盛行。大魚大肉酒足飯飽後,清粥小菜成為下場最佳選擇,更是夜店、ktv嚎過李宗盛、羅大佑的年輕人,醒酒治肚子的不二之選。
  • 清粥小菜,暖心養胃,放心吃又保持身材
    可以悠哉悠哉不慌不忙的做自己愛吃的早餐——清粥小菜。這感覺睽違已久。"人間至味是清歡",如果非要和美食扯上關係,那麼清粥小菜也算是飲食上最平淡尋常、最暖心養胃的一道美食。在寒冬臘月吃上一頓清粥小菜,吃出的大概更多是家的溫情。
  • 臺北清粥小菜一條街 白天打烊晚上開店
    N本報駐臺記者 劉虎 本報訊 臺北民眾不喝粥嗎,為什麼早餐攤上看不到賣粥的?許多到過臺北的人可能都有此感嘆。其實,臺北有清粥小菜一條街,就位於捷運(地鐵)大安站和科技大樓站之間。這裡粥店林立,好多店都有幾十年的歷史。 在大陸,粥通常是早餐,但在臺北,粥卻是晚餐和夜宵。
  • 粥是貧寒的象徵,清粥小菜卻為這不平凡增添色彩,成為一種文化
    大家好,本期小編給大家分享的美食是臺灣清粥小菜,粥是貧寒的象徵,而臺灣清粥小菜卻用簡單的食材為平淡的一天增加些許色彩,讓大家的胃感到溫暖,也讓城市也變得人情味十足,希望大家喜歡。清粥小菜從前窮人家盤餐不繼常以粥代飯,粥是貧寒的象徵。一九七〇年代以前,生活艱難的臺灣家庭以番薯籤煮稀飯,代替乾飯做主食。乾隆年間敦誠訪視貧居北京西郊的曹雪芹,回去作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即借粥描述曹雪芹當時的寒磣窘迫。
  • 80後,一人簡餐,清粥小菜,簡單有滋味
    【一人簡餐】歷經生活的艱難險阻,80後的劫後餘生更要小心安放。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份80後,一人簡餐,清粥小菜,簡單有滋味!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在這裡遇見~喜歡同一種味道的你!搭配清粥香辣下飯,滋味更佳!
  • 墾丁民宿裡的清粥小菜‍‍‍‍‍‍ 雪知味
    第二天遊玩的行程安排比較緊湊,早晨早早的就起床到一樓的餐廳吃早飯。剛剛下完一場短暫的大雨,空氣裡帶著溼漉漉的味道。民宿的餐廳比較小巧簡潔,布置的精緻用心。早飯不是酒店裡的花樣繁複的自助,而是家常味道的清粥小菜。老闆打開電飯鍋的蓋子,滿滿的一鍋南瓜大米稀飯。說,剛剛做好的喔,喝的時候小心燙喔。
  • 臺北濱江市場無名清粥小菜 攤商們的活力來源
    濱江市場無店名清粥的顧客較趕時間,三道菜、一碗大清粥解決一餐。(圖片來源:欣傳媒)   清粥小菜對臺灣普羅大眾來說,算是很平常的菜式,但對菜市場打拼的攤商老闆來說,卻是重要的能源補充站。臺北濱江市場屬於中型市場,兼具批發、零售功能,市場附近一家迷你清粥小菜一大早就營業,一直是攤商老闆與員工的活力來源。
  • 東山島最家常清粥小菜 | 一人食·特色TOP3
    如果你平日裡吃慣了快餐、下多了館子,胃中難免油膩,建議你嘗試一下最簡單質樸的東山島清粥小菜,這裡推薦特色TOP3 供您參考。TOP 3地瓜稀飯 + 醬油水魚TOP 2魚肉粥 + 小菜具體的做法各種鹹粥類似,這裡不在贅述。值得一提的事,東山的鹹粥通常會加入芹菜、冬菜、蒜頭油(蒜蓉酥)。
  • 立夏,2套清粥小菜,搭配大魚大肉,再配幾道小菜,清爽好胃口!
    立夏,2套清粥小菜套餐,搭配大魚大肉,再配幾道小菜,清爽好胃口!吃膩了大魚大肉,或是厭倦了濃油赤醬的重口味料理嗎? 其實煮鍋粥,弄幾樣簡易小菜,就是很簡單樸實的好滋味! 可是煮婦偶已經好久沒吃大魚大肉了嗚嗚,好想去餐廳爽爽吃阿(崩潰大哭)!
  • 人間至味是清歡,你有多久沒吃過這樣的清粥小菜了
    其實對於「川調·清粥小菜」,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從04年至今,已開出十幾家門店。它把各種粥品、小吃還有新派川粵菜,都做出了花樣。「川調」出品,別有滋味而在川調,粥也是如此活色生香。十幾種粥品,軟硬體都裝配齊全。每種粥的熬粥時間至少是三個小時。由每家門店專業配備的熬粥師傅看著,每天不做其他的就負責把粥熬的水米融洽,柔膩如一。
  • 一碗清粥與小菜,一場旅行與感動,這一夜住在民宿的清與靜
    美味晚餐晚餐時,我們點了幾個家常小菜,廚師給我們推薦了當地一個酸筍炒肉片,這道菜真的有刺激到我的味蕾。就因為這道廚師推薦的菜,我整整吃了二大碗飯。酸筍這個特殊的食材,很多人其實可能不愛吃。但是愛吃的,如果有機會去這裡,推薦大家一定要吃它。點了三菜一湯130多塊錢吧,還算實惠。
  • 清粥小菜:蔣介石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其實,從他的貼身侍衛以及將領們的一些回憶錄裡我們看到,蔣介石生活的另一面,其實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鄰家老頭,雖然政治上腐敗、軍事上獨裁,而生活上卻異常簡樸,不喝茶、不飲酒、不喝咖啡,常年只是清水一杯,飲食上也只是清粥小菜。這對一個曾經是「九五之尊」的統治者來說還是蠻可貴的。
  • 夏天多喝粥,推薦5款配粥小菜,好吃又營養!
    我就喜歡早上晚上都喝粥。粥不僅有利於腸道的消化,而且營養價值也比較的高。但是喝白粥比較寡淡。總得配點菜一起吃,鹹淡適宜的搭粥小菜,才好吃又營養均衡。今天我就來分享幾款我喜歡的配粥小菜。1剁辣椒醃仔姜。海帶做成涼拌海帶絲吃,配粥非常的好。涼伴海帶絲在製作的時候,首先要把海帶切成絲,之後把它放入鍋中煮熟,撈出來,在裡面加入蒜末、醋、食鹽、辣椒、糖攪拌一下就可以食用了,非常的簡單,而且味道與營養價值也是非常全面的。
  • 冬天別老吃火鍋了,教你做一道下飯菜,清粥配小菜味道也很好
    這不,一頓羊蠍子火鍋之後,我家煮了兩天白粥,我做了一個配粥的小菜,大受家人歡迎,覺得還是這樣的清粥小菜更適合我們的腸胃。這道菜是榨菜芯炒香乾,鹹菜用的是榨菜芯,超市很容易就能買到,配的是寧海的前童香乾一起炒。
  • 49.9/118元搶原價103/205元【清粥小菜】超值套餐!毛血旺、特色酸菜魚、醬香鴨...春節也能用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隱藏在繁華都市的家常美味而在龍泉驛它的名字叫清粥小菜說著說著想去清粥小菜的心蠢蠢欲動那就來看看聯聯準備的超值福利吧!營養好粥一:清粥小菜家的粥可是一大金字招牌~皮蛋瘦肉粥醇厚、山藥排骨粥清香...暖和養胃的粥讓人讚不絕口
  • 朱孝天凌晨勾大陸妹吃清粥小菜 想要小孩多過想要女友(圖)
    朱孝天昨凌晨和長髮妹吃清粥小菜昨凌晨接獲爆料,指朱孝天和1位長髮妹在中原街的「小品雅廚」餐廳共享清粥小菜,小倆口對坐在餐廳角落,互動自然,有如老夫老妻般點了一桌菜大快朵頤。長發女一進店裡,只說要吃海帶,其他由朱孝天點了好幾樣,2人話不多,安安靜靜地吃粥配小菜。但女方發現有人拍照,2人即快快吃完閃人。朱孝天自2013年和吳亞馨分手後,感情世界成謎,但微博寫「微酸體味」或「殘留舌尖的纏綿」等字句引人遐想。
  • 「清粥小菜&牛奶麵包」居然是不健康的早餐?早餐應該這麼吃!
    3 清粥小菜 很多人 都會認為清粥小菜比較清淡也比較養生。但是清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長時間早餐只是單純喝粥的話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 天天清粥小菜,還要幫哥哥養兒子,看她去拐個世子來種田
    天天清粥小菜,還要幫哥哥養兒子,看她去拐個世子來種田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四本穿越種田文!這4本小說,都是小編精挑細選的,其中,第四本《農門驕妻,撿個世子來種田》天天清粥小菜,還要幫哥哥養兒子,看她去拐個世子來種田!小說高潮不斷,精彩不斷,還在等什麼?快快閱讀吧!
  • 中式早餐的清粥小菜吃膩了嗎?看看這位媽媽換的新花樣
    中式早餐豐富多樣,各種清粥小菜,豆漿油條,可以無限的搭配組合。但是如果365天天天吃這些未免也會有些膩,搜索一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種西式早餐的做法,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