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孩子提高情商,一定要多玩這6類情商遊戲,兒童心理學家推薦

2020-12-16 媽媽沒時間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就像情商大師丹尼爾·戈爾曼說的那樣:

「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沒有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樣跟人很好地相處,即使再聰明,這個人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想要孩子受歡迎,成長的道路走得順利一些,就不能忽視情商的培養。

但是對於普通家長來說,我們自己都不清楚情商是什麼,怎麼做才能提高它,又何談孩子的培養呢?

在這裡,小樣媽想告訴你兩件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事。

第一,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他的經典著作《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指出,4-7歲的孩子有一個最重要的成長任務,那就是學習調節情緒,克制不恰當的行為。

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會發脾氣,但他情緒失控的次數應該明顯比4歲前少。

如果你家孩子有脾氣就發,不知道怎樣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那就要趕緊給他補上情商這一課了。

第二,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提高情商,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練習合理地表達情緒、管理情緒。

不要把玩遊戲和幼稚、浪費時間等同起來。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學習各種技能,發展情商、智商等多種能力的重要方式。關鍵是怎麼玩,玩什麼,來收穫這些遊戲的好處。

孩子不能錯過的6類情商遊戲

不同的遊戲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踢球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動作能力和反應能力,搭積木可以鍛鍊精細動作和空間感、創造力。

想要通過遊戲提高孩子的情商,就要多玩那些能讓孩子探索和理解感受,學會合理表達情緒,有機會和他人相處的遊戲。

下面這6類遊戲就是兒童心理學家們特別推薦學齡前孩子玩的情商遊戲。

1、 感官遊戲

感官遊戲又叫混亂遊戲,大部分家長應該對這類遊戲不陌生,玩水、玩沙子、玩泡泡、玩顏料,下雨天在水坑裡跳,用勺子敲鍋碗瓢盆,都是孩子們常玩的感官遊戲。

在這類遊戲中,孩子們可以不受束縛,盡情地用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甚至是味覺來感受和認識這個世界,放鬆自己的心情,自由地表達幸福、悲傷等情緒

幼教專家安·科第科瓦斯基曾在她的書裡提到過:

早教老師常用的一種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帶到玩水桌、沙盤或者橡皮泥的區域,讓他們自由地攪拌、揉捏這些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經常讓孩子玩這類感官遊戲,他們的情緒會更放鬆,負面情緒能夠得到及時地疏解,不會累積起來,孩子也能學會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自我安撫,這可比發脾氣健康多了。

我們可以每周安排一次感官遊戲,讓孩子玩水、玩泡泡,捏橡皮泥,或者和你一起揉面做點心

在這個過程中儘量不要限制、責怪孩子,怕把家裡弄髒,就在廚房、浴室或者室外玩。

2、幻想遊戲

幻想遊戲也可以稱為角色扮演遊戲,或者過家家遊戲。孩子可以扮演媽媽、醫生、警察、超人,甚至是他假想出來的不存在的角色。

幻想遊戲是最受學齡前兒童歡迎的遊戲,也是常常被家長們低估的遊戲。

幻想遊戲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孩子體驗各種情緒、學習換位思考、釋放內心被壓抑的感受、學習解決成長中的難題都是很有幫助的。

心理學家發現,雖然孩子們很難理解一些複雜的感受,語言能力也有限,無法把遇到的事情清楚地講給父母聽,但他們卻會在幻想遊戲中把內心的想法、願望、沮喪和恐懼等感受映射到娃娃身上

比如孩子害怕上幼兒園,他在玩過家家遊戲時就可能扮演「媽媽」的角色,把「寶寶」扔在幼兒園,說「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時你就可以介入他的遊戲,用「寶寶」或者其他角色的口吻說,「不會的,媽媽愛寶寶,放學的時候一定會來接寶寶回家。」

當你發現孩子最近有恐懼、焦慮的情緒,卻又問不出個所以然時,也可以藉助幻想遊戲。孩子玩著玩著,就可能把事情發生的經過重演出來,或者把自己害怕、擔心的事說出來,這樣你就可以走進他的內心,找到幫助他的方法。

3、戶外遊戲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累積了太多負面情緒。比如明明想玩積木,媽媽卻讓自己看書。好心幫忙做家務,卻被說「笨手笨腳」。

孩子即使當時沒說什麼,安靜地忍耐下來,乖乖聽你的話,壓抑的次數多了也會超出他的控制範圍,碰到一點小事就忍不住爆發。

所以平日裡,我們要製造機會讓孩子釋放掉壓抑的情緒。

孩子生性好動,有活動身體的需求,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他去戶外空曠的地方跑一跑,玩一玩,讓他有足夠的空間活動身體,奔跑、追逐、大喊大叫。

也可以玩一玩我們小時候的經典遊戲,像老鷹抓小雞、丟手絹、跳房子等。徹底地釋放過後,不止孩子的情緒會變穩定,專注力也會提高哦。

4、繪畫遊戲

除了跑跑跳跳的戶外遊戲,安靜的繪畫遊戲也是很不錯的情商遊戲,能夠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

尤其是當孩子感到沮喪或悲傷時,畫畫能夠幫助他療愈自己

注意不要評判孩子畫得好不好,像不像,能讓孩子覺得舒服,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5、音樂遊戲

和繪畫一樣,音樂也和我們的感受相通,能提高孩子對情緒的感受能力,學會釋放和表達情緒。

平時,可以給孩子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問問他有什麼感覺,是歡快、活潑,還是沮喪、難過。如果能用跳舞或者表演的方式把這種感覺傳達出來就更好了。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可以鼓勵他用聽音樂的方式找回平靜。不過不建議在難過的時候長時間聽悲傷的音樂,那可能會讓他更難從情緒裡走出來。

6、繪本閱讀

最後一個提高情商的活動是閱讀繪本或者聽故事。

故事裡有生動的情節,具體的事件,還有圖片和表情,孩子很容易代入其中,體會主人公的感受,這有助於孩子理解不同的情緒,提升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增強他的同理心。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讀一些和他經歷相似的繪本。比如和爸爸媽媽分開,離開家去上幼兒園,和好朋友吵架,被人欺負等等。

孩子可以在繪本中重新觸碰這些不愉快的情緒,被父母接納,同時找到可以借鑑的方法,學會面對問題,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氣,這對提高孩子的情商非常有幫助。

以上就是6類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情商,學習識別、管理和應對情緒的遊戲。

情商是一種能力,孩子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更好地和情緒相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練習機會。

不要在孩子還沒開始努力的時候,就怪他情商低、脾氣差,和他一起改變吧。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腦功能培訓師,專注分享0-6歲育兒、早教方法。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4歲後多帶孩子玩這類遊戲,智商、情商都能提高,很多家長不知道
    不過,想要讓遊戲發揮最大的價值,給孩子提供更多的益處,我們還是要做一些引導,讓孩子多玩適合他年齡和能力的遊戲。小樣媽之前寫過不少遊戲類的文章,比如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適合玩什麼遊戲,哪些遊戲能促進記憶力、情商、認知力的發展。
  • 兒童情商培訓班實質是智商稅?人民民報:孩子的情商不能培訓速成
    近些年來,「兒童情商培訓」的話題不斷被家長們提起,一些針對兒童的情商培訓班十分火爆,家長們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報名,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情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真的有用嗎?兒童情商培訓班有用嗎?
  • 兒童情商培訓班受熱捧 一周90分鐘一年1.44萬
    4歲的歡歡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撕著一張10等分的天藍色A4紙,這張紙代表著人生100年的時間。  「撕下你吃飯睡覺的時間、上學的時間、工作的時間、退休的時間,你自己的時間還剩下多少呢?」老師問。  歡歡一邊一條條地撕下紙條,一邊念叨著:「吃飯的、上學的、上班的……」最後,她拿著僅剩的兩條紙,若有所思地說道:「原來我自己的時間只有這麼點兒!」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飯桌上常有以下表現,家長要趁早糾正
    ,那就一定不能忽視孩子的情商問題!不過,情商可不是一個人在為人處事之時表現出的圓滑,而是一個人在情緒、意志、性格、行為習慣這4個維度上的表現。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在飯桌上就能看出來,尤其是這幾種表現,根本藏不住!」
  • 6歲之前,父母多帶孩子去這些地方,提高情商不說,還可以變聰明
    大家都知道,六歲以前是孩子性格最好的時期,這和我國民間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不謀而合,意在強調六歲前對孩子的重要性。按照生活階段來劃分,六歲是孩子進入小學的年齡,代表正式進入新的生活階段,在此之前,為孩子做好準備已經成為每個父母的重要任務。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孩子情商不高的4種表現1.
  • 孩子常說「這6句」口頭禪,將來情商會很低,你家孩子說過嗎?
    假如一個孩子常說以下六句話,並把它作為口頭禪掛在嘴邊,那他未來的情商一定很低,他所處的環境必然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有這種心理的孩子,情商都是非常低的,其他小孩子都是不喜歡和他一起玩的。6、"我不喜歡,我不幹"說這句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經常對別人說這樣的話,可能有一些人還會覺得這樣孩子還挺有個性的。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表現三:吃飯時說不合時宜的話這類孩子總是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例如到親戚家吃飯,吐槽飯菜不好吃,拒絕長輩給自己夾菜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很不禮貌的,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習餐桌上的基本禮儀,別不當回事。
  • 價格上萬、0歲就能上……兒童「情商課程」有用嗎?
    孩子成長中的種種煩惱,又是否真能通過「情商」訓練化解?曾從事過兒童情商培訓工作的葉先生提出:「這其實在打所謂的情商擦邊球,實際上跟情商沒什麼關係。學了沒什麼害處,但也絕不像宣傳裡說的那樣能解決孩子成長的所有難題。」
  • 白巖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家長常嘮叨這3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
    沒有情商的教育,中國想要變成和諧社會是很難的。這就是我理解的現代社會的德智體美勞情。而孩子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都是從小養成。而最能影響孩子的就是父母,白巖松說,「我認為家長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碼要承擔51%控股的責任。」想要提高孩子情商,家長是一定要上心的,不能全都等社會和老師去教育孩子。這3句話,家長要掛在嘴邊,經常嘮叨。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大多是父母的原因,6歲前培養還來得及
    下面我來舉一些例子,讓你分辨自己的孩子是否是情商低。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來我們家玩,你總是對他很好?媽媽,小明今天在學校搶走了我的布娃娃,他為什麼要搶我的東西,那不是他的東西。媽媽,我為什麼一定要讓著弟弟?媽媽,我想要那個玩具,你為什麼一直不給我買?
  • 劉德華邀賈玲演夫人,後者回應被贊高情商,情商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家長經常和娃說這4句話,孩子妥妥有個高情商1)培養孩子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父母,都喜歡溺愛孩子,為孩子包辦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幾乎什麼事都不讓孩子來做,就擔心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的。知道換位思考的人往往更能有用共情的力量,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別人,情商自然也就練就出來了。培養娃的情商,要從小抓起培養孩子的情商,父母要從小做起。在孩子的嬰幼兒時代,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就應該通過各種溝通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情商。
  • 咘嚕教育2.0情商口才課件全新上線,綜合提升孩子口才情商能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意識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重素質教育,而2020年的高考作文,將口才推向了巔峰,因此少兒口才成為眾多家長的新選擇。但究竟孩子幾歲開始學口才比較合適,也成為現在不少家長的新難題。
  • 這幾個小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
    這幾個小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 編譯 Dora 2015-09-0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4、抱怨、推卸責任 經常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也比較難相處,屬於情商低。
  • 家長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孩子長大後情商低不了,格外「吃香」
    家長常把這4句話「掛嘴邊」,孩子長大後情商高,格外「吃香」情商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如此的重要,我們作為家長,自然要注重培養,但首先我們應該了解情商是什麼意思。情商:通常是指情緒商數,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 情商低的孩子,大多伴有這五種表現,希望你家孩子不在其中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風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貴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懷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無成。——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自從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情商這一概念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情商的培養,不僅僅是成年人,有些家長甚至給孩子報情商培訓班。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第四種:吃飯時說不合時宜的話還有一類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也,比如會吐槽飯菜不好吃,嘲笑別人使用筷子的姿勢不一樣,拒絕長輩給自己夾菜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很不禮貌的,家長們一定要教孩子學習飯桌上的基本禮儀,可別不當回事。
  • 美國心理學家:高智商兒童的確有很多共同點,並非靠遺傳
    美國的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高智商的兒童是有共同之處,那就是他們都會有更高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特曼為了研究智力和天賦的關係,找來了一千多名兒童,從11歲懂事的時候就開始跟蹤到中老年。二、讓孩子學會想像現在的孩子的思維比較死板,不會想像,所以做題速度會很慢,搭積木什麼的也會比別的孩子慢很多,家長在這方面要加以重視,在平時看電視劇、看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想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