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就像情商大師丹尼爾·戈爾曼說的那樣:
「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情感能力,沒有自我意識,不能處理悲傷情緒,沒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樣跟人很好地相處,即使再聰明,這個人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想要孩子受歡迎,成長的道路走得順利一些,就不能忽視情商的培養。
但是對於普通家長來說,我們自己都不清楚情商是什麼,怎麼做才能提高它,又何談孩子的培養呢?
在這裡,小樣媽想告訴你兩件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事。
第一,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他的經典著作《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指出,4-7歲的孩子有一個最重要的成長任務,那就是學習調節情緒,克制不恰當的行為。
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也會發脾氣,但他情緒失控的次數應該明顯比4歲前少。
如果你家孩子有脾氣就發,不知道怎樣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那就要趕緊給他補上情商這一課了。
第二,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提高情商,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練習合理地表達情緒、管理情緒。
不要把玩遊戲和幼稚、浪費時間等同起來。對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學習各種技能,發展情商、智商等多種能力的重要方式。關鍵是怎麼玩,玩什麼,來收穫這些遊戲的好處。
孩子不能錯過的6類情商遊戲
不同的遊戲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踢球可以鍛鍊孩子的大動作能力和反應能力,搭積木可以鍛鍊精細動作和空間感、創造力。
想要通過遊戲提高孩子的情商,就要多玩那些能讓孩子探索和理解感受,學會合理表達情緒,有機會和他人相處的遊戲。
下面這6類遊戲就是兒童心理學家們特別推薦學齡前孩子玩的情商遊戲。
1、 感官遊戲
感官遊戲又叫混亂遊戲,大部分家長應該對這類遊戲不陌生,玩水、玩沙子、玩泡泡、玩顏料,下雨天在水坑裡跳,用勺子敲鍋碗瓢盆,都是孩子們常玩的感官遊戲。
在這類遊戲中,孩子們可以不受束縛,盡情地用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甚至是味覺來感受和認識這個世界,放鬆自己的心情,自由地表達幸福、悲傷等情緒。
幼教專家安·科第科瓦斯基曾在她的書裡提到過:
早教老師常用的一種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方法就是把他們帶到玩水桌、沙盤或者橡皮泥的區域,讓他們自由地攪拌、揉捏這些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經常讓孩子玩這類感官遊戲,他們的情緒會更放鬆,負面情緒能夠得到及時地疏解,不會累積起來,孩子也能學會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自我安撫,這可比發脾氣健康多了。
我們可以每周安排一次感官遊戲,讓孩子玩水、玩泡泡,捏橡皮泥,或者和你一起揉面做點心。
在這個過程中儘量不要限制、責怪孩子,怕把家裡弄髒,就在廚房、浴室或者室外玩。
2、幻想遊戲
幻想遊戲也可以稱為角色扮演遊戲,或者過家家遊戲。孩子可以扮演媽媽、醫生、警察、超人,甚至是他假想出來的不存在的角色。
幻想遊戲是最受學齡前兒童歡迎的遊戲,也是常常被家長們低估的遊戲。
幻想遊戲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孩子體驗各種情緒、學習換位思考、釋放內心被壓抑的感受、學習解決成長中的難題都是很有幫助的。
心理學家發現,雖然孩子們很難理解一些複雜的感受,語言能力也有限,無法把遇到的事情清楚地講給父母聽,但他們卻會在幻想遊戲中把內心的想法、願望、沮喪和恐懼等感受映射到娃娃身上。
比如孩子害怕上幼兒園,他在玩過家家遊戲時就可能扮演「媽媽」的角色,把「寶寶」扔在幼兒園,說「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時你就可以介入他的遊戲,用「寶寶」或者其他角色的口吻說,「不會的,媽媽愛寶寶,放學的時候一定會來接寶寶回家。」
當你發現孩子最近有恐懼、焦慮的情緒,卻又問不出個所以然時,也可以藉助幻想遊戲。孩子玩著玩著,就可能把事情發生的經過重演出來,或者把自己害怕、擔心的事說出來,這樣你就可以走進他的內心,找到幫助他的方法。
3、戶外遊戲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累積了太多負面情緒。比如明明想玩積木,媽媽卻讓自己看書。好心幫忙做家務,卻被說「笨手笨腳」。
孩子即使當時沒說什麼,安靜地忍耐下來,乖乖聽你的話,壓抑的次數多了也會超出他的控制範圍,碰到一點小事就忍不住爆發。
所以平日裡,我們要製造機會讓孩子釋放掉壓抑的情緒。
孩子生性好動,有活動身體的需求,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他去戶外空曠的地方跑一跑,玩一玩,讓他有足夠的空間活動身體,奔跑、追逐、大喊大叫。
也可以玩一玩我們小時候的經典遊戲,像老鷹抓小雞、丟手絹、跳房子等。徹底地釋放過後,不止孩子的情緒會變穩定,專注力也會提高哦。
4、繪畫遊戲
除了跑跑跳跳的戶外遊戲,安靜的繪畫遊戲也是很不錯的情商遊戲,能夠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
尤其是當孩子感到沮喪或悲傷時,畫畫能夠幫助他療愈自己。
注意不要評判孩子畫得好不好,像不像,能讓孩子覺得舒服,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5、音樂遊戲
和繪畫一樣,音樂也和我們的感受相通,能提高孩子對情緒的感受能力,學會釋放和表達情緒。
平時,可以給孩子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問問他有什麼感覺,是歡快、活潑,還是沮喪、難過。如果能用跳舞或者表演的方式把這種感覺傳達出來就更好了。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可以鼓勵他用聽音樂的方式找回平靜。不過不建議在難過的時候長時間聽悲傷的音樂,那可能會讓他更難從情緒裡走出來。
6、繪本閱讀
最後一個提高情商的活動是閱讀繪本或者聽故事。
故事裡有生動的情節,具體的事件,還有圖片和表情,孩子很容易代入其中,體會主人公的感受,這有助於孩子理解不同的情緒,提升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增強他的同理心。
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讀一些和他經歷相似的繪本。比如和爸爸媽媽分開,離開家去上幼兒園,和好朋友吵架,被人欺負等等。
孩子可以在繪本中重新觸碰這些不愉快的情緒,被父母接納,同時找到可以借鑑的方法,學會面對問題,重新找回自信和勇氣,這對提高孩子的情商非常有幫助。
以上就是6類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情商,學習識別、管理和應對情緒的遊戲。
情商是一種能力,孩子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更好地和情緒相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練習機會。
不要在孩子還沒開始努力的時候,就怪他情商低、脾氣差,和他一起改變吧。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腦功能培訓師,專注分享0-6歲育兒、早教方法。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