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作為我國的近鄰,很多人都認為朝鮮的建立者為當地人,是屬於外族之人,但是事實上在高句麗之前還存在著兩個中國人所建立的政權。這兩個政權一個是箕子朝鮮,一個是衛滿朝鮮。
這兩個政權作為朝鮮或者說朝鮮半島北部的政權,出現時間較早,二者先後統治了北部朝鮮長達一千多年,影響深遠。
如今很多韓國人和朝鮮人都拒不承認,但是在漢代歷史的記載中卻非常清楚地展現了這兩個朝鮮政權和中原王朝的交流。
首先就是箕子朝鮮,箕子朝鮮政權大約存在了一千年,乃是紂王的叔父箕子建立的。在武王伐紂之後,箕子不願意做周王朝的子民,便決定帶領一部分商王朝的遺民離開周王朝。當時箕子帶走的百姓大約有五千人左右。
這些人來到朝鮮之後,為當地的土著居民帶來了豐厚的先進知識和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當時的朝鮮地區的發展。
對於箕子朝鮮的發展其實相對是穩定的,因為在周王朝得知箕子在朝鮮地區建立政權之後。
周武王便冊封箕子為朝鮮王,之後朝鮮邊和周王朝有著很深刻的聯繫,雙方一直都是以附屬國的形式相聯繫。
箕子朝鮮雖然是周王朝的蜀國,但是卻幾乎未曾參與過周王朝的任何內政。即便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箕子朝鮮的身影也非常少。
但是和中原王朝的聯繫卻從未斷絕,先後的周王朝、秦朝、漢朝初期,箕子朝鮮都和中原保持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箕子最大的功績莫過於對朝鮮的開發,同時箕子朝鮮也是朝鮮半島地區第一個有組織的政權,意味著其擺脫了之前的蒙昧時期。箕子帶去了種植技術、禮樂制度等,使得朝鮮半島的文明迅速發展。
在箕子朝鮮之後,是衛滿建立的政權。這主要和燕王盧綰的謀反有關,燕王盧綰謀逆事發,盧綰便逃到了匈奴。
一統北逃的還有其大臣衛滿,但是衛滿卻逃到了當時的箕子朝鮮。衛滿當時受到了箕子朝鮮王的優待,但是衛滿卻出爾反爾,背叛了箕子朝鮮。
在最初來到箕子朝鮮的時候,衛滿受到了重用,並且賜予高官,鎮守箕子朝鮮的西部地區。然而衛滿最終倒戈相向,攻佔了箕子朝鮮的首都,建立了衛滿朝鮮。
漢朝初年對於這個衛滿朝鮮的態度一直都比較曖昧,一方面忌憚他在北部的威脅;另一方面漢初疲憊,需要休養生息,又需要和其約好。
最終也是漢朝和衛滿朝鮮選擇和談,雙方約定衛滿朝鮮為漢朝屬國。漢朝為衛滿朝鮮提供相應的幫助,而衛滿保證北方地區的安定。並且雙方之間通商、使節往來,不得缺少。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這種關係就越來越緊張了,衛滿王朝不滿於做小弟,屢次阻礙他國使節經過朝鮮朝見漢朝。
這使得漢武帝即位不滿,加上衛滿朝鮮竟然發動軍隊突襲遼東,殺死了都尉涉何。最終引發了漢武帝的怒火,派遣水陸大軍五萬人去攻打朝鮮。
最終也是一舉拿下了朝鮮王城,將朝鮮王和其大臣殺掉。在這之後漢武帝在朝鮮設立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將朝鮮徹底納入了漢王朝的版圖之中。
在這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中朝鮮都是由漢王朝統治的。知道高句麗崛起之後,才逐漸從漢王朝的統治中脫離。同時也是因為漢末內亂無限無暇顧及那裡的得失。
總結:其實這裡所說的兩次由漢人建立的朝鮮政權,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其實並不是朝鮮半島的全部。這兩個政權的轄區在朝鮮半島主要是佔據了北朝鮮地區,剩餘的疆土是在今天的東北一帶,地域相當廣泛。
這裡不僅僅是朝鮮政權是由漢人所開始的,更多的是漢文化的強大影響力。不論是箕子朝鮮還是衛滿王朝,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漢文化的傳播,使得當地的發展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