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你的固定思維!誰說深烘焙的咖啡沒有好風味?

2020-12-12 什麼值得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精品咖啡開始在國內流行,講究起原始且細緻的咖啡風味表現,於是仿佛一夜之間,大家都開始追捧起淺中烘焙,搭配上手衝、虹吸、愛樂壓等各種「黑咖啡「萃取方法,希望用明亮活潑的酸香水果調呈現出咖啡本身的「風土」特性,甚至紛紛對代表」舊「時代的深烘焙嗤之以鼻,甚至落井下石,宣揚各種「只有比較差的豆子才會使用深焙的手法掩飾雜味」、「深烘焙過後咖啡豆的味道就變得差不多了,根本喝不出什麼風味特徵」、「深烘焙的豆子對人體不健康」的語調。

但,深烘焙的咖啡真的那麼差?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深烘焙咖啡真的沒有好風味?

其實咱們中國人喝深烘咖啡,由來已久。早期的咖啡店、速溶咖啡因為沒有門路或者基於成本考慮,採用的咖啡生豆皆為一般產地大宗的商業豆。商業豆的缺點除了海拔低、風土條件、管理不好導致風味較差之外,也充斥著至少30%的壞豆比例(也就是瑕疵豆,如未/過熟、發黴、破損、嚴重蟲蛀等等)。在烘焙程度較淺的情形下很容易喝到不好的雜味。所以在市面上喝得到的都是深焙的咖啡豆,因為黑乎乎的就一點兒也看不出瑕疵了,大量的加糖加奶之後更使得一般人難以品鑑出來。

這種情況不止是中國,外國差不多也是這樣,因為那時候壓根就還沒有」精品咖啡「這個概念。但那是」舊時代「的事情啦!各位!大清早亡了!

深烘焙咖啡不是沒有好風味,是要求更高!

如果你有幸在日本老吃茶店內喝過精品級別咖啡豆的極深焙,與尋常批次咖啡豆的極深焙,你就會發現,兩者的甜味、香氣和層次上都有著明顯的差距。絕對不是任何一名烘焙師傅、任何一支生豆深烘焙出來的味道都差不多呢——主要還是看烘焙師傅的功夫到不到家&生豆品質優良與否。

圖片來源:Peets

在美國重烘焙潮流的發源地——Peet』Coffee,也就是江湖傳聞中」星巴克的師傅「,創始人Peet曾經說過:將咖啡豆烘到烏黑出油並不難,但油亮亮的深烘焙咖啡豆不等於「Peet』Coffee」,就像會發光的東西未必都是黃金。數十年來,模仿Peet深烘焙風味的人不計其數,但得到深烘焙精髓的少之又少。

撇去各地文化導致的口味愛好,深烘焙要求對烘焙的精準、把控和需要集中的專注力時間都要比淺烘焙來的長。一支好喝的〝深烘焙咖啡〞,咖啡師傅至少需要30-40年的時間才能做出優秀且穩定的品質。雖然,這是在以前還沒有數據來輔助經驗累積的時代,但也足可見深烘焙的難度之所在。深烘焙之所以成為精品咖啡界的「非主流」,與其對經驗累積的苛刻要求不無關係。

而真正好的深烘焙咖啡豆也絕非拿一般商業豆加上較長時間烘焙就好。首要條件就是要使用高海拔(1,200m以上)、低瑕疵率(人工手挑)的精品豆。因為同樣品種,高海拔豆熟成時間較低海拔長2~3個月;這段時間咖啡果實還是不斷透過光合作用獲得更多的化合物,生豆(果實裡的種子)的硬度也因此提升了。因此,在同樣的烘焙時間及火力下,高海拔咖啡豆還是能保有許許多多的芳香成份以及焦糖化反應而來的甜味;低海拔豆只能迅速投降,整個豆體幾近灰化而徒留焦碳味罷了。

深烘焙咖啡豆有什麼特色?

深烘焙旨在引出高分子量的嗆香、酒氣與渾厚甘苦韻,而捨去中低分子量的酸香清甜水果調,雖然有些辛香、酸香與香木味,在深烘焙大師的巧手之下,仍然可以保留。深烘焙的風味特色,在於」深而不苦、濃而不嗆、焦而不烈、稠而不澀、甘甜潤喉「。

過去很多人認為深烘焙的咖啡只有巧克力、烘焙味之類的風味,這是因為生豆品質不夠高的緣故。深烘焙的風味層次複雜程度的確不高,這是深烘焙的缺點,也是優點。這使得深烘焙更加依賴高品質的咖啡生豆,同時也更能彰顯生豆的質量,表現出更為清晰的風味特徵。在搭配功夫到家的烘焙技術、優良品質的咖啡生豆後,深烘焙下的咖啡風味很容易升級,變成大家都會喜歡的香料味,或者是焦糖水果等有特色的風味,自然絕非傳言的」烘深了都一個味「。

最後

近年來接觸咖啡、喜歡咖啡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咖啡愛好者以及職業者都把重心放在了淺烘焙的咖啡上,以期獲得水果、花香等等令人愉悅的香氣。但除了咖啡師以及愛好者以外,咖啡的消費市場還是很大的,最主流的咖啡消費者群體們不一定都喜歡淺烘焙,並非全因未接受過所謂的」精品咖啡教育「,而對咖啡酸味接受程度低,說不定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呢?作為推廣咖啡文化的前線人員,我們不妨嘗試把目光放在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例如深烘焙?)上面,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口味需求。

本文經咖啡工房授權轉載,原標題《打破你的固定思維!誰說深烘焙的咖啡沒有好風味?》,作者:咖啡工房,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咖啡烘焙程度哪個好?咖啡豆烘焙程度口感與風味詳解
    很多人常把深烘焙豆批得一無是處,認為烘得油亮亮的深焙豆是在以碳化來掩蓋爛豆的味道,比如輪胎味、雜物味、腐爛味和土腥味。那麼,深烘焙的咖啡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咖啡豆是到底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
  • 烘焙度與烘焙方式之於咖啡味道的影響
    但生豆卻是決定咖啡香味的第一要素,再厲害的烘焙技藝,也無法將豆子本身的瑕疵味道規避掉,因此生豆選擇是烘豆最重要的步驟。 小野善造說:「咖啡烘焙這道工序,是為了成就更美味的咖啡。」事實上,咖啡烘焙這件事輕而易舉,任誰都可以做到。只不過如何保留特定風土條件或特定品種的獨特風味,進行恰到好處的烘焙,卻是一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細細研究的事情。
  • 生豆烘焙顏色詳解|淺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咖啡豆風味區別
    由於這些化學反應,香味、酸味、甘甜和苦味相繼產生,每種成分的佔比不同,直接導致最後咖啡豆成品時風味的不同。烘焙過程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主要有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什麼是梅納反應-梅拉德反應是在咖啡烘焙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中最為複雜反應,沒有之一!
  • 詳解咖啡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咖啡、中度烘焙咖啡、淺度烘焙咖啡
    現在很多咖啡店在跟顧客介紹不同咖啡豆的風味時,也會科普一些咖啡知識,其中有很多人關心的烘焙程度,深度烘焙與中度烘焙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解析這個問題。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咖啡櫻桃在經過各式各樣的處理法之後,就相當於脫去了層層外衣,形成我們所知的咖啡生豆,生豆還得再經過高溫的烘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烘焙,激發出它的香氣和各種酸甜苦味,最後才能到達我們手中。激發咖啡生豆各種成分的產生,其實就是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
  • 精品咖啡,只能淺中烘焙?
    簡單的說,讓消費者更容易找到或發現自己喜歡的豆子及風味。也正因為講求如此原始且細緻的風味呈現,「淺焙」,這一個烘焙程度也就此走紅。以老日式吃茶店的咖啡概念來說,他們在意的是「咖啡要有最多樣的好層次」及「優雅的甘苦味」。前者來說,咖啡味道的來源除了本身的風味外,還有烘焙所能給予的風味。第三波精品咖啡的概念,是「儘可能地保留前者」;而老日式吃茶店的概念,則是「盡力的取兩者總和的最大值」。
  • 咖啡師說咖啡中有很多風味,但我感受不到!如何辨識咖啡的風味?
    對咖啡的熱愛仿佛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裡有900~1000種經科學鑑定的風味分子。它們之間的各種組合可以產生無限種風味。對普通的咖啡飲用者而言,這些風味並不能立刻呈現,咖啡喝起來僅僅是「咖啡」。
  • 咖啡香氣的秘密——咖啡烘焙
    淺烘焙 | 中烘焙 | 深烘焙大家都知道咖啡香氣濃鬱,但實際上生咖啡豆是沒有任何咖啡的香氣,只有經過烘焙,生咖啡豆中的內部物質發生轉化,才能產生咖啡的香氣,可以說咖啡烘焙的好壞直接決定咖啡的香氣將經過處理後的咖啡原豆放入旋轉式大圓桶中進行烘焙,在5~7分鐘的猛火高熱後,咖啡豆開始逐漸變黃,並開始產生咖啡香氣。8分鐘左右,「第一次爆裂」開始,這時的咖啡豆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體積膨脹至原來的一倍,呈現出淺褐色,這時候的咖啡豆酸氣很重,因為咖啡豆的味道還沒有散發出來。
  • 深烘焙咖啡豆真的含有更多咖啡因嗎?
    當然,好咖啡可以是兩者兼而有之,但就像很多常見的和普遍存在的事實一樣,人們對咖啡因消費的科學知之甚少,對它有很多誤解。朱麗葉·韓(Juliet Han)在擔任藍瓶咖啡的首席烘焙師的同時,還在奧克蘭的佩拉爾塔學院(Peralta Colleges)繼續學習,專注於科學研究。她一有機會就會自然地研究咖啡。
  • 咖啡豆烘焙 | 咖啡烘焙記錄全程詳解!
    咖啡烘焙重要的是品質如一,也就是烘焙的可重複性。  對買家而言最怕就是咖啡品質忽好忽壞,比如同一支豆子上次喝到的風味跟這次完全不同,明明衝煮手法都是一樣的但是風味卻天差地別,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烘焙師的能力了,『品質如一』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一件難事。
  • 咖啡烘焙 巴西喜拉多咖啡 巴西咖啡風味 在家如何衝煮巴西咖啡
    然而並非這片大草原生產的所有咖啡都可冠上喜拉朵之名,只有限於米納斯省中西部海拔1100~1300公尺的臺地,海拔高、土壤肥,才種得出清甜、醇厚高又無土腥味的優質咖啡。在喜拉多,其實除了得天獨厚的土壤與氣候,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當你在咖啡的種植地附近,總會發現會有一兩個農場,農場裡飼養著家畜。而農場的存在,就是喜拉多農業團體結構的特點。
  • 咖啡烘焙:建議烘焙咖啡和輕烘焙咖啡的烘焙程度不同
    咖啡最初只是櫻桃,經過加工,他變成了生咖啡豆,咖啡豆只有經過烘烤後才能激發其風味,不同的烘焙方式會使咖啡豆呈現出不同的風味。為什麼生咖啡豆的味道會在高溫下烘烤?事實上這是因為烘烤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我們解釋一下化學變化是什麼。
  • roast咖啡烘焙雜誌 | 烘焙 |如何烘焙不同產區的咖啡
    Narino的咖啡以及來自衣索比亞Sidamo的咖啡,你是否應該使用相同的烘焙曲線來?烘焙時需要考慮咖啡的物理結構狀況,同時還要考慮咖啡的風味,不同產區咖啡風味變化很大。衣索比亞的咖啡酸質和肯亞咖啡非常不同,哥倫比亞咖啡和耶佳雪菲的風味也是截然不同,概括的講美洲咖啡(如巴西)有更多的巧克力及堅果風味且平衡感好。
  • 星巴克的咖啡故事:咖啡的烘焙
    咖啡的濃香同樣不是與生俱來的。從厚厚的咖啡果殼剝出的咖啡豆,還需經過重重磨鍊,才能最終以沁香宜人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星級咖啡師常說,烘焙咖啡是一件讓人激動的事情!因為在烘焙之前,這些咖啡原豆長的就像一顆顆小小卵石。從咖啡的種植者們利用自然方法或水洗方法,對這些咖啡豆進行初步處理開始,咖啡豆的精彩生命旅程就此開始了!
  • 咖啡烘焙需要的指南
    咖啡烘焙烘焙帶來了生咖啡豆內部的香氣和風味。豆以綠色保存,在這種狀態下可以將其保存而不會降低質量或味道。綠豆沒有烤豆的任何特徵-柔軟,海綿狀,咬起來有草味。 焙燒引起化學變化,因為將咖啡豆快速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當它們達到完美的頂峰時,它們會迅速冷卻以停止該過程。
  • 咖啡太苦我知道,但為啥會酸呢?一文教你看懂咖啡烘焙的各種口感
    我是有米熙子~哎呀今天一大早就已經給大家準備好了蛋卷加烤腸的食譜,結果一忙活,忘記排版了,就這樣到了中午~那隻好當下午茶啦哈哈~咖啡是個很神奇的飲品,能喝的人,覺得它的苦回味無窮,不能喝的人,一點點苦味都難以接受。我記得之前去7仔便利店買咖啡的時候,認識的店員總會問我,你不覺得苦嗎?還不放糖。
  • 咖啡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區別 深度烘焙咖啡與淺度烘焙咖啡推薦
    咖啡為什麼要烘焙?咖啡原本只是櫻桃,經過處理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只有經過烘焙後,才能激發咖啡豆裡面的風味,不一樣的烘焙會讓咖啡豆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為什麼咖啡生豆經過高溫烘焙後會呈現出風味呢?通過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大家可以知道咖啡烘焙產生的反應會怎麼影響一杯咖啡的風味了吧,之前有聽別人說影響一杯咖啡的因素中,其實咖啡生豆佔70%烘焙度20%,衝煮佔10%。其中一支豆子的烘焙程度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支豆子的風味展現方向,烘焙可簡單分成三個程度:淺度烘焙、中度烘焙以及中深/深度烘焙。
  • 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酸?中深烘焙咖啡衝泡技巧分享!
    如果研磨的粗細不一,由於細的咖啡粉末被水萃取的速率比粗的咖啡粉末還快,就會產生萃取時間無法控制的問題,也就是在同樣的時間哩,細的咖啡粉末因為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而已經過度萃取時,粗的咖啡粉末卻因為浸泡時間不夠,而導致萃取不足。這樣的咖啡肯定不會是一杯好的咖啡。 下面分享四個技巧。
  • 烘焙咖啡豆時間與溫度|耶加雪菲咖啡豆烘焙要求 咖啡烘焙入豆溫度
    耶加雪菲咖啡有著迷人的果酸、明亮活潑的柑橘酸調,飽滿莓果和熱帶水果風味而受人喜愛,為了更好的表現耶加雪菲咖啡這個風味,前街咖啡一直都是用淺度烘焙來烘焙耶加雪菲咖啡豆。雖說市面上常見的耶加雪菲咖啡豆均是採用淺度烘焙的手法,但前街咖啡就想試試,更深程度的烘焙,耶加雪菲咖啡豆能呈現出怎麼樣的風味。
  • 圖文詳解咖啡果加工過程,風味特點及烘焙變化
    咖啡果採摘後需要經過一系列工序處理後才能成為我們所說的咖啡生豆,而處理則是通過脫去咖啡櫻桃的外果皮、除果肉、內果皮、銀皮......等部分,最後取得咖啡生豆,這一系列工序就是行業內說的咖啡生豆粗加工,通俗來說就是咖啡生豆的處理方式。
  • 生豆處理法對咖啡的烘焙及最後呈現的風味有什麼影響?
    ——————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日曬處理法的咖啡味道與水洗處理的咖啡其實大有不同。 咖啡風味和香氣的來源 咖啡的味道和香氣是在烘焙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些芳香揮發性化合物是由天然生長在咖啡生豆中的化學物質的轉化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