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烘焙咖啡豆真的含有更多咖啡因嗎?

2020-12-20 kafeiditu

說到咖啡,每個人都在談論卻沒有人在談論的東西:咖啡因。對於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咖啡因是他們的心頭之物,一杯美味可口的咖啡是一大獎勵。對於在咖啡行業工作的folx來說,我們傾向於認為我們從事的是美味的業務,是一個美麗價值鏈的一部分,而不是以液體形式管理合法藥物。當然,好咖啡可以是兩者兼而有之,但就像很多常見的和普遍存在的事實一樣,人們對咖啡因消費的科學知之甚少,對它有很多誤解。

朱麗葉·韓(Juliet Han)在擔任藍瓶咖啡的首席烘焙師的同時,還在奧克蘭的佩拉爾塔學院(Peralta Colleges)繼續學習,專注於科學研究。她一有機會就會自然地研究咖啡。在她剛剛發表的研究論文《咖啡因和烘焙水平之間的關係》中,她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研究了這個問題:「深烘焙比淺烘焙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嗎?」這是人們對咖啡最常見的誤解之一,雖然過去也有人對此進行過研究,但韓15年豐富的行業經驗讓她從一個實際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Han首先考慮了這個問題,並把它拆開:深焙咖啡比淺焙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嗎?和大多數關於咖啡的問題一樣,這要視情況而定。即使你假設萃取的過程是一致的,當你說「更多的咖啡因」的時候,你指的是什麼?在杯子裡嗎?在豆子裡?理由是什麼呢?你是怎麼測量咖啡的?每個答案對這個問題都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科學變量,最終得出不同的結論。

在她的研究實驗室裡,在各種各樣的工具和儀器中,韓有一臺HPLC(高壓液相色譜)機器,這是一種常見的科學工具,它採集樣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數量。她的研究方法和數據的細節都在研究論文中,但讓我們總結一下她學到了什麼,以及為什麼這很重要,根據我們如何構建咖啡因/烘焙問題來分類。

思考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烘焙過程中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會發生變化嗎?在這一點上,科學是明確的:咖啡因在烘焙過程中是非常穩定的。在咖啡因發生化學變化之前,你必須把它烘成木炭,甚至是你能找到的最黑的烘焙。重點是,即使每一顆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都會經歷物理和化學變化,但一顆咖啡豆開始時的咖啡因含量通常是它最終的含量。如果你說的是單獨的豆子,無論是淺烘還是深烘,咖啡因的含量都是一樣的。

當然,雖然這可能是一件有趣的小事,但它與我們日常的咖啡生活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除非你是一個「咖啡食豆者」,意思是「吃全豆咖啡的人」,這也是我剛剛編的一個詞。

拿著杯子測量咖啡

韓想把衝泡的變量從圖中去掉,所以她用「湯劑」衝煮咖啡,也就是把咖啡放在水裡煮。她把咖啡煮的活見鬼的,幾乎把所有可溶的物質都煮出來了。煮15分鐘(就像她做的那樣)是很多的,而且咖啡嘗起來肯定又噁心又苦。

咖啡迷喜歡稱一下我們萃取的咖啡渣。質量是一個常數,勺子或湯匙給你一個不精確和不準確的變量。(對不起,杯測愛好者。)不同的咖啡可能有非常不同的物理特性,所以認為有一種神奇的釀造配方一直有效是有點誤導人的。

朱麗葉發現,當她給咖啡渣稱重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計算時,深色的咖啡渣確實比淺色的咖啡渣含有更多的咖啡因。

杯子和勺子

但如果你就是不能放下杯子或勺子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或想要一個秤,不管杯子和勺子有多不精確,這仍然是大多數家庭咖啡釀造者測量咖啡渣最常見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測量咖啡渣的密度,韓也進行了計算,看看如果有人使用湯匙或勺子,結果會怎樣。

結果表明,即使使用體積來測量咖啡,深色烘焙的咖啡比淺色烘焙的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

這是什麼意思?

我得告訴你,我喜歡韓的研究論文。我很喜歡它,但我最喜歡的是它激發了更多的問題和未來研究的可能性。

根據這項研究,深焙的確比淺焙產生更多的咖啡因。這一直是韓在實驗中發現的,這是有道理的,儘管不是出於人們可能認為的原因。深色烘焙咖啡的密度較低,因此,咖啡豆的質量比淺色烘焙咖啡的質量要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你研磨並稱出一定數量的咖啡克,在使用深焙咖啡時,會涉及更多的咖啡豆。這和我們吃一磅新鮮葡萄和一磅幹制葡萄乾沒有什麼不同——幹制濃縮葡萄乾方程式消耗的糖分要多得多。

所以並不是說「深焙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咖啡在烘焙過程中是穩定的——而是說,深焙咖啡的濃度較低。由於咖啡因是如此穩定,這種差異主要歸結於密度。

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當你看韓的數據時,你會發現最輕的咖啡和最黑的咖啡之間的咖啡因含量差異約為9%,而她的數據是32%。這是一個很大的差額!雖然深焙咖啡和淺焙咖啡之間的密度差異是造成咖啡因含量差異的原因,但事實上,一勺深焙咖啡的質量比一勺淺焙咖啡的質量要小,這實際上減少了杯子和勺子場景中的淨咖啡因含量差異。所以,雖然深烘焙的咖啡確實含有更多的咖啡因,但當你用重量來衡量時,這種差異比用勺子時更明顯。

32%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差異。這意味著16盎司的韓的淺焙咖啡和12盎司的深焙咖啡所含的咖啡因差不多。但是,當你考慮如何將此應用於你的咖啡消費時,請記住,Juliet Han是一位專業控制變量的科學家。一旦你離開實驗室,進入家用咖啡機和咖啡壺的世界(更不用說不同的咖啡和烘焙機、衝泡水和衝泡變量了),你就會面臨影響咖啡因含量的無數因素,而不僅僅是烘焙水平。

總而言之,深焙咖啡似乎含有更多的咖啡因,但原因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下次有人在聚會上提起這件事的時候,你就可以把它提出來了。「你知道,深焙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但原因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韓和其他懂咖啡的科學家下一步會做什麼研究。去追逐科學吧!

閱讀Juliet Han通過Medium的完整學術論文。 「連結」

Nicholas Cho (@nickcho)是舊金山的一位咖啡專家。

熱門圖片Photosiber / Adobe Stock

相關焦點

  • 【星巴克咖啡課堂】咖啡豆的烘焙
    烘焙的過程是使咖啡豆散發出無窮魅力的神奇之旅。通常來講,烘焙程度大致分為淺(LIGHT)、中(MEDIUM)、深(DARK)和極深(VERYDARK)烘焙。經過處理的咖啡原豆要放在一個旋轉式大圓桶裡進行烘焙。
  • 咖啡烘焙程度哪個好?咖啡豆烘焙程度口感與風味詳解
    很多人常把深烘焙豆批得一無是處,認為烘得油亮亮的深焙豆是在以碳化來掩蓋爛豆的味道,比如輪胎味、雜物味、腐爛味和土腥味。那麼,深烘焙的咖啡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咖啡豆是到底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
  • 星巴克低因咖啡和一般咖啡的區別 低因咖啡豆真的沒有咖啡因嗎?
    相信很多小夥伴第一次聽到低因咖啡是在星巴克裡面,第一次聽到低因咖啡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會很好奇它是不是完全沒有咖啡因?咖啡因又是怎麼提取掉的,這次前街就來說說低因咖啡和普通咖啡的區別。人們是如何發現低因咖啡的?
  • 咖啡成分:咖啡果實越成熟,咖啡豆真的會越甜嗎?
    咖啡果實越成熟,咖啡豆真的會越甜嗎?事實上,關於這個問題,在咖啡消費國和原產地都有錯誤的認知。有的人認為「用熟透的咖啡果種子製作成的咖啡熟豆是甜的。」還有人認為「由於全熟豆中的糖分很高,所以最終衝泡好的咖啡才會是甜的。」咖啡生豆中的蔗糖含量會隨著果實成熟而增多,因此,如果第一個說法中指的是咖啡生豆,那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換成烘焙過的咖啡豆,就不正確了。這是為什麼呢?
  • 低因咖啡和一般咖啡的區別 低因咖啡處理法 低因咖啡安全嗎
    低因咖啡,相信不少咖啡愛好者都有聽說過,低因咖啡是什麼?真的完全沒有咖啡因嗎?低因咖啡怎麼提取掉咖啡因的。這篇文章就來說說什麼是低因咖啡。這可以使脫咖啡因咖啡對那些對普通咖啡的苦味和氣味敏感的人更加愉悅。低因咖啡是完全沒有咖啡因的意思嗎?並不是。
  • 咖啡豆烘焙 | 咖啡烘焙記錄全程詳解!
    深焙――咖啡豆的顏色愈深,風味也更甘甜香醇,這時油脂已化為焦糖時,苦盡回甘、餘味無窮,最適合醞釀強勁的Espresso咖啡,所以又稱為意式烘焙法。  適度的烘焙,賦予咖啡豆生命,化為入口時耐人尋味的酸、甜、苦澀。
  • 漿果譯文|咖啡烘焙:從咖啡豆中開發風味
    這麼畸形的社會,你如何能讓一個從西方派生來的「異味」飲品平民化呢?我有錢攢著對付四座大山和三條毒蛇呢!我哪有閒錢去品人生啊!我能活到明天就不錯了啊!所以,作為在中國的咖啡傳播者,光靠打開門一杯一杯的去高價傳播咖啡文化真的是「螳臂擋車」!
  • 烘焙咖啡豆時間與溫度|耶加雪菲咖啡豆烘焙要求 咖啡烘焙入豆溫度
    由梅納反應形成的數百種風味化合物,匯集成咖啡豆的獨特風味。【焦糖化反應】從170-200°C開始,咖啡豆中的糖類物質開始發生焦糖化反應,糖類物質發生脫水與降解,也發生褐變反應,使咖啡豆顏色變深並釋放出芳香和酸性化合物。
  • 意式濃縮咖啡咖啡因 新鮮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會影響咖啡因含量嗎?
    咖啡因的含量取決於咖啡豆的品種。阿拉比卡咖啡豆咖啡因含量約0.8%—1.5%。羅布斯塔咖啡因含量1.7%—3%。烘焙程度會影響這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嗎?前街咖啡新鮮烘焙咖啡豆所以一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取決於咖啡的製作方式。
  • 迷人的深焙咖啡豆 | 咖啡工房
    直到在一個暴雨的下午,一位客人來點了杯藍山咖啡,衝煮完後試嘗了點,那種迷人清新脫俗的幽香伴隨著杉木香氣,最後轉變為巧克力的甜蜜滋味,伴隨著雨天,簡直暢快過癮,味覺被喚醒。很喜歡深烘焙咖啡豆後段的甜蜜感,這種甜蜜的感覺不像淺烘焙豆的酸甜震。     然而究竟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
  • 咖啡豆為啥含有二氧化碳,咖啡袋子帶小孔原因分析
    而咖啡也一樣,在養咖啡期間也會釋放二氧化碳,新鮮烘焙出來的咖啡並不能馬上用於出品,需要養幾天才能喝到較好的咖啡風味。 為什麼烘焙過的咖啡豆中仍然存在二氧化碳? 剛剛烘焙出爐的咖啡充滿了活力,具體體現在咖啡萃取上,咖啡豆氣非常足,稍一遇水就會膨脹。
  • 誰說深烘焙的咖啡沒有好風味?
    ,宣揚各種「只有比較差的豆子才會使用深焙的手法掩飾雜味」、「深烘焙過後咖啡豆的味道就變得差不多了,根本喝不出什麼風味特徵」、「深烘焙的豆子對人體不健康」的語調。但,深烘焙的咖啡真的那麼差?今天,我們要來談談,深烘焙咖啡真的沒有好風味?其實咱們中國人喝深烘咖啡,由來已久。早期的咖啡店、速溶咖啡因為沒有門路或者基於成本考慮,採用的咖啡生豆皆為一般產地大宗的商業豆。
  • 新手推薦喝什麼手衝咖啡?如何從咖啡豆烘焙程度去判斷咖啡豆風味
    新手喝什麼咖啡,這是前街咖啡師最常聽到的問題。咖啡品種琳琅滿目,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咖啡豆呢?今天跟著前街從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新鮮度以及風味走向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豆。首先從烘焙程度開始選擇咖啡中的酸往往會是標誌咖啡品質的其中一個表現。
  • 詳解咖啡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咖啡、中度烘焙咖啡、淺度烘焙咖啡
    現在很多咖啡店在跟顧客介紹不同咖啡豆的風味時,也會科普一些咖啡知識,其中有很多人關心的烘焙程度,深度烘焙與中度烘焙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前街咖啡就來解析這個問題。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由梅納反應形成的數百種風味化合物,匯集成咖啡豆的獨特風味。【焦糖化反應】從170-200°C開始,咖啡豆中的糖類物質開始發生焦糖化反應,糖類物質發生脫水與降解,也發生褐變反應,使咖啡豆顏色變深並釋放出芳香和酸性化合物。
  • 咖啡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區別 深度烘焙咖啡與淺度烘焙咖啡推薦
    咖啡為什麼要烘焙?咖啡原本只是櫻桃,經過處理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只有經過烘焙後,才能激發咖啡豆裡面的風味,不一樣的烘焙會讓咖啡豆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為什麼咖啡生豆經過高溫烘焙後會呈現出風味呢?在梅納德反應中花費較長時間的咖啡會增加其黏度,較短的梅納德反應則會生更多的甜度和酸質,因為如果梅納德反應時間過長,果酸以及會轉化成甜味的酸都會被破壞。我們前街咖啡烘豆師實驗烘焙咖啡豆時,也會改變梅納德反應的時間長度和強度,並記錄這些變化會帶給最終的風味什麼樣的影響。
  • 咖啡知識連載8:咖啡豆烘焙,最快只需90秒,最長能到半小時!
    咖啡豆烘焙的知識點比較多,我們分兩次講。很多人以為烘咖啡豆就跟炒瓜子花生那麼簡單,那可就大錯特錯啦!對於一杯咖啡的風味,咖啡豆烘焙是重中之重!舉個例子說吧,雲南咖啡豆,真的是非常棒的咖啡豆,但是很多人都覺得味道欠佳,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烘焙問題,因為大多說的烘豆經驗都是以國外的咖啡豆作參考,好好的豆子給烘壞啦!
  • 咖啡的歷史·咖啡豆的烘焙
    咖啡的歷史·咖啡豆的烘焙咖啡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圍繞其淵源的故事也並不多見。雖然人們早在接觸咖啡前就喝上了茶,但咖啡的傳播與發展的歷史,卻與茶有著驚人的相似。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咖啡淵源,便是在衣索比亞,一個名叫卡爾代的牧羊人發現自己的羊吃了咖啡灌木旁的紅色漿果後個個興奮不已。隨後便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朋友,一個僧侶。僧侶和卡爾代也嘗了嘗那種紅色漿果,最後都變得亢奮,毫無倦意。原來是那咖啡漿果裡的咖啡因。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未經烘焙的咖啡漿果是一種主要的水果,常與蛋白質食物搭配食用。
  • 為什麼要烘焙咖啡豆
    咖啡櫻桃在經過各式各樣的處理之後,脫去了層層外衣,剩下的就是咖啡生豆。生豆需要經過高溫的烘焙,激發出它的味道和香氣,最後才能成就一杯入口的咖啡到達我們手中。烘焙咖啡豆的過程是各種成分產生的過程,實質上是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我們把這種反應,美其名曰咖啡的升華。
  • 咖啡版是真的嗎?第三期揭秘之旅,教你假裝會喝黑咖啡
    是真的嗎—咖啡闢謠第三期!帶你繼續揭秘咖啡圈兒的那些事兒!01都說咖啡果越成熟,咖啡豆就能越甜,是真的嗎?答:不對,或者說不全對。大家還是要分清楚咖啡豆和咖啡果的區別。這是不一樣的,咖啡果越成熟,確實是會越甜。但咖啡豆就不一定了。原則上,咖啡生豆的蔗糖含量會隨果實逐漸成熟而增多,所以咖啡生豆糖分會多。還有一種說法,因為咖啡全熟果產的咖啡豆糖分高,所以衝好的咖啡才會發甜。
  • 哥斯大黎加咖啡烘焙技巧 葡萄乾蜜處理咖啡豆什麼是SHB咖啡豆
    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豆在很多咖啡愛好者的記憶中,除了蜜處理方式讓人影響深刻,還有哥斯大黎加咖啡豆的硬度也讓人記憶深刻。前街又被很新入門的手衝愛好者問到「你們手磨哥斯大黎加豆子的時候也要很使勁嗎?」是的,哥斯大黎加的豆子的確比起其他產區的豆子難研磨,那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