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帶魚時要不要刮去銀鱗,很多人都做錯了

2020-12-16 壯鄉雨樂

如今大家的物質水平不斷上升,對於食物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在食材的選擇上,不光追求其營養,同時更加注重口感的好壞。

今天我們來說帶魚,帶魚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海鮮之一,肉厚刺少,營養豐富。即便在距離海岸線很遠的偏遠山區,從沒見過大海的家庭主婦都能在市場上買到冰鮮深海帶魚。在我老家很多人做帶魚,都喜歡把魚鱗刮乾淨,然後裹上麵粉油炸,裝盤上桌。以前在東北吃帶魚從沒見過他們刮鱗,但是做出來的比老家做的美味。

做帶魚用不用刮鱗呢?

我在電視見過帶魚剛出海的樣子,在陽光下銀光閃閃,比真純正白銀還光亮,帶魚表面覆蓋著一層銀鱗,這層銀鱗其實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無腥無味的高級脂肪,帶魚帶的厚厚的油脂,簡直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清蒸紅燒都非常好吃,所以我們烹飪帶魚時不用刮鱗。

非常痛恨我以前的做法,每次做帶魚都把魚颳得乾乾淨淨的,我應該尊重這種深海生物,我下次去海鮮市場給它道歉。

帶魚能做刺身嗎?

這個我還真沒吃過,因為我買的帶魚都是冰鮮的,所以不敢拿來做刺身。但我想帶魚刺身應該是很好吃,如果有機會買到剛捕撈上來的帶魚,我一定要嘗試。我在某條上看過日本人把帶魚做成刺身視頻,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鮮活的帶魚擺在菜板上,不用刮鱗,切成極細的銀絲,不用搭配任何調料,切好就能吃。

市面上主要有舟山帶魚、東海帶魚、外洋帶魚,雖同為帶魚,但在口感上卻有很大的差別,舟山帶魚可謂是帶魚屆中的「愛馬仕」,魚身含有大量的油脂、蛋白質和無機鹽,營養價值奇高。

相關焦點

  • 烹飪帶魚時要不要刮去銀鱗,很多人都做錯了
    今天我們來說帶魚,帶魚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海鮮之一,肉厚刺少,營養豐富。即便在距離海岸線很遠的偏遠山區,從沒見過大海的家庭主婦都能在市場上買到冰鮮深海帶魚。在我老家很多人做帶魚,都喜歡把魚鱗刮乾淨,然後裹上麵粉油炸,裝盤上桌。以前在東北吃帶魚從沒見過他們刮鱗,但是做出來的比老家做的美味。做帶魚用不用刮鱗呢?
  • 帶魚要不要去鱗?很多人都做錯了!大廚教你帶魚完整不腥的小技巧
    紅燒帶魚,因為CC非常喜歡吃魚,所以紅燒帶魚在我們家是一道非常常見的家常菜上桌率非常的高哦。而帶魚的價格對比現在豬肉的價格來說,還是很實惠的。帶魚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和不飽和脂肪酸、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因為帶魚中含有DHA和EPA,而且比一般的淡水魚的含量都要高。DHA是大腦所需的營養物質,對提高記憶力非常有效。
  • 做帶魚時,到底要不要去鱗?60歲老漁民告訴你答案,別再做錯了
    導讀:挑選帶魚時,越寬越好嗎?老漁民:不一定,關鍵是看這3個地方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簡食記!帶魚,是我國海洋魚類產量最高的一種,據說每年有100萬噸的產量。小簡在這裡跟大家科普一下,很多人認為帶魚是深海魚,其實不是,深海魚的定義是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海域,而帶魚則是生活在80-100米左右的海域,所以它並不是深海魚。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帶魚是「站著」睡覺的,您知道嗎?
  • 帶魚到底要不要去魚鱗?很多人做錯了!記住這三點,帶魚完整不腥
    帶魚到底要不要去魚鱗?很多人做錯了!記住這三點,帶魚完整不腥!帶魚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價格卻又根親民的一種海魚,肉厚刺少、老少皆宜。帶魚的表面有一層銀光閃閃的薄膜,很多人會以為那是魚鱗,認為這「魚鱗」是腥味的來源,都會在烹飪之前將那層「魚鱗」洗掉,其實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帶魚表面的「魚鱗」是一由一種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也叫「銀脂」,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以及6-硫代鳥嘌呤物質,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優質脂肪,不僅可以增強智力、延緩大腦衰老,還能美膚秀髮!所以說以後做帶魚時千萬不要將這層銀脂洗掉了。
  • 做帶魚時,到底要不要去鱗?60歲老漁民告訴你答案,別再做錯了
    導讀:挑選帶魚時,越寬越好嗎?老漁民:不一定,關鍵是看這3個地方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簡食記!帶魚,是我國海洋魚類產量最高的一種,據說每年有100萬噸的產量。小簡在這裡跟大家科普一下,很多人認為帶魚是深海魚,其實不是,深海魚的定義是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海域,而帶魚則是生活在80-100米左右的海域,所以它並不是深海魚。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帶魚是「站著」睡覺的,您知道嗎?
  • 老漁民珍藏的炸帶魚方法,原來帶魚去腥要3步,酥脆鮮嫩,無腥氣
    菜市場裡經營海鮮檔的老闆是潮汕人,在潮汕的海邊地區生活了很多年,熱情好客,對炸帶魚,他更有一套秘方,他說:「炸帶魚做法,因為帶魚的腥味較重,如何除魚腥味才是重點,只要把魚腥味去掉了,帶魚怎麼做都好吃。」
  • 帶魚到底要不要去魚鱗?很多人做錯了!記住這三點,帶魚完整不腥
    帶魚到底要不要去魚鱗?很多人做錯了!記住這三點,帶魚完整不腥!帶魚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價格卻又根親民的一種海魚,肉厚刺少、老少皆宜。帶魚的表面有一層銀光閃閃的薄膜,很多人會以為那是魚鱗,認為這「魚鱗」是腥味的來源,都會在烹飪之前將那層「魚鱗」洗掉,其實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帶魚表面的「魚鱗」是一由一種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也叫「銀脂」,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以及6-硫代鳥嘌呤物質,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優質脂肪,不僅可以增強智力、延緩大腦衰老,還能美膚秀髮!所以說以後做帶魚時千萬不要將這層銀脂洗掉了。
  • 帶魚的家常做法,帶魚怎麼做好吃
    帶魚是臨海地區餐桌上常見的一種魚類,尤其醃製帶魚居多,鹹鹹的口感特別適合下酒、喝粥等,因此成為比較受歡迎的魚類。但是,很多人對帶魚的做法不夠了解,那麼帶魚怎麼做好吃?下面小編就來講講帶魚的家常做法。帶魚簡介帶魚性溫;味甘、鹹;歸肝、脾經。
  • 秋天的帶魚正肥美,要不要去鱗?冰凍還是冰鮮好?這篇文章告訴你
    秋天的帶魚正肥美,要不要去鱗?冰凍還是冰鮮好?這篇文章告訴你秋冬季節,天氣轉冷,卻是帶魚最肥美的季節,每年9-11月,正是帶魚產卵期,在我國東海,捕撈帶魚期有兩個,春汛和冬汛,冬季的時候,水溫降低,又是帶魚產卵期,所以這個時候上市的帶魚味道最肥美。北方產的帶魚個頭較南方海域一帶的帶魚個頭大。
  • 帶魚上的白膜到底要不要刮掉?多虧海鮮老闆提醒,很多人都做錯了
    清洗帶魚時,表面白膜要不要刮掉?水產店老闆:好東西得保留!大家好,這裡是醬生活,帶魚營養價值豐富,很多人都喜歡吃。在帶魚中所富含的營養,有很多優鈣、蛋白質,還有微量元素等成分。面對這一層白膜,多數人在清洗帶魚的時候,都以為是帶魚表面的汙垢。導致很多人都喜歡將其弄掉,對於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下面就讓我來給你科普一下,這裡面的小知識吧,這可是一位水產店老闆,悄悄告訴我的。(1)、首先先給大家說一說,這一層白色的白膜到底是什麼。
  • 帶魚的家常做法,帶魚怎麼做好吃
    帶魚是臨海地區餐桌上常見的一種魚類,尤其醃製帶魚居多,鹹鹹的口感特別適合下酒、喝粥等,因此成為比較受歡迎的魚類。但是,很多人對帶魚的做法不夠了解,那麼帶魚怎麼做好吃?下面小編就來講講帶魚的家常做法。帶魚簡介帶魚性溫;味甘、鹹;歸肝、脾經。
  • 有種帶魚千萬不要吃,吃帶魚有些禁忌要知道
    帶魚帶魚有鱗片嗎?很多人以為帶魚是沒有鱗片的,其實帶魚身上銀白色的表皮就是它的鱗(已退化)。帶魚的這層銀磷與一般的魚鱗不同,是有一層特殊脂肪行程的表皮,俗稱「銀脂」,營養價值很高。帶魚的銀磷中含有三種特殊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以及6—硫代鳥嘌呤物質。這三種物質對人體有許多好處,所以我們在烹飪帶魚時,是可以洗淨後直接烹飪的,不需要去除表皮的銀鱗。帶魚肉厚刺少,營養豐富。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
  • 帶魚魚鱗養顏潤膚抗癌護心降壓
    殺魚刮鱗,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做法。很多人在做帶魚的時候,也會把表面的銀鱗刮去。其實,這樣可能會丟掉寶貴的營養。大連營養 學會副秘書長王興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帶魚體表的這層鱗,其實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這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脂肪。
  • 泡椒紅燒帶魚,老少皆宜!
    帶魚肉質細膩,沒有泥腥味,不論鮮帶魚還是凍帶魚都易於加工並可於多種食材搭配,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也可以做乾鍋、火鍋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魚肉易於消化,是老少鹹宜的家常菜譜。今天小桃分享的是菜譜是泡椒紅燒帶魚,美味十足!帶魚2條、白酒、鹽、花椒粒、料酒、泡椒、泡姜、花椒粒、米醋、白糖、生抽、郫縣豆瓣醬、蔥、大蒜、鹽
  • 帶魚腥味重,怪魚鱗?別傻了,這個小細節很重要,好多人不懂
    以前聽到過帶魚爆開的新聞,看起來新鮮的帶魚,入鍋後魚肉由內而外的爆開,這樣的帶魚您還敢吃嗎?因此,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挑選新鮮的帶魚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我們在遇到外表沒有任何刮傷,魚鱗完好無損,看起來特別新鮮的帶魚就要多一個心眼了。
  • 秋天的帶魚正肥美,要不要去鱗?冰凍還是冰鮮好?這篇文章告訴你
    秋天的帶魚正肥美,要不要去鱗?冰凍還是冰鮮好?這篇文章告訴你秋冬季節,天氣轉冷,卻是帶魚最肥美的季節,每年9-11月,正是帶魚產卵期,在我國東海,捕撈帶魚期有兩個,春汛和冬汛,冬季的時候,水溫降低,又是帶魚產卵期,所以這個時候上市的帶魚味道最肥美。北方產的帶魚個頭較南方海域一帶的帶魚個頭大。
  • 買帶魚時,不要只會挑大小,記住幾點,不管冰鮮還是冰凍的都好挑
    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了,吃魚不再是沿海人的專利,內陸人也能輕鬆吃到魚,平常想吃了買上一條魚,回家烹飪即可。我們見到的魚很多,像鯽魚、鱸魚、桂魚、鯿魚等等,其中帶魚最受歡迎,因為肉質鮮美,且沒有小刺,吃起來美味又很方便,所以十分招人喜歡,用它做油炸最可口,外酥裡嫩。
  • 張新民吃話「正月帶魚來看燈」,鹹魚翻身「一夜情」!
    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的黃海、東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帶魚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很多人吃帶魚時都會將這層銀鱗去掉,但銀鱗其實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是營養價值較高且無腥無味的優質脂肪。
  • 帶魚鱗含有抗癌成分 冬季吃帶魚最好不去鱗
    N海都記者 鄭靚 海都訊 冬季是帶魚的捕撈旺季。入冬後,帶魚開始為越冬做準備,體內積蓄了脂肪,而到此時,肉厚油潤,味道特別好,福州話管這個時節的帶魚叫做「冬帶」。 昨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肥美的鮮帶魚很受歡迎,可也有市民對帶魚身上的「銀鱗」產生了困惑——帶魚鱗又小又黏,刮鱗的時候很難處理。
  • 蒸魚時要不要放鹽?很多人都做錯,這樣做口感鮮嫩,還不柴
    我國一直都是一個美食大國,所以美食的種類也特別多,而我們中國因為地域遼闊,海岸線延長,所以海鮮的種類也特別多,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就是魚,各種各樣的魚,而且烹飪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有紅燒魚,清蒸魚,糖醋魚,還有的人喜歡將魚曬成魚乾,雖然做法不一樣,但是每一種都特別好吃,獨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