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尉遲恭:原為唐朝將軍 後作鎮宅門神

2020-12-12 江蘇頻道

中國的門神文化發展到近代,更加豐富多彩。除捉鬼門神和武士門神外,又增加了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職能不同的門神滿足了人們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寄託著人們祈求吉祥如意、福壽平安、早生貴子、財源滾滾等美好願望。

元明以後

武士門神異軍突起

捉鬼類門神的主要職能是鎮妖闢邪,在唐宋以前,這類門神最受民間歡迎。元明以後,以衛家宅、保平安為主要職能的武士類門神異軍突起,流行於全國各地,逐漸取代了捉鬼類門神的霸主地位,成為千家萬戶的保護神。

武士類門神雖然流行於元明以後,但其起源甚早。西漢時,民間就有繪勇士像於門上的做法。據《漢書·廣川王傳》記載:「其殿門有成慶畫,短衣大絝長劍。」這幅武士像,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武士門神。成慶是誰?晉灼認為:「成慶,荊軻也。衛人謂之慶卿,燕人謂之荊卿。」但顏師古考證後否定了他的看法,顏師古說:「成慶,古之勇士也,事見《淮南子》,非荊卿也。」可見成慶並非戰國時行刺秦始皇的荊軻。東漢以後直至唐代,有關武士門神的記載極少,到了宋代才多起來。如《楓窗小牘》稱:「靖康以前,汴中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王公之門,至以渾金飾之。」《賓退錄》也說:「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冑裝。」這些戴虎頭盔、全身披掛甲冑的將軍門神,在宋代已頗為流行,只是這些被當作門神的將軍都是無名氏,沒有具體的歷史原型。

元明以後流行於民間的武士門神,都有明確的身份,其原型多為歷史上的名將,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唐代名將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民間以秦瓊和尉遲恭為門神,可能在元代便出現了。到了明代,隨著《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秦瓊和尉遲恭成為最著名的武士門神。

二將畫像威嚴共保家宅平安

《西遊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描寫魏徵在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的冤魂晚上驚擾唐太宗,使唐太宗夜不能寐,神魂倦怠,身體不安。秦瓊和尉遲恭主動請纓,徹夜把守宮門,保衛唐太宗。小說寫道:「當日天晚,各取披掛,他兩個介冑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好將軍!你看他怎生打扮:『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盔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鬥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祟。」

秦瓊和尉遲恭連續守了兩三夜,均平安無事,唐太宗不忍二將辛苦,召巧手丹青,繪二將軍真容,貼於門上,夜間也無事。《西遊記》所寫的這個故事,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歷代神仙通鑑》等書也出現過。「戶尉」之稱,出於道家。古代住宅的大門有左右兩扇,門神也有左右之分,道家稱左曰門丞,右曰戶尉。後來民間也沿用了這種說法,並仿效故事中唐太宗的做法,將二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以阻擋一切妖魔鬼怪入宅,保衛家宅平安。

近代以來,秦瓊和尉遲恭這對門神出現了很多樣式。有坐姿的,有站姿的;有披袍的,有貫甲的;有徒步的,有騎馬的;有執金瓜的,有舞鞭的。形象威武,神態生動,白臉的秦瓊和黑臉的尉遲恭相映成趣,兩旁還貼上一副對聯,上面寫著:「昔為唐朝將,今作鎮宅神」。

武士陣容很龐大

巾幗也被奉門神

有趣的是,《西遊記》不僅把秦瓊和尉遲恭變成了千古門神,還讓魏徵過了一把當門神的癮,但他不是前門門神,而是後門門神。《西遊記》第十回提到,由於秦瓊和尉遲恭把守在宮門外,老龍王的冤魂不敢從前門進去,便轉至皇宮的後宰門,把後宰門弄得磚瓦亂響。唐太宗急宣眾臣商量對策,徐茂功建議讓魏徵護衛後門,太宗準奏,宣魏徵晚上把守後門。「(魏)徵領旨,當夜結束整齊,提著那誅龍的寶劍,侍立在後宰門前。真箇的好英雄也!他怎生打扮:『熟絹青巾抹額,錦袍玉帶垂腰,兜風氅袖採霜飄,壓賽壘荼神貌。腳踏烏靴坐折,手持利刃兇驍。圓睜兩眼四邊瞧,哪個邪神敢到?』一夜通明,也無鬼魅。」

《西遊記》中所描寫的魏徵形象,其威武的程度不亞於捉鬼的神荼和鬱壘。我國民居的後門多為單扇門,由於《西遊記》說魏徵守後門邪神不敢靠近,人們便信以為真,把仗劍怒目的魏徵像貼在後門上,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習俗。

武士門神的陣容很龐大,除秦瓊和尉遲恭外,較著名的還有嶽飛和溫元帥,溫元帥可能是指晉代的溫嶠,或謂東嶽大帝屬下之溫元帥,這種信仰主要流行於蘇州地區,《吳縣誌》稱:「門神彩畫五色,多寫溫、嶽二神之像。」趙雲、趙公明、燃燈道人、孫臏、龐涓等也出現在武士門神系列中,這一組人物都是《三國演義》、《封神演義》、《孫龐演義》中的重要角色。此外,各地常見的武士門神還有馬超、馬岱、薛仁貴、蓋蘇文、孟良、焦贊、程咬金、羅成、白起、李牧、關羽、張飛、胡大海、常遇春、馬武、銚期等。武士門神並非清一色都是男性,有些地區把巾幗英雄也奉為門神。如北京密雲一帶供奉的門神是一對夫妻——楊宗保和穆桂英;四川綿竹等地區奉明代著名女將秦良玉為門神。鎮守佛寺山門的哼哈二將,形象威武兇猛,是佛門的兩位警衛大神。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命令他們鎮守西釋山門,保護佛寺和佛法。

相關焦點

  • 秦瓊尉遲恭:原為唐朝將 後作鎮宅神
    但顏師古考證後否定了他的看法,顏師古說:「成慶,古之勇士也,事見《淮南子》,非荊卿也。」可見成慶並非戰國時行刺秦始皇的荊軻。東漢以後直至唐代,有關武士門神的記載極少,到了宋代才多起來。如《楓窗小牘》稱:「靖康以前,汴中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王公之門,至以渾金飾之。」《賓退錄》也說:「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冑裝。」
  • 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門神,為什麼尉遲敬德能進入武廟72將,秦瓊卻不能?
    正宗的傳統門神,是唐代兩位名將——秦叔寶和尉遲恭。而且在《隋唐演義》中,秦叔寶和尉遲恭並列隋唐第十三名好漢。《隋唐演義》《說唐》中秦瓊一般是元帥,敬德是先鋒官, 秦瓊的地位更高,敬德次之。
  • 門神是哪兩位 貼門神是因為李世民嗎
    雖然在傳統習俗已經慢慢淡化的今天,已經很少城市人會在意門神這個問題了,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和傳統氛圍比較濃的地區,還是很重視貼門神的。那麼這個門神究竟貼的是誰呢?為什麼要貼門神呢?  門神是哪兩位  門神,就是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二人。此二人成為門神是從唐朝開始的。
  • 門神所畫人像都有哪些人物 包括秦瓊尉遲恭成慶
    相傳遠古時候,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姓,神荼與鬱壘便將其擒伏,並將其捆綁餵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兇,索性在門上畫出神荼、鬱壘及老虎的像,以達到驅鬼避邪之效果。左扇門上畫的是神荼,右扇門上畫的是鬱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但到了唐代,神荼和鬱壘被兩位唐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所取而代之,成為新的門神。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
  • 中國門神大觀,守衛門戶的神靈!
    門神的位置又空了出來,唐朝開國功臣敬德、秦瓊補位。據說,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自己的親兄弟,被鬼魂所擾睡不好覺。秦瓊和尉遲敬德自告奮勇為太宗夜裡守門,保證皇帝能寬心睡個好覺。有了兩人的守護,唐太宗果然一夜安睡到天明,他心疼臣子,遂讓人畫了二人的形象貼在門上。此事傳到民間,老百姓認可敬德、秦瓊的人品和能力,所以也跟風將他們二人的畫像貼在門上闢邪。
  • 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給大門上貼門神,那麼你知道門神是誰嗎?
    到了臘月二十九或者是大年三十那天給大門上貼春聯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過年時給門上貼門神的人變少了,可我們依然能在一些地方看到大門上貼著的門神像。那麼門神究竟是誰呢?你知道嗎?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已經有了祭祀門神的風俗。
  • 武力高強,勇猛無比,助主登位,功不可沒,萬古門神——秦瓊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名人就是唐朝開國功臣——秦瓊。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是唐朝時期的名將。關於秦瓊的身世,一直以來有兩個說法:傳說一:秦瓊家族世代以打鐵為生,人稱「冶鐵秦家」。因為有功,秦瓊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舊唐書·秦瓊傳》: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 秦瓊和尉遲敬德怎麼成為門神?《門神》裡的劇情和你想像的不一樣
    涇河龍王被斬,水族怨念橫生,欲要大唐生靈塗炭以報滅主之仇;東瀛妖師為奪至寶,頻用幻術擾人心性,夜劫龍頭殘害大理寺忠良,更致無辜百姓離奇身亡,一時間京城謠言四起,人心惶惶。為保天下太平,百姓重歸安寧,唐皇親設「御龍衛」並派秦叔寶暗中行動捉拿妖孽的故事。門神被大家所知曉的有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兩個門神,可是你知道他們怎麼來的?
  • 秦瓊敬德為唐太宗站崗,後人驚呼:原來你們是這樣的門神
    你看那個歌劇白毛女裡邊,楊白勞欠了人家才地主家不少錢,一到年跟前兒的,年關難過年關難過,人家來要帳了,所以這喜兒跟楊白勞呢,就在門上貼了門神,讓大鬼小鬼,要帳鬼,都進不來。所以這個門神的基本意義是什麼呢?就是期盼自己家裡都能平平安安的,讓那些邪魔外道啊,對家裡有危害的人都不來,所以門神能驅邪鎮宅,這是門神最基本的功能。那麼說門神都長什麼樣?
  • 中華門神「尉遲敬德墓」、「秦瓊墓」隱藏在中國最美旅遊鄉村
    中華門神源遠流長,在中國家喻戶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門神作為道教和民間的共同信仰,一左一右兩位英雄人物從此成為了驅邪保平安的代名詞。尉遲敬德和秦瓊生前為國家開疆擴土、為李世民保駕護航,去世後同樣陪伴著他,根據史料記載,尉遲敬德和秦瓊都陪葬昭陵九嵕山之南原。而這兩座大型墓冢距離不到兩公裡,位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附近。
  • 門神和春聯的由來
    其中,貼門神和春聯就是最重要的兩項習俗。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門神是唐朝名將尉遲恭和秦瓊。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唐朝之前的門神卻是上古傳說中善於捉鬼的神荼和鬱壘兩位神人。據《山海經》記載,神荼鬱壘是兄弟二人,而且都擅長捉鬼,他們居住在桃都山的一棵大桃樹下。桃都山裡居住著許多惡鬼,這些惡鬼想要出門都必須經過神荼鬱壘所居住的這顆大桃樹。
  • 門神廟胡國公祠:唐初第一猛將秦瓊三次投降,凌煙閣24功臣最末位
    胡國公秦瓊,字叔寶,出生年月不詳,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秦瓊最初是在隋朝大將張須陀那裡當手下,攻打瓦崗寨失敗後歸順了瓦崗軍的李密;瓦崗軍起義失敗後,秦瓊投降了王世充;因為不滿王世充的作為,便和程咬金一起投靠了李淵,後跟隨李世民連年徵戰
  •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貼門神?原因很簡單,驅魔避鬼!
    其中掛貼門神就是我國民間極為普遍的習俗傳統。在遠古時期,人類是沒有房屋的,為了逃避敵害和遮風避雨,原始先民中有些部落便開始「構木為巢」,在樹上搭個「窩」,棲身樹上,這就是「有巢氏」。有些部落則「穴居而野處」,住在天然洞穴裡,如山頂洞人。隨著社會的進步,原始先民們學會了建造房屋,私有制出現後,又由群居變為自立門戶。
  • 過年家家貼門神,可這門神的形象有哪些,你還真不一定都知道!
    椎若緩讀,則為「終/鍾葵」。為驅鬼闢邪,自魏晉至隋唐,常有人以「終/鍾葵」為名,如北魏有楊鍾葵,隋有段鍾葵。「葵」後寫作「馗」。傳到後來,就有「鍾葵捉鬼」故事的編造與流傳了。五、宋元明時期武將門神的盛行在古代中國,武將,尤其是勇冠三軍的勇猛武將充當的門神,雖出現時間較晚,卻是最為社會大眾熟知,且人物眾多的一種門神類型。
  • 逢年過節貼門神有講究,門神文化不懂要出大問題!
    唐朝後出現了新的門神,是當時唐太宗身邊的武將秦瓊、尉遲恭,傳說唐太宗夜間害怕冤魂索命,沒有辦法間要求自己的兩位將軍來鎮守房間,將軍常年徵戰,身上有濃烈的煞氣,一般的邪祟也不敢靠近。因此秦瓊、尉遲恭每日夜間為唐太宗鎮守驅邪,唐太宗才得以安然入睡。
  • 為什麼農村喜歡門上貼秦瓊、敬德?武藝高超、忠心不二、勇猛智慧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他是唐朝的一員大將,幫助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奪得皇位,死後被封為護國公,陪葬昭陵。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與秦瓊一樣,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戰功,救下李世民,誅殺李元吉等人。
  • 家家戶戶的守「門神」
    比如 「門當戶對」,古時婚嫁注重男女雙方社會地位及經濟情況的匹配,此時的門戶便引申出了指代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含義;「宅以門戶為冠帶」,此句是說門戶就好像人身上的帽子和腰帶一般,也有人稱門戶為「門臉」,門面就如同一個人的臉面。由此可見,門戶對一個家庭居所的重要性。
  • 道教供奉的「門神」是誰?
    門神畫像 後人根據這些習俗,就在過年之際,用桃木板刻上他們兩人的神像,懸掛起來以守門鎮宅,這就是古代「桃符」之由來。再後來,人們逐漸省略,改用門神畫像和對聯來替代「桃符」,以作守門之用。 自神荼和鬱壘稱為門神之後,門神的信仰越來越廣泛,所信奉的門神也越來越多,如《三教搜神大全》中說:「太宗命畫工圖二人之形象全裝,手執玉斧……懸於宮掖之左右門上……邪祟已息,後世沿襲,遂永為門神。」
  • 傳統 中國門神.
    還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等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戰鬥英雄也被貼在過大門上。不過,至今影響最深的還要數神荼、鬱壘、鍾馗、秦瓊、尉遲恭了!楊柳青門神 秦瓊尉遲恭
  • 道教:灶神、門神
    道教尊灶君神為「崑崙老母」,《灶王經》稱「種火老母元君」。灶神之職原是主管一家飲食,到了近代以後,灶神作為玉皇大帝的「特派神」住在每家每戶,隨時錄人功過,每年上報天庭,掌持著一家的禍福生死。這種風俗以後演變為懸桃符驅邪。唐代盛傳鍾馗捉鬼的故事,說他是終南進士,圓死後專持利劍劈食天下小鬼。自此以後,鍾馗逐漸取代了神、鬱二神的門神地位。道教稱鍾馗是混沌初分時的黑蝙蝠所化生,封為「祛邪判官」。宋明以後,民間的門神有武門神和文門神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