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伯特群島之戰,太平洋慘烈的無限制火力對攻,日軍僅活12人

2020-12-10 史飛卿

吉爾伯特群島在碩大的太平洋上顯得很渺小,但其實二戰時期在這裡發生過一次戰役,慘烈程度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數一數二,那就是塔拉瓦島戰役。日軍當時駐守在吉爾伯特群島,在當時的太平洋美軍和日軍對類似于吉爾伯特群島的地方展開了很多次爭奪戰,因為有些島嶼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吉爾伯特群島橫跨赤道,有16個島嶼組成,日軍將其中的貝蒂歐島修建成了堅固的設防島,有三條跑道的飛機場,日軍在這座島嶼上駐紮了兩千五百人,另外還有數千名勞工,所以美軍將貝蒂歐島看成攻擊的重點目標。

日軍在貝蒂歐修建了大量的工事,淺水灘上放置了大量的三角錐、鐵絲網、吔木欄,還有大量的火炮和半地下碉堡,就整個防線來看美軍如果進攻貝蒂歐島的話絕對會付出極大的代價。不僅沿岸布置了大量防禦工事,島嶼內陸也配備了複雜的防空洞、戰壕,指揮部是建立在一個巨型碉堡中,島上駐守的日軍非常自信,認為美軍想攻下吉爾伯特群島簡直是天方夜譚。

1943年2月的瓜達爾卡納戰役之後美軍已經開始制定反攻的戰略目標,而在當時美軍有多種選擇,其中拉包爾島是美軍最想拿下的一處軍事要地,但是當時美軍還不具備拿下拉包爾島的裝備和兵力。於是美國海軍指揮部重新制定了一條反攻路線,馬紹爾群島是首要目標,而佔領馬紹爾群島之前必須攻佔吉爾伯特群島,以便獲得此後的空中支援,美軍派出了第五艦隊向吉爾伯特群島進發,指揮官是斯普魯恩斯中將。美軍將此次作戰命名為"電流",聽名字就知道美軍打算像一道電流一樣迅速攻佔吉爾伯特群島,但事實似乎並不如同"電流"那樣快速。第五艦隊中有十一艘航空母艦,它們主要擔任著攻擊貝蒂歐的機場、轟炸日軍基地的任務,美軍心中明白如果直接從海岸發起進攻的話,就憑藉日軍修築的防禦工事就可以對美軍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美軍先行安排了大量的轟炸機和戰鬥機破壞日軍工事。

美軍還派出了潛艇和偵察機率先對貝蒂歐進行了大量的偵查工作,繪製了海島地圖,日軍只要是露在地面上的設施都被美軍摸得一清二楚,另外美軍還有大量的油船提供補給,可以說美軍此戰做足了準備,拿下貝蒂歐只是時間問題。對於登陸環節美軍計劃避開日軍設防較重的南岸,而轉而從北岸登陸,計劃是登陸日當天就佔領全島,次日完成對貝蒂歐的全面佔領。

1943年11月20日凌晨時分美軍吃過早飯,將遺囑交給了文書,做完禱告後就開始準備登陸了,整個海面上都是美軍的戰艦,場面十分壯觀,如同一頭猛虎正在注視著羔羊。戰艦率先向貝蒂歐發起了炮擊,一道道火紅的射線撲向了貝蒂歐,島上瞬間煙霧繚繞火光沖天,有的炮彈擊中彈藥庫引發了更加猛烈的爆炸。炮擊持續了一段時間後逐漸停止,還沒等貝蒂歐島的日軍喘口氣,美軍的戰機又來到了上空進行轟炸,總共八十分鐘的炮火攻擊足以讓貝蒂歐島上的老鼠死上兩次了,但實際上這次炮擊取得的效果並不是想像中那樣出色,因為貝蒂歐平坦的地勢讓很多炮彈成了跳彈,沙土和椰木也削減了炮彈的威力,但是日軍的通訊設施在此次炮擊中被破壞了,這是個很不錯的收穫。

運兵船此時出動,士兵們因為此前猛烈的炮擊而士氣大增,每個士兵攜帶著足夠的彈藥的精良的武器裝備,越靠近貝蒂歐岸邊氣氛就愈加緊張,上島之後一切情況都是未定的。就在即將登陸之時貝蒂歐上空升起了一枚信號彈,伴隨著的是日軍對登陸艦船的密集掃射,美軍當即下令暫時向後撤退,做好防護措施,此刻美軍明白了攻下貝蒂歐不會像計劃的那麼簡單,美軍戰艦再次發起炮擊以便壓制日軍的炮火,美軍的打擊重點就是東西端的炮臺,日軍逐漸招架不住停止了炮擊。美軍派出了四艘艦艇為登陸部隊開道,吸引日軍的火力,這時美軍登陸艦趁此時機迅速進入了礁湖,向北岸進發。

第一波登陸部隊順利的登上了北岸,但是第二波登陸部隊正要登陸時又遭到了日軍的炮擊,第二波登陸部隊損失十分慘重,大量的登陸車被破壞,士兵沒有辦法只能跳入海中,到了第三波登陸部隊趕來也遭遇了相同的經歷,海面上到處是美軍士兵的屍體和登陸戰艦的殘骸,日軍的戰術就是只要美軍進入射程範圍以內就施行猛烈的打擊,如果不在射程範圍內,就不會輕舉妄動,以便彈藥的無謂消耗。

第四波和第五波部隊乘坐登陸艦趕來,只是整個吉爾伯特群島的浪潮是出了名的摸不透,如果幸運的話登陸艦還能靠近岸邊甚至可以直接爬上岸,但是運氣不好可能整個登陸艦都會葬身浪潮之中,第四波和第五波美軍恰巧遇到了不幸運的情況,登陸艦無法登陸,士兵們無奈只能下船入水,水中有大量鋒利的珊瑚礁,此刻的美軍陷入了只能被動挨打的地步,海面逐漸被鮮血染紅。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只能下令暫時撤退,再耽誤的話第四波和第五波士兵可能都會搭進去,已經上岸的第一波登陸部隊在岸邊構築了陣地。

上午十一點美軍統計了一下撤回的登陸部隊的傷亡情況,大部分軍官葬身大海,通訊設備因為進了水而損壞,通訊兵盡數犧牲,可以說此次登陸是極其失敗的。在一上午的激戰之後,美軍只有一千多人登上了北岸,雖然驚魂未定,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作戰習慣讓他們依然對日軍的灘頭陣地發起了進攻,儘管日軍的一些地堡和防空洞被攻佔了,但是美軍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上岸之後僅僅向前方挺進了一百米。到了下午五點美軍開始收縮陣地,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進入夜色,日軍一定會發起進攻,這是日軍一貫的伎倆,前方除了日軍的火力點之外,還有很多美軍和日軍的屍體、裝備和大量的彈坑,美軍此刻控制的地方很少,但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連這一點攻佔的灘頭陣地都會丟失。

夜幕降臨美軍艦隊發射了大量的照明彈,這是為了讓灘頭陣地的美軍能夠時刻看清日軍的動向,美軍施行輪換制對陣地進行防守,一半人休息一半人警戒。增援登陸艦趁著夜色來到了岸邊,日軍反應過來迅速向岸邊發起了火炮攻擊,美軍也予以還擊,戰鬥持續到了天亮,日軍甚至派出了戰機向美軍進攻。經過了漫長的一夜之後美軍依然站在岸邊的陣地上,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守住了陣地,沒有發起夜襲也許是此次戰役中日軍最為後悔的一個決定。中午的時候大批的登陸艦抵達了岸邊,運來了坦克和物資,運走了傷兵,日軍的據點被一一攻破,美軍一掃此前登陸時的陰霾,逐漸掌握了自己的進攻組織。

在持續了四天的激戰之後,日軍逐漸後撤失去了作戰的主動權,對日軍陣地發起進攻時美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貝蒂歐原本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但是在此前美軍的空襲和炮擊中已經損毀殆盡了,所以對於美軍的進攻日軍無法做出有力的反擊了,日軍士兵呆坐在地上,或許是沒有想像到美軍能攻破這處固若金湯的地方。在完全攻佔島嶼之後美軍才發現登島的士兵數量十分龐大,整個貝蒂歐根本站不下所有的美軍士兵,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雙方實力的差距。在此次戰役中美軍傷亡人數達到了三千人,而日軍僅僅存活了十二人,美軍從這次戰鬥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教訓,因為在這次戰役之前美軍從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戰場,美國海軍下令所有的兩棲部隊指揮官都來貝蒂歐參觀戰場,從中學習兩棲作戰的方式方法。

相關焦點

  • 太平洋裝甲戰:血腥慘烈的塔拉瓦環礁坦克戰
    雖然日軍步兵仍會以自殺式的近戰肉搏來炸毀美軍坦克,但卻在具體戰術和爆破的手段上花樣翻新—比如,學會了先投擲煙霧彈掩護反坦克「肉彈」們的位置,然後沒有被機槍掃倒的「肉彈」們攜帶撬式地雷、磁性地雷和炸藥包一擁而上……(不論新穎與否,這種攻擊對士兵生命的消耗仍然非常嚴重)。1943年11月20日,最血腥的一場反坦克戰鬥發生在吉爾伯特群島的塔拉瓦島珊瑚環礁。
  • 死火山活地獄,太平洋戰場慘烈登陸戰,美軍第一天就陣亡兩千多人
    「越島」戰術,沿馬紹爾群島直取馬裡亞納群島,突破日軍「絕對防禦圈」。當時駐守硫黃島日軍兵力2.3萬人,為確保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美軍先後投入兩棲登陸部隊11萬餘人,加上海空軍和各種勤務保障部隊等總兵力達22萬人,美日兩軍作戰艦艇比例為800:12(67:1),飛機2000:40(50:1)。美軍在最初的突擊上陸中投入了1個軍的龐大兵力;第一梯隊營幾乎相當於1個師的兵力。登陸日第一天就有大約3萬人上了陸。
  • 馬紹爾群島海戰——美軍對珍珠港事件的反擊
    位置及意義 馬紹爾群島位於夏威夷島西南、馬裡亞納和加羅琳群島以東的地區,是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外圍防禦圈。與此同時,第57特混編隊即岸基航空兵部隊,對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日軍機場進行了連續七天的空襲,以壓制日軍航空兵力,保障登陸編隊的航渡安全。
  •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最血腥激烈的一場戰鬥;貝裡琉血戰
    貝裡琉血戰是發生在1944年9月至11月太平洋戰爭期間,美日兩國在今天的帛琉貝裡琉島上的一場攻防戰。美國海軍陸戰隊國家博物館稱這場戰役為「海軍陸戰隊在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因為它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傷亡率最高的一場戰役。這場持續了兩個月的攻防戰令美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不是硫磺島,也不...
    小編昨晚去看了最近院線熱播的二戰電影《血戰鋼鋸嶺》,拋開4D效果對於劇情和觀影感受的影響,這部反映二戰太平洋戰場的電影幾乎是可以打滿分了。除了看到美國式的愛國英雄主義價值觀輸出,以及男主追求理想恪守信仰的味道,小編作為「二戰」迷不得不說下「二戰」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最慘烈的一次戰役。
  • 燃燒的西南太平洋(十一):封鎖拉包爾——新不列顛和海軍上將群島之戰
    通過布幹維爾之戰的勝利,麥克阿瑟控制了拉包爾的東邊,而且對拉包爾展開了持續的近距離轟炸。現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最優秀的兩支部隊:陸戰一師和騎兵第一師就將分別在拉包爾南邊的格洛斯特角和海軍上將群島奉獻他們華麗的演出,將日本人的拉包爾基地徹底裝進麥克阿瑟為其量身定製的口袋裡。
  • 貝蒂歐島戰役:打得異常慘烈,日軍少將被大火燒死
    貝蒂歐島,屬于吉爾伯特群島的核心,東西長4公裡,南北寬700米,彼時擁有唯一的轟炸機跑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於當下的吉里巴斯共和國首都南塔拉瓦西北6公裡處。
  •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曾用"地道戰"消滅近一萬美軍?
    貝裡琉島的戰鬥路線圖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瓜島的戰鬥中僅付出了陣亡1592人,受傷4200餘人的代價,殲滅了日軍近兩萬人。此役結束,陸戰第一師就有了「瓜島屠夫」這一綽號。一時槍聲大作,日軍把這些陸戰隊員當作活靶子一樣射擊。沙灘上到處都是哀嚎,美軍士兵四處逃竄。同時迫擊炮和機關炮齊射,近距離射擊的炮彈落在了登陸艇上,炸得船沉人亡。
  • 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原標題:兩大奪島戰:美軍決勝太平洋   1945年初,美軍攻打到距日本東京僅1080千米的硫磺島,通過兩場慘烈的奪島血戰,美軍先後攻陷硫磺島和衝繩。日本本土全面處於盟軍攻擊之下。8月初的兩顆原子彈,終於讓日本徹底崩潰,宣告投降。
  • 太平洋戰場中最慘烈的奪島戰,雙方死傷4萬人之血戰硫磺島
    1945年2月太平洋戰役已經進入尾聲,美軍節節勝利,自東向西佔領太平洋上諸多島嶼,戰線已經擴展進入日本的絕對國防圈,距離攻擊日本本土咫尺之遙。與此同時五年的連續戰爭,再加上美國作戰慣用的火力壓制這種高消耗的戰術,羅斯福政府赤字連連,不得不靠發售軍券來維持戰爭。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
  • 1945年衝繩之戰,日軍驚呼「鐵雨」,美國54萬大軍攻破日本南門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步步推進,日軍節節敗退,經過漫長的「跳島戰術」,美軍已經逼近了日本本土,1944年6月,美軍的中太平洋反攻力量開始向日本的「絕對國防圈」馬裡亞納群島發動攻勢,特別是針對塞班島、提尼安島以及關島3個主要島嶼發動進攻,日軍慘敗;1944年10月,麥克阿瑟開始率軍進攻菲律賓,日軍兵敗如山倒,1945年3月3日,美軍光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 老鼠都死三回的慘烈奪島戰役!進軍日本無法繞過的「地獄小島」
    這種艦炮火力的密集程度,已經足夠島上的老鼠死上三回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威廉·魯佩圖斯少將 ,預計在4天內就能攻佔該島。然而,由於日軍詭異的防禦工事和頑強抵抗卻給了信心十足的美軍「當頭一棒」,預計四天的戰役卻整整打了兩個月之久。準備登陸時美國大兵感嘆到:「一個如此之小的島礁經過這麼多天的炮轟,這個島好像幾乎要沉沒了,不可能有日軍活著。」
  • 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贏得最慘烈的一戰,日軍被逼得自殺謝罪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美國並沒有明確參戰,只是在向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販賣軍火,發了一筆橫財,直到1941年,日軍補給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集結了180多輛飛機,對美國太平洋夏威夷群島進行轟炸,瞬間美軍有40多艘艦艇沉沒,200多輛戰機被毀,4000多人傷亡,這就是著名的"偷襲珍珠港"事件
  • 塞班島戰役有多少日軍自殺?不過千把人,更多被逼跳海的都是平民
    塞班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島嶼攻防戰之一,這是一座位於中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中心位置的小島,面積約184平方公裡,在美軍反攻到這裡之前,島上僅有1000多名日本海軍的陸戰隊員(以及一些行政人員和3000韓籍勞工)。
  • 史詩般戰役—衝繩島之戰,究竟有多慘烈?迫使美國直接動用原子彈
    史詩般戰役—衝繩島之戰,究竟有多慘烈?迫使美國直接動用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戰火蔓延至全球,先後約有61個國家被捲入到這場戰爭之中,這場持續了六年之久的世界大戰,也留下了不少著名戰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太平洋戰場的上最大的登陸戰—衝繩島戰役!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促使了美軍決定直接對日本動用原子彈!衝繩島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也被稱為「破門之戰」。
  • 燃燒著的大洋,日本與美國的太平洋大博弈,日軍大舉進攻威克島
    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 位於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 因為是不宣而戰,美軍方面缺乏足夠的準備,日本的航空中隊成功的摧毀了美軍機場上的大部分飛機, 另導致美軍傷亡了34人。 就在美軍鬆了一口氣,以為日軍的空襲結束了,正在準備進行善後處理時。
  • 淞滬會戰最慘烈之戰—羅店戰役
    逐次向五鬥涇,新鎮,月浦之線推進,力圖將敵驅趕到江岸殲滅。當天凌晨3時半,第11師第一線部隊推進至月浦,周宅一線,第33旅以一部向獅子林炮臺和石洞口搜索前進,師預備隊和炮兵第9連推進至新鎮附近。 當日上午7時許,敵一部在新鎮向第31旅發動進攻,遭到國軍奮勇反擊,雙方展開對攻戰;第33旅聞訊後立即趕來增援。日軍將第31旅第62團包圍,第31旅第61團又將敵反包圍。
  • 二戰彩色照片還原太平洋戰爭 日本是如何被美軍打趴的?
    來自威爾斯加的夫的羅西奧·倫納德,55歲,在業餘時間收集並整理了二戰老照片,將這些照片恢復並加以上色,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覺得這些照片很好地描繪了二戰中美軍在太平洋戰區與日軍進行的慘烈戰役。圖為1944年,海軍陸戰隊士兵派傑特在關島向日本狙擊手碉堡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