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斷橋|王東武【薦讀】

2021-03-05 河南思客

  這不是杭州之斷橋,無擁堤翠柳之婀娜,乏許生白娘之繾綣。水色深綠,水面比西湖浩闊,但卻少了幾分江南的溫柔。橋附近小船數點,唯聞遊人的喧鬧,聽不見情人私語的槳聲欸乃。

  橋也沒有長虹臥波的弧線之美,鋼骨鐵筋生硬呆板,由北向南在水面上凌空而去,從橋頭望去,像一支長長的冷箭。這隻箭,並未落在南岸的灘涂上,而是掉進了江心。——這便是中朝邊境上的鴨綠江斷橋。

  在晨霧未散的飄浮中,依稀看到折斷的腰身。遊人如織,用手中的相機拍下這斷橋殘缺的身影,幾個殘存的赭色橋墩,以其悲劇的存在成為焦距調節的中心。影像朦朧,卻不影響它記憶的真實歷史。

  日本帝國是大橋的建造者。在中朝兩國之間架設此橋,絕非是無償的援助。20世紀初,東北的木材、毛皮、人參在「大東亞共榮圈」的願景中,聚會在丹東市的橋頭,跨江呼嘯南去,換回來的卻是抽在勞工身上的皮鞭和趾高氣揚挎在腰間的東洋馬刀。

  建橋並非一帆風順。朝方的四個橋墩已矗立在江中,堅守帝王尊嚴的乾清宮仍不肯在建橋協議上畫押。然皇冠上的珍珠最終不及東洋槍彈的堅硬。膝蓋骨退化的長辮子陪著笑臉,在瑟瑟的江風中指點著橋墩的打樁位置。弱國無外交,外強中乾的清末王朝已不止一次地在詮釋和佐證著這一現實。

  鴨綠江並不太寬,此橋全長不到1000米。主航道為朝中分界。朝方四個橋墩,中方6個橋墩,橋從分界處斷開,朝方一側所有鋼梁、鐵架已不見影蹤,只剩下寂寞的幾個橋墩在冰冷的江水中互相問詢。遊船激起的湧浪衝刷著橋墩,然後嗚咽著退去,像是訴說著當年的傷痛和悲憤。

  那一年那一天,美軍的B—29轟炸機借雲霧掩護,從東而來,沿著中方的江岸悄悄迂迴,數百架次的連番轟炸,意在阻斷志願軍的補給線。橋雖炸斷,但並沒有阻斷百萬志願軍揮師南下,更不可能阻斷「一條大河波浪寬」那優美的歌聲在兩岸的傳遞。

  值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踱步在鴨綠江斷橋之上,耳邊迴蕩著國家氣壯山河、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這一戰,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中國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祖國的領土和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那些無奈在板門店籤字的美利堅的五星上將們,應該不會忘記那一段歷史。

  古今中外戰爭毀壞的橋梁不可計數。當年南斯拉夫的一部電影《橋》,其炸橋情節驚險曲折。為阻斷法西斯的進攻,遊擊隊必須炸斷該橋。為尋找炸橋的最佳位置,確保橋梁被炸斷,讓建橋設計師作出了類似親手溺死愛嬰的選擇,令人唏噓不已。

  無獨有偶,抗日戰爭中,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親自設計建造的錢塘江大橋僅僅通車89天,便因為阻止日寇南侵的需要,而讓茅先生親自擬定炸橋計劃,揮淚下令予以炸毀。外國電影和中國史實驚人相似。

  戰爭無情,常把炸橋作為阻敵的手段。敵我雙方競相用之。我們難以用道德來評判。在民族危亡和一己功名面前,茅先生作出了最難抉擇的抉擇。錢塘江斷橋十多年後復修通車,終於撫慰了先生的傷痛,也恢復了橋梁的原始功能。

  南斯拉夫的那座斷橋不知是否修復,與我們關係也不大了。但眼前的鴨綠江斷橋,我覺得不修復也好。眾多的遊客到此一訪,一定會對戰爭與和平有更深切的感受,對帝國主義霸權、霸道、霸凌的本質有更清醒的認識,對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的反侵略的決心更加堅定。面對南海風雲,兩岸波濤,我們也將更加從容淡定。

  就讓斷橋作為歷史,在江聲月影中殘缺地存在吧!它的功能,已遠非交通價值所能比。(寫於丹東鴨綠江邊)(本文配圖攝影均由作者本人拍攝)

本篇審稿 李丹

 組版 易濤 實習生 趙夢琦

作者簡介

  王東武,焦作溫縣人。現在焦作市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工作。愛好詩文,少有佳作。

本文作者 王東武 授權河南思客獨家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文化傳播公司

河南思客2020年編委會

編  委 胡建武 莊鳳娟 李智信

     張紅陽 張廣傑 楊政民

總  策  劃 呂佩義

出  品  人 楊海燕

思想,影響人生

文字,撫摸心靈

河南愛好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蘭考縣裕桐中學

河南省雞冠洞風景名勝區

新華元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感謝關注《河南思客》。網站與公眾平臺轉載《河南思客》所刊發的文章,須徵得《河南思客》授權,並請註明出處。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否則,一經發現,本平臺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北京大成(石家莊)律師事務所

萬德松律師

相關焦點

  •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南麓11月8日,美國空軍派出百餘架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十二孔橋朝方6孔橋梁橋墩被炸塌,中方一側殘存四孔,至此大橋癱瘓,被稱為「斷橋」。所以美國空軍在轟炸鴨綠江上的大橋時,嚴格劃分中朝界線,只轟炸朝鮮一側,不能轟炸中國一側。為什麼另一座橋沒被炸呢?除了志願軍的防空火炮外,還有邊打邊建的志願軍空軍,前蘇聯空軍也暗中幫助,建立起空中「米格走廊」。
  • 鴨綠江斷橋的啟迪
    丹東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面與朝鮮的新義州以鴨綠江相隔,丹東是經歷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的城市。十月一日下午五點左右,我們一家驅車來到了鴨綠江斷橋。導遊告訴我們,鴨綠江上至少有三座橋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創傷,斷橋是第一座橋,是日本統治朝鮮時期由日本人修建的鋼鐵橋,抗美援朝戰爭前期是我國支援朝鮮前線的運輸主動脈,1952年被美國軍隊派飛機炸毀。
  • 「雙節」足跡:打卡鴨綠江斷橋遺址
    圖為鴨綠江斷橋遠景。新華網 馬詩卉 攝 鴨綠江斷橋是1993年修復開發的戰爭遺蹟型旅遊景點,斷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鴨綠江斷橋被核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節日期間,眾多遊客前來打卡,了解崢嶸歲月。
  • 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地方--鴨綠江斷橋
    我們從長白山景區回京之所以選擇沿鴨綠江返回,原因就是我非常想去丹東這座城市看一看,看看當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徵時經過的大橋。鴨綠江大橋是連接中朝兩國的重要橋梁,在抗美援朝中被炸斷,現在保留在中國一側的橋梁,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來到鴨綠江邊,沿臺階來到橋上,看到大橋上寫著五個大字「鴨綠江斷橋」。
  • 鴨綠江斷橋——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
    你知道西湖斷橋,但你知道丹東鴨綠江也有一座斷橋嗎?鴨綠江斷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鴨綠江畔,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餘部分。原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大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修建於1909年5月。
  • 【遼寧老建築-丹東:鴨綠江斷橋】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鴨綠江斷橋     丹東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
  • 鴨綠江斷橋,見證一段紅色歷史……
    鴨綠江斷橋,見證一段紅色歷史…… 鴨綠江斷橋 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也是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
  • 鴨綠江斷橋---回望東北邊疆之旅
    穿過扶松縣城,不久就在鴨綠江邊行駛。穿過彎鉤國家森林公園。中午在白山市江源區簡單用餐後繼續前行。一路上都在修路,看到收費站心生歡喜,感覺路要好走了。可到收費站才知道是收剛走過的路費,並且前方也還在修路。我們按照導航指引方向,在通化縣上高速G11丹東下高速。
  • 鴨綠江斷橋: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鴨綠江斷橋: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2014年06月09日13:53 6月初,哈爾濱的影友一行走進了雲霧繚繞的鴨綠江邊,映入眼帘的是殘缺的木樁及消失在霧中的鐵架橋,每一個碑文,每一個雕塑都在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 走進中朝邊境鴨綠江斷橋,觸摸抗美援朝記憶
    中國遼寧丹東的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圖為標註鴨綠江斷橋的石碑,石碑上標明鴨綠江斷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日遊丹東鴨綠江、河口兩處斷橋
    伴著晨霧天還沒亮,今天前往丹東網紅之地鴨綠江斷橋和河口斷橋,六十九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擊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為圍護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前幾天下了霜,山坡上的楓樹葉顯出褐色失去了光彩,這條到丹東的路一共有七個遂道。經過幾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目的地「鴨綠江斷橋」。
  • 靈秀丹東之戰爭的遺蹟,鴨綠江斷橋
    英雄城市的功勳章,鴨綠江斷橋遺址其實出門在外提到丹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那,可要是說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時,那就會露出恍然的表情:「原來那裡就是丹東啊」,而鴨綠江斷橋正是英雄的紅色城市丹東的
  • 抹不去的紅色記憶——鴨綠江斷橋今昔
    奔流不息的鴨綠江水,承載著多少生命的軌跡。氣勢宏偉的鴨綠江斷橋,書寫著無窮無盡的滄桑。撫摩著那些鋼筋鐵骨上的累累彈痕,俯視著斷橋下靜靜流淌的江水,於無聲處聆聽著歷史的聲音。  浩浩江水,滔滔往事,歲月不能湮沒記憶,更抹不去歷史的痕跡。鴨綠江斷橋至今還傲然屹立於鴨綠江的萬頃波濤之中。
  • 鴨綠江斷橋:滄桑歷史的見證者[組圖]
    地處遼寧省丹東市的鴨綠江斷橋,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網圖片庫 於文斌攝影鴨綠江斷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地處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南側。原來的鴨綠江,江上無一座橋。1905年,日本人首先確定在江上架設大橋,他們於1909年5月在朝鮮新義州一側開始了基礎施工,利用邊施工邊與中國清政府交涉的辦法,威逼中方同意建橋。1910年4月,朝方的工程已經過半,腐敗的清政府在日本人的強壓下,不得不同意他們在中方一側建橋。因此,1910年5月在安東(今丹東)進行施工,次年10月大橋建成通車,這便是鴨綠江上的第一橋。
  • 鴨綠江斷橋景點簡介和歷史介紹
    跨於鴨綠江上的鴨綠江斷橋是丹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它緊挨著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走上大橋,看著橋體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被炸彈撕毀的橋梁鋼架,能感受到槍炮聲與戰機劃破長空的聲響仿佛就在耳邊。站在橋上還可飽覽中朝兩岸風光。
  • 陸虹:美麗的謊言,賣鴨綠江斷橋
    阿迷出生在美麗的邊陲小城安東,站在家裡的樓上就能看見緩緩流淌的鴨綠江,還有那座被美帝國主義炸毀的斷橋,橫跨江面一半,它見證了抗美援朝那段漸漸被世人淡忘的往事,但對於首次去安東旅遊的遊客來講,斷橋則是必須去看的一景,站在岸邊拍張照片,把斷橋當作背景,這才不枉到此一遊。
  • 重走鴨綠江斷橋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重走鴨綠江斷橋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2020-10-23 09:02:04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1/6 10月22日,70年前的今天,二十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
  • 鴨綠江上三座斷橋,見證了抗美援朝的連天炮火
    歷經抗美援朝戰爭洗禮,鴨綠江上除了有一座現在仍在使用的大橋,還有三座鮮為人知的斷橋。這三座橋,一座是鴨綠江斷橋,一座是河口斷橋,還有一座是被炸毀的木製鐵路橋。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
  • 鴨綠江斷橋是集恥辱、鬥爭、成就於一體!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丹東鴨綠江斷橋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的,所以現在已經成為國家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這裡也是丹東一個非常重要的旅遊景點。斷橋門票28元,算是很良心的價格啦。
  • 抗美援朝70年|重走鴨綠江斷橋:彈痕清晰可見
    在丹東鴨綠江畔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後方的武器物資補給需跨江及時送到前線橋是運輸路上的關鍵也是敵人轟炸的重點鴨綠江斷橋:抗美援朝戰爭留下的最直觀痕跡這座聞名遐邇的鐵路大橋像一位世紀老人屹立在鴨綠江上,向世人訴說那一段浴血奮戰的歷史和保家衛國的歷程。它叫「鴨綠江斷橋」,也是鴨綠江第一橋。作為志願軍鋼鐵運輸線的起點,它曾被敵人攔腰炸斷,成為斷橋,是抗美援朝戰爭最直觀的痕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