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斷橋是集恥辱、鬥爭、成就於一體!

2020-12-21 顏如玉乃黃金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丹東鴨綠江斷橋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的,所以現在已經成為國家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這裡也是丹東一個非常重要的旅遊景點。斷橋門票28元,算是很良心的價格啦。

鴨綠江斷橋是集恥辱、鬥爭、成就於一體,在這裡能夠感受到書本上感受不到的氛圍。1905年,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強行在鴨綠江上修建了這座大橋,抗美援朝期間,美軍為切斷我方供給線,1950年11月8日炸斷此橋,只剩下殘留在中國一側的「斷橋」。

這座橋問世近100年來,親歷了中華民族從忍屈受辱到奮起抗爭,從歷經挫折到不斷勝利,從當家作主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的艱難歷程。站在斷橋之上,不僅可以回顧歷史,增強愛國熱情,更可以飽覽丹東市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

這就是著名的鴨綠江斷橋,橋身漆為淺藍色,意不忘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祈盼和維護世界和平。橋頭上方曲弦式鋼梁正中懸掛的紫銅巨扁上的「鴨綠江斷橋」五個金色大字,為遲浩田題寫。

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也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原來一共有十二孔,現在只剩中方一側殘存的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最重要的歷史見證。

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圓形橋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每次旋轉須20分鐘。

走到這裡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斷橋全貌,韓戰期間經美國飛機多次轟炸,毀為廢橋,只剩下半截,朝鮮一側只留下光禿禿的幾個橋墩。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鴨綠江斷橋: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鴨綠江斷橋: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2014年06月09日13:53 6月初,哈爾濱的影友一行走進了雲霧繚繞的鴨綠江邊,映入眼帘的是殘缺的木樁及消失在霧中的鐵架橋,每一個碑文,每一個雕塑都在訴說一段歷史故事!
  • 鴨綠江斷橋|王東武【薦讀】
    在晨霧未散的飄浮中,依稀看到折斷的腰身。遊人如織,用手中的相機拍下這斷橋殘缺的身影,幾個殘存的赭色橋墩,以其悲劇的存在成為焦距調節的中心。  鴨綠江並不太寬,此橋全長不到1000米。主航道為朝中分界。朝方四個橋墩,中方6個橋墩,橋從分界處斷開,朝方一側所有鋼梁、鐵架已不見影蹤,只剩下寂寞的幾個橋墩在冰冷的江水中互相問詢。遊船激起的湧浪衝刷著橋墩,然後嗚咽著退去,像是訴說著當年的傷痛和悲憤。
  • 《東北邊疆行》三: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上有兩座橋,相隔不足百米,都是日本修建的,也是侵華的見證。 「斷橋」是1911年10月建成,中朝友誼橋是1943年建成。1950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首批志願軍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奔赴前線,斷橋和中朝友誼橋承擔起供應和支持前線的運輸任務。
  •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南麓11月8日,美國空軍派出百餘架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十二孔橋朝方6孔橋梁橋墩被炸塌,中方一側殘存四孔,至此大橋癱瘓,被稱為「斷橋」。所以美國空軍在轟炸鴨綠江上的大橋時,嚴格劃分中朝界線,只轟炸朝鮮一側,不能轟炸中國一側。為什麼另一座橋沒被炸呢?除了志願軍的防空火炮外,還有邊打邊建的志願軍空軍,前蘇聯空軍也暗中幫助,建立起空中「米格走廊」。
  • 我國東北的「斷橋」,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現只剩半截成保護文物
    杭州西湖斷橋是備受人稱讚的景點,斷橋不斷,為何成為「斷橋」有好幾種說法,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是靜謐唯美的,與西湖的氣質很合拍。而在我國的遼寧省也有一座斷橋,這座斷橋是真的斷了近70年,不像西湖斷橋的小家碧玉,這座斷橋充滿了屈辱與悲壯。遼寧省與朝鮮隔江相望,這條江就是鴨綠江。
  • 鴨綠江斷橋的啟迪
    丹東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面與朝鮮的新義州以鴨綠江相隔,丹東是經歷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的城市。十月一日下午五點左右,我們一家驅車來到了鴨綠江斷橋。導遊告訴我們,鴨綠江上至少有三座橋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創傷,斷橋是第一座橋,是日本統治朝鮮時期由日本人修建的鋼鐵橋,抗美援朝戰爭前期是我國支援朝鮮前線的運輸主動脈,1952年被美國軍隊派飛機炸毀。
  • 「雙節」足跡:打卡鴨綠江斷橋遺址
    圖為鴨綠江斷橋遠景。新華網 馬詩卉 攝 鴨綠江斷橋是1993年修復開發的戰爭遺蹟型旅遊景點,斷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鴨綠江斷橋被核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節日期間,眾多遊客前來打卡,了解崢嶸歲月。
  • 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地方--鴨綠江斷橋
    我們從長白山景區回京之所以選擇沿鴨綠江返回,原因就是我非常想去丹東這座城市看一看,看看當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徵時經過的大橋。鴨綠江大橋是連接中朝兩國的重要橋梁,在抗美援朝中被炸斷,現在保留在中國一側的橋梁,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時刻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來到鴨綠江邊,沿臺階來到橋上,看到大橋上寫著五個大字「鴨綠江斷橋」。
  • 鴨綠江斷橋——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
    你知道西湖斷橋,但你知道丹東鴨綠江也有一座斷橋嗎?鴨綠江斷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鴨綠江畔,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餘部分。原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大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修建於1909年5月。
  • 【遼寧老建築-丹東:鴨綠江斷橋】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鴨綠江斷橋     丹東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
  • 鴨綠江斷橋,見證一段紅色歷史……
    鴨綠江斷橋,見證一段紅色歷史…… 鴨綠江斷橋 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也是抗美援朝的歷史見證
  • 鴨綠江斷橋---回望東北邊疆之旅
    穿過扶松縣城,不久就在鴨綠江邊行駛。穿過彎鉤國家森林公園。中午在白山市江源區簡單用餐後繼續前行。一路上都在修路,看到收費站心生歡喜,感覺路要好走了。可到收費站才知道是收剛走過的路費,並且前方也還在修路。我們按照導航指引方向,在通化縣上高速G11丹東下高速。
  • 走進中朝邊境鴨綠江斷橋,觸摸抗美援朝記憶
    中國遼寧丹東的鴨綠江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圖為標註鴨綠江斷橋的石碑,石碑上標明鴨綠江斷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日遊丹東鴨綠江、河口兩處斷橋
    伴著晨霧天還沒亮,今天前往丹東網紅之地鴨綠江斷橋和河口斷橋,六十九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擊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為圍護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前幾天下了霜,山坡上的楓樹葉顯出褐色失去了光彩,這條到丹東的路一共有七個遂道。經過幾個小時的車程,到達了目的地「鴨綠江斷橋」。
  • 靈秀丹東之戰爭的遺蹟,鴨綠江斷橋
    英雄城市的功勳章,鴨綠江斷橋遺址其實出門在外提到丹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那,可要是說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時,那就會露出恍然的表情:「原來那裡就是丹東啊」,而鴨綠江斷橋正是英雄的紅色城市丹東的
  • 抹不去的紅色記憶——鴨綠江斷橋今昔
    奔流不息的鴨綠江水,承載著多少生命的軌跡。氣勢宏偉的鴨綠江斷橋,書寫著無窮無盡的滄桑。撫摩著那些鋼筋鐵骨上的累累彈痕,俯視著斷橋下靜靜流淌的江水,於無聲處聆聽著歷史的聲音。  浩浩江水,滔滔往事,歲月不能湮沒記憶,更抹不去歷史的痕跡。鴨綠江斷橋至今還傲然屹立於鴨綠江的萬頃波濤之中。
  • 鴨綠江斷橋:滄桑歷史的見證者[組圖]
    地處遼寧省丹東市的鴨綠江斷橋,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網圖片庫 於文斌攝影鴨綠江斷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地處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南側。原來的鴨綠江,江上無一座橋。1905年,日本人首先確定在江上架設大橋,他們於1909年5月在朝鮮新義州一側開始了基礎施工,利用邊施工邊與中國清政府交涉的辦法,威逼中方同意建橋。1910年4月,朝方的工程已經過半,腐敗的清政府在日本人的強壓下,不得不同意他們在中方一側建橋。因此,1910年5月在安東(今丹東)進行施工,次年10月大橋建成通車,這便是鴨綠江上的第一橋。
  • 鴨綠江斷橋景點簡介和歷史介紹
    跨於鴨綠江上的鴨綠江斷橋是丹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它緊挨著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走上大橋,看著橋體上遺留的累累彈痕和被炸彈撕毀的橋梁鋼架,能感受到槍炮聲與戰機劃破長空的聲響仿佛就在耳邊。站在橋上還可飽覽中朝兩岸風光。
  • 營口鮁魚圈與丹東鴨綠江斷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丹東鴨綠江斷橋清晨,空氣清爽,陽光明媚。離開白沙灣,橫穿遼東半島,沿平行於黃海海岸的201國道一路向東。6小時後,到達避暑名城丹東。一頓高效的簡餐,放棄鐵定的午休,只為那條江,那座橋。說不上遊客如織,在斷橋前拿出「茄子」,笑逐顏開拍照者還是不少。望著橋身鋼梁上彈痕累累、千瘡百孔,我沒有「茄子」,一個也拿不出來。西湖斷橋,帶給我的是浪漫是唯美。鴨綠江斷橋,留給我的是傷痕是沉痛。
  • 陸虹:美麗的謊言,賣鴨綠江斷橋
    阿迷出生在美麗的邊陲小城安東,站在家裡的樓上就能看見緩緩流淌的鴨綠江,還有那座被美帝國主義炸毀的斷橋,橫跨江面一半,它見證了抗美援朝那段漸漸被世人淡忘的往事,但對於首次去安東旅遊的遊客來講,斷橋則是必須去看的一景,站在岸邊拍張照片,把斷橋當作背景,這才不枉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