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義大利衰退的時期正是薩伏依公國復興的時期。8歲的埃曼努埃爾·菲利貝爾(Emmanuel Philibert)可能目睹了法國入侵徵服這個公國(1536年)。25歲時,他繼承該公國的王冠,但沒承繼其土地。29歲時,英西聯軍在聖奎廷(St.Quentin)打敗法軍一役中(1557年),他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兩年後,法蘭西奉還給他破碎的國家和破產的王位,他重建薩伏伊和皮德蒙特是政治家的精心傑作。他的公國內的阿爾卑斯山坡地是新教徒出沒的地帶他們進一步將天主教堂改成白色的加爾文教派禮拜堂,教皇庇護四世給他一年的教會稅收,請他平服這個地區。埃曼努埃爾採取一些激烈的措施,當這種措施引起大幅度的向外移民時,他轉而採取寬柔政策,壓抑異端裁判所的熱心,庇護新教徒。他在都靈創建一所新的大學,並資助編纂一部百科全書。他一向謙恭有禮,但屢次不忠於給他獻良策、助理外交,並領導都靈生氣蓬勃的社交與文人生活的妻子。埃曼努埃爾去世時(1580年),他的公國已是歐洲治理得最好的地區之一。
19世紀時統一義大利的君王就是他的後裔,同時在最近的戰爭中見風轉舵,由依附法蘭西轉而支持西班牙的安德烈亞·多利亞仍然統治著熱那亞。那邊的銀行家資助查理五世的戰爭,查理五世以不幹擾他們統治該城作為報答。熱那亞不像威尼斯因商業活動由地中海轉入大西洋而受致命傷,它反而再度變成大港口和戰略要地。米開朗基羅的一位學生,佩魯賈的加利佐·阿勒西(Galeazzo Alessi),在熱那亞建造豪華的教堂和宮殿,瓦薩裡形容其為義大利最美的街道。
當其王系的最後一個統治者弗·斯福爾扎於1535年去世時,查理五世派一個代理人統治米蘭。臣服帶來了和平,這個古城又恢復往日的繁華,阿勒西在那裡建築美觀的馬尼洛(Marino)宮。米蘭鑄幣廠的雕刻師列昂·列尼在精細的塑膠藝術上與切利尼競美,但沒有表現出和切利尼一樣的才華。這個時期最傑出的米蘭人是聖卡羅,在文藝復興的尾聲中,他扮演在古典沒落聲中聖安布羅西扮演的角色。
他出生於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21歲時,他的叔叔庇護四世封他做主教,22歲時(1560年)便升為米蘭總主教。那時,他可能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富有的教士。但除了總主教的法權之外,他放棄所有的聖祿,而將所得捐助慈善事業,一心一意獻身於教廷。他創設聖安布羅西的地球扁平說研究社,延聘耶穌會教士到米蘭來,並大力支持仍然忠於天主教義的一切宗教改革運動。由於慣於財勢,他堅持其主教廷中完全中古式的審判權,包攬大部分維持法律和秩序的工作。他的快的小孩嬉戲著跳躍的海豚;在海神的腳下,是4個美麗的少女,流水即自其乳房噴出。博洛尼亞使其名利雙收地回到佛羅倫斯,這座壯觀的噴水池共花了7萬弗羅林城市藝術精神仍然活在義大利。
若我們看看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我們會對她自527年大劫中恢復的速度感到驚異,克萊門特七世在修複方面所表現的能力要比預防方面強得多。他向查理投降,挽救了這個教皇領地,其稅收幫助教皇資助恢復教規及重建部分羅馬,宗教改革引起的收入減少尚未影響教皇的國庫。保羅三世在位期間,文藝復興的精神和絢爛似乎暫時恢復過來。有些藝術在死亡,有一些則在萌芽或變形。與紅衣主教亞歷山德羅·法爾內塞住在一起的克羅西亞人吉·克羅維奧(Giulio Clovio),幾乎是文藝界最後的一顆巨星。
1567年,蒙特威爾地在克雷莫納誕生。不久歌劇和聖樂就將加入藝術的行列;帕萊斯特裡納的對位彌撒曲已經在慶祝教會重振,義大利繪畫的偉大時代已近尾聲,喬瓦尼和烏迪內(Giovani da Udine)這兩個拉斐爾的發揚者將藝術導向華麗。雕刻也漸趨衰落,拉斐爾和喬萬尼·蒙託索裡承繼其師米開朗基羅的誇張風格而且變本加厲,所雕的人像,四肢竟扭曲成新奇古怪笨拙的姿態。
建築是這一時期最興盛的藝術,法爾內塞宮和帕拉丁的公園由米開朗基羅修建(1547年),波爾塔完成(1580年)。小安託尼奧·桑加羅設計梵蒂岡的聖保羅教堂(1540年)。通達聖保羅和西斯廷教堂的撒拉裡奇(Sala Regia)的大理石地板及窗欞,是教皇保羅三世請桑加羅設計的,牆壁由瓦薩裡和朱卡利兄弟作畫,天花板則由丹尼爾(Daniele da Volterra)和巴卡粉刷。聖安傑洛的教皇府邸由巴卡、羅馬諾和烏迪內作壁畫並雕刻。第二任紅衣主教伊普裡託·以斯特在蒂沃利設計、朱卡利兄弟裝潢娛樂廳。陽臺花園仍表現出文藝復興時代大主教高尚的趣味及揮霍不盡的財富。
這一時期,在羅馬及其附近最受歡迎的建築師是維尼奧拉。自博洛尼亞來羅馬研究古代廢墟的他,結合阿格裡帕(Agrippa)的萬神殿、尤利烏斯·愷撒的長方形集會所(Basilica),及融合圓屋頂、拱門圓柱及三角牆而自成一格。跟帕拉迪歐一樣,他寫了一本書闡述他的理論。他為大主教亞歷山德羅·法爾內塞在維泰博附近的卡帕拉羅拉(Caprarola)設計另一座寬大豪華的法爾內塞殿,獲得第一次成功。
10年後,他在皮亞琴察建築第三座,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是在羅馬的帕·吉裡奧別墅為教皇尤利烏斯三世建的波塔波波洛及吉蘇教堂。這座為興起的耶穌會教士而建的建築物,維尼奧拉設計寬高皆令人難忘的本堂,並將甬道改造成小教堂。後代的建築師以此教堂作為第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築物彎曲的形式與裝飾相融。1564年,維尼奧拉繼米開朗基羅之後,成為聖彼得教堂的首席建築師,並參與建築由安傑洛設計的大圓頂。文章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轉發並且評論哦!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