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堂吉訶德

2020-12-24 中國網教育

[編者按]「留學,到中國去!」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各國年輕人遠道而來,為了接觸他們心目中神秘的中華文明。除此之外,在來華留學生群體中,「一帶一路」「支付寶」「共享單車」「高鐵」等「中國關鍵詞」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來到中國,愛上中國。

為增進外國留學生知華、友華的情懷和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我與中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來華留學生的積極響應,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中國網作為本次活動的獨家官方網絡媒體支持單位,特刊發部分獲獎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一等獎作品:《中國的堂吉訶德》

[西班牙] 米格勒 北京理工大學

米格勒

我們西班牙人非常喜歡騎士小說,在小學,老師讓我們讀中世紀英雄的歷險記,其中最有名的是堂吉訶德。雖然他有點兒瘋狂,但因為他是西班牙文學中最高尚的人物,所以西班牙的年輕人在某些方面很想模仿堂吉訶德。我不會騎馬,也不會擊劍,可是堂吉訶德為了目標奮鬥到底的精神一直鼓勵著我,我對自己說:我要去中國!哪怕要歷經千山萬水!

很久以前我就想來中國讀博士,可是父母一直希望我去美國讀書。當我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的時候,我特別開心、特別激動,可是又很糾結。父母的願望跟我的理想是衝突的,我必須要說服他們,不然我沒辦法離開家。父母對我的學習投入了太多太多,所以去哪裡讀書應該考慮他們的感受。父母一直給我選擇自己道路的自由,但這次,任務艱巨。

我先找父親談這個事情。我告訴他,不管我去美國還是去中國,任何一個學位證書都不能保證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去中國的決定不是盲目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是教學質量,在北京理工大學這麼有名氣的大學接受的教育不比在美國的大學差。其次是文化因素,我想學習儒家文化,在一個新的環境,認識很多新的朋友,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成為一個更包容的自己。

接著我找了母親。我知道母親最擔心的是我一個人來到中國會孤獨,會漸漸疏遠和家人的關係。我告訴她,現在網絡很發達,我們隨時都可以聯繫。我會遇到很多善良友好的中國人,我會照顧好自己。

最後他們同意了,這對我非常重要,因為在說服父母的過程中,不僅消除了他們的疑惑,也讓我堅信來中國是最好的選擇。我會像堂吉訶德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鬥,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將毫不怯懦!

可能堂吉訶德小說最有名的場面是這個老騎士與巨人鬥爭。他眼裡的巨人實際上是一個風車。對我來說,北京的大樓是我的巨人,北理工也是一個巨人。可是在這些巨人裡,有一群特別善良的老師和同學,這個是堂吉訶德裡沒有的。多虧了他們的幫助,我在北京的生活過得很順利。如果我的生活也是一本小說,他們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堂吉訶德那個小說並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有一天,另一個騎士要和堂吉訶德決鬥。那時候堂吉訶德的身體很虛弱,他的腦子有點兒糊塗。雖然他的朋友們勸他先休息一下,做好準備,可是堂吉訶德沒有聽他們的勸告,他覺得完全可以戰勝那個騎士。遺憾的是堂吉訶德最後被打敗了,他從馬上摔了下來,再也沒有站起來。

從堂吉訶德的身上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要聽朋友的建議,獨自和巨人或者別的騎士鬥爭等於失敗。可能我看到的是巨人,但是他們看到的是無害的風車。我不想當勇敢的騎士,可是和那個西班牙英雄一樣,我想追求自己的中國夢,成為一個在中國的堂吉訶德。

相關焦點

  • 他們把堂吉訶德請到中國來
    他筆下的不朽人物形象堂吉訶德始終活在世界各國人們的心中。在中國,他更是同中國文化相結合,顯示出一種獨特的魅力,令人難忘。其實,塞萬提斯甚至早就預言了堂吉訶德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包括在中國成立的塞萬提斯學院之類的機構,也早已出現在他的預言之中:「最急著等堂吉訶德去的是中國的大皇帝。
  • 楊絳譯本《堂吉訶德》在國外
    在西班牙文化界紀念《堂吉訶德》出版四百周年的活動中,中國翻譯出版《堂吉訶德》和《塞萬提斯全集》的情況更為他們的紀念活動錦上添花。早在10月初,我的一位西班牙作家朋友把我介紹給他的朋友、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院長,見面交談中,院長對中國如何翻譯出版《堂吉訶德》以及塞萬提斯的其他作品很感興趣,我便對此作了詳盡的介紹。
  • 「零售騎士」堂吉訶德,不敢來中國內地?
    41年前,這個「酒館」的雛形,是東京近郊一家叫「小偷市場」的商店;41年後,它頂著「日本最抗周期的零售商」廣告牌,來到了中國香港尖沙咀。Mansonovo在YouTube有14萬粉絲,是堂吉訶德的「忠粉」一枚。每到日本,必去。他想像著進入大門那刻,將看到一個原汁原味的堂吉訶德。可隨著鏡頭推進,亢奮的情緒,慢慢弱下去了。
  • 原來人人都是堂吉訶德
    但作品一旦脫離作者之手,就有了獨立的生命,塞萬提斯估計無論如何沒有想到他塑造的瘋騎士「堂吉訶德」從誕生之初就擁有了龐大的粉絲群,他給全世界的「理想主義」立了一面高揚的flag,跨越國界、穿越時空,在舞臺上歷久不衰。那個為理想顛狂而不被世人理解的堂吉訶德,更成了歷代失意者的替身。
  • 《唐吉可德》熱映 銀幕「堂吉訶德」大搜查
    中國導演阿甘歷時五年將這部作品在中國「改頭換面」,打造一部立體魔幻巨作名曰《魔俠傳之唐吉可德》,而郭濤也憑藉該片欲當「堂吉訶德」中國版代言人。《魔俠傳之唐吉可德》——魔幻世界立體再現由阿甘執導的中國式《唐吉可德》從名字就不難看出差別,愁容騎士「堂吉訶德」變身為東方俠客「唐吉可德」,沉迷於騎士小說轉換成武俠小說忠實粉絲,故事背景也從伊比利亞半島轉場到中土大唐。通過各種離奇詭異的人物和事件展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
  • 堂吉訶德的長矛刺向何方?
    這座廣場可能是中國遊客最常光顧的景點之一,廣場中央的塞萬提斯、堂吉訶德與桑丘頻頻接受攝影鏡頭的仰視注目,堂吉訶德的莊重表情與擺拍遊客的燦爛笑臉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座廣場也是我國的西班牙語學習者所熟知的,因為西語課本第一冊裡就有關於這一勝跡的課文:「我」在廣場上閒逛,遇到一個手持《堂吉訶德》的年輕人,還指點「我」去街邊的書攤買這本文學巨著——這個情節或許是課文編寫者的戲仿,因為《堂吉訶德》上卷第九章中也有類似的敘述:「我」在街頭偶然買到一卷手抄本,那裡頭就是堂吉訶德的故事。
  • 如何向堂吉訶德學習
    如何向堂吉訶德學習劉瀾:我們談談《堂吉訶德》吧。而《堂吉訶德》,我們至少知道故事。我們知道堂吉訶德挑戰風車。所以我想這個故事也許能對中國讀者有更多啟發。也許我說錯了,我曾經說:馬奇說......
  • 堂吉訶德的影響-考研筆記60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一——考研筆記60學生李清文 編輯塞萬提斯被後人譽為現代小說之父,他的小說《堂吉訶德》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的最高成就。文藝復興時期的考點比較多,《堂吉訶德》就是其中一個考點。
  • 科學網—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
    著名的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的小說《堂吉訶德》,對於多數中國讀者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小說的主人公、那個騎著瘦馬、身披鎧甲、手執長矛的騎士遊俠老爺堂吉訶德,和他的僕人、矮胖的桑丘·潘沙的傳奇故事,差不多人人都能津津樂道。
  • 《唐吉可德》熱映 銀幕「堂吉訶德」大搜查(圖)
    小說《堂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傑作。四百年過去,魅力不減當年。而堂吉訶德也成為銀幕上最受歡迎的形象之一,更是被各個國家以各種形式進行改編。中國導演阿甘歷時五年將這部作品在中國「改頭換面」,打造一部立體魔幻巨作名曰《魔俠傳之唐吉可德》,而郭濤也憑藉該片欲當「堂吉訶德」中國版代言人。
  • 楊絳與《堂吉訶德》
    此後,還出版過傅東華、伍實、劉雲、常楓等人多種不同形式和不同書名的譯本;不過這些譯本都是從英文轉譯的,直到1978年,才由楊絳第一次從西班牙文翻譯出版了《堂吉訶德》(上下兩卷)。在這之後,又有冰晶、羅其精、陳伯吹、張世春及殷國義、陳建凱及郭先林、董燕生、屠孟超、劉京勝、孫家孟等多人,出版了《堂吉訶德》的全譯本或縮寫本;粗略統計,該書不同形式的中譯本,迄今不下20種之多,足見國人對這部世界文學名著的重視與喜愛。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作為我國首部從西班牙文翻譯的中譯本,在推動這部作品在我國的傳播,以及促進中西兩國文化交流方面,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看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又想起了孔乙己
    《我,堂吉訶德》的導演約瑟夫·格雷夫斯前些年不但導演還親自主演了該劇的英文版,我在和他接觸中發現,這位少時在英國受了啟蒙教育、近14年來一直在北京大學教戲劇的美國人真的有些堂吉訶德之風。《我,堂吉訶德》這個中文名字並不是直接譯自ManofLaMancha那個從1964年首演以來火了半個世紀的英文劇名,而是來自同一劇作家戴爾·瓦瑟曼1959年就推出的電視劇I,DonQuixote。中譯者的這一選擇十分傳神———塞萬提斯就是堂吉訶德!《孔乙己》裡也有一個「我」,但那只是主角孔乙己的陪襯。
  • 《堂吉訶德》四百年
    1605年1月,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創作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正式出版,並成為當時最暢銷的書。400年來,《堂吉訶德》通過多種文字被介紹到世界各地,騎士堂吉訶德的形象打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為了這部偉大的人文主義巨著問世400年,西班牙政府特將2005年命名為「塞萬提斯年」,並以多種形式在歐洲和南美等一些城市組織紀念活動。
  • 「對話」塞萬提斯 「咀嚼」堂吉訶德
    《光明人物》版:2016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同樣也是塞萬提斯的逝世日,馬德裡市中心酒店的電視大屏幕上,全天候轉播世界各地的讀者閱讀《堂吉訶德》的畫面,場面宏大。您覺得塞萬提斯和《堂吉訶德》在中國以及世界有著怎樣的廣泛影響力?這位西班牙的文學巨匠及其創作是如何代表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的?
  • 堂吉訶德與阿Q形象比較
    在世界各國文學史上總不乏其人,在此,我以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訶德和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這兩個典型的精神勝利法的代表者作如下的比較:名字的由來: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的真正名字在小說中有所提及,原名應為「哈羅那」,另一處叫「吉哈諾」
  • 一分鐘讀完《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要想讀懂這個作品,得先了解一下西班牙的歷史背景。西班牙原來被阿拉伯人統治著,經過光復戰爭才趕走了阿拉伯人。後來又靠著龐大的騎士隊伍,稱霸了整個歐洲。讓西班牙進入了黃金世紀。
  • 《堂吉訶德》,一個時代的悲歌
    《堂吉訶德》是一部終結中世紀,或試圖終結中世紀影響的著作。讀《堂吉訶德》,總能令人感嘆道:「這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只可惜已經和時代格格不入了。」在堂·吉訶德生活的年代,已經沒有了那麼多的強盜,也不存在什麼騎士的授爵,更不用說那專屬於小說中的巨人了。
  • 《唐吉可德》熱映 銀幕舞臺上「堂吉訶德」搜查
    《唐吉可德》熱映 銀幕舞臺上「堂吉訶德」搜查     小說《堂吉訶德》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傑作。四百年過去,魅力不減當年。
  • 孟京輝叫板賀歲片 傾力打造《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劇照  本月,孟京輝攜其先鋒戲劇團隊,在國家大劇院打造了中國首部話劇版《堂吉訶德》。  孟京輝表示,經過去年9月的一次小規模「試水」,中、西兩國文化界的正面反響證明了話劇《堂吉訶德》與原著相比是不走樣的。「所以我才會在賀歲片扎堆的時候豎立《堂吉訶德》的大旗。憑什麼賀歲的時候就只能去電影院看大片?一部好的話劇比商業賀歲片帶給你的東西多得多!當兩種選擇同時存在的時候,哪邊更來勁、哪邊沒意思,人們會一目了然,然後做出自己的選擇。
  • 摧毀騎士小說的《堂吉訶德》
    1603年終於完成傳世巨著《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全歐洲的讀者爭相閱讀,人人都在談論那個瘋騎土和他的胖侍從。因為盜寫續集的困擾,塞萬提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完成《堂吉訶德》第二部,而且在思想和藝術上都絲毫不亞於第一部,於1615年出版。《堂吉訶德》原名《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曼卻》,是一部諷刺已經滅亡了的騎士制度的長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