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留學,到中國去!」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各國年輕人遠道而來,為了接觸他們心目中神秘的中華文明。除此之外,在來華留學生群體中,「一帶一路」「支付寶」「共享單車」「高鐵」等「中國關鍵詞」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來到中國,愛上中國。
為增進外國留學生知華、友華的情懷和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我與中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來華留學生的積極響應,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中國網作為本次活動的獨家官方網絡媒體支持單位,特刊發部分獲獎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一等獎作品:《中國的堂吉訶德》
[西班牙] 米格勒 北京理工大學
米格勒
我們西班牙人非常喜歡騎士小說,在小學,老師讓我們讀中世紀英雄的歷險記,其中最有名的是堂吉訶德。雖然他有點兒瘋狂,但因為他是西班牙文學中最高尚的人物,所以西班牙的年輕人在某些方面很想模仿堂吉訶德。我不會騎馬,也不會擊劍,可是堂吉訶德為了目標奮鬥到底的精神一直鼓勵著我,我對自己說:我要去中國!哪怕要歷經千山萬水!
很久以前我就想來中國讀博士,可是父母一直希望我去美國讀書。當我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的時候,我特別開心、特別激動,可是又很糾結。父母的願望跟我的理想是衝突的,我必須要說服他們,不然我沒辦法離開家。父母對我的學習投入了太多太多,所以去哪裡讀書應該考慮他們的感受。父母一直給我選擇自己道路的自由,但這次,任務艱巨。
我先找父親談這個事情。我告訴他,不管我去美國還是去中國,任何一個學位證書都不能保證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去中國的決定不是盲目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是教學質量,在北京理工大學這麼有名氣的大學接受的教育不比在美國的大學差。其次是文化因素,我想學習儒家文化,在一個新的環境,認識很多新的朋友,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成為一個更包容的自己。
接著我找了母親。我知道母親最擔心的是我一個人來到中國會孤獨,會漸漸疏遠和家人的關係。我告訴她,現在網絡很發達,我們隨時都可以聯繫。我會遇到很多善良友好的中國人,我會照顧好自己。
最後他們同意了,這對我非常重要,因為在說服父母的過程中,不僅消除了他們的疑惑,也讓我堅信來中國是最好的選擇。我會像堂吉訶德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鬥,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將毫不怯懦!
可能堂吉訶德小說最有名的場面是這個老騎士與巨人鬥爭。他眼裡的巨人實際上是一個風車。對我來說,北京的大樓是我的巨人,北理工也是一個巨人。可是在這些巨人裡,有一群特別善良的老師和同學,這個是堂吉訶德裡沒有的。多虧了他們的幫助,我在北京的生活過得很順利。如果我的生活也是一本小說,他們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堂吉訶德那個小說並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有一天,另一個騎士要和堂吉訶德決鬥。那時候堂吉訶德的身體很虛弱,他的腦子有點兒糊塗。雖然他的朋友們勸他先休息一下,做好準備,可是堂吉訶德沒有聽他們的勸告,他覺得完全可以戰勝那個騎士。遺憾的是堂吉訶德最後被打敗了,他從馬上摔了下來,再也沒有站起來。
從堂吉訶德的身上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要聽朋友的建議,獨自和巨人或者別的騎士鬥爭等於失敗。可能我看到的是巨人,但是他們看到的是無害的風車。我不想當勇敢的騎士,可是和那個西班牙英雄一樣,我想追求自己的中國夢,成為一個在中國的堂吉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