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獨門秘籍,你也能學會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的經營之道

2021-01-16 鋪鋪旺




鼎泰豐,一個來自於寶島臺灣的餐飲連鎖品牌已經在大陸家喻戶曉,名聲在外。這個以賣「小籠包」為生的餐廳,是如何被評為「米其林一星餐廳」,收穫美食圈的最高榮耀?而其完美的口碑也引來同行一次次的「偷師學藝」,但終究無人能將鼎泰豐的「內核」帶走。


在灣灣它已成為中華傳統美食的代表,無數國內外遊客,甚至是眾多明星大咖都成為了鼎泰豐的座上客和頭號死忠粉。1993年它更是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而其一天的翻臺率竟高達19次,一年能賣2800萬個小籠包……這一間看似普通的小籠包店,究竟魅力何在? 



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時常掛在嘴邊這樣一句話,「數字非常有意思!」 他認為管理者要善用數字看清問題,同時也不能一味只看數字表象,從而失去了了解真實的能力。


定量的數字不但能讓鼎泰豐突破手工製作的弊端,追求精準的質量;還能讓他們明白利用數據的意義在於分析洞察,進而看準變化與機會,實現從容應對,隨機應變。 在楊紀華的帶領下,鼎泰豐發展出用數據佐證經驗,繼而解決現場問題與創新產品的團隊思維。每日的視頻會議都是一場從數據資料、決策到發展的集體創新過程。


例如在店裡,楊紀華有道吃了很多年的私房炒混菜,它由三種青菜組合而成,各店大廚們打算將其開發為店裡的新菜品。於是他們先是訂出青菜的比例,再由各家店的後廚分別試炒,最後實驗出各店認為最佳的製作方法。從三種青菜先後放入的順序,到炒制的分鐘數,都會同時拍攝實品照片,上傳至信息平臺,在隔天的視頻會議上,九家店會進行討論、票選。內部的信息系統平臺,則隨時更新各項營運相關統計分析數字與歷年數據,提供給各店主管或決策者參考。除此之外,鼎泰豐還透過數據分析,改善了各門市前菜預估過量與不足的狀況。


事實證明,鼎泰豐自行研發信息系統是明智的抉擇。在如今信息技術大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服務業更要緊跟潮流,結合高新技術,才能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不但如此,鼎泰豐還把信息能力作為廚師主管的升遷標準。



如何讓一個餐飲品牌快速被認知,被傳播,被「圈粉」,最終依靠的還是其產品的口味。東西好吃,自然就會有一群忠實的「吃貨」幫你四處宣揚。鼎泰豐之所以能夠長期屹立於美食之林,靠的就是對產品的嚴格把控,品質數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一大批從老到少,從平民到權貴的死忠粉兒。




1972年,鼎泰豐開始做小籠包,由一個臺灣師傅和創始人楊秉彝共同製作。從那時開始,鼎泰豐的蟹粉小籠包就是用純蟹粉製作的,所選豬肉也是最適合做小籠包的腿肉和豬頸肉。在餐飲行業高成本低利潤的形勢下,這種做法或許有些過於「矯情」,但本著一顆「給家人做飯」的心,鼎泰豐始終沒有降低標準。


追求極致也許在現今很多人看來都是無形之中給自己添加阻礙,但這正是鼎泰豐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被超越的關鍵之所在。每隻小籠包的誤差都控制在五毫克左右,東北的米,陽澄湖的蟹……食材都是在可選範圍內公認最好的。當你把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的時候,這也就成為了最大賣點。不要忘了做餐廳的根本和初心仍是食物。



蒸小籠包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倒籠」,但人工「倒籠」非常容易出錯,無法保證最下面的籠屜和最上面的籠屜蒸汽一致,楊秉彝讓兒子楊紀華跟日本人研發蒸包機,將蒸汽誤差降到零,這也是鼎泰豐實現的第一個「標準化」。如此這般的精準就已經擊敗了很多想跟鼎泰豐一爭高下的對手們!其實他們不是不敢做,而是怕無法一直做下去。而鼎泰豐對廚師們的要求卻是細緻嚴謹,一絲不苟,所有鼎泰豐的廚師,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歷時半年的培訓才得以走入廚房。 


其實做餐飲這一行的人都明白,小籠包並不難做,不用半年就能出師,各大城市街頭巷尾也隨處可見賣小籠包的店鋪,價格卻僅為4-6元一籠。與這些小店相比,鼎泰豐的小籠包價格可以說是貴的離譜,但依舊沒有影響到吃貨們對它的熱衷!不光臺北信義路的老店要排隊,2014年元旦鼎泰豐在國內的其它幾家門店,在下午3---5點,其它餐廳已經停下休息的時候,鼎泰豐門前依然門庭若市,客人平均也要排半個小時的隊才能進店。即使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西雅圖鼎泰豐海外分店,也曾讓微軟總裁鮑爾默帶著家人在門外足足排隊排了1個多小時,這樣的吸引力,也讓鼎泰豐創下一天翻臺19次的超高紀錄。  


由此可以看出鼎泰豐的口碑之所以能做到「譽滿天下」,與其嚴格把控品質標準的堅持密不可分,5克的皮,16克餡,18個褶,多個褶會厚,少個褶會薄,總重量要達21公克,入蒸籠4分鐘後才可上桌……這種不計成本的執行標準化,一般餐廳是很難copy的,也正是由於秉持著一顆匠人之心,不斷追逐每一個細節,才能讓鼎泰豐無畏模仿,無法超越。  

 



早在2005年,當時鼎泰豐的叫號系統只有一種排隊順序,常有消費者抱怨明明來的較早,卻等得比來的晚的人更久。之後鼎泰豐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因為每組客人人數不一,有時空位是四人桌,下一組號碼卻是兩位客人,按照順序安排客人入座不符合實際情況,不按順序又會得罪客人,這件事讓鼎泰豐苦惱良久。


一直到2008年前後香港店開幕這一切才有了改觀,香港店把客人分成最常見的2人、4人、6人與7人以上的組合分組叫號,臺灣鼎泰豐馬上跟進,之後由臺灣團隊改良,利用電腦進行更精準的配對,這個辦法實施後,每梯次客人的「排隊」時間縮短了10到20分鐘,有效提升了消費者的滿意度。


而到了2014年,鼎泰豐的分組叫號系統已經進化為「預計等候時間熒幕」,店內外都有,門外給排隊的顧客看,門內的給工作人員看,這樣顧客可以知道取票後的等候時間,叫號人也不必花時間用無線電跟接待人員一再確認等候的時間,事半功倍。




再裝上「預計等候時間熒幕」後,因為等候時間可以「眼見為實」,反倒提高了客人取票等位的意願。《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一書中曾說,確實有一位客人在路經臺灣信義店時,看到熒幕顯示等位時間只需15分鐘,臨時決定取票排隊。這位客人後來對鼎泰豐的員工說:「本來看店外的排隊的陣勢以為要等40、50分鐘,一看熒幕只要15分鐘,二話不說立馬就取票了!」


而除了分組叫號的方式之外,鼎泰豐還會找「事」給排隊的客人做。例如客人們在拿到號碼牌的同時也會拿到菜單,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要點些什麼,這樣也能花上10分鐘的時間。如果點完菜後仍然無法入座,還能跟門口的小籠包娃娃合照哦。


此外,鼎泰豐的櫥窗式廚房可以讓顧客們隔著通透潔淨的玻璃牆,欣賞到廚師們如何分工合作,製作出黃金18褶的小籠包,就像是看一場美輪美奐的表演show,這也大幅減少了顧客等待時的無所事事和焦躁無奈,大店面還貼心設計了能雙手依靠的大理石臺面,方便顧客拍照留念。


讓顧客心甘情願的排隊,還必須要把控其期待值。鼎泰豐臺中遠百分店開幕時,有記者問民眾:「要排一小時嗎?」民眾的回答是:「不用排。」其實不是不用排隊,而是「印象中」要排一小時,「到現場」叫號人員說只要等30分鐘,而實際上平均15分鐘就會有座位。這15分鐘要點餐、要拍照、要打卡,感覺瞬間而過,自然「感覺」貌似不用排隊。




有關把控顧客期待值這件事,《將世界菁英的工作方式整理成冊》一書說得非常透徹。這本書說企管顧問業的工作要義之一,就是巧妙控制顧客的期待值,一開始別讓顧客太滿意!鼎泰豐恰恰就是把握住了這其中的訣竅。正如上文所說,一開始鼎泰豐的工作人員告訴顧客可能要等半小時,但實際最後只等了15分鐘,顧客一定覺得沒等太久賺到了,下次就算被告知要等一小時,也會憑印象覺得不用那麼久,而願意排隊。俗話說「人潮就是錢潮」,但如果無法滿足每位前來排隊的客人,這些等候的抱怨有時反而會產生負作用,既然要以人氣店為目標,自然也要多做些功課,讓服務從店內延伸至店外,讓排隊也成為一種樂趣。


原創聲明:本文為鋪鋪旺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鋪鋪旺有權追究其法律責任。

鋪鋪旺投稿通道已開通,歡迎作者、撰稿人積極投稿。內容限於店鋪經營、管理類的優質原創文章,一經採用,即給予豐厚稿酬。投稿請在文章底部留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閱讀更多餐飲好文

評論功能已開通,說兩句吧!

相關焦點

  • 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 八大管理精髓你造嗎?
    然而,不管怎麼被偷學,終究還是沒有把鼎泰豐的精髓學會。就連在鼎泰豐習過藝的師傅,即使手藝高超,出去自立門戶後,也沒有成功如鼎泰豐  不過是一家小籠包店,真有那麼難學嗎?不止同行想模仿,就連八桿子也打不著的行業都想從這裡學些什麼回去,就算是皮毛也好。1、2年前,國家地理頻道為了培訓亞洲高層主管,把他們全部帶到鼎泰豐101店前廚學做小籠包,體驗把一件事做好的精神。
  • 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一年賣2800萬個小籠包
    據臺灣諸多電視臺的介紹,臺灣的很多大學畢業生、碩士生都爭先恐後地去鼎泰豐應聘。聽到後你是不是會覺得很詫異?為什麼鼎泰豐的生意會這麼好?為什麼大學生、碩士生們都紛紛去應聘?我們將探索鼎泰豐生意火爆背後的秘密。鼎泰豐小籠包已成為臺灣形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今年一月中旬列舉了十件臺灣無人能及的事,其中一件就是小籠包。
  • 服務就吹毛求疵——看臺灣鼎泰豐餐飲一天翻19次臺的奧秘
    走到任何一家分店,到處都看得到溫度計和秤子。前廚工作檯上師傅包好的所有小籠包,重量只允許0.2公克的差距,包前的材料和包完的成品都要測量。其實多1克,客人也不會發現,但在要求完美的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眼中,卻是天與地的差別。
  • 【臺灣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的奧秘:對員工又好又狠】
    本文將探索鼎泰豐生意火爆背後的秘密。 鼎泰豐小籠包已成為臺灣形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今年一月中旬列舉了十件臺灣無人能及的事,其中一件就是小籠包。CNN評論道:「儘管小籠包的發源地是上海,不過臺灣小籠包已經在全世界擁有了一席之地。」
  • 一天翻臺19次 臺灣鼎泰豐八大管理精髓解讀
    走到任何一家分店,到處都看得到溫度計和秤子。前廚工作檯上師傅包好的所有小籠包,重量只允許0.2公克的差距,包前的材料和包完的成品都要測量。其實多1克,客人也不會發現,但在要求完美的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眼中,卻是天與地的差別。
  • 老闆推薦 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的奧秘:對員工又好又狠
    導讀在餐飲業有兩家企業把服務做到極致的,北火鍋海底撈,南小籠包鼎泰豐。鼎泰豐式服務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客人筷子掉了,還沒開口,服務人員就馬上送上一副全新的;客人才把杯子放下,準備招手,服務人員已經等在旁邊準備加茶。還有一個不成文規定,那就是不能讓客人點太多,也不能特別推薦高價的菜品。有小吃教主之稱的舒國治,對鼎泰豐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笑瞇瞇的,每天如此,每人如此,這是何等的修為啊!
  • 鼎泰豐八大管理精髓告訴你如何做到一天翻臺19次?
    曾經不知道有多少餐飲業老闆,排隊去鼎泰豐(需求面積:300-500平方米)吃飯,又派底下骨幹去吃,甚至別家小籠包店乾脆去臥底當師傅或外場人員。然而,不管怎麼被偷學,終究還是沒有把鼎泰豐的精髓學會。就連在鼎泰豐習過藝的師傅,即使手藝高超,出去自立門戶後,也沒有成功如鼎泰豐  不過是一家小籠包店,真有那麼難學嗎?
  • 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的奧秘:對員工又好又狠
    走到任何一家分店,到處都看得到溫度計和秤子。前廚工作檯上師傅包好的所有小籠包,重量只允許0.2公克的差距,包前的材料和包完的成品都要測量。其實多1克,客人也不會發現,但在要求完美的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眼中,卻是天與地的差別。每道菜出場送到客人餐桌前,外場人員也必須拿出筆型溫度計確認,比如元盅雞湯和酸辣湯的最佳溫度是85度,才不至於燙口,肉粽則必須提高到90度,確保豬肉塊熟透。
  • 一天翻臺19次,價格還貴30倍,簡直逆天!
    可是事實上,鼎泰豐的各個分店在高峰期常常是門庭若市,尖峰時段平均等位時間在10到60分鐘。而鼎泰豐在臺中的一家店曾經一天內接待了超過3000人,翻臺率的最高記錄是19次,最多時有100組客人站在門外侯位。翻臺率通常是餐飲行業衡量運營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翻臺率四次,可以理解為餐廳一天平均每張桌子有四撥客人。
  • 鼎泰豐營銷 一天翻臺19次、一年賣2800萬個的小籠包
    鼎泰豐海外分店遍及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澳洲、泰國...等國家。鼎泰豐的美味,不僅徵服臺灣人的味蕾,更要讓全世界都能一同享受到這份來之臺灣的經典美味。然而,鼎泰豐就是有辦法做到門前無時無刻都有客人在排隊,在假日裡,一家店有超過3000人上門、在一天內翻桌19次的紀錄,最多時,有100組客人站在門外候位。不光臺北信義路老店要排隊,2014年元旦鼎泰豐在國內的其它8家店,在其它餐廳拉下鐵門休息的下午3---5點,客人平均也要排半小時的隊才能進店,甚至遠在西雅圖的鼎泰豐海外分店,更曾讓微軟總裁鮑爾默帶家人在門外排了1個多小時。
  • 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一年賣出2800萬個小籠包的秘密
    然而,鼎泰豐就是有辦法做到門前無時無刻都有客人在排隊,在假日裡,一家店有超過3000人上門、在一天內翻桌19次的紀錄,最多時,有100組客人站在門外候位。鼎泰豐在國內的名聲更響亮,每8個到臺灣旅遊的觀光客中,就有一個指名要到鼎泰豐的,在過去的20、30年來,不知有多少海外富豪,捧著鈔票來邀請鼎泰豐到當地開店。曾經不知道有多少餐飲業老闆,排隊去鼎泰豐吃飯,又派底下骨幹去吃,甚至別家小籠包店乾脆去臥底當師傅或外場人員。然而,不管怎麼被偷學,終究還是沒有把鼎泰豐的精髓學會。
  • 【乾貨】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的奧秘:對員工又好又狠
    其實多1克,客人也不會發現,但在要求完美的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眼中,卻是天與地的差別。每道菜出場送到客人餐桌前,外場人員也必須拿出筆型溫度計確認,比如元盅雞湯和酸辣湯的最佳溫度是85度,才不至於燙口,肉粽則必須提高到90度,確保豬肉塊熟透。
  • 臺灣名店鼎泰豐一天翻臺19次、一年賣2800萬個小籠包
    如果你到臺灣的鼎泰豐吃過飯,就會發現這裡不僅人潮如流、味道好,而且服務也十分周到。據臺灣諸多電視臺的介紹,臺灣的很多大學畢業生、碩士生都爭先恐後地去鼎泰豐應聘。聽到後你是不是會覺得很詫異?為什麼鼎泰豐的生意會這麼好?為什麼大學生、碩士生們都紛紛去應聘?本文將探索鼎泰豐生意火爆背後的秘密。
  • 臺中鼎泰豐一天高達19次 刷新餐飲翻桌率
    翻桌率一向是餐飲業追求的目標,一般餐廳一天能翻個三、四次已經很不錯,臺中鼎泰豐有19次、臺中赤鬼牛排18次、花月嵐拉麵威秀店17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通常客觀條件是:客席少、客單價低、主題性強、全天候營業。
  • 臺中鼎泰豐一天高達19次 刷新餐飲「翻桌率」
    翻桌率一向是餐飲業追求的目標,一般餐廳一天能翻個三、四次已經很不錯,臺中鼎泰豐有19次、臺中赤鬼牛排18>次、花月嵐拉麵威秀店17次。 舉例來說,雖然鼎泰豐臺中大遠百店的翻桌率低於屯京拉麵日本總店的60次,但鼎泰豐的客席有200個,以假日高達19次來計算,來客人數達3800
  • 「翻臺率19次」全球十大餐廳之一「鼎泰豐」成都一門店關門!為什麼?
    每逢周末或者假日,鼎泰豐門店都有近3000人消費,實現過一天內翻桌19次,一年賣出2800萬個小籠包的紀錄。作為享譽世界的臺灣地區小籠包專賣店,2013年,鼎泰豐在成都來福士廣場開設分店,當時據媒體報導,開店之初受成都市民熱捧,其日營業額便輕鬆突破10萬元。隨後,鼎泰豐又在太古裡開設分店。
  • 【視野前線】「鼎泰豐」小籠包,貴得有理!
    一天19次的翻臺率「小份的一屜小籠包有五個,其中蟹黃的售價88元,而一份松露的售價高達168元」,即便如此,「鼎泰豐」的各個分店在高峰期常常是門庭若市,平均等位時間10~60分鐘。而「鼎泰豐」在臺中的一家店曾經一天納客超過3000人,翻臺率的最高記錄是19次,最多時有100組客人站在門外侯位。
  • 水門的獨門秘籍,傳男不傳女,卻被博人傳中的她學會了
    而搓丸子這一招也成為了水門一家的獨門秘籍之一,除了鳴人學會以外,在後期鳴人又帶著自己的兒子博人一起搓丸子。所以這個丸子是要親子組合才能越搓越大啊。但是,在這裡,小編所指的水門獨門秘籍並不是帶著兒子一起搓丸子,這一招仍然是水門獨創,還和玖辛奈有著密切關係,就是木葉傳說中的月下撩妹法。
  • 雪濤大師品美食(鼎泰豐)
    每道菜出場送到客人餐桌前,外場人員也必須拿出筆型溫度計確認,比如元蠱雞湯和酸辣湯的最佳溫度是85度,才不至於燙口,肉粽則必須提高到90度,確保肉塊熟透。鼎泰豐吹毛求疵地徹底落實中華料理的標準化,簡直把小吃店當作精品店。
  • 連鎖店成功的三大獨門秘籍,你的母嬰店能學到什麼?
    」 很多國內外遊客到臺灣必到鼎泰豐,只為一嘗小籠包的美味。許多名人,如梅爾吉普遜、蘇菲瑪索、成龍、鞏俐、宮澤理惠、張曼玉、周星馳等都曾是鼎泰豐的座上客。如今的鼎泰豐在北上廣甚至是美國、日本、新加坡都開設了專賣店。那麼這家在1972年成立於臺灣的民間小店通過什麼樣的做法走到今天的呢?希望通過我們今天的解讀,各位母嬰店老闆能從鼎泰豐做企業的方法中受到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