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滄龍出海「味」戲九絕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僅僅可以讓飢腸轆轆人們飽腹,更能使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放鬆身心,緩解頹疲,享受生活。所以,美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為擁有「飲食王國」美譽的中國,其飲食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中華美食,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美食文化。其中,在中國的北方,有著「獅城」之稱的滄州,於泱泱大國之中,又有著獨一無二的風味美食,就讓我們一起,去見識一下吧!
暖風細雨悄悄過,人間至味是「清歡」
一天之計在於晨,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而中國,自然也將這句話的含義融入到了飲食之中——早飯要吃「好」。而在滄州的美食當中,早餐最為出名的,莫過於羊腸湯了。一覺醒來難免口乾舌燥,而只飲涼水又不利於脾胃,總是喝粥又過於單調,而偶爾來上一碗湯鮮味美、入口爽滑、鮮而不羶的羊腸湯,那感覺就好比堅冰初融,沁人心脾!若是單純喝湯不能飽腹,也可以配上幾個肉質細嫩,外熱裡爽的驢肉火燒,又或者吃一個金黃酥脆,外焦裡嫩的油條「炸老虎」,那感覺,真是「快活似神仙」了!
烈日當空炎焱下,自留風味任人間
日上三竿之後,也是人心煩躁的時段。這時,來上幾顆甘如含蜜的金絲小棗,頓覺口中清爽,似乎連焦躁的心也平靜下來。之後再品嘗一番被乾隆帝譽為「奇美香腸」的丁氏香腸,就著幾塊具有獨特水鄉風味的白洋澱燻魚,那滋味,真是叫人回味無窮。
日落星稀蟲不語,舉杯對飲情已深
到了晚上,一天的繁忙下來,人們也漸漸放鬆起來,做上一道嫩而不松,滷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味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的泊頭老豆腐,再配上滄州經典的紅燒獅子頭,啊!真是可以記一輩子的味道。而最近網上問的最多的一句話「疫情過後,你做想幹什麼?」哈哈,作為一大吃貨,當然給出的答案是:下館子!那麼就不得不說,作為滄州最最有名的滄州火鍋雞,就必須列為首選了。喊上幾個朋友,點一道火鍋雞,就幾扎啤酒,真叫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啊!
(選自食物語組)
(一)美食示例
1.紅燒獅子頭
獅子頭就是丸子的一種。這道菜,其出處是因為神醫喜來樂的家是河北滄州的,而滄州的的鐵獅子是一景,所以就叫這丸子鐵獅子頭了。主要是它的個大外焦裡嫩。也有紅燒獅子頭的,做法很多。還有龍眼獅子頭,清蒸獅子頭。
2. 滄州火鍋雞
滄州火鍋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屬於冀菜系。此菜起源於河北省滄州市。以菜雞,番茄,豆瓣醬,大蒜,大料,辣椒為料製作而成。火鍋上的雞為主要代表,味道麻辣鮮香,食用時配以陳醋蒜泥麻醬等輔料,味香濃鬱,回味無比
三、石家莊美食文化
16組視頻(選自食全食美)
四、其他著名冀菜
1. 芙蓉燕菜
燕菜又名燕窩,中醫認為,其味平,有應潤燥一起補充的功效。吃菜是名貴湯菜,又含有做配料的芙蓉蛋之意,指的是那爽口為鹹菜,純美是滋補佳品。
中醫認為其味平、甘,有養陰潤燥、益氣補中的功效。此菜為鹹鮮味型,名貴湯菜,所以以「芙蓉」冠菜名之首,意寓成古蓉城」之稱,又含有用作配料的「芙蓉蛋」之意。
(選自悠悠華夏 冀香滿園、創造119)
2. 萬字扣肉
萬字扣肉,河北特色風味小吃,將豬肉切成方塊煮熟後,切成螺旋的「萬字」的型,加調料蒸熟即成。色澤紅潤、亮麗,肥糯酥爛,老少皆宜,肥而不膩。 歷史文化:「萬字扣肉」曾經是清宮御膳房為慈禧太后做壽時必用的菜品。取用五花肉,經燒煮硬酥,加滷汁燒煮,在戒上萬字形,扣入碗內加調味蒸製而成。其肉刀口處呈現「萬」字形花紋,味厚肉爛,異常適口。後來傳到民間,有些地方也稱此菜為「太后肉」。
3.文安熬魚
文安熬魚,處於冀中腹地的文安大窪,河道縱橫,淡水資源豐富,以盛產各類淡水魚聞名於外,德歸鎮尤為突出。據《文安縣誌?物產篇》記載「澱內魚多,品種且雜達百,當推首者,德聚(德歸古稱)也」。德歸出產的銀鯽、烏魚錐、鐵刺、雪蓮等淡水魚,肉厚多汁,鮮美爽口,為歷代所頌譽。
據科學分析,德歸鎮出產的淡水魚類,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鐵、鋅、硒、鈣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食用後能夠活血通絡,美容養顏,清腦明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 歷史文化:昔日文豪蘇洵任文安縣丞時到德聚採集民風,當地農民以銀鯽待之。蘇公品後讚不絕口,寫下了「揭鍋十裡,雲端墜神仙」的詼諧詩句。北宋年間的農民義軍首領宋江抗遼回師,途經德聚,當地漁人陳某捕魚三十餘種,以魚宴款待義軍。宴後,義軍眾首領意猶未盡,讚嘆「此魚之味美,尤勝梁山。
(選自悠悠華夏,冀香滿園)
4.扒熊掌
熊掌作為滋補品,有特殊的作用和藥效。其性味鹹甘微溫,有除風禦寒、益氣之功效,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之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熊掌先天後天同補,是一種名貴的大補食品,並有烏鬚髮,駐容顏、延年益壽的食療功效。
歷史流傳:
熊掌是號稱「八珍」之一的美味佳餚。相傳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末期的紂王曾用玉杯美酒和象牙箸食過熊掌。其後,歷代帝王將相都以熊掌為席上珍品。
清代「滿漢全席」中,天水、隴西、蘭州、武威等地的「白扒熊掌」,味鮮濃香,酥爛滑潤,名甲隴原,流傳廣泛,至今仍系西北各省高檔筵席上的珍餚。
5.八旗羊湯
八旗羊湯,其名為康熙皇帝御賜,作為御定每宴必備之菜,八旗羊湯與「詐馬、什榜、教跳、相撲」等並稱為「賽宴五事」,併名揚四海。
6.滿族八大碗
滿族八大碗是滿族特有菜種。由雪菜炒小豆腐、滷蝦豆腐蛋、扒豬手、灼田雞、小雞珍蘑粉、年豬燴菜、御府椿魚、阿瑪尊肉八種菜組成。
歷史淵源
《滿族旗人祭禮考》記載:宴會則用五鼎、八盞,俗稱八大碗,年、節、慶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請,八大碗在當時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飪手法。
御品鍋
承德的特色菜。最上邊是一層五花肉,五花肉肥瘦相間分明,提前經過醃煮,然後切成薄片,鋪在頂上。下邊別有洞天,粉條、海帶、凍豆腐、大白菜、酸菜、丸子一起燉,越到後邊越味道融合,肉也一點都不膩。
御土荷葉雞
原名叫化雞,是一道漢族特色小吃,傳到承德後,因選用承德特有的離宮黃土、熱河泉水和湖內的荷葉作原料,精製而成,故名「御土荷葉雞」。
碗坨
承德壩上地區常見的一種小吃,其形狀及吃法與北京的灌腸極為相似。做法:將蕎麥麵同豬血揉和,上鍋熬成糊狀,晾涼後,切成薄薄的三角塊,在油鍋中煎熟即可。食用時佐以芝麻醬、蒜汁、陳醋、鹽、味精等調味料。
玫瑰鮮花餅
玫瑰花不僅是塞外名花,而且是承德市的市花。用玫瑰花製做點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
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每當康熙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鮮花玫瑰餅造型美觀、色澤鮮豔、綿軟酥脆,有誘人的玫瑰香氣,是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
7.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清朝時期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
「烤全鹿」是滿漢全席中頗受注目的菜品之一。這道以人工飼養菜鹿為原料的大菜,在經過獨創的去腥方法後,不蘸佐料就自然入味,吃起來外酥而裡嫩、鮮香而不膩。
8.水晶雞片
雞脯肉剔去白筋,坡刀成片,入碗內,放適量鹽、味精、水拌勻入味,5分鐘後,磕入蛋清抓勻;
水發銀耳去蒂、洗淨,撕成小片;黃瓜洗淨,切菱形片。
鍋入清水上火,燒沸後,將雞片用幹澱粉拌勻,撒入鍋中,氽熟後撈出晾涼。
銀耳、雞片瀝淨水,納入小盆中,加入黃瓜片,加鹽、味精、水、蒜泥、香油、白醋拌勻裝盤,用西紅柿片點綴即可。
特點:色澤素雅,嫩中有脆,蒜香味濃。具有補虛強身、抗衰美容之功效。
9.清蒸白菜卷
白菜卷是遷安民眾發明的地方名菜。特別是餐席上吃膩了口味後,再吃這道菜,使人感到有清淡解膩的功效。做法是把肉剁細,加上佐料拌勻,再放鹽、香油、蝦皮拌成餡兒;把嫩白菜葉用開水燙一下,用白菜葉包上餡兒,捲成卷,剁成兩寸長段,將卷立排碼在放有海米的碗裡後,將碗放在籠屜蒸熟。
10.李鴻章燴菜
也稱為李鴻章大雜燴,是一道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相傳與晚清名臣李鴻章有關。此菜是將多種原料合配燒燴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膩,鹹鮮可口的特點。
11.荷包裡脊
始於清末,為清宮御膳房所創製。在清代,王公大臣皆隨身佩帶用金黃錦緞做成的小囊,名曰「荷包」,用以裝錢裝物或作為衣外的裝飾物。上面用金絲花線繡有花鳥蟲魚圖案,形象美觀,色彩鮮豔。御膳廚師便模擬荷包的樣子,創製了此菜,後成為宮中名饌。
(選自創造119)
更正:古城文化中小組勝水荷鄉,萬古留芳的名字由於工作疏忽,打錯了,現將「勝水荷鄉,萬古留香」更正為「 勝水荷鄉,萬古留芳」。
每天都會有一次投票機會,我們會在所有主題投票後選出排名最高的前二十個小組進行最後的投票和專業老師的評選,最後決定出一二三等獎和精神文明獎。歡迎大家大家積極轉發參與。
編輯:史慧敏
審核:陳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