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院長:不要讓歷史問題去阻礙目前的交流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周功鑫近影

周功鑫與臺北故宮有著不解之緣。1972年,她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後,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從基層導覽做起,歷任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秘書,展覽組組長等職。2008年,周功鑫出任院長一職。今年2月14日至19日,她率團訪問了北京故宮,實現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故宮博物院高層的第一次相聚,之後拜訪了上海博物館。

2月24日下午,在四壁書畫、簡和雅靜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接待室,周功鑫院長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以下是這次採訪的內容。

大陸之行共識多

記者:您怎麼評價大陸行?此行您有無感覺壓力,如果有,壓力來自哪裡?

周功鑫:應該講,這是兩岸博物館專業交流很重要的開始,尤其是兩岸故宮交流終於起步,雙方都充滿了合作的誠意。短短6天5夜的時間,彼此達成了許多具體合作共識,而且這些共識可以馬上執行。比如臺北故宮正在籌備的「雍正大展」,北京故宮將出借27組件共37件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即將出版的《龍藏經》,也將得到北京故宮的大力支持。北京故宮表示已經遴選出兩名館員到臺北故宮駐館。臺北故宮目前也甄選出一名從事器物研究的館員預備到北京故宮駐館,另外一名正在加緊物色。可以說,這次大陸行收穫頗豐。本人並沒有感覺有什麼壓力,要說有的話,恐怕是有些媒體的要求沒有能夠滿足。

記者:您以前去過北京故宮吧?您對北京故宮的工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周功鑫:我以前3次到過北京故宮,主要是去參觀,收集研究資料。這次去當然與以往不同,可以做更為深入的了解,知道從哪些地方著手,建立互相交流合作的機制。對臺北故宮來說,教育推廣,為民眾提供服務是重要工作。對北京故宮來說,宮殿本身的維護修復就是重要工作。如果我去做院長,我首先會選擇在北京故宮周邊另建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專業博物館,因為北京故宮有150萬件瑰寶,它們需要一個專業的場所來常年展示。此外,我會將故宮分成多個區塊,每年選擇幾個區塊做情景式展示,深入細緻介紹,讓民眾對過往的歷史和文化一目了然。其它幾個區塊則可以進行維修整理。

歷史問題難阻交流

記者:您認為有哪些經驗可以跟北京故宮共享?

周功鑫:兩岸故宮各有千秋。如果說有什麼經驗可資分享的話,我想主要在文物維護、教育推廣以及志工訓練等方面。臺北故宮文物展示執行嚴格的專業要求,最基本的是恆溫、恆溼,溫度維持在21攝氏度,溼度在55%左右。在教育推廣方面,臺北故宮會針對不同的觀眾,舉辦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平時下午5點鐘閉館,但周六實施夜間免費開放。此外,我們還有完善的志工制度,目前成人志工有400人。我們還有29名小小志工,都是10歲至12歲的小朋友,在專業訓練學成之後,他們將到「兒童學藝中心」,為更多的小朋友奉獻服務。

記者:北京故宮文物到臺北沒有問題,但是島內對於臺北故宮文物去大陸展覽還有顧慮甚至還有反對的聲音,您怎麼看?

周功鑫:許多問題不是我們能解決的,需要雙方高層去解決。但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視野應該更開闊一點,文化交流是我們要做的,不要讓歷史問題去阻礙目前的交流。我認為,許多問題可以交給時間去解決,到適當的時候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兩岸交流民眾受益

記者:您是否認為,今天兩岸故宮交流邁出歷史性的步伐,是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所致?

周功鑫:當然是這樣的。我們是在落實有關大力推進兩岸文化交流的政策。正因為有這個開放的政策,我們才能順利前行。兩岸互訪,才能進行實質、深入的交流。學習對方的長處,展示自己的長處,也知道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截長補短。而交流的結果,是文化傳播達成,民眾認識加深,也就是說,兩岸交流,真正受益的是兩岸民眾。而且通過兩岸故宮的交流,還可以拓展兩岸其它領域的交流。

記者:北京故宮鄭欣淼院長什麼時候回訪臺北,此行主要行程和涉及議題為何?

周功鑫:鄭院長3月1日到臺北,大概停留4天時間。主要行程是對臺北故宮做深入細緻的了解。他雖然以前也來過,但就跟以前的我一樣,只是看外表。這次來是要看門道,看我們的設施、營運、服務等等,了解詳細的狀況,分享經驗。至於議題,主要在於如何落實我們達成的共識。

記者:您目前還在輔仁大學教學,有沒有可能到大陸講學?

周功鑫:我目前在輔仁大學教授博物館行銷,每周一次。我在故宮服務27年,從事理論研究也有多年,我願意把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如果有時間也有機會,我願意到大陸講學。我想每一個從事博物館事業的專業人員都會願意這麼去做。 (吳亞明文/圖)

相關焦點

  • 訪臺北故宮院長:向臺北故宮學習什麼?
    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後,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從基層導覽解說員做起,歷任務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秘書,展覽組組長等職。在16年的展覽組長任內,她籌展無數,並於1989年創立志工制度。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因與當時臺北故宮發展理念不合,1999年周功鑫自臺北故宮退休。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實際上,李靜慧是陳其南擔任「文建會主委」時的辦公室主任,陳其南答應接任臺北故宮院長時,條件是李靜慧須任副院長;陳其南13日確定不留任後,曾一度傳出李也將同進退的說法。 此外,臺北故宮目前正進行「新故宮」計劃,外界關心此事是否會受院長換人影響,負責審核「新故宮」計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則稱,計劃仍將照常進行。
  • 臺北故宮被疑要「去中國化」,院長澄清: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換帥」,陳其南成任期最短院長
    陳其南(中)卸任後由李靜慧(左)代理院長,黃永泰(右)1月16日退休陳其南提出,他希望將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定位成「東亞中心」,未來不排除發展成為擁有多棟主題館的博物館群。他說,「我們可以臺灣為中心,蓋具有歷史文化脈絡的主題館,像是琉球館、西班牙館、代表葡萄牙人的澳門館、日本館等,這樣的傳承和早年臺灣歷史很有連結。」。
  • 62歲馮明珠接任臺北故宮新院長
    馮明珠擅長歷史研究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任職至今年7月底,周功鑫原在臺灣輔仁大學任教,2008年5月20日借調至臺北故宮擔任院長,今年7月借調時間屆滿,周功鑫請辭回校任職。周功鑫請辭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由現任故宮政務副院長周築昆暫代,而院長職位懸缺至今。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7月底請辭後,馮明珠一直被傳為將接任院長的熱門人選。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臺北故宮票價仍然很低
    圖片說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 陳太曦攝【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驅車前往臺北故宮的路上,一出自強隧道右轉至善路就見到這樣的場面:十多輛大型遊覽車停在路邊,數百名大陸遊客魚貫下車,目標就是對面的臺北故宮。日前,臺北故宮宣布普通票從160元(新臺幣,下同)漲到250元,優惠票從80元調漲到150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稱:「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
    文 I 蘭斌強昨天(16日)下午,臺灣新上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召開的媒體茶敘會上稱:要「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是搶來的,中國不敢來要。」並囂張表示「不怕挑動敏感神經」。
  • 臺北故宮院長:目前無借文物到大陸展出計劃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能否出借文物至大陸展出,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21日表示,目前沒有。馮明珠21日率團訪問大陸,她當天下午在北京下榻飯店接受臺灣媒體提問故宮展品是否會出借給大陸展出時,作以上表示。
  • 臺北故宮院長:臺北故宮從未失竊過
    臺北故宮院長:臺北故宮從未失竊過2011-05-18 11:45來源:字號:小  中  大 轉發臺北故宮外景  據《環球時報》報導 北京故宮的失竊事件,使博物館的安保問題備受社會關注。作為擁有大量中華文化瑰寶的臺北故宮,其安保措施是怎樣的,歷史上是否也曾發生失竊事件?此外6月1日,《富春山居圖》將在臺北故宮實現歷史性的合璧,《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能看到觀眾的每一個動作  環球時報:臺北故宮裡的文物,哪一類是最多的?
  •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只有一個
    在歲末年初、春機孕育之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著《天府永藏》首次系統全面地介紹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沿革、淵源和各自收藏的特點,在海內外引起反響之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近期策劃運作和即將進行的一系列互訪交流、合作辦展活動為兩岸文化交流帶來濃濃的春意——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百忙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圖/中新網   在臺北故宮服務38年,於今年隨臺灣政黨輪替卸下重擔的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在這位學者型院長的任期內,臺北故宮南院於去年底開館試營運,在人流管控限制下,營運至4月30日參觀人數達62.3萬多人,超越羅浮宮朗斯分館,帶動了地方繁榮;臺北故宮的教育推廣、文創成果、國際及兩岸交流等,均有傲人成果。特別是在跟北京故宮文化交流方面多有推動。為肯定其在臺北故宮的貢獻,卸任前,馮明珠獲得一等功績獎章。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到南京就是老友相見
    【導語】24日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等一行7人順利抵達南京。在為期一天的行程中,馮明珠將在南京進行簡短訪問。  【解說】馮明珠說,她不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就是他多年的好友。此外,馮明珠的母親是南京人,讓她感到更加親切,她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將和南京博物院加大合作。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本身是藝術品
    中新社臺北八月二十日電 題:讓典藏文物活起來——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  中新社記者 曾嘉 董會峰  臺北「故宮博物院」自一九六五年建成後,一直以保護、收藏文物為主要目標。如今臺北「故宮」要讓文物活起來,凸現服務大眾的理念,剛剛上任不久的院長石守謙堪稱任重道遠。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北故宮前任院長:當年帶到臺灣的並非都是精品
    「故宮文物南遷時帶到臺灣的並非都是精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最大鎮館之寶是紫禁城」、「深圳讀書月堅持辦到第13年,累積了那麼多文化資產。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是文化的種子,我覺得這是深圳最大的特色」……11月27日晚的「在歷史的天空下」高端論壇中,北京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首次同臺論道,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擔任嘉賓主持。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在臺「大選」後已暫停文物出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5月25日報導,「5·20」臺灣新當局上任後,兩岸文化交流如何互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25日表示,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提到,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就暫停文物出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學者打臉臺北故宮新院長:故宮展出都是中國歷史文物 如何臺灣化?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深受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器重的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接任臺北故宮院長一職。他在上任前就大放厥詞,聲稱要將「故宮臺灣化」。對此,臺學者表示,明明都是中國歷史文物,要如何「臺灣化」? 據臺灣《聯合報》7月17日報導,上周,臺「行政院」宣布內閣改組後,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請辭獲準,由前「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接任一職。
  • 故宮院長:北京故宮文物數量是臺北故宮的20倍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臺北故宮也藏有銘文青銅器440餘件,包括毛公鼎、散氏盤、宗周鐘和近年新入藏的子犯編鐘等長銘重器。故宮研究院院長鄭鑫淼表示,兩岸故宮核心藏品原屬一家,互補性強,許多成組、成對的器物分藏兩地。  因此,這次「故宮藏先秦有銘青銅器研究項目」有望實現兩岸合作,對兩千餘件青銅器及其銘文做綜合考察與研究,寫出新的銘文考釋。
  • 「臺北故宮」前院長請辭北京故宮顧問,灣灣的玻璃心可以放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4日表示,為了平息她個人受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所引發的風波,她3日寄雙掛號信函向北京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請辭顧問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