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歷來有對外徵服的欲望,大概是他們島國資源匱乏,對別國的物產豐富地大物博特別羨慕吧。至少早在400多年前,日本人就有一個徵服亞洲的構想(那時候他們可能還不知道世界,不然就是徵服世界了)。
這是日本的豐臣秀吉的「偉大構想」,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先佔領朝鮮,然後以朝鮮為跳板徵服大明王朝,然後再徵服天竺(日本人可能認為天竺離中國很近,只兩公裡)。最後遷都北京,完成亞洲大一統。而具體的操作時間是7年,這是一個「七年計劃」。
現在看來日本人的這個構想當然是十分可笑的,簡直是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可能是由於豐臣秀吉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統一了日本,便有些膨脹,覺得世界都在腳下。殊不知日本在世界面前,甚至在中國面前,不過是一條蛆蟲(日本國土就很像一條蟲)。
那麼,你可能會問,日本人在400多年前的這個構想實施情況如何呢?——當然是失敗的,徹底失敗,甚至連計劃的第一步佔領朝鮮都沒能成功。朝鮮當時是中國的附屬國,大明王朝豈能坐視不管?
而且當時日本人攻打朝鮮的理由也特別奇葩,他是說日本想給天朝上國大明朝朝貢,但是朝鮮不讓他路過,所以要打朝鮮。這個理由夠奇葩吧!
日本人之所以要提出這麼一個奇葩的戰爭理由,是有一點點原因的。大明朝時中國絕對是世界上的超級超級大國,儼然一副萬邦來朝的局面。特別是鄭和下西洋後,東南亞、南亞好多國家都跑來朝貢,連萬裡之外的斯裡蘭卡都來朝貢(那時候叫錫蘭),錫蘭王子還死在了中國,他的後人現在還住在福建泉州一帶。
中國人天生是好客的,人家來朝貢你,當然要回贈回去,為了體現天朝上國的宏偉氣象,往往是好幾倍的回贈。所以,來天朝上國朝貢的小國家們帶只大象或者土特產,就能換回去10多倍的金銀財帛,這個生意多划算!
朝鮮半島的幾個國家佔著自己離得近,恨不得一年來朝貢幾百回,帶幾根高麗參、朝鮮熊膽就換回去好幾大箱子的金銀。琉球王國雖然隔著海,冒著風浪一年也要來朝貢幾十回,帶點貝殼海鮮也能換回去幾大箱子的金銀。
日本人看到這種情況不能不說羨慕,但日本不是中國的附屬國,沒有朝貢一說。不過日本人想到了以此為藉口打朝鮮,他們覺得這樣大明朝就不會出兵來幫朝鮮了。大明朝也不是傻子,日本人的這個藉口能哄誰呢?
1592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動員全日本之力組織了30萬大軍揮師朝鮮。很快日軍就佔領了朝鮮大片土地,朝鮮趕緊派侍臣向明朝求救。大明朝派出5萬大軍與朝鮮軍隊配合,便相繼收復失地,打退了日軍。
過了幾年,日軍又捲土重來,但在鳴梁海遭到明朝軍隊和朝鮮軍隊的重創,日軍又失敗了。不久之後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豐臣秀吉憂鬱而死,日本也終於認識到徵服中國的時機並不成熟,不得不養精蓄銳,日後再戰。這一等就等到了1894年的甲午戰爭。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中外逸聞秘史、百年歷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異事件 | 大嘴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