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前,豐巢暗憋著放了大招。
公司官網顯示,「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服務,同時優化資源的利用效率,豐巢於4月30日推出會員服務。」
不僅如此,幾天過後,併購行業老二的消息傳來,豐巢以「你惹不起」的姿態出現了。
和小區硬碰硬,強推收費的豐巢與當年拒不配合執法部門的滴滴有沒有些許相似之處,而這場事件中豐巢公關暴露出的以上凌下姿態卻讓事件越演越烈。
壹
2015年6月7日,豐巢誕生,總投資規模為5億元,其中順豐佔35%,申通、中通和韻達各佔20%,普洛斯則佔5%。
此後幾年,豐巢連續進行了4輪融資,總規模達55.7億元,期間,各路資本輪番登場,而通達系、普洛斯則相繼退出。天眼查顯示,目前豐巢的實際控制人為順豐掌門人王衛,間接持股比例高達82.55%。
在此次收費實施前,豐巢一直採用向快遞員單向收費的方式。這是因為有豐巢櫃的情況下,快遞員的運送路線就是A到B,A是快遞點,B是豐巢或者代收點,是一對一,而如果每一個快遞都要送上門,會因為電話未接、小區管理人不讓進,配送路線千萬條等原因讓效率驟降。
有人可能會問,豐巢櫃也為取件人提供了便利,為什麼不能收取費用呢?
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明確:「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不過,保管期具體時限沒有明確說明,一般由各個快遞櫃品牌自行設定。
應該說豐巢提出收費是有法律依據的,然而真能如此麼?
《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同樣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未經用戶同意擅自將快件投入智能快件箱屬於不規範行為,用戶可以進行投訴或舉報。」
可以看到,快遞件本來應當送到收件人要求的地點,快遞櫃並不是默認選項,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只能收到一條簡訊:「您的包裹已放在小區快遞櫃,取件碼XXXX,請及時領取。」
牛牛研究中心認為如果前提是已經取得收件人同意後才被放入豐巢櫃,別說是5毛,哪怕是5塊,都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在未被告知是否可以放入快遞櫃情況下,卻要付出相應的成本,也不考慮是否對用戶帶來了不便,可以說就十分霸道了。
貳
豐巢的收費是有充足的底氣的,因為環顧智能快遞櫃市場,他已經找不到對手。
5月5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豐巢開曼的子公司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的運營主體)及其股東籤署一攬子交易協議,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成為豐巢開曼的全資子公司。
收購行業老三中集e棧後,行業老二再被豐巢拿下。從市場佔有率來看,截至2020年3月31日,豐巢目前投入約178000個快遞櫃,櫃機佔比約44%;中郵速遞易佔比約25%,收購后豐巢市佔率將達69%。
如同此前滴滴被爆出「店大欺客」甚至不配合執法部門工作,豐巢也作出了讓人目瞪口呆的操作:控評+盲目自大。
在收費被部分人抵制後,豐巢智能櫃公眾號發表了一封給客戶的公開信,底下回帖中卻清一色的支持聲音,反對意見的評論根本不被公布。
不僅如此,豐巢與小區的掐架也顯示出趾高氣揚的姿態。
在杭州東新園小區業主委員會宣告豐巢快遞櫃停用後,5月9日,豐巢科技發布《東新園業委會事件聲明》,稱2019年豐巢與東新園業委會、物業公司籤訂三方協議,約定每年支付高額進場費。豐巢在聲明中表示,業委會單方面斷電已經構成違約,已對公司造成巨大經濟與商譽損失,也給小區業主和快遞員帶來諸多不便。豐巢公司保留追索東新園業委會毀約的責任權利,同時將依據合約追索相關經濟和商譽損失。
對此,昨日晚間上海中環花苑小區(以下簡稱中環花苑)給豐巢的公開信從企業經營、業務流程、通識邏輯、業委會角度、小區訴求等方面給出了反駁。
首先是高額進場費,中環花苑表示,「以我們小區為例,每臺快遞櫃平均每天的場地租金收入(含電費)就十幾元,並不高昂,既然你們說「我國快遞業務高速發展帶來快遞櫃周轉效率的問題」,那可以理解為現在快遞櫃是滿負荷運轉的,即使每個格子周轉率一天只有一次,單個快遞櫃80格,取快遞員支付費用三檔的中間值0.4元/單計算,每天收入至少為36元。也就是說已經投入使用的豐巢櫃每天的利潤率為240%甚至更多。已經完全可以自我造血不說,還有大量的櫃身貼紙廣告、櫃機屏幕和手機端的廣告收入另計。」
昨日召開的東新園業委會、物業公司組織小範圍媒體溝通會上,該業委會副主任陳先生也表示,「當時和豐巢籤訂的是服務合同,不屬於純經營性質,是服務於業主生活的半公益項目,與小區內純粹的商業運營櫃收費相比,並不是『高額」。」
其次關於「沒有強制用戶付費使用,可以選擇不使用豐巢服務」,中環花苑稱,「這個說法是本末倒置用結果解釋原因。快遞件是用戶和快遞公司之間形成的契約關係,這中間其實本沒有豐巢櫃什麼事情,豐巢櫃在這裡是橫插一腳截流的角色。前面提到了快遞員後項付費的模式,快遞員願意使用並付費是因為快遞櫃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於是當快遞員圖方便的時候用戶的包裹就會被豐巢「收入囊中」,這個時候再讓用戶在取件的時候選擇「是否使用豐巢?」則額外增加了學習成本耗費了精力,貴公司沒有權利要求用戶這樣去操作,更不能剝奪用戶可以足不出戶收到快遞的權利。所以貴公司要把願意採用豐巢服務的客戶(比如上班族,比如獨住單身女子)和其他客戶區分開來。」
業委會違約部分,中環花苑更是要求回懟的毫不留情。「在這裡,我們認為貴公司的法務需要深入學習和了解《物權法》和《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文書。」
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稱:快遞入櫃需經收件人同意,本是硬性規定,在具體執行中卻變了形。而入櫃超時收費,則加劇了民眾的擔心和不滿。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容侵犯,有關制度設計的尊嚴不容挑戰。強扭的瓜不甜,民眾聲音值得傾聽。快遞「最後100米」難題,亟需各界求解。
以為已成行業龍頭,下場與小區掐架,最終卻可能被反殺,豐巢公關的盲目自大,看不起用戶已經埋下苦果。
多家媒體報導稱,目前杭州、上海「對豐巢說不」的小區已超百家,而首度停用豐巢的杭州東新園小區也表示,「自東新園小區7日停用豐巢快遞櫃後,我們小區微信群、QQ群裡99%的業主表達了支持意見,僅個位數業主提出過質疑。」
與豐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菜鳥驛站,5月7日,菜鳥驛站宣布,為了保障社區居民就業,將繼續延長「專項就業扶持計劃」,降低門檻的同時,持續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包裹服務。
豐巢的公關團隊可能在為菜鳥驛站打工,往後,連愛奇藝會員都要靠借的消費者們以後的包裹上也許都會多上一句:「請放菜鳥,謝謝。」
叄
最後,牛牛研究中心為讀者們再分享點別的小瓜。
一、豐巢的虧損真是沒向用戶收費的鍋麼?
有媒體披露從相關的投資機構拿到的豐巢的財務數據,截止2016年12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約為13億元,負債總額為6.3億元,全年營業收入2,255萬元,淨利潤-2.5億元。到2017年12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則為45.86億元,負債總額為17.57億元,全年營業收入3.084億元,淨利潤為-3.85億元,虧損在逐年擴大。
然而,會計裡從來不單獨談淨利潤,這只是紙面富貴,現金流好不好才是王道。京東此前年年虧損,有人說它是差公司麼,因為大量的物流配套設施建設,京東的虧損從來只是折舊、攤銷等造成的,它的現金流卻一直很健康。一直在擴張的豐巢,近18萬組的快遞櫃,虧損有多少是因為折舊造成的,沒向用戶收費真是「虧損」的鍋?按照中環花苑的說法,小區裡的快遞櫃已經能自我造血,這個鍋,用戶還真不該背。
不僅如此,用戶還可能是受害者。有人心疼豐巢虧錢,有人心疼快遞員累,又有多少人心疼包裹被強制放到蜂巢櫃中的收件人,他們本來可以在家裡等著送貨上門,卻因為豐巢橫插一腳不得不被迫告知去櫃中收件,還可能因為之後的忙碌而被收費,他們不辛苦麼?
二、豐巢下了什麼棋?
圍魏救趙,緩解當前順豐市佔率下滑的窘境,甚至真正實現收費或許是豐巢之後的打算。
最新資料顯示,通達系市場份額逐漸提升,而順豐則在今年2月以來下滑明顯,這雖然僅是暫時的,但對長期以來一直執牛耳的順豐並不是好兆頭。
有少數評論稱,豐巢事件中,唯一不合規的只是未經用戶批准將包裹放到豐巢櫃,這裡面需要負責的是快遞公司和快遞員。
當用戶發現對豐巢無可奈何的時候,只能投訴快遞員。這種情況下,快遞員要麼認罰,要麼就只能按照標準把快件送貨上門,這樣會極大的降低每個快遞員的工作效率。最終快遞公司要麼大量招人,要麼就只能向豐巢妥協,提高運件成本。
無獨有偶,「通達系」快遞公司申通、圓通、百世、韻達,先後於5月8日、9日同時宣布「調整快遞價格」,理由均為全國高速公路恢復收費。
逼迫競爭對手漲價,豐巢這一拳打的可還行。
此外,現在拋出12小時,也可能只是為了後面爭取談判空間,如果後面經過各種發酵和撕逼,豐巢宣布改為24小時才收費,是不是就顯得合理很多了呢?
畢竟魯迅的《無聲的中國》曾說過: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三、順豐的會計處理
5月6日,順豐不僅公告稱中郵智遞正式成為豐巢的子公司,還表態放棄對「豐巢科技與中郵智遞」二者重組的優先增資權,對豐巢開曼的持股比例將從13.67%稀釋至9.75%。
有人對此表示是因為豐巢一直在虧錢,順豐看不上快遞櫃業務,但如何解釋王衛先生從通達系手中受讓股份,目前仍持有82.55%的股權呢?
事實上,並不是因為豐巢不賺錢,只不過因為會計處理的需要。
2017年8月,順豐將豐巢科技從上市公司的體系中剝離出來,同時將持股比例降低到了15%,自此順豐不再擁有豐巢科技的董事提名權,這樣處理的結果就是豐巢從「長期股權投資」變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結果有兩個,一是實現投資收益,報表更好看。順豐2017年年報顯示,由於「向其控股股東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德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深圳瑋榮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瑋榮」)轉讓其擁有的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科技」)的15.8636%的股權,該交易公司實現稅後淨利潤8.74億元(投資收益11.04億元)」。
與此同時,由於豐巢此前為聯營企業,按照權益法核算,豐巢的經營成果會對順豐的損益造成影響,而如今哪怕豐巢虧成狗,只要估值一直往上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豐巢對順豐的財報淨利潤只有好處,以下為2017年年報圖示:
行業第一,佔據份額達70%的豐巢此次收費只不過是成長為巨獸後的第一次試探,資本需要回報,我們可以理解,但沾著社畜們的鮮血,真的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