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顯示日軍曾撥53.2萬日元巨款設立慰安所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檔案顯示日軍曾撥53.2萬日元巨款設立慰安所

2014-07-04 15:14:25來源:齊魯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3日在京舉行的「吉林省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就日本侵華檔案中的「慰安婦」、戰俘勞工等問題進行剖析。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智良:由吉林省檔案館公布的日本關東憲兵隊檔案中記載,日軍在東北各地、華北、華中地區以及印度尼西亞爪哇等地普遍設立慰安所,甚至有「慰安婦」與日軍官兵的比例、某個時段日軍官兵進入慰安所的人數統計等。在關東軍的郵件檢閱檔案中,保存有許多被刪除的日軍官兵通信內容,裡面也記載了許多日軍推行「慰安婦」制度的細節。尤其是日軍7990部隊獲得日軍上層批准,通過偽滿中央銀行在數個月裡匯款53.2萬日元巨款,用於強徵婦女、設立慰安所,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日軍設立「慰安婦」是一種國家行為。這些檔案是揭露日本實施性奴隸制度等暴行的新證據。

  中央檔案館副館長李明華:按日本關東軍文件界定,從駐華北日軍移交關東軍的俘虜、投降兵用做軍用勞工者為「特種工人」,即「特殊工人」。據有關資料記載,華北日軍在1941年至1943年對國共雙方軍隊發動的歷次大規模治安討伐作戰中,強擄抓捕10餘萬至20萬國民黨軍和八路軍戰俘及抗日根據地平民充當戰俘勞工(或特殊勞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人民自發組織了對日本侵華時期奴役勞工的調查索賠,但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道歉和賠償,也是迄今尚未得到妥善處理的現實的重大人權問題。新發現和公布的檔案,為包括「特殊工人」在內的被奴役勞工及家屬向日本方面的索賠提供了新的補充依據。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首份侵華日軍慰安婦檔案 揭露綏陽日軍慰安所歷史真相
    據省檔案館專家聶博馨處長介紹,在對日偽檔案翻譯整理過程中,在日偽警務廳、國境警察隊的檔案裡,發現了有關侵華日軍在綏陽設立慰安所的檔案。聶博馨說,黑龍江檔案館館藏的綏陽縣(綏陽鎮)設置慰安所的檔案向世人揭示了侵華日軍在佔領區中蘇邊境設置慰安所的過程。
  • 直擊侵華日軍設立的慰安所:圖5女子緊張不安,圖6日軍正排隊進入
    照片中就是日軍在上海設立的一處「慰安所」。淞滬會戰後,上海淪陷,很快日軍向蘇州進軍。作為江蘇的東大門,崑山早在上海淪陷前就一直受到日軍的空襲,城中大批建築被炸毀。加之守備力量薄弱,1937年11月15日,崑山淪陷。照片中就是崑山淪陷後日軍在此設立的「慰安所」,上面還寫著「皇軍休憩所」幾個刺眼的大字。為了保證士兵不被感染疾病,日軍會定期給「慰安所」中的女子「檢查」身體。
  •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涉及23個國家地區海外網12月23日消息,在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日軍二戰慰安婦問題的資料。最近,該館時隔10年修訂了記錄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所在地的「日本軍慰安所地圖」,並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
  • 上海166個日軍慰安所分布圖首公布 大多變居民樓
    新聞晨報 朱曉芳   上師大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舉行了「血色殘陽『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歷史記憶」展覽,166個上海日軍慰安所分布圖第一次被展示出來,為確定這166個慰安所位置,研究團隊用時22年。  昨天的展覽還展示了日軍實施慰安婦制度的檔案,以及中國大陸20位慰安婦倖存者肖像。
  • 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該不該保護?
    現場一片狼藉,堆滿了廢棄的家具和生活用品,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使用這裡留下許多上海裡弄的生活氣息,很難想像70多年前曾經是當時最大的日軍慰安所。  原為海軍陸戰隊高級慰安所  根據資料顯示,這棟房子建於20世紀20年代,主人是一位廣東籍的紡織廠老闆。
  • 日軍摧殘亞洲數十萬「慰安婦」:連小學女生也不放過
    根據日本軍醫機構保存的檔案,由於戰事不利,情緒低落的日軍士兵把牴觸情緒發洩在了蘇俄婦女身上,強姦事件層出不窮,並導致性病在日軍中大規模流行,從而嚴重削弱了日軍的戰鬥力。據日本有關方面統計,死於性病的日軍官兵超出了陣亡的官兵。當時近20%的日軍士兵患有性病,約合1.2萬人,總數相當於日軍一個師團。從那時起,日軍高層便開始考慮大量擄掠被佔領國女性充當日軍軍妓,以避免性病流行減弱日軍戰鬥力。
  • 日本慰安婦資料館修訂二戰日軍慰安所地圖 涉及23個國家地區
    海外網12月23日電在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內,展示了很多有關日軍二戰慰安婦問題的資料。最近,該館時隔10年修訂了記錄戰時日軍設置慰安所所在地的「日本軍慰安所地圖」,並在其官網上正式發布。
  • 日軍曾到南京一難民所提出挑選百名慰安婦
    就在這樣一幅日常生活的畫面旁邊,有一條連接中山東路和科巷的「利濟巷」,70多年前,利濟巷2號是日軍設立的一處慰安所,如今這裡仍然保留7棟房屋共2000平方米左右的舊址,是亞洲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舊址。  利濟巷大約300米長,並沒有門牌號,當被問及「利濟巷2號」在哪裡時,周圍的居民多表示不了解。
  • 深藏在上海的這個洋樓,曾是日軍的「慰安所」,如今是普通居民樓
    《上海日軍慰安所實錄》一書中,就詳細披露了上海149個日軍慰安所的舊址,其中,現在的東寶興路125弄1號至3號,被證實就是上海乃至亞洲第一個日本慰安所,當年日本人稱這裡為「大一沙龍」。「海軍特別慰安所」,逐漸的,這裡形成了一個規模頗大的慰安所。
  • 南京40多慰安所:大多數被拆 有的成停車場(圖)
    當年,南京是日本侵華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所在地,駐防日軍眾多,曾是日本當局慰安所與慰安婦數量比較多的一個城市,不過現在很多慰安所舊址連痕跡都沒了,南京主城區只剩下4處,這個消息經現代快報披露後,很多讀者和專家打來電話呼籲:那些已消失的舊址也應該進行調查,掌握它們的相關歷史,並在原有的位置立「標誌碑」,讓大家記住歷史,珍惜和平。
  • 日軍鐵蹄下嶽陽百姓的悲慘生活 漢奸為討好將女兒送進了慰安所
    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嶽陽樓記》從此讓嶽陽名聞天下,但不幸的是在1938年11月,這座古城落入到了侵華日軍手中。當時日軍在佔領嶽陽後就曾狂妄的高喊:「嶽陽既下,長沙垂手可得。」1939年3月15日,日軍為了滿足他們的獸慾,限令嶽陽偽維持會在三日內徵集三百名年輕貌美的女子組建慰安所,並要求將這些婦女集中到城內縣立小學由日本軍官進行檢閱。因為人數不足,偽維持會長費某遭到了日軍的當場呵斥。漢奸費某見無法向日軍交差,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女兒啟貞和親友的女兒送入慰安所裡湊足人數。
  • 揭秘雲南松山日軍慰安所
    自從1942年日本就開始進駐緬甸,侵略緬甸的同時還企圖從緬甸進入中國的滇西,中國遠徵軍為此炸毀通往緬甸的大橋,而後日軍就一直佔領著松山,在這裡,日本人不僅到處燒殺搶掠,還把當地民眾抓來為其修建房屋、橋梁等工事,而且還在這裡設立了慰安所,而慰安所中的婦女有的是日本本土的女人,更多的是從外面誘騙抓捕回來的女人,那名懷孕的朝鮮女人叫樸永心,十幾歲的時候被日本以「招募女勤務員的名義
  • 南京大屠殺記憶:4座紀念館、18處叢葬地、30餘處避難所、58處慰安所
    這座難民收容所由德國人卡爾·京特與丹麥人辛德貝格設立,主要接納南京郊區棲霞、江寧、湯山、句容的農民,以及從城裡逃過去的難民與潰散的軍隊官兵。卡爾·京特與辛德貝格不僅在這個難民所裡收容、救護了3萬多中國軍民,而且還阻撓日軍焚燒工廠附近的攝山鎮,關心與幫助棲霞寺難民所。沿著江南水泥廠一路向西,四公裡左右就是棲霞寺。
  • 日軍佔領杭州場景:到嶽飛墓前祭拜,圖8為慰安所門口排隊的日軍
    【日軍佔領杭州】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日本侵略中國時所犯的罪行。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於12月24日攻入杭州,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日本軍刀下的百姓】佔領杭州的日軍為18師團,其師團長叫牛島貞雄,十分兇殘。
  • 日本如何稱呼慰安所?名字很別致,背後卻很噁心,是侵略的一部分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這些由日本婦女應徵入伍的軍妓,和日軍在其他地區強徵的慰安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二戰的時候,作為帝國主義的日本,曾經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地區、澳大利亞以及歐美等地,強徵當地的婦女,充當慰安婦。從這一部分來看,和上面的軍妓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這一部分慰安婦,是在日軍刺刀下被強行逼迫的結果,是日軍有組織有計劃地強徵或者是騙徵。
  • 消失的慰安所「海乃家」
    著名作家陳丹燕女士因為是2016年2月22日上午在朋友圈中發出一張老式裡弄的照片,並稱「虹口區正在拆除舊日本慰安所海乃家舊址,不應該」。顯然認同這樣的建築應該儘可能地保留。「海乃家」的一樓大廳裡貼有全部「慰安婦」的照片,並貼著「一花5日元」的紙條。慰安所規則指出,付錢須用軍票。圖為「海乃家」的管理者在虹口公園遊玩。日本籍「慰安婦」多是老闆坂下親自去日本招募的,因此坂下熊藏幾乎每年要到日本去三次。
  • 抗日戰爭遺址老照片,直擊侵華日軍731部隊,日軍慰安所遺址曝光
    日寇侵華期間建立多處慰安所,固然那段歷史過去了,卻讓整個大地保存著對它的驚慌和記憶,圖為董家溝日軍慰安所遺址航拍圖。慰安所天井內,一根粗大的圓木豎立當中,此柱為「歷史的羞恥柱」,記錄著歷史的罪人和他所犯下的滔天罪過。
  • 慰安婦訴說日軍暴行:慰安所是座人間地獄
    昨日,在侵華日軍半個多世紀前修築的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東寧要塞附近的一個偏僻的小村,75歲的慰安婦倖存者艾香,終於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6年的鮮為人知的歷史。  東寧曾運來1000多名慰安婦  東寧要塞坐落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境內,據縣文物館的領導介紹,「二戰」時,侵華日軍曾在這隻有3.5萬人的小縣裡囤駐關東軍3個師團計13萬人,從1933年至1945年建立了數百個現代化的軍事工程,被日本人稱為「永久的東方馬其諾防線」。面對這麼龐大的隊伍,為了穩定軍心,日本人便用火車運來了1000多名慰安婦。
  • 關東憲兵隊檔案中 反映日軍奴役勞工的檔案
    記載了在六月四日拂曉時分,東安省雞寧縣滿洲地五八六0部隊寺尾作業隊從事道路工程施工的金振東、魏連知2人冒雨逃出「特殊工人」收容所的警戒網(逃走原因未在檔案中顯示)。由於逃走地點為國境地帶,憲兵隊要求搜查通緝並對餘下的「特殊工人」嚴加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