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新發現南宋古墓葬等21處文物點

2020-12-12 搜狐網

  新華網海口7月18日電(記者趙葉蘋)記者從三亞市文化體育局獲悉,該市在執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新發現文物點21處,其中包括南宋時期的古墓葬。

  從去年12月開始,三亞成立專門的文物普查小組,對全市範圍進行文物普查。

據了解,三亞目前在冊登記的文物(遺物)點近80處,已複查原在冊登記的文物點達85%,完成全市各鄉鎮所需普查的122村(農場)的54.9%,新發現文物點21處,徵集南宋時期瓷器若干件。

  在新發現的文物點中,包括發現崖州古城西北面城牆段,5孔磚拱橋,古民居建築群共170間(其中70間保存完整);發現南宋時期古墓葬1處;發現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6處等。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葬是在哪裡?古墓葬涉及多個朝代­  近日,中山大學一在建食堂發現古墓葬的新聞引發關注,當地考古部門已經介入勘探。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已發現的墓葬包括漢代、明清等多個時期,但受後期活動影響,破壞較為嚴重,目前考古工作者仍在現場進一步勘探。
  • 藤橋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古墓群三亞見證千年前的海上絲綢之路(組圖)
    >  位於三亞海棠灣鎮(原名藤橋鎮),是一處迄今為止在我國南方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延續時間較長的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墓地,共發現墓葬45座。  三村民開荒發現古墓群  4日上午,記者來到三亞市海棠灣鎮東溪村看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藤橋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古墓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藤橋古墓群  位於海棠灣鎮(原藤橋鎮)東溪村東3公裡處,屬唐、宋、元時期文物。
  • 研究收穫┃左凱文:江寧竹山古墓與南宋太尉王鑑
    江寧竹山墓的發掘簡報以《南京江寧竹山元墓》為題,發表於《南京文物考古新發現》(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後又收錄在《南京考古資料彙編》(鳳凰出版社,2013年)之中。發掘資料公布後,學界對於該墓的時代判斷鮮有異議,《江寧文物》《江寧區文化志》《南京山水城林》等書皆採用了簡報的判斷,稱該墓為「竹山元代墓葬」或「竹山元代墓」。
  • 延平西芹鎮高鐵站施工現場發現元代古墓葬一座
    原標題:延平區西芹鎮發現古墓葬清理墓葬場景 本報訊 1月25日,記者從市博物館獲悉,南龍鐵路西芹段高鐵西站施工現場於1月19日發現古墓葬一座,該墓葬位於延平區西芹鎮板應一路臨水宮北側,搶救性發掘工作已順利完成,相關資料正在進一步整理之中。
  •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現場圖 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
    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現場圖 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時間:2020-06-05 21:54   來源:大河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門峽發現600多座古墓葬現場圖 距離黃河大概有500米 近日,黃河邊古陝州城附近發現一片古墓群,到目前為止,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經挖掘出來六百多座墓葬,出土各類器物兩千餘件
  • 河北承德市區在建小區發現遼代古墓葬
    中新社承德5月1日電 (張帆 白子軍 張群嶺)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宣傳部1日透露,雙灤區雙峰碧境的在建小區內發現了遼代古墓葬,並挖掘出數件文物。據介紹,經過挖掘清理,發現該墓葬為單室六角墓,坐北向南。墓門兩側用青色方磚和條磚壘砌而成,一側殘高約1.5米,另一側已被建設單位完全損毀,中間用不規則石塊封堵。
  • 古寺發現一塊青磚,專家斷定底下有古墓,挖掘後發現墓主人很有名
    劉光世於公元1142年去世,葬禮規格極高,隨後在歷史變遷當中,劉光世的墓葬不知所蹤,直到前些年在顯寧寺的意外發現,讓這位大將的蹤跡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顯寧寺是杭州的一處古建築,雖然它已經十分破敗,但由於歷史悠久,因此文化部門還是會經常對它進行文物普查。而就是在一次文物普查過程中,考古隊在寺廟外圍發現一塊青磚。
  • 山西兩年追回文物4萬件 盜掘古墓葬犯罪「零發案」
    山西省公安廳供圖中新網太原6月25日電 (李庭耀)「累計破獲文物犯罪案件138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176人,打掉文物犯罪團夥227個,追繳涉案文物42657件。收繳涉案文物涵蓋夏至明清的各個歷史時期。」這是山西公安機關近兩年來打擊文物犯罪方面取得的成果。2018年5月至今,山西盜掘古墓葬犯罪實現了「零發案」。
  • 合謀盜掘古墓葬 8名「摸金校尉」未得手仍獲刑
    、宣告緩刑一年六個月不等刑罰,並處相應罰金。案情回顧在定遠縣拂曉鄉某村民組,有一處漢代墓葬,當地人稱之為小雙墩漢墓,經鑑定,該古墓葬具有較高文物價值,並具備申報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因挖掘期間出現矛盾,被告人任某瑞、崔某光及趙某堂中途翻牆逃離現場,剩餘人員最終將墓穴挖通,但並未發現任何文物。現場挖掘過程中,被告人張某星負責外圍採購物資並運送至現場,偶爾參與現場提土工作,被告人餘某海為現場挖掘人員送糧送菜、繳納水電費。案發後,根據現場勘探,此次盜墓現場留下一條總長約58米,寬約1米,高約1.1米,頂部距離地面約2米的盜洞。
  • 男子自製「法寶」掘漢至六朝古墓葬 換取十年刑罰
    男子自製「法寶」掘漢至六朝古墓葬 換取十年刑罰 2015-03-12 16:21:48,並成功竊得若干文物。  據公訴機關指控,2014年7月初的一天,嚴某與楊某在寧波橫溪鎮孔家潭村毛竹山上利用鐵鍬等工具盜挖了一座古墓,未竊得財物。後二人又在該片山的竹林中部位置盜挖了一處古墓,竊得一隻青釉碗和一隻青釉雙復系盤口壺。之後一天,嚴某又在此古墓中盜挖出一隻青釉雙復系盤口壺。經鑑定,二人盜挖的墳墓系漢至六朝古墓葬,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涉案三件物品均為一般文物。
  • 四川雙流機場發現大型古墓 挖出南宋夫妻火葬墓
    雙流挖出南宋夫妻火葬墓  雙流機場新航管區發現25座大型古墓  昨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雙流縣文物管理所對位於雙流縣東升鎮青岡村雙流機場新航管樓建設工地發現的古墓群進行了現場發掘和清理,其中一座大型西漢土坑木槨墓,規模僅次於綿陽雙包山的西漢諸侯王木槨墓
  • 村民開荒挖出春秋古墓葬
    從古墓出土的陶鼎和陶豆。古墓殘存的部分零碎陶片。    河源和平縣文物普查隊對古墓葬進行搶救性挖掘 出土多件陶鼎與陶豆    河源市和平縣大壩鎮水背村村民吳某日前在自家山嶺甲子崗(地名)開山墾荒時,意外挖出一處古墓。當地文物普查隊隨後在大壩鎮水背村進行搶救性挖掘,先後從古墓內出土完整文物4件及部分零碎陶片。
  • 廣西警方破獲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 追回戰國時期文物21件套
    近日,廣西賀州市公安局成功偵破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追回在賀州出土的被盜掘文物21件,均為戰國時期陪葬品,其中3件為廣西首見。2020年10月,賀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收到賀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下發的一條涉嫌倒賣文物犯罪線索後立即展開偵查,在初步查明一個涉嫌盜掘古墓、倒賣文物的團夥後,對其進行嚴密布控。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比對和分析研判,犯罪嫌疑人逐步浮出水面。
  • 永州發現 27座隋唐古墓
    項目南面距五裡坪古墓群的1.5公裡,距南平古城約4公裡。項目建設範圍內以低矮的丘陵為主,西北部區域為農田。 為了搶救項目範圍內的文物,2019年4月~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該項目的調查和勘探工作。
  • 2017年中國發生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308起
    中新社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文物局16日在北京通報了2017年度中國全國文物行政執法和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共處置文物安全案件事故401起,其中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件308起。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 樂平發現南宋豪華夫妻合葬古墓 工地承包商入墓地「撿寶」
    樂平市博物館副書記江永明判斷,古墓是南宋時期的,距今有800餘年歷史。兩口墓穴之隔著一塊青石板,疑為夫妻合葬。  去年12月26日,樂平市浯口鎮轄內發現古墓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地村民稱,不少人到古墓哄搶。警方及時介入調查,已追回銅鏡、硯臺等部分文物。  這座古墓被打開的當天,究竟遭遇了什麼?2月3日,本報記者趕赴樂平展開調查。
  • 梁帶村古墓葬保護區一期封護網工程告竣
    本報訊(記者原建軍)震驚全國的韓城梁帶村周代諸侯墓葬群,自從發現以來就成了山西、河南等地盜墓團夥重點下手的對象。目前,我省投資100多萬元的防護措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第一期工程已經全部完工。  韓城市梁帶村周代古墓葬遺址是去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今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三亞穆斯林古墓:銘刻海上絲路的厚重歷史
    「藤橋墓群」位於海棠灣鎮東溪村東三公裡處的一片林地,2006年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撥開密實的樹枝,低矮的珊瑚石墓碑在各處散落,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形制,墓碑上隱約能看到阿拉伯碑文,石碑前還殘留著民眾祈禱時留下的祭品。  「在一些穆斯林看來,這裡安葬的是他們的祖先,曾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經商路過,後來留在了這裡。」海棠灣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李萬豪告訴記者。
  • 重慶挖出南宋江津縣令古墓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古墓群遠景。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2013 年4 月,重慶市北碚區澄江鎮村民修建鄉村公路時發現一處古墓群,關於古墓的研究最近有了新進展。28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白九江透露,墓主楊元甲曾為南充、江津縣令。
  • 南宋黃默堂古墓藏身蓮花山 墓塔呈六邊形(圖)
    早些年,記者還以為它是香港什麼人的墓,在清墳行動中倖存;這次因策劃「尋訪深圳海洋文化歷史地標」大型採訪,我們才知道這是一座大有講究的南宋古墓。  黃默堂墓的發現  蓮花山並不雄偉,高僅百米,自古這裡便是當地居民的風水山,墓葬多多。  1991年深圳考古工作者在下沙走訪時聽說,村裡在蓮花山下尚有祭祖的祖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