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我國是聖人一般的存在,其實不僅僅是在我國,在世界上孔子的地位都是不一般的。孔子的身份地位尊貴,這死後的墓肯定也不能草草了之,在世界上現存的就有很多的孔廟來紀念孔子這個偉大的聖人,更有孔林這龐大的家族墓地。孔林,也叫至聖林,在孔林中還有一條聖水,而這個聖水,居然是秦始皇幫忙挖的。
秦始皇怎麼會幫孔子修建陵墓呢?說起來應該沒有人會相信,但是事實確實是如此。有人問了,秦始皇這麼討厭孔子,甚至還將有關於孔子的書全燒了,「焚書坑儒」的故事人盡皆知,怎麼會幫孔子修建陵墓呢?難道是秦始皇對「焚書坑儒」這一行為產生了內疚之心?
其實,孔林這塊地方是孔子自己選的,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就有記載,孔子在直到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把自己的弟子子貢叫過來,說自己的陽壽將盡,想要選一塊自己的墓地,於是子貢就陪著孔子走遍了山東的山山水水,最後在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濱選了一塊地,這就成了後來我們看見的孔林了。
在秦朝統治年間,秦始皇不是沒有對孔林動過「壞腦筋」,當時的秦始皇認為光是「焚書坑儒」還遠遠不夠,於是又跑到了孔林,想要摧毀孔林,派兵將孔林裡的樹給砍了,還挖坑引水,試圖將孔林淹沒,破壞孔林的風水。但是當時的孔林「風景」很好,到處都是山山水水,哪裡是輕易能淹的呢?秦始皇挖孔子陵墓的這個行為,不僅沒有毀掉孔林,還幫了他一個大忙。
原來,孔子的後代一直想給孔子的陵墓挖一個水渠,但是又一直沒有挖成,秦始皇的這個舉動就算是幫孔子的後代「鬆土」了,挖出了一道又一道的水渠,再加上秦朝僅僅挖了幾年就退位了,以後的歷代皇帝們又都對孔子的主張非常讚賞,自然也就對孔子的陵墓十分敬畏,於是時不時的就派人到孔林裡修整,這就形成了現在我們在孔林中看到的「聖水」。
孔林現在的面積已經有2平方公裡,前前後後共修整過13次,擴增植株5次,擴充林地3次,現在的林地植株已經多達10萬株,孔子及其後代世世代代都被埋葬在這孔林中,相信以後的規模還會擴大,在1994年,孔林也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是難以複製的奇蹟,也不知道秦始皇知道後會不會生氣呢?另外,在孔林中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孔林中的聖水不會幹涸,裡面除了孔子及其後代種下的樹之外鮮有其他的動物,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孔子在天上也在默默的守護著他的陵墓嗎?這其中的緣由我們不得而知,只能希望日後的科技能夠越來越發達,從而揭開這一謎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