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東飲食,你會想到什麼?九轉大腸?糖醋鯉魚?比起這些飯店裡才能吃到的菜餚,煎餅卷大蔥,可以說是最接地氣、最具代表性的了。
去年冬天,有朋友送了我們幾捆章丘大蔥,就像大家所熟知的那樣,章丘大蔥比人高,這幾捆大蔥一來,就被我們放在了陽臺上,即便天天冒著寒風,開窗透氣,也擋不住這五六十斤的大蔥所散發出來的味道。
聞著蔥香,就不由得讓人想起關於蔥的事情。
在來山東之前,我對於煎餅卷大蔥一直是嗤之以鼻的,蔥不是用來熗鍋的嗎?聞起來那麼嗆鼻子,有什麼好吃的。
直到自己真正嘗試著吃過一次章丘大蔥卷的煎餅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蔥的偏見有多大,其實,蔥的「味」其實是很妙的。
「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兵」。蔥,性熱,耐寒,味辛,氣溫,入足陽明胃經,及手太陰肺脈。疏通關節,祛逐風邪,上能通督脈,散寒開竅;下能通任脈,湧出唾液、眼淚、胃液。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做飯的時候要放蔥,或者用蔥熗鍋?一來可以喚醒食慾,二是平衡食物的陰寒屬性。
除此之外,蔥還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尤其是蔥白的部分。
還記得小時候感冒,頭疼鼻塞,吃什麼都沒有胃口,父母就會為我準備上一碗麵,蔥花、薑末、香菜、胡椒粉,加上一點點山西的老陳醋,少許鹽調口,冒著幾星油花……
不需要任何東西提鮮,單聞味兒就胃口大開,吸溜上幾口麵條,喝上幾口湯,汗就出來了。
一碗麵下去,頭不暈了,鼻子通了,感冒也好的七七八八。當時只覺得很神奇,其他小朋友生病要吃藥,我只需要喝碗麵條就好了。
現在想想,那碗小時候喝的麵條其實並不簡單,它包含著人們通過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對於氣味的認知。
「蔥辣鼻子蒜辣心,芥末單辣鼻筋梁」,能感受到這些滋味,生活才能有滋有味。
挺起民族的脊梁
從醒筋開始
關注
感冒了,多喝熱水呀! 點這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