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生產力還很低下的時候,世界整體都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自然經濟為主體。自然經濟強的國家就是強國,自然經濟強的國家就是高度文明。這裡面首屈一指的便是中國。
中國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因為國家不抑土地兼併。農民沒法好好種地,種不了地就沒糧食吃,就沒生存,只好起反叛之心。
中國曾有好幾次土地改革,比如20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期的土地改革,還有就是國民黨敗逃臺灣後蔣先生在臺灣進行的土地改革。再往前追溯的話,有清朝的攤丁入畝和唐朝的租庸調改革。
然而在美國這樣一個建立不到三百年的新興國家,也進行過多次的土地改革。比如南北戰爭期間林肯領導的土地改革。甚至美國在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土改。
一、為啥要搞土改呢?
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土地改革。通俗意義講就是不能讓20%的人佔著80%的地,但是他又不種,就是白白佔著。這樣想種地的人種不了,不想種地的人就把地晾在那,弄到最後大家都得餓死。於是統治者為了讓大家都幸福的生活,就重新分配土地,讓想種地的人能種上地,這就是土地改革了。
那麼土地改革有什麼好處呢?統治者對土地的重新分配,不僅可以有效地維護自己的統治秩序,使社會安定下來。還可以極高地促進農民的勞動積極性,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農業產值。
最後可以限制那些不勞而獲的地主和商人,更多地加深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從而促進資本向近現代工商業方面流動,加強生產力發展。
幾乎所有的王朝興衰和文明更替,都和統治者不宜兼併,大量農民種不到自己的田地有著直接的關係。魯迅同志在《狂人日記》裡說:歷史上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吃人。那麼為啥要吃人呢?沒有地種,沒有糧食吃,只能吃人了。
一般古代的一些盛世,都和統治者對土地的把控有著間接的關係。耕者有其田,社會生產力得到恢復,人人可以吃飽穿暖,自然就早就了"開元盛世","康乾盛世"這些。
由盛轉衰也跟土地有關係,當人人都有飯吃的時候,人口逐漸增多,土地的開墾卻有上限,那麼人均土地佔有量就會迅速減少。
再加上人性的貪婪有權有勢的人大肆兼併土地,就會出現無數人沒有地種,這些人只能一起外出謀生,如果沒有本錢不會經商的話,形成難以控制的流民潮。再加上各種不利因素,王朝也走向覆滅。
土地一直朝代更替的重要因素,在工業奉命之前,所有地區所有朝代都無法避免,它們始終挺不過300年一次的王朝生命周期。
二、 美國獨立戰爭是為了土改?
眾所周知,美國獨立戰爭是為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那英國都幹什麼了呢?
英國自資產階級光榮革命和工業革命後,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國力異常強大,國旗插滿了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在北美有了很多殖民地,英國的國王下令禁止美國的殖民地裡的人不經允許就向亞巴拉契山脈的西面進行西進運動。這個命令對於原有的地主有利。蛋糕被分給了原有地主,那這個法令對新來的移民就分不上蛋糕了,並激起了大批新移民肯定就不舒服了甚至是芒刺在背。
通過各種利益分析,顯而易見佔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無地的農民分別會在獨立戰爭中站到哪一邊。後來大地主大多在獨立戰爭中站在英國這邊,即"效忠派"。而主張獨立的"獨立派"對"效忠派"的打擊是毫不留情的。
於是美國獨立戰爭就開始了。
1775年,美國成立獨立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開始了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反抗鬥爭。
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大陸軍正式宣布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成立一個由邦聯組成的美利堅合眾國。經過多次戰爭,美國終於趕走了英國殖民者,並和英國人籤訂合約。美國代表趕赴法國巴黎,和英國代表者籤訂了美國獨立的有關合約。
條約中說:英國國王必須無條件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為有自主權和獨立的國家。這個合約標誌著英國人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也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
三、那土地改革又幹啥了呢?
美國成立後,美國的獨立派開始對親英派做出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其中的核心措施是原來地主的土地被獨立派武力全部沒收。所有大地主幾乎全都被沒收了土地,因為他們是討好英國統治者的。
不僅如此,在籤訂合約之前英國曾妄圖要求美國返還"效忠派"被沒收的土地。但是美國人根本就不搭理英國佬。雖然大範圍內地沒收地主的土地,並沒有終結北美殖民地的原有的土地制度,但對當時現存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構成了一次沉重的打擊。
雖北美獨立戰爭本身並沒有刻意土地改革的意願,但是原來的大地主大部分都是討好英國統治者的走狗,獨立派拿下親英派的資源本來是理所當讓的,但是在客觀上有效實現了解決土地地主所有制的土改結果。北美獨立戰爭不僅僅是一次獨立戰爭,本質上還是一場深刻的土地爭奪戰。
美國的獨立戰爭之所以影響這麼深遠,也跟這次無意為之的土地改革有著某種必然聯繫。
結語
美國獨立戰爭以外的土地改革從某一角度說明了。如果歷史上發生大事,就必然跟土地不均有著關係。
正是因為英國殖民者和美國親英派大肆佔有土地,讓美國的人民沒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耕種。逼得美國的殖民地的人們必須分歧反抗,以謀求各大州的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以及可以讓土地得到合理分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耕者有其田。讓英國人和美國人的矛盾得到有效地緩解。
當然,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實行的土地改革是不徹底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並沒有從制度上終結土地地主所有制。地主和農民以及奴隸的潛在矛盾還在蘊含。
所以幾百年以後,美國由林肯指導的南北戰爭時又進行了第二次"土改"。南北戰爭期間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也給了黑人更多的土地,對美國農業經濟的恢復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土地分配永遠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農民和工人等無產階級才是一個國家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