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獨立戰爭: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土改」

2021-01-11 尋菡探史

在古代,生產力還很低下的時候,世界整體都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自然經濟為主體。自然經濟強的國家就是強國,自然經濟強的國家就是高度文明。這裡面首屈一指的便是中國。

中國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因為國家不抑土地兼併。農民沒法好好種地,種不了地就沒糧食吃,就沒生存,只好起反叛之心。

中國曾有好幾次土地改革,比如20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期的土地改革,還有就是國民黨敗逃臺灣後蔣先生在臺灣進行的土地改革。再往前追溯的話,有清朝的攤丁入畝和唐朝的租庸調改革。

然而在美國這樣一個建立不到三百年的新興國家,也進行過多次的土地改革。比如南北戰爭期間林肯領導的土地改革。甚至美國在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土改。

一、為啥要搞土改呢?

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土地改革。通俗意義講就是不能讓20%的人佔著80%的地,但是他又不種,就是白白佔著。這樣想種地的人種不了,不想種地的人就把地晾在那,弄到最後大家都得餓死。於是統治者為了讓大家都幸福的生活,就重新分配土地,讓想種地的人能種上地,這就是土地改革了。

那麼土地改革有什麼好處呢?統治者對土地的重新分配,不僅可以有效地維護自己的統治秩序,使社會安定下來。還可以極高地促進農民的勞動積極性,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農業產值。

最後可以限制那些不勞而獲的地主和商人,更多地加深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從而促進資本向近現代工商業方面流動,加強生產力發展。

幾乎所有的王朝興衰和文明更替,都和統治者不宜兼併,大量農民種不到自己的田地有著直接的關係。魯迅同志在《狂人日記》裡說:歷史上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吃人。那麼為啥要吃人呢?沒有地種,沒有糧食吃,只能吃人了。

一般古代的一些盛世,都和統治者對土地的把控有著間接的關係。耕者有其田,社會生產力得到恢復,人人可以吃飽穿暖,自然就早就了"開元盛世","康乾盛世"這些。

由盛轉衰也跟土地有關係,當人人都有飯吃的時候,人口逐漸增多,土地的開墾卻有上限,那麼人均土地佔有量就會迅速減少。

再加上人性的貪婪有權有勢的人大肆兼併土地,就會出現無數人沒有地種,這些人只能一起外出謀生,如果沒有本錢不會經商的話,形成難以控制的流民潮。再加上各種不利因素,王朝也走向覆滅。

土地一直朝代更替的重要因素,在工業奉命之前,所有地區所有朝代都無法避免,它們始終挺不過300年一次的王朝生命周期。

二、 美國獨立戰爭是為了土改?

眾所周知,美國獨立戰爭是為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那英國都幹什麼了呢?

英國自資產階級光榮革命和工業革命後,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國力異常強大,國旗插滿了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在北美有了很多殖民地,英國的國王下令禁止美國的殖民地裡的人不經允許就向亞巴拉契山脈的西面進行西進運動。這個命令對於原有的地主有利。蛋糕被分給了原有地主,那這個法令對新來的移民就分不上蛋糕了,並激起了大批新移民肯定就不舒服了甚至是芒刺在背。

通過各種利益分析,顯而易見佔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無地的農民分別會在獨立戰爭中站到哪一邊。後來大地主大多在獨立戰爭中站在英國這邊,即"效忠派"。而主張獨立的"獨立派"對"效忠派"的打擊是毫不留情的。

於是美國獨立戰爭就開始了。

1775年,美國成立獨立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開始了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反抗鬥爭。

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大陸軍正式宣布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成立一個由邦聯組成的美利堅合眾國。經過多次戰爭,美國終於趕走了英國殖民者,並和英國人籤訂合約。美國代表趕赴法國巴黎,和英國代表者籤訂了美國獨立的有關合約。

條約中說:英國國王必須無條件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為有自主權和獨立的國家。這個合約標誌著英國人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也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

三、那土地改革又幹啥了呢?

美國成立後,美國的獨立派開始對親英派做出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其中的核心措施是原來地主的土地被獨立派武力全部沒收。所有大地主幾乎全都被沒收了土地,因為他們是討好英國統治者的。

不僅如此,在籤訂合約之前英國曾妄圖要求美國返還"效忠派"被沒收的土地。但是美國人根本就不搭理英國佬。雖然大範圍內地沒收地主的土地,並沒有終結北美殖民地的原有的土地制度,但對當時現存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構成了一次沉重的打擊。

雖北美獨立戰爭本身並沒有刻意土地改革的意願,但是原來的大地主大部分都是討好英國統治者的走狗,獨立派拿下親英派的資源本來是理所當讓的,但是在客觀上有效實現了解決土地地主所有制的土改結果。北美獨立戰爭不僅僅是一次獨立戰爭,本質上還是一場深刻的土地爭奪戰。

美國的獨立戰爭之所以影響這麼深遠,也跟這次無意為之的土地改革有著某種必然聯繫。

結語

美國獨立戰爭以外的土地改革從某一角度說明了。如果歷史上發生大事,就必然跟土地不均有著關係。

正是因為英國殖民者和美國親英派大肆佔有土地,讓美國的人民沒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耕種。逼得美國的殖民地的人們必須分歧反抗,以謀求各大州的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以及可以讓土地得到合理分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耕者有其田。讓英國人和美國人的矛盾得到有效地緩解。

當然,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實行的土地改革是不徹底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並沒有從制度上終結土地地主所有制。地主和農民以及奴隸的潛在矛盾還在蘊含。

所以幾百年以後,美國由林肯指導的南北戰爭時又進行了第二次"土改"。南北戰爭期間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也給了黑人更多的土地,對美國農業經濟的恢復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土地分配永遠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農民和工人等無產階級才是一個國家的生力軍。

相關焦點

  •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只有一次。而南北戰爭卻與這一次的革命戰爭有著質的區別,儘管某種革命性意義有所雷同,但獨立戰爭是建國;南北戰爭卻是統一的內戰。眾所周知:17世紀,英國清教徒為了逃避宗教的迫害乘船來到了美洲的新英格蘭。
  • 歷史上的14號,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也代表著美國內戰的開始
    1784年1月14日,歷史上的今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歷史背景:哥倫布發現美國大陸後,各國殖民紛紛來臨。其中,大英帝國在北美西海岸建立了13個英屬殖民地。殖民地為英國本土提供了豐富的物資。矛盾發生在這裡,不能調和,沒辦法,開始戰爭吧。但是有一個前提是,這種殖民地的反抗和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犯作亂象一樣,矛頭肯定不是朝向皇帝,殖民地的反抗自然也不是朝向國王,反饋貪婪腐敗的內閣,聰明的國王善良善良,典型的清君方。萊剋星頓的槍聲響起後,殖民地成立的大陸議會還向國王喬治三世提交了和平委託書,在委託書中充分表達了對國王的忠誠,要求國王約束內閣,停止了對他們的壓迫。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的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迅速,北部工商業發達,造船業更是超過了英國本土,很多人購買北美製造的船隻。生產的小麥和玉米都遠銷歐洲市場,成為最大糧食出口地之一,很多北美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屬於一流商品。法國和英國為了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爆發了七年戰爭。公元1756年5月20日,英國海軍在大西洋四處攻擊法國船隻,首先挑起戰火。
  • 借力打力,善借力者必有力:美國人民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外交策略
    題/借力打力,善借力者必有力:美國人民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外交策略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文章摘要:外交也是鬥爭的有力武器。
  • 美國獨立戰爭實質上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
    美國的歷史遠非輝煌,其獨立戰爭實質上是重新定義與英國政府的遊戲規則。在此之前,美國人(主要族群是移民)通過屠殺印第安人獲得了稱霸美洲的權力和地位,這與不安分的英國密切相關。只要梳理一下建國前美國人的歷史,就可以看出獨立戰爭並不是獨立的。為誰獨立?
  • 1812年英美戰爭,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連首都都丟了的戰爭!
    1812年英美戰爭,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連首都都丟了的戰爭!美國在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獲勝。既然美國是通過打敗英國,推翻它的殖民統治而獲得獨立的,那麼兩國的恩怨就自然不會因為一場戰爭而了結。第一次獨立戰爭之後,美英兩國籤訂了《巴黎條約》,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是美國的領土,但美國並不滿足,而是想要藉助戰爭的勝利繼續擴張領土,這就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英國並不想看到美國實力壯大起來。所以,英國對於美國仍然採取在各方面打壓的態度。
  • 美國獨立戰爭為什麼說是法國人打贏的?(上)
    當時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美國國父們,心裡的壓力也十分大,如果成功了,他們就是開國國父,而如果失敗,他們將會被英國政府吊死在波士頓港口示眾。資料圖:獨立戰爭資料圖:英國而且在當時美國和英國的實力對比上,美國根本就沒有希望來打贏這場戰爭,當時的美國實在是太弱小了,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綜合國力上,美國都只是英國的一個小尾巴。
  • 縱火國會大廈,焚毀白宮,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之華盛頓陷落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一批川普的支持者襲擊了國會大樓,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並有傷亡。這是美國歷史上國會大廈第二次被攻佔,上一次還是發生在1814年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不過第一次可比這次嚴重多了,當時英軍不僅攻佔了國會大廈,而且在國會大廈、白宮乃至整個華盛頓縱火焚燒。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能堅持8年已經是難能可貴。要知道,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英國剛剛結束7年戰爭。七年戰爭戰場包括歐洲印度,北美,非洲,南美,菲律賓群島等,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世界。戰爭結束英國奪取了大量對手的海外殖民地,但是他也有點吃不消了,所以才決定在殖民地增稅,這就惹惱了北美13塊殖民地的人民,引起了獨立戰爭。本來是一個已經疲憊不堪的大英帝國,又不得不再進行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而這8年的北美獨立戰爭如果僅僅是對付殖民地200萬普通小老百姓,大英帝國靠他的正規軍搞定這些人是沒問題的。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
    生產的小麥和玉米都遠銷歐洲市場,成為最大糧食出口地之一,很多北美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屬於一流商品。 法國和英國為了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爆發了七年戰爭。公元1756年5月20日,英國海軍在大西洋四處攻擊法國船隻,首先挑起戰火。
  • 烏合之眾的力量——獨立戰爭中的美國民兵
    1775年,列剋星頓的槍聲響起,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之時,北美殖民地連一支正規軍隊都沒有,能夠抵抗強大英國軍隊的是各路雜牌民兵。然而,正是這批烏合之眾,在華盛頓的統帥下聚集起來,升華為專業的正規武裝力量,為新生的國家贏得獨立。
  • 同樣都發生了獨立戰爭,為何美國發展迅速,拉丁美洲卻發展緩慢?
    說到獨立戰爭,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美國獨立戰爭。其實,在北美獨立戰爭同期,拉丁美洲也爆發了一場類似的獨立戰爭。在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西班牙人獲得了拉美地區的殖民權,自此,西班牙對該地區進行了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
  • 美國的獨立是必然的嗎?英國人跟北美殖民者不都是一家人嗎
    美國的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年,這場戰爭一直打了8年,直到1783年美國宣布獨立才終於結束。而關於這場很多人都比較褒揚,被譽為自由主義的獨立戰爭,其實存在一個讓人很困惑的地方,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這些人就是從英國出去的,他們本來就跟英國人是一家人,為什麼要鬧獨立?
  • 北美十三洲為何要脫離英國獨立?
    美國的前身北美十三洲原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1776年獨立後的美國最終成為取代大英帝國的國家。 (美國獨立戰爭。)
  • 獨立戰爭中,美洲大陸侵略者們竟然成為了美國救助者
    北美殖民地的人們清醒地認識到不列顛娜這位曾經的溫柔「母親」,已不再是舊時的模樣。 最終,這場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終於1783年的戰爭,宣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開始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什麼不調集更多的軍隊繼續和美國打下去?
    英國不是不想打,實在是打不動了 說實話光靠美國本土那點獨立的力量還不足以讓英國甘心退讓。 這裡我們就要好好說說美國獨立戰爭的前因後果了。
  • 法國為什麼要幫助美國獨立
    對於美國來說,她更是美利堅民族從英帝國手中爭取獨立的歷史見證。然而,這個象徵著美式自由、民主精神的自由女神像,卻是由法國於1884年、美國獨立100周年之際友情贈送給後者的。由此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獨立戰爭的導火索1775年,隨著列剋星敦的一聲槍響,殖民地與英帝國之間的戰爭爆發。在最初,殖民地的軍事力量仍是散亂的民兵,後來經過整合以後形成大陸軍,並由喬治·華盛頓出任總司令。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啥不調集部隊繼續打?它在怕什麼?
    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英美戰爭萬般無奈之下,讓美國撿了便宜。歷史上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評價高到什麼地步呢?
  • 歷史上為什麼南北美洲很少有戰爭、戰事?
    導讀:其實美洲發生的戰爭並不少:美國獨立戰爭、英美戰爭、美墨戰爭、包括美加兩國都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而南美獨立戰爭後發生的烏拉圭戰爭、巴拉圭戰爭以及南美太平洋戰爭等等。之所以這些戰爭不為人所知,主要是二戰以前美洲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並且南美各國沒有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第三南美除了巴西以外以小國為主,並不強大所以缺少存在感。所以雖然美洲並不缺少戰爭,但是大多數並不為人所知。對於北美的熟悉來源於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國,否則加拿大的歷史大家熟知嗎?
  • 美國獨立戰爭時,英軍有絕對優勢,為何打了8年還落敗了?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英美力量懸殊。當然,當時投入戰鬥的還只是北美十三州,美國雖然建立,但一直未被承認。早在戰爭爆發前,英國在北美駐軍約8000人,戰爭爆發後陸續增兵,後來達到了9萬人,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德意志的僱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