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女神最長封號64字,為何只有媽祖叫的最響?

2020-12-23 湄洲小默

原文作者:背包客的筆記

我的家鄉在平原地區,但是對於媽祖的形象也不算陌生,經常能從許多的影視劇中看到媽祖的形象。

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了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而這個神靈大多指的就是媽祖。媽祖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歷史上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一直到「天上聖母」。

然而這些尊稱只能在史料典籍上見到,人們大多口耳相傳叫的最響的稱呼卻是」媽祖「,這是為什麼呢?

螺洲古鎮天后宮

在海內外各地許多地方都供奉有媽祖的宮廟,也叫天后宮,虔誠信奉的人非常的多。福州曾是海上絲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就有奉祀媽祖的習俗,建有許多的媽祖廟就不稀奇了。

在福州市倉山區螺洲古鎮就有一座螺洲天后宮,這座天后宮曾經過了多次修繕才保有今天的樣貌。

螺洲天后宮

天后宮整體保留了明清兩代建築的傳統,門樓是雙層的,是明代特色的欞星門,有前天井和兩邊的神龕、前殿、中天井以及後天井等組成。神龕內分別是千裡眼金將軍和順風耳柳將軍守護神。前殿中央供奉著媽祖的神像,大殿兩邊的牆壁上繪有媽祖生平的傳說。

後殿分別供奉著螺仙洲主,也就是傳說中的田螺姑娘,和臨水陳太后的神像,臨水陳太后是善於鬥妖驅魔的臨水娘娘陳靖姑。大殿兩邊的牆壁上繪有陳太后屬下三十六婆宮。三尊女神集螺女文化、媽祖文化、靖姑文化共祀在一廟之內,這並不多見,非常的壯觀。

媽祖封號眾多為何只有這個叫的最響?

清代趙翼《陔餘叢考》這本書中提到:如果在海上遇海難向神明呼救時,稱「媽祖」,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來救人。若稱「天妃」 則媽祖就盛裝打扮,雍容華貴地來救人,所以會很晚才到。所以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能立刻趕來救助海難中的漁船。

不僅如此,媽祖這個稱呼,是福建當地對年長婦女的暱稱,中國民間百姓常有以媽、娘(娘)、姑、婆、等名稱呼女性神明,顯得更為單純而親近,而「祖」字在民間則有尊敬如「祖先」的含義,林姓族人有稱呼媽祖為「姑婆祖」或「姑祖母」之例,則普通百姓稱呼「媽祖」也含有「女祖先」的意味。

民間稱呼「聖母」為「媽祖」,拉近了神明與信眾自身之間的距離,在心理上更有歸屬感與親切感,正如在廟裡稱「觀音菩薩」,在家中則稱為「觀音媽」。所以「媽祖」這一稱呼在民間也更為得到百姓的認同,甚至於在媽祖之後還加上婆,稱呼為「媽祖婆」,更顯親暱

相關焦點

  • 海神眾多封號為何只有媽祖叫的最響?
    歷史上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一直到「天上聖母」。然而這些尊稱只能在史料典籍上見到,人們大多口耳相傳叫的最響的稱呼卻是」媽祖「,這是為什麼呢?螺洲古鎮天后宮在海內外各地許多地方都供奉有媽祖的宮廟,也叫天后宮,虔誠信奉的人非常的多。
  • 「海上女神」媽祖是怎樣煉成的?
    文 | 徐頌讚福建省湄洲島媽祖廟海神雖多,為何媽祖最有名?在文化中國的時空裡,陸地上有五花八門的神明,水上也有很多神明。管河流的,有河伯、水君,水母、李冰父子。管大海的,有伏波神、南海觀世音、媽祖、南海神。此外,還有一些「落寞海神」,可能一般人不太熟悉。《山海經》裡記載了南海神不廷胡餘、西海神蓐收,今天很少人知道這些神明。《元史》曾親切地稱呼觀音菩薩為「南海大士」,稱呼媽祖為「南海女神」,聽上去非常「洋氣」。其中,觀世音菩薩算是海陸兩棲的神明。但是,在海上世界,真正影響力排第一的還要數媽祖。
  • 從民女到「海神」:封號長達64字的傳奇女子林默娘,是何來歷?
    她屢屢受到朝廷敕封,升格為國家祭祀的唯一女神,封號長達64字,其廟宇遍布海內外,廣為崇奉。你知道她是誰麼?快來一起看一看吧!一、傳奇的「民女」相傳媽祖出生於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嶼的一個仕宦之家。其祖上為東晉時期福建晉安郡王林祿。媽祖父母常年行善積德,唯獨膝下無子。夫婦二人特地拜南海觀音以求子嗣。
  • 給郭臺銘託夢的媽祖,究竟是怎樣一位「女神」?
    在參選理由中,他特別提到媽祖託夢叫他出來參選,所以他決定遵照媽祖指示!這段媽祖託夢之說,一下子成為網絡上走紅的段子:我媽祖託夢叫我去面試,媽祖託夢叫我找女朋友,媽祖託夢叫我買XX股票……似乎大家做什麼事,都能從媽祖託夢裡找到依據。那麼,這位給郭董託夢的媽祖,究竟是怎樣一位女神?
  • 潮陽這支英歌隊跟隨龍井赤產古廟赴湄洲媽祖祖廟壯闕香火!
    潮陽隆津赤產古廟理事長姚添好一邊擦拭臉上的汗水一邊說:「這是我們連續十二年來祖廟謁祖進香了,從最開始只有48個人的進香團到現在950人進香團,心裡感覺無比的開心和激動,也很感謝祖廟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支持。」據悉,2017年湄洲媽祖巡安潮汕時,曾駐蹕隆津赤產古廟。
  • 林默 - 北宋人物、海上女神媽祖
    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媽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南唐清源軍莆田縣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媽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
  • 「媽祖」東南亞華人的精神信仰,你知多少
    在廣東,福建,臺灣和東南亞各國,華人都非常信仰一個神:「媽祖」,在海外漂泊重回家鄉的人都要到媽祖神廟裡祭奠,有時候人們出海也要先拜一拜媽祖,為什麼要拜媽祖?媽祖究竟是誰?為何沿海居民出海都要祭拜她圖片來自網絡媽祖,本名林默(也有叫林默娘的)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
  • 海上女神,媽祖的水闕仙班
    媽祖降妖伏魔有五六個故事。這些妖魔在海上興風作浪,危害民眾,老百姓無可奈何。媽祖修成神通後,具大法力,哪裡有災難她就在哪裡出現,哪裡有妖魔她就去降伏。有的海怪妖術高強,危害也大,媽祖初到時,發下誓言:「此妖不除,風波不息。」然最終她並沒有滅除一個妖怪,她用非凡的法力和超凡的耐心去降伏妖怪,讓妖怪跪地求饒甘願受罰。
  • 媽祖如何從民間女子步步封神?
    南宋廖鵬飛作於紹興二十年(1150年)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是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元祐丙寅歲(1086年),墩(涵江聖墩)上常有光氣夜現, 鄉人莫知為何祥……當夕遍夢,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 其枯槎實所憑, 宜館我於墩上。』父老異之,因為立廟,號曰聖墩,歲水旱則禱之, 癘疫祟則禱之,海寇盤亙則禱之, 其應如響。
  • 海上女神石雕媽祖
    石雕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如今,已經成為海內外沿海地區華人心目中的保護神和崇拜偶像。
  • 海上女神媽祖金身首次坐飛機出訪,她還是霞浦人的外甥女
    今天老愛收到了一條消息,講的是海上女神媽祖第一次巡安東南亞,主辦方還為其制定了廈門航空的頭等艙。大夥都知道坐飛機自然要打登機牌,打登機牌也就需要出示身份證。那出生於一千多年前的海上女神媽祖的身份證長得什麼樣呢?
  • 恭賀媽祖1060周年聖誕:中國海上女神「媽祖」的來歷
    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皇帝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道教尊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 但行好事,無問西東,海上女神媽祖的傳奇
    湄洲島還是聞名海內外的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被譽為「東方麥加」。媽祖,原名林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雍熙四年農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稱為媽祖祖廟。從此以後,出海的人們紛紛傳說在狂風惡浪中,常見到有位紅衣女子閃現在梔杆上導航,直到化險為夷。傳說媽祖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奇女子,治病消災,救助海難,伏妖降魔,護國庇民,無所不能。
  • 瀋陽天后宮:中國最北的媽祖廟
    馬業文稿源:中國新聞網  2011-07-26 14:32   瀋陽天后宮中國最北的媽祖廟  □馬業文  瀋陽曾經有一座天后宮,儘管它只留下一塊遺址和一條街道的名字  媽祖本名叫林默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夏曆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州嶼巡檢(很小的官)林願之妻,生下一女,此女生下後一直不哭,故起名為林默,長大後也叫默娘。  因為生長在海邊,林默水性極好,常常去救助海上遇難的客商和漁民。林默又懂一些天象,她的天氣預報常常十報九準。她還懂得醫藥,給人看病治療。
  • 媽祖文化 | 媽祖崇拜的起源
    媽祖是在中國南北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被廣泛信奉的女神。關於媽祖崇拜的起源,在幾乎所有的文獻裡,都說是從北宋時期在福建莆田開始的。在分布各地的許多媽祖廟(天妃宮、天后宮)裡,都可以見到懸掛在牆上的文字或圖繪加文本的內容相當標準化的媽祖故事。媽祖是在中國南北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被廣泛信奉的女神。關於媽祖崇拜的起源,在幾乎所有的文獻裡,都說是從北宋時期在福建莆田開始的。在分布各地的許多媽祖廟(天妃宮、天后宮)裡,都可以見到懸掛在牆上的文字或圖繪加文本的內容相當標準化的媽祖故事。
  • 媽祖文化活動周明日在寧波慶安會館拉開帷幕
    文化周期間,紀念海上和平女神媽祖誕辰1059周年暨「大愛頌」歌舞獻演、慶祝媽祖信俗成功申遺10周年暨「大愛媽祖」魯樵畫展,及重溫媽祖文化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促共進時代講座等活動,將給這座城市再次重溫其與媽祖信仰之間悠久淵源的機會。自古以來,「媽祖文化圈」影響深遠,受到廣泛認同和信奉。
  • 海上女神,媽祖信仰形成的最初萌芽
    我們無法想像林默離開人世之初,湄洲島的子民和海上的漁民,商人對她的深切懷念。遂募從營基建廟,塑像崇祀,號曰聖墩,禱應如響。這兩則傳說見於《天妃顯聖錄》等文本,第一個「顯夢闢地」為媽祖升天后不久媽祖廟興建的記載,它當為第二座媽祖廟,也是第一座正式的媽祖廟。第一座簡易的媽祖廟是林默去世之後,湄洲島人在她坐化之處搭建的,它的形體像土地公廟,可能略大些、但大不到哪裡去。
  • 北京曾有兩座媽祖廟,天后宮的建立,還與清乾隆時期平定臺灣有關
    媽祖是我國東南沿海包括東南亞地區漁民和船工共同信奉的海神。在民間,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她的生日。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城裡曾有兩座「媽祖廟」:一座天妃宮,一座天后宮。它們都是舊時祭祀媽祖(媽祖又稱天妃)之處。作者:蘆金軒如今的育群胡同17號是清代天后宮舊址很多人不禁會問,北京不沿海,為何會出現媽祖廟呢?
  • 媽祖的由來,你知道嗎?
    媽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 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
  • 被「分裂」的神格:媽祖宗教屬性的歷史辯析
    道教神靈的封號,尊貴者如天尊,敬老者如丈人、老母,但最常見者,則為帶有人間政治組織色彩的職稱,如帝妃、王侯、元帥、護法、將軍、使者等。男神封號常見者如:帝、王、君、真人、元帥;女神封號,常見者如:夫人、元君、老母、聖母等。「天妃」一詞亦出自南朝道經《紫度炎光經》:「龜母捧筆,太一拂筵,天妃侍香,玉筆結綸,以白玉為簡,金書保仙上符仙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