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9日,明德人文項目在日本東京和橫濱兩地進行了六天的文化考察。明德人文日本行項目組由文學院黨委副書記胡玲莉帶隊,成員包括文學院團委書記黃彥菲和明德人文項目執行老師吳素琴,歷史學院胡恆副教授、哲學院張霄副教授和國學院華建光副教授三位導師,四位研究生輔導員,二十二位來自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院、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藝術學院學員。
日本時間7月4日下午5點在東京大學,東京大學文學部人文社會系研究科藤井省三教授接待了明德人文項目組一行。胡玲莉副書記向藤井教授轉達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孫鬱院長的感謝與問候,並介紹了明德人文的項目建制與組成成員;黃彥菲書記介紹了明德人文一行人接下來的行程規劃。三位導師與藤井教授針對中日雙方的文科發展現狀、大學教師的生涯發展、學術研究的方式方法、資料的保存與收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藤井教授表達了對於項目組參觀訪問日本的祝願,並為青年學子提出了建議,「大學四年是最自由的時間,要好好把握,多看看新的東西,多交朋友」。胡玲莉副書記為藤井教授贈送了紀念品,並邀請他再次來到人大,與更多的人大學子進行交流。
7月5日,明德人文項目組來到了位於東京的日本皇居、國會議事廳、NHK放送博物館與東京防災館進行參觀。皇居位於東京市中心,四面環繞護城河,現今日本天皇明仁與皇后美智子就住在其中;項目組員在遊覽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日本君主立憲政體的認識。NHK為日本民營的放送協會,在其體驗館當中,項目組員們了解到了NHK的發展歷史及日本電視節目的誕生過程,並親自體驗了動畫配音、新聞播報和節目剪輯等電視節目製作項目;通過參觀國會議堂內天皇御用休息室、中央大廳和眾議院會議大廳,項目組員對於日本的現代政治有了深入理解。在東京防災館,組員們通過實景體驗地震、火災等緊急事故,了解到了日本的防災體制和防災教育發展狀況。
7月6日,項目組的學員與老師開展自由活動。學員們以小組的形式,在東京城區內進行自由走訪。胡玲莉副書記與三位導師則來到了神保町古書街。古書街自明治維新以來,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以書店紛繁、版本齊全、多古舊珍本為特點,被稱為「世界第一古書街」。在觀覽的過程中,老師們感受到了東京古樸、傳統的一面。
7月7日,明德人文項目組來到了位於東京的明治神宮、讀賣新聞印刷廠、相撲博物館和江戶東京博物館。組員們通過走訪,感受了日本傳統的神社文化。讀賣新聞曾經為世界上發行量最高的日報,其工廠內報紙的製版、印刷、分裝甚至紙張的回收,都達到了全自動水平,不到百人的工廠所具備的高效運轉能力;在相撲博物館內,組員們領略了大和民族獨特的相撲文化,對於相撲運動員的人生與職業發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江戶東京博物館展示的是東京都從古至今的文明發展過程,博物館通過模型、文字、實物等的方式,對於東京都地區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有了系統全面的介紹,讓組員們身臨其境地領略江戶地區的文明徑路。
7月8日,明德人文項目組來到了橫濱,參觀了橫濱中華街、山下公園、未來二十一世紀港、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領略其獨特的日本港口文化。橫濱中華街作為日本規模最大的華人聚集區,其建築、飲食都極具中國風味。山下公園毗鄰港口,它和未來二十一世紀港共同象徵著橫濱人對於未來的展望。新橫濱拉麵博物館展示了日本拉麵的歷史和文化。下午在回到東京的途中,項目組還來到了具有典型和式風格的園林六義園,在其中體味傳統的抹茶技藝。
7月9日,明德人文項目組參觀了東京國立博物館。該館所陳列的日本古代器具製造、繪畫、武士、歌舞伎等文化遺產,都讓組員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近代文明對日本文化發展的影響。作為亞洲最高水準的博物館之一,東京國立博物館所營造的人文環境也讓組員們印象深刻。
在項目組日本行的過程中,胡恆副教授、張霄副教授和華建光副教授帶領各學習小組,針對本次出行的調研課題進行了討論。胡玲莉副書記帶領輔導員和學員開展了團隊自我建設活動。學員分為四組,輔導員通過工作會議的形式與小組組長制定出行紀律與懲獎制度,並由各組組長統籌本小組的集合、出行、課題研究和宣傳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明德人文」厚重人才成長支持計劃由學生處發起,旨在對人文學部本科學員通過一年半的課程學習、研究實踐、國際交流、社會實踐等方式,培養出專業紮實、學識淵博,兼具國際視野和本土情懷的厚重人才。本屆「明德人文」計劃由文學院擔任執行學院,本次日本之行為「明德人文」厚重人才成長支持計劃暑期遊學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