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學主題茶會:漢合茶道冬季茶會—梅花與茶的邂逅

2020-12-21 漢合茶道

宋代美學主題茶會:漢合茶道冬季茶會—梅花與茶的邂逅生活四藝:插花、點茶、焚香、掛畫。

宋代時期,飲茶的風俗開始盛行,上至君臣,下至百姓,無人不知曉,文人雅士們則以茶為媒,開展了高尚雅致的活動,高雅中又不失清貴優美,現在則稱為「茶會」。

我們想要將中國傳統的美學文化風尚再重新拿出來給大家展示,帶大家領略宋代的生活美學,從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所以舉辦了這次宋代美學的主題茶會,以梅花為核心,貫穿整個茶會,感受梅花與茶的邂逅。

茶之所以會成為鑑賞美的媒介,是由於能從它身上的一種特質找到與之相匹配的精神寄託,花也是一樣,源自人類愛美的天性。

籤到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美學巔峰的朝代,插花、點茶、焚香、掛畫是當時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我們的茶會一開始,也是非常講究的,從籤到開始,領略書法之美,也是魅力十足的傳統文化。雖然學員們並沒有特意的學習書法,但每位學員書寫技巧也是各有千秋,頗然有趣的。

淨手

接著通過淨手的儀式感,在恬淡寧靜的氛圍中,沉靜又怡然,淨化每位學員的心靈,讓他們靜下心來;把心安頓於當下,心懷感恩之心。

茶會正式開始,以表演的形式,每位老師身著優雅的漢服,伴隨著優美的琴音,姿態婀娜的中式插花,乾淨整潔的隔火薰香、技巧性與柔美性並舉的宋代點茶,將大家瞬間帶入到宋人雅致生活的場景中去,沉醉其中。

宋代生活四雅,美的欣賞,帶給大家的是雙眸的享受與心靈的洗滌,歡喜之感尤然而生。

梅花與茶的結合,體會三清茶的魅力,高海拔的大禹嶺烏龍與蠟梅的相會,兩個高香融合在一起,聞之令人心曠神怡,觀之靈秀動人,品之口有餘香。

接下來就是雙耳聆聽的盛宴,通過音落傳梅(類似擊鼓傳花)的遊戲環節讓大家親自感受一回詩詞吟誦大會,聽著撫琴之聲,帶著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懷,來吟誦詠梅的詩詞歌賦;雖說不像古人滿腹經綸,隨口就來,但是吟誦也別有一番趣味。

茶點

精美絕倫的茶點也是必不可少的,喝完茶之後的茶點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可觀可品,對在場的每一位來說都是一場視聽盛宴,樂此不疲,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祈福籤

茶會不僅僅是表演與欣賞,也是大家休閒,交際的第三空間,最後也是最有意義的就屬祈願祝福了,帶著對新一年的嚮往,在祈福籤上寫下對自己或家人的祝願,從心開始,重新出發。

分享感受

茶會的尾聲,每位到場的學員都分享了參加這次宋代美學主題的茶會的感受,在一盞茶中感悟生活,讓生活更加有儀式感,是我們現代生活必須要有的。

美的留念

美的留念,將美好定格在這一瞬間,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不能預知會否還有再相逢的時候;一輩子只有一次的際遇,每一次的相遇都值得被珍惜!

一期一會,下期再會!

圖文丨漢合茶道

喜歡上茶

也許是某個瞬間的事

也許是在漢合茶道

從感受到茶的美好開始.....

相關焦點

  • 在漢合茶道開啟習茶之路,開啟一個未知的全新蛻變!
    漢合茶道,可以讓您通過茶,靜下心來,把壓力減掉,對於女士來說,還可以打造優雅的氣質呢;還可以讓中國典雅的文化照進生活之中,遇見更美好的不一樣的自己。不來虛的,真真正正學會泡好一杯中國茶,了解系統的茶道茶文化知識,掌握泡茶的技藝、技能,從無到有建立健全的茶道知識體系。
  • 小雪節氣茶會/ 「穿越雅宋」的美學之旅
    初冬時節一盞香茶、一碟茶點、賞詠詩畫,體驗宋人茶文化的風雅之事,感受一次古典美學的洗禮。唐代陸羽認為茶有九難,第九難即是「夏興冬廢,非飲也」,表明了冬季更是喝茶的好時節。 小雪茶會將茶、食、香、花互相成全又自成一方天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紅梅竹爐,且話方長。透過自然草木,悟徹人間滋味。
  • 仲夏茶事 | 茶米來了 & 季野會心茶道文化」兩岸交流茶會
    「茶米來了 & 季野會心茶道文化」兩岸交流茶會,如期而至,來自兩岸的近200位茶人,因茶相遇在武夷山 陶然有山,陶然自得,有山有水,品茗論道。辦茶會,對茶人來說,是極為認真的事,本次茶會由「茶米來了」與「季野會心茶道文化」,精心準備。
  • 宋代點茶,中國優雅至極的美學
    ——宋· 歐陽修 點茶,是宋代流行的吃茶方式。如果說,唐代的煎茶重於技藝,那麼宋代的點茶更重於意境。沒有繁複、花哨的動作唯有放慢自己的步伐以心底的聲音靜靜地與茶對話蔣勳曾說:宋代的極簡美學,領先世界一千年。
  • 利休侘茶美學與器物之變
    因為茶道的前身是唐物鑑賞會,差道具舉足輕重,有些客人赴會歸家,常把主人家展示的寶物記下來。1543年3月24日紹鷗在堺市舉辦的茶會,為了滿足客人要求特例展示了兩件精品,其一是宋末元初詩畫僧玉澗的《波浪圖》,另一件是雅號「松島」的粗陶大缸(燒制於中國福建)。
  • 茶事 |「邂逅」一次茶湯會
    茶會主題名為「邂逅」,又適逢秋意漸濃,故而席布以淺藍為主色調,與秋日的藍天相映,微微露出的淺綠色凸顯層次感,並增添一絲靈動。具有實際衝泡、品飲的功能,又富有濃厚人文色彩的美學欣賞價值。現在有很多朋友愛茶、習茶,也經常參加各類茶會活動,懂得茶人們為了每一次茶聚提前做各種準備,也能從空間和席面的設置中體會茶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但也要看到,還有很多人仍在為生活而奔波辛勞,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喝茶、習茶,或者暫時還沒有體會到茶帶給我們的精神升華,或者儘管喜歡卻苦於無處學習、參與,正在茶門之外徘徊。
  • 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近年來,臺灣發展出一些劇場式的茶會,它會涵蓋很多方面,不只是有茶。很難確定說臺灣有哪些茶事流派。總之,習茶人要謙卑,喝茶的人要感恩。不管我們在習茶這條路上多久,都要抱著一個學習者的心態。大陸茶的產量很大,種類也多,加上這幾年來大陸的經濟快速成長,這是很好的機會。兩岸結合,一起聯手會把傳統文化做得更好。16、中華茶聯辦過哪些影響較大的主題茶會?
  • 以茶會友 正山堂駿眉暨甘春堂茶道美學展演圓滿舉行
    一場品鑑中國頂級紅茶的盛宴,一場中原文人茶話古今的盛事,一場展現簡約茶道美學的雅集,一場茶湯衝泡品鑑技藝的交流。2018年12月29日,在辭舊迎新之際,備受矚目的正山堂·駿眉中國產品發布會(鄭州站)暨甘春堂茶道美學展演盛大啟幕。
  • 有茶席的茶會即是有精神規劃的茶會,無我茶會的特點是什麼?
    泡茶也罷、茶藝也罷、茶道也罷,任何地方都可實施,但如果只是單純地衝泡一壺茶或是一杯茶來喝,這樣的場所我們不稱為茶席』,茶席是為表現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規劃的一個場所。」有茶席的茶會,即是有精神規劃的茶會。茶藝在現代社會興起並推陳出新,使現代雅集茶會呈現出一派流光溢彩的風貌。
  • 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是這樣 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近年來,臺灣發展出一些劇場式的茶會,它會涵蓋很多方面,不只是有茶。很難確定說臺灣有哪些茶事流派。總之,習茶人要謙卑,喝茶的人要感恩。不管我們在習茶這條路上多久,都要抱著一個學習者的心態。16、中華茶聯辦過哪些影響較大的主題茶會?
  • 煎茶道的茶藝、茶禮、茶境與茶修 名師專欄
    茶書是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從茶書中可以尋繹中國茶道演變的軌跡。》、《茶藝》、《茶史》、《茶席設計和茶會組織》等課程,主編和參編《中華茶史》、《中華茶文化》、《茶文化學》、《中華茶道》、《中國茶譜》等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著作。
  • 行家茶道第41屆國際茶會 土耳其茶會影片《讓茶會滿載著愛與和平》
    行家第41屆國際茶會定睛在地理位置和文化風情都極為特殊的土耳其,穿越亞歐大陸的獨特能量也為此次茶會增添了更為柔和的氣息,五天四夜的茶會猶如一場持續升溫的浪漫約會
  • 【 茶之初--問茶武夷 】 丙申冬月茶會
    本期茶會,以「茶之初——問茶武夷」為主題,緣起於中國六大茶類,武夷山產有其三,且還是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其歷史悠久,自由傳頌以來,至今已兩千餘年。本期茶會,還原茶之初,通過講述武夷茶典型代表,探索茶入的「方便法門」,以此向諸位茶友分享「問茶」,共求「生活茶」之趣,以茶會友,共品佳茗。
  • 《知否》戲中雅韻走進現實 非遺茶百戲再現梅園
    曾取景於無錫梅園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熱播,不少人對劇中展示的宋代精緻生活心嚮往之。昨天,作為無錫梅花節的系列活動之一,主題為「宋代四藝」梅花雅集的梅園茶會在古梅奇石圃梅琴書屋布景開幕,再現盛極一時的宋代「四般閒事」。
  • 《茶之書》為什麼這麼火?中國為什麼沒有日式茶道?真相竟然是…
    中國人在 1900S,對生活已經沒有熱情,而宋代的時候中國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有很多哲學思想家,很豐富的物質文明。今天我特別要說的是,為什麼宋人會喜歡梅花,喜歡苦茶,就是與高度物質文明有關。岡倉天心說日本人為什麼保留了文明,是因為他們成功抵禦了蠻族(宋元)的入侵,保留了中華文明。 那麼宋明之學和唐朝有什麼不同。
  • 日本茶道:茶不好喝又很折騰,道在哪裡?
    品茶?收藏?美學?靜心?裝?您參加過正式的日本茶會嗎?其實茶不好喝,儀式也很折騰。日式茶道道,到底在哪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於日本花道、茶道、香道之類的文章越來越多,各種體驗班和培訓班也層出不窮,似乎中華大地正上演著一出「道統回傳」的大戲。
  • 一場感恩與祝福的行家茶道茶會
    有一種生活,叫茶道生活。有一種會,叫茶會。茶會是茶道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一年的中間,可以收穫,也可以播種。6月6日,是今年的芒種節氣,同時也是行家茶道硏究會會長的生日,茶友們在各地都舉辦了茶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武漢、南昌,蘇州、成都……同時在創造最美茶會,北京茶友用1000朵玫瑰代表心中的愛與祝福……
  • 雅士茶道 茶助文思以茶雅志
    在唐朝,以古都長安為中心,薈萃了大唐的文人雅士和茶界名流,如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畫家吳道子、王維、韓滉;音樂家白明達、李龜年等,他們辦茶會、寫茶詩、品茶論道,以茶會友,整合了大唐茶道。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涉及茶事的詩作有600餘首,詩人有150餘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創作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
  • 4場茶事裡的日本茶道——貴船左源太川床料理
    日本是唯一仍舊在學校裡舉行和教授茶道儀式的國度。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 行家茶道愛爾蘭茶會:讓愛陪伴每一天的生活
    2018年5月21至25日,行家茶道研究會為期五天的第36屆國際茶會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圓滿閉幕。500餘茶友在歡樂祥和的茶會中,對東西方人民發出和平的祝福。 5月是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最舒適的時節,氣溫宜人,植被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