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年畫扎花燈 民眾感知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2020-12-15 中國僑網

畫年畫扎花燈 民眾感知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畫年畫 扎花燈 民眾感知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解說】12月31日下午,千年古剎-----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邀約300多名南京市民和少年兒童一起 畫年畫、拓福字、學做傳統「秦淮花燈」,感知中國傳統文化。

  記者在現場看到,家長帶著孩子扎堆在一起,跟著老師的教學,一筆一划地描繪中國傳統年畫,雖然看上去和一般的手繪作品相似,但是人物造型和寓意更具有傳統的中國味道。

  【同期】(活動參與者 童蕭笛)

  新年畫的那種畫,掛在自己家的牆上,就會帶來很大的福氣。

  【同期】(活動參與者 許藝瑤)

  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我們的小孩子至少從小能接觸到這些祖國最傳統的一些文化,讓他們會有一些興趣。

  【解說】中國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人們在過年時會製作和張貼漂亮的年畫,年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不少民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元旦的首個假期,和孩子一起手繪年畫、拓福字更有紀念意義。

  【同期】(活動參與者 葛蕾蕾)

  對於中國傳統的東西,還是希望孩子能多了解一些,因為平時所以接觸比較少,也是機會很難得。

  【同期】(活動參與者 王淑雯)

  很有過年的氣氛,而且這是中國的傳統,告訴他們明年(2017年)就是雞年,挺好的。

  【解說】現場還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帶來的「秦淮花燈」絕學,同樣也吸引了大人小孩的目光,在老師的幫助下,手手相連,學起了扎制荷花燈。

  【同期】(活動主辦方工作人員 宋紫薇)

  我們在大報恩寺這個活動,我們也希望通過一些傳統文化的項目,讓他們去接觸這些文化,進而來感受到傳統文化,來理解一個報恩的過程。

  【解說】除此之外,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的「世凹桃園」,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年味廟會也精彩上演,民眾自發在一起玩起了踩高蹺、轉石鎖等民俗傳統項目,喜迎2017年的到來。記者 葛勇 江蘇南京報導

【編輯:王嘉怡】

相關焦點

  • 「春節民俗旅遊熱」,讓傳統文化更有魅力
    (1月15日《中國日報》)舞獅表演威風凜凜,栩栩如生;年貨一條街上,年畫、春聯、吊錢、花燈等各種年貨琳琅滿目,桑葉豆腐、桑葉饅頭等各種當地特色小吃應有盡有,眾多慕名而來的市民和外國遊客爭相購買年貨,品味小吃,呈現出一派熱鬧的節日景象。這就是「春節民俗旅遊熱」的一個縮影。
  •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原地區民俗節日展覽」明日開展
    由洛陽市文物局主辦,洛陽民俗博物館承辦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原地區民俗節日展覽」將於明日在洛陽契約文書博物館負一樓西展廳正式開展。  由洛陽市文物局主辦,洛陽民俗博物館承辦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原地區民俗節日展覽」將於明日在洛陽契約文書博物館負一樓西展廳正式開展。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從歷史到當代,從地方到全國,年畫穿越時空的距離,與人民為伴,譜寫涓涓歷史長卷。它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結合,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民間審美情趣,用濃淡相宜的色彩和生動傳神的形象,鼓舞著人心,展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當代,年畫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核。
  • 《中國年畫:懸掛的風景》
    2021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一部以中國年畫為藍本,深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新書《中國年畫:懸掛的風景》已由瀋陽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  年畫是一種中國寓意吉祥的形象,表達了民眾的審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本書以中國年畫為藍本,深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藉此傳承並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 綿竹年畫成獨具川西特色民俗文化符號 走進千家萬戶
    綿竹年畫村近年來,隨著年畫村的打造、年畫博物館的建立、年畫超市的興起,綿竹年畫再不僅僅是過年時上門上牆的代表,更是成為獨具川西特色的民俗文化符號,成為了年畫商品,走進了千家萬戶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綿竹年畫隨著多年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得到長足的發展,由以前的傳統木牌年畫不斷發展成現在形式多樣、多種格局的綿竹年畫產品。
  • 拓年畫,賞民俗演出!春節來南山公園體味最傳統的年味吧
    往年春節活動照片 拓年畫 迎新年 感受年味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 慶之意。為讓更多的遊客、尤其是孩子們體味最傳統的年味,為春節增添一份喜慶的色彩,1月25日至27日(正月初一到 初三),動物園開展「新春拓年畫」活動,在一刷一印中,讓遊客在製作年畫過程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更 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本次活動依託鼠年生肖年畫,讓遊客充分感受喜慶的過年氣息,留下一份在動 物園裡過大年的美好回憶。
  • 逆天的小學生又將徵服中國年畫 首屆中國兒童年畫藝術節啟動
    原標題:逆天的小學生又將徵服中國年畫 首屆中國兒童年畫藝術節啟動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媒體)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賀卓輝 陳佩忠)一個小朋友手捧壽桃坐在荷葉上,旁邊是兩個喜慶的「福」字;用橡皮泥捏制的畫作兒童舞獅圖栩栩如生呈現出新年的氣息……一幅幅生動的畫作不禁讓人感慨「逆天啦小學生」,青少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再創造者,12月8日,
  • 快過年了,你準備年畫了嗎?孩子已經準備好馬勺臉譜年畫咯!
    正人學員作品而中國的年畫種類豐富,每個地區都有其特別的年畫傳統,但是寓意都是相差不多的,都是驅兇避邪、祈福迎祥,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原來啊,馬勺臉譜是將臉譜畫在了馬勺上。這個馬勺是農村人家常見的一種工具,從夏商開始出現,一直運用到至今。馬勺臉譜是陝西三秦民間所獨有的傳統民間文化,由中國民間社火臉譜演化而來。陝西當地民眾將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繪於馬勺之上,其色彩豔麗有寓意吉祥,有招財驅穢的寓意,和年畫一樣深受廣大人民所喜愛。
  • 福建漳州木版年畫 貼起來的風土人情濃厚親切
    在福建漳州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顏仕國家裡,一幀老版年畫《老鼠娶親》幽默詼諧、趣味盎然,讓人忍俊不禁。而在市級年畫傳承人顏朝俊的作坊裡,也有一幅融入漳州水仙花、香蕉葉以及方孔銅錢等吉祥符號而創作的《招財鼠》生肖年畫,構圖疏朗,清新雅致,承載著更多閩南文化元素,頗具親切感。木版年畫是一種祈求,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傳統民俗。
  • 楊柳青木版年畫、河北武強木版年畫齊聚天津美術館
    &nbsp&nbsp&nbsp&nbsp2019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nbsp&nbsp&nbsp&nbsp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美術形式。它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崛起於民間藝術之林,其作品有著自身的藝術組成因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 年畫裡的新年
    過年的記憶是熱鬧的爆竹聲,是孩童們身上的新衣,是收到的壓歲錢,是大紅的「福」字和春聯……除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年味標誌,年畫作為時代的「記錄者」,也是中國新年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張貼寓意吉祥的年畫,是中國家庭迎接新年的固定儀式。
  • 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文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1947年, 周揚在晉察冀邊區文藝座談會上說: 「美術工作者和民間畫業合作,創作了11種年畫,銷售近40萬份,這可以說是美術史上的創舉。」這一時期,武強年畫藝人在與藝術家、國畫家等美術工作者的合作過程中,改造了傳統的木刻水印技術,為新中國成立後武強年畫事業的蓬勃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貼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楊家埠年畫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有祖像類、門神類、金童子、山水花鳥、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年年畫的主題。楊家埠木版年畫工藝精湛,內容豐富。還間接地記錄下了中國民居和民間社會生活的情況,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天津燈會、民間花會讓市民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原標題:元宵節燈靚景美人陶醉  元宵佳節臨近,天津各區準備了豐富多彩的以燈會、民間花會為主題的文化活動,讓市民體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西青區在元宵節舉辦大型燈展已有20餘年的歷程,近年來,過年到西青,賞絢爛燈展,品特色小吃,觀精彩演出,聽民俗堂會,在全方位體驗中領略春節、元宵節的豐富內涵,逐漸成為許多市民新的過節方式,這種轉變的背後正是西青打造「我們的春節」這道傳統文化大餐的魅力所在。據悉,2017年元宵節大型燈展以「幸福西青」為主題,30組彩燈、5000餘盞紅紗燈、氛圍燈分三個展區展出。
  • 廣西近千名師生體驗傳統民俗 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原標題:廣西近千名師生體驗傳統民俗 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俞靖 攝   5月2日,由廣西南寧山豐原研學機構聯合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舉辦的「守望非遺文化研究旅行」活動在廣西南寧市劉圩鎮田野牧歌山豐原研學基地舉行,來自南寧市的近千名中小學師生現場體驗民俗活動,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 民間藝術與年味③|驅兇闢邪和祈福納祥是近代年畫兩大主題
    1950年,衛聚賢把多年收集的文物47箱,共929種,計1.8萬餘件,悉數捐贈給了當時的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後轉交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前身)收藏至今。他捐贈的年畫年代多為清至民國時期,約有兩千餘件,產地涉及2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包括1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細細品味這些年畫,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的博大精深的傳統吉祥文化內涵。
  • 海外華文學校、各地孔子學院慶祝春節 感知中國傳統文化
    欣賞著中非合作的諸多成果圖片,弗拉學院附中校長激動地說:「我今天才了解到中國為非洲做了這麼多的好事。感謝中國!我愛中國!」中華文化展臺前參與文化體驗的民眾眾多。身著旗袍的孔院教師與志願者向來賓介紹中國春節的來歷、習俗,使大家了解親情、團聚、和諧等中國傳統理念。書法展臺前,孔院教師展出的書法作品《五湖四海皆春色》令當地民眾豎起大拇指,讚賞中國漢字的奇妙。
  • 山東木版年畫展暨年俗講座與非遺展演,為2019韓國「歡樂春節」增添...
    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韓國美術協會理事長李範憲、韓國民畫協會會長嚴在權在開幕式上分别致辭。邱國洪大使致辭邱大使在致辭中說,春節是中韓兩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主要嘉賓剪彩開幕式上舉辦了《迎春接福——山東楊家埠木版年畫賀年展》、《春節禮俗與年畫講座》以及非遺展演體驗活動等,展示了山東傳統年俗和春節文化,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為首爾民眾帶來了節日祝福和問候,與首爾民眾共迎農曆己亥豬年春節。
  • 國家級「非遺」夾江年畫亮相雪梨
    昨日,記者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夾江年畫傳承人張榮強從澳大利亞發回的信息獲悉:由雪梨中國文化中心主辦,雪梨市政府、雪梨本地的文化機構齊本德爾創意區共同支持的中國民俗文化表演和工作坊系列活動於2月3日拉開帷幕,2月3日走進校園,2月4日走向街頭。來自中國四川樂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夾江年畫與北川大木偶等中國傳統文化亮相雪梨,受到了海外友人的歡迎。
  • 樂享傳統文化,喜迎美好新年,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傳統手工製作活動
    為弘揚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了「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活動。一張張喜慶的年畫、一幅幅美麗的扎染作品、一件件生動的手繪葫蘆……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民俗工藝品,品味濃鬱的中國風情結,寧安校園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傳統文化紮根於同學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