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是一個政治地理學中的概念,一個國家通常有領土、人民、文化和政府等四個要素來組成,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部落和部族應該是國家演化的前身,世界上有許多歷史十分悠久的國家,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我們中國的國家發展歷史是沒有中斷的,是一個傳承有序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而且在歷史很早的秦朝時期,我國就建立了疆域遼闊的大一統國家,從秦漢以來就奠定了我們這麼一個泱泱大國的基礎。
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另外三個國家,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和古代印度其實都沒有實現有序傳承,古巴比倫位於西亞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如今以不復存在。古代埃及在繁榮了數千年後,後來被古羅馬帝國徵服,最終被阿拉伯人伊斯蘭化,所以古代埃及和現代埃及不是一個概念。古代印度和現代印度也不是同一個概念,甚至有人說,現在的「印度」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不是一個國家概念,這是為什麼呢?
當然,有人會認為這個問題根本是不成立的,因為當今世界上真的有一個名為「印度」的國家呀!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獨佔印度半島,國土面積約為29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七大的國家。目前,印度的人口數量約為13.24億人,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世界上人口數量超過10億的兩個國家之一。此外,印度還是「金磚國家」之一,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近些年經濟發展十分迅速,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已經超過義大利,排名世界第七位。
對於印度這樣一個人口眾多、面積巨大,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穩步提升的國家,我們怎麼能夠視而不見,反而說「印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呢?而且說這句話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印度詩人「泰戈爾」,泰戈爾說「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 而是一個地理概念」。毫無疑問,印度絕對是一個主權國家,這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泰戈爾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印度的一個常常被人們詬病的事實,那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印度式坐火車」,一列火車上擠滿了人,從車內到車外再到車頂都是人,表明印度的基礎設施十分落後,為什麼印度不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呢?
除了缺少資金之外,那就是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力十分有限,印度的各個邦有一種各自為政的感覺,所以印度就很難建立完善的全國交通網絡,以及全國統一市場。為什麼明明是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大家都喜歡各自為政呢?我們去研究印度的歷史,就會發現,原來印度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一個個的小國出現的,有點像我國的春秋時期,從來就沒有形成過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中央集權在印度就沒有真正的形成過。直到後來,英國人來了,對南亞地區進行殖民統治,英國人徵服了該地區絕大多數的邦國和王公,然後把這一大片殖民地稱為「英屬印度」。
實際上「英屬印度」就是一種拼盤式的邦國組合,其本質還是各自為政的,只是大家都承認英國為宗主國。這種各自為政的拼盤式國家組成方式,使得印度民眾對於印度這個國家的認同感很低,反而是對於自己所在邦的認同度更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度」好像是一個地理概念,代表的是這一片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地區,而不是一個國家概念。就像是一些懷著不同心思的人們,共同的貼上了印度這個標籤,這也是印度很多政策難以執行的重要原因,成為了印度發展的一個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