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的平潭:舌尖上的古早味兒

2021-02-17 海壇往事

■ 《原味的平潭:記憶中的思念》之七

作者:周恩生

圖文編輯:道興

平潭是海島,在地理環境上與大陸長期隔絕,島民祖祖輩輩少離故土,且外來人口極少,形成了特有的飲食風格,材料來源與烹飪手法也幾乎未有變化。

然而,早輩人漸漸走得差不多了,晚輩傳承的烹調技術也漸漸發生了改變,失卻了那時的風味和口感。烹飪的材料,來源的渠道和質量,也有了很大不同,特別是少了早期的天然食材。

更何況,如今五湖四海的人們都來到平潭,原始的家鄉菜,己難以滿足不同地域人們的需求。在許多外地人看來,平潭菜腥味重,菜品檔次低。故而,平潭菜餚的烹調方法,也漸漸受到外來飲食文化影響,乃至被取代。

筆者想鬥膽談談,記憶中早期平潭的代表性食材及其烹飪方式,其中不乏已經失傳的內容。 

舊時,平潭海域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螃蟹,即為梭子蟹,其中質量最優的三疣梭子蟹,俗稱「正蟹」;另外還有遠海梭子蟹(俗稱「花蟹」)和紅星梭子蟹(俗稱「三眼蟹」)。

蟹粥

早年,梭子蟹物美價廉,它的最佳搭檔是生長在大海礁石上的天然紫菜,以及芹菜,配煮鹹粥或粉幹,三味交合,鮮美可口。

記得小時候的平潭老街,曾經有一公家大飯店。每天,大門口都堆聳著活螃蟹,旁邊伴放著新鮮的芹菜。女人們在那裡剝洗,小孩穿梭溜耍。飯店大廳裡烹飪雜燴、鹹粥等小吃。

廚師握著長柄鐵瓢,在鹹粥鍋裡一邊舀動,一邊叫賣。米粥、螃蟹、紫菜和芹菜,白紅紫綠相間,分外扎眼。鍋中嫋嫋搖曳升起的炊煙,串夾著不同菜餚的香味,散發在大廳,誘人饞涎。鄉下進城的人,多會光顧,熱乎乎地來碗暖身。

「甘薯鹹」和「面琪」

平常,家家都用花蟹搭配包菜和甘薯煮成「甘薯鹹」。春季麥收時節,也將帶皮小麥粉磨粉做成大雁屎狀的短條,配花蟹和包菜煮成「面琪」。

以上兩者,風味獨特,清香爽口,亦居平潭風味小吃之前列,但現己絕跡。

蟹松

街頭巷尾,漁民挑來賣的螃蟹,也會有一整筐螃蟹的大蟹腳(即「螯足」),是拆除漁網時從蟹身上斷下來的。人們時常買來蒸熟剝肉,加酒料炒製成「蟹松」。

1964年哥哥參軍,後來出國抗美援越。媽自製了「蟹松」寄給哥哥,輾轉一個月才到。後來哥哥回信說,雖有點不新鮮了,但平潭戰友們能分享到難得的家鄉風味,都很高興。

黃瓜魚,體態肥碩,表皮鮮黃,肉色乳白,質嫩味美。它和馬鮫魚、鯊魚類似:骨少肉多,刮出的魚肉剁碎錘爛後,粘性強,可作為加工魚肉製品的原料。

魚丸、魚面和魚片

那年月,海島婚慶和年節,都要用黃瓜魚加鯊魚製作魚丸、魚面和魚片。其方法是:

一,將新鮮肥美的黃瓜魚和大鯊魚的肉刮下混勻,分批放置在砧板上,用雙刀輪番叮噹剁碎後,投入石臼搗成魚泥。

二,每斤魚肉加二兩半薯粉和兩錢鹽巴,以及少量生薑汁和味精,搗至達標粘度,放入適量細管香蔥花,攪拌均勻,用手挖起,從指縫中捏擠出圓形,用湯匙挖開,投入燒開水的鍋中,煮沸撈起備用。

魚片和魚面的製作工藝,大致和魚丸相同,不同的地方,為不加薯粉和蔥,以純魚泥碾薄,切成片狀和絲狀。

比較有代表性的烹飪法,是鍋中加入清水燒開,投入魚片、魚面和幾根經開水浸泡洗淨的黃花菜,煮熟後,再加入幾小段蒜白和適量的酸筍絲,繼後撒點鹽和味精,調好味起鍋。如果是魚丸,則水開後,放點鹽巴、醋、蔥花和味精,調至適口裝盆。

諸君或許會很驚訝,做魚丸居然用到鯊魚?這裡的鯊魚,一定要海上剛捕上來,那種挺大挺新鮮的(那時沒有冰凍),肉沒有騷味,如果不新鮮了,肉就會有騷味。50年代平潭傳統正宗的魚丸,一定是鯊魚做的,才有那種獨特的風味。

那時,很少用馬鮫魚做魚丸、魚面和魚片的。因為馬鮫魚味道沒有黃瓜魚和鯊魚清淡可囗,且食材檔次也不如前二者高。

但是,由於黃瓜魚日漸稀少等原因,現在的魚丸、魚片和魚面,幾乎都用馬鮫魚製作,而且大部分是冰凍的。因捕撈的海域、品種、新鮮度和冰凍時間長短不同,成品質量差異懸殊。在配料上,增加了雞蛋、料酒、胡蘿蔔和生粉,有的還加豬肉、黃花菜,這些都是原先沒有的。

曾經黃瓜魚豐收的澳前漁港

生產隊的黃瓜魚

生產隊的醬油煎黃瓜魚,是童年的難忘記憶。

每年入冬,生產隊開始收甘薯。中午集體煮米飯,都買來整筐黃瓜魚,加醬油煎熟後,分放到各人裝有米飯的缽上。魚塊肥厚肥厚的,呈乳白色。外層略帶淡淡的醬油色,顫紅顫紅地聳堆在米飯的一角,幾根鮮綠蒜點綴,流油的魚汁從缽面往下滲透,染紅了米飯,熱乎乎、香噴噴的,看著嘴饞。

(那年代,能吃到米飯,是很奢侈的事,唯有年節,才能偶爾享有。我總覺得那時的米飯特香,不配菜也能狠吞個飽。更何況,又有黃瓜魚配著,這隻有生產隊收成季節才能享有這麼高級的待遇,才能吃得起。因而,社員們都盼著這個時節到來)

我跟在媽的身旁,蹲在「樓仔」土坪的地上,分享著爸媽分到的那份,迫不及待地舀著米放配著魚吃。那種獨特的風味,現在的人是體驗不到的。

下飯的湯,也獨特,其做法是:鍋燒熱,放入剁碎的鮮蔥頭、幹蒜頭和生薑,稍瀝乾水份,加少量花生油炸至金黃色,放水,加鹽和醬油燒開,加蔥花、醋和味精,起鍋。此湯酸甜爽口,泌心入胃,烹調簡便,又恰到好處。但這湯,現已沒人再做。

舊時的帶魚,眼睛黑圈白珠,為上等正品。入冬時,體大豐腴,銀灰發亮。

油炸帶魚

逢年過節,油炸首選帶魚。其做法是:

將幹蒜頭洗淨,用刀面敲碎,剝去外殼,剁細,加白糖、醋和老酒,製成蒜頭醬,放置半小時。

切去魚頭,剖開魚肚,除去內臟和黑膜。左手握魚尾,右手將刀口壓住魚尾右側魚鰭,左手提起帶魚,整條魚鰭從尾到頭拉開去掉。切去尾部一小段,剩下中長條,切成1.5釐米寬的窄塊,洗淨撈起入盆。

取適量鮮蔥頭、細香蔥白和生薑剁碎,加蒜頭醬、蔥花、鹽、五香粉、少許醬油,和魚一起攪拌均勻,醃製2一3個小時。

在醃製好的魚上放適量蔥花,取麵粉和水加入攪拌成泥狀。

接著把火燒開,放花生油,燒至八成熱,用手抓魚塊攤分入鍋,炸至顏色金黃,撈起瀝乾油裝盤。

要想炸出飄香萬裡、風味獨特且軟不粘油的優質品,其訣竅為:一是必須用麵粉;二是必須用花生油;三是油的溫度必須高,燒到油將冒煙,放入魚泥,會劇烈沸騰為宜,此時炸出的成品不會漬油,且味道特美,饞不離口。 

以上油炸的方法,也適用於黃瓜魚,同樣美味。事實上,當時的炸魚,首選的食材就是這兩種。

薯粉帶魚

帶魚的另一種做法,是用刀橫著將魚骨兩面的魚肉切開成片,再切成小塊,用少量鹽巴醃片刻,粘上甘薯澱粉,錘扁,放在鍋裡蒸熟後,用來煮食,這也是逢年過節必備的一種佳餚。

醃帶魚和帶魚乾

平常,家家戶戶都有醃鹹帶魚和曬帶魚乾的習慣,將醃好的帶魚加水放在缽裡燉,將曬的帶魚乾拿去蒸後,用來配甘薯(或薯片、薯米),特別上口。

家裡的黑豬,爸媽就養在床前。平潭黑豬多是從莆田引來,又稱「涵江豬」。

(《海壇往事》編者註:此處有不同意見。實際上,「平潭黑豬」是一個獨立的品種,與「福州黑豬」較為接近,而不同於同期飼養的「涵江豬」。此品種現已滅絕)

相似的黑豬品種

總覺得,現在的豬肉無論在口感還是味道上,都比不上原來的黑豬肉。舊街「新府口」拐角處,常趕公豬來我家,騎母豬配種,媽總叫我躲開。母豬四個月生一次,小豬幾頭到十幾頭不等,齊排排地拱奶。

黑豬要養一年多,百來斤,才殺。豬吃泔水、農作物與海產下腳料。

黑豬肉

逢年過節,家人才能吃到肉,每斤7角7分。那個肉,肥瘦對等,特好吃。稍切點肥的,泡在豆豉裡煮,到吃地瓜片飯,捨不得地咬點肥肉配,連舌頭都想吞下。

整連開拔的部隊,荷槍實彈路過,在村外曬場上歇腳,架起圓筒鋁鍋,放肉、鹽、糖、生薑、醬油、蒜白,蔥段,炊煙中散發著香味。

官兵們盛的米飯上,碗邊堆聳著數塊淡紅的顫肉,我的眼珠都要掉入碗中,他們井然有序地蹲著吃。部隊的槍械味、軍服味也真香,我心想,我長大了能參軍多好。

鹹米時

每年冬至,家家戶戶也盼來了吃鹹米時的時光。雖然破襖頂著寒風,但有著和父母一起過節的溫暖和幸福。

那時鹹米時的餡,原料是黑豬肉、鮮肥的蟹肉和蟹黃、礁石長的紫菜以及略加少量作物配料的包萊和芹菜等。吃的時候,咬到切成丁塊的黑豬肉,有著獨到的鹹香味。

時隔多年,父母走了,孩時的原味也沒了。

原來的平潭黑豬,再也見不到了。缺吃少穿的日子已經不再,如今每天都可以吃上肉,但總覺得,現在的豬肉無論在口感還是味道上,都比不上自家養的黑豬肉。

鹹米時的名字,也改了,叫「時來運轉」。但依然有原來風味的痕跡。也好,願我們時來運轉,明天更好。


《原味的平潭》系列往期作品(可點擊標題閱讀):

五六十年代的平潭一中

莫輕心,龍鳳頭之險由來已久

原味的平潭:花生情結

原味的平潭:老電影的故事

原味的平潭:童年的梭子蟹

原味的平潭:80年代前的海鮮

海壇往事

做平潭最有氣質的訂閱號

 藍藍的大海沒有盡頭,像兒時的眼眸。

往事像一場夢,將我的心輕輕觸動。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海壇往事」公眾號。

投稿:h9108651@163.com



相關焦點

  • 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平潭龍王頭
    打卡大型貨櫃盒子、體驗"奔月實驗室"、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10月1日至10月3日,由騰藍信息在平潭國際旅遊島打造的創意體驗館——平潭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平潭龍王頭沙灘,新奇豐富的玩法讓遊客們大呼過癮。
  • 原味的平潭:80年代前的海鮮
    ■ 《原味的平潭早期平潭的帆船,攝影:陳菊生早期,捕撈黃瓜魚用帆船。1.集群遷徙50年代末,大躍進集體辦食堂吃大鍋飯時期,平潭竹嶼口還未圍海填堤設閘,老城西部還是茫茫大海(後來成了農田,即現在的嵐城組團)。南街尾西側,長長的碼頭向外呈弧形,石質棧道外側砌為石牆,距海灘有4一5米高,從下往上看,像城牆。
  • 古早原味蛋糕,超細膩水浴法
    古早原味蛋糕 By  怡 柔.為13個雞蛋的古早原味蛋糕,如果是做八寸的可以食材減半,六寸的用四分之一食材。
  • 舌尖上的平潭
    其主要原料為上乘薯粉,製作方法是先把精選的嚇仁、肉丁、蟹黃、蟹白、墨魚丁、香菇丁、菜花、酥花生片等八種以上輔料,油鍋煽炒,後加攪至無粉粒的薯粉稠漿,邊炒邊油使其不粘鍋,炒至脫水、濃厚、入色、入味止可,現為平潭酒宴必上的一道名菜,「串簾魚卷」選料為肥鮮活魚,輔料為香茹、肉片。
  • 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沙灘潮流快閃店國慶亮相平潭龍王頭沙灘
    導報訊(駐福州記者 林芹)打卡大型貨櫃盒子、體驗"奔月實驗室"、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10月1日至10月3日,由騰藍信息在平潭國際旅遊島打造的創意體驗館——平潭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平潭龍王頭沙灘,新奇豐富的玩法讓遊客們大呼過癮。
  • 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 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國慶平潭龍王頭沙灘
    打卡大型貨櫃盒子、體驗"奔月實驗室"、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10月1日至10月3日,由騰藍信息在平潭國際旅遊島打造的創意體驗館——平潭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平潭龍王頭沙灘,新奇豐富的玩法讓遊客們大呼過癮。
  • 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來形容。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那些經時光沉澱下來的味道,往往記錄著城市最本土的記憶和情誼。
  • 福建平潭:大油鍋裡飄年味 古早味道潤心頭
    今年48歲的高嵐娟是官井村人,心靈手巧的她有油炸寸棗與茶食仔的好手藝,每每年關將至,她總會和兩個同伴在官井村老人活動中心內支一口鍋,備上原材料,製作寸棗與茶食仔,為來往顧客呈上這濃濃年味的同時,也為家庭增補一份收入。
  • 舌尖上的特色旅遊商品吃出家鄉味兒!
    舌尖上的特色旅遊商品吃出家鄉味兒! 除了詩與遠方不能辜負的,還有舌尖上的誘惑
  • 五一來平潭旅遊必玩的十件趣事
    在對岸小島穿梭來往的漁船上,在沒有車水馬龍的古巷中,也在清爽可口的小吃裡。在平潭旅遊 必做的十件事情東甲島,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地夫」,是平潭最南端海域臨近臺灣海峽的一座遠離大陸的偏僻荒島。大海裡暢遊、嬉戲,在沙灘上運動、拾貝、滑沙、淋浴、垂釣,獨有一番回歸大自然的情趣,完全的世外桃源、海外仙島。
  • 良味|古早味道的豬油拌飯
    在計程車上司機小哥和我們聊起天來,問我們對臺北的印象如何。我們答還不錯呀,挺好的。小哥竟有點小驚奇地轉過頭來看了我們一眼,扭回去又繼續開車,一邊說道:「是嗎?我接到過很多大陸客,大多來自北京和上海。他們會說,臺北和他們想像的差很多誒。」「就……他們可能覺得臺北不如想像的繁華和現代吧。覺得很多街道和建築還是很老舊。」現在在細細回想這個城市,確實和想像的不太一樣。
  • 南京老門東—在古香古色的深巷中,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
    南京老門東—在古香古色的深巷中,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有一個地方承載了南京城的古老記憶刻畫出整個城市的歷史符號古老中透露著新鮮的活力這裡就是「老門東」因位於古城牆中華門以東而得名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步履匆匆試著慢下來走走停停逛一逛古香古色的深巷小院品一品舌尖上老南京味兒
  • 藏在年味裡的美食,感受舌尖上的平潭 !
    「時來運轉」,俗稱鹹時,是一道地瓜與海鮮完美結合的平潭特色小吃。每逢過年,全家團圓之時,平潭人民的飯桌上必定不會少了它的影子。平潭特殊的沙地土壤使得許多蔬菜沒法生長,但是地瓜卻長得好,吃起來格外甜,平潭家家戶戶都愛吃地瓜,「時來運轉」的外皮就是以地瓜作為原材料。在製作外皮時,首先要先將蒸熟的地瓜和著薯粉,再入臼舂成有彈性的粉團。
  • 尋古早味道 探舌尖記憶 | 謝老家食堂:還原上虞老底子的味道
    千百年來,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停流變,可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故鄉的味道任時光荏苒、歲月變換,依舊熟悉而頑固,常被世人以「古早
  • 日本溫泉詩意之旅,找尋消逝的古早味兒~
    日本全境除了衝繩,幾乎遍布溫泉,僅北海道地區就有247處,溫泉酒店也星星點點遍布整個日本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TIPS:1,傳統溫泉旅館的房間以和室為主,所謂的榻榻米房間,白天作為客廳可以休息或者閒談,晚上則在房間的暗格處取出床鋪在榻榻米上,將客廳變為睡房。上榻榻米之前先脫鞋噢。
  • 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平潭龍王頭沙灘「暢遊平潭」小程序獲熱捧
    新福建訊 打卡大型貨櫃盒子、體驗「奔月實驗室」、品味舌尖上的「藍眼淚」……10月1日至10月3日,由騰藍信息在平潭國際旅遊島打造的創意體驗館——平潭沙灘潮流快閃店亮相平潭龍王頭沙灘,新奇豐富的玩法令四面八方的遊客大呼過癮。
  • 舌尖上的新年什麼時候上映?電影版舌尖定檔
    由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的電影版《舌尖上的新年》已經拍攝完成,並於昨日宣布將於2016年1月7日賀歲檔上映。據介紹,這部美食紀錄片電影將圍繞「新年」、「春節」、「年夜飯」的主題,把中國十餘個地區的春節美食搬上大銀幕,其中「2/3的出鏡美食是最資深的吃貨都未必熟悉的」。藝術總監陳曉卿表示,如今年味兒越來越淡,希望用這樣一部講春節美食的電影向自己記憶中的新年告別。
  • 中國平潭:我叫平潭,這是我的簡歷!
    「舌尖之舞——閩臺十大鄉村美食」  2012年平潭首次參加福建省第六屆花卉盆景博覽會,獲得了21個獎項。  2015年央視《記住鄉愁》欄目組,在平潭東庠東風村拍攝紀錄片,於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  實驗區發展歷程:【2009年】  5月5日 在福建省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上討論研究在平潭建立兩岸合作試驗區的方案。
  • 平潭島,距離臺灣最近的地方,高鐵直達,給你原味閩颱風情的海島
    千年街坊裡留下來的不僅僅是歷史的記憶,還有眾多老字號小吃,舌尖上的中國裡的「同利肉燕」、「永和魚丸」就隱藏在三坊七巷裡去每一個海島,都應該有一個環島騎行的經歷平潭環島公路總長約200公裡,其中從北港到漁嶼村、磹水村、長江澳的「君山後環線」是大家公認的最美環島路
  • 看「藍眼淚」來平潭,一頓飯的時間你會愛上平潭!
    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但卻是精彩的,所以能看到藍眼淚的朋友們都是超級幸運兒哦~~平潭的「藍眼淚」可遇不可求,紅悅府的平潭海鮮卻觸手可得!來紅悅府,讓小編帶您一起領略平潭特色的海鮮盛宴吧!平潭無汙染的水質為紫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所以平潭紫菜長得很好。用紫菜烹飪出來的菜餚,色香味俱全,嘗上一口,滿口留香。03長在礁石上的天然小苦螺,白煮後直接用牙籤挑出來,咬在嘴裡又苦又脆,絕對給你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