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百貨店還有出路嗎?看日本松屋百貨的處境和應對

2020-12-09 聯商網linkshop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您問,日本目前還有純百貨店嗎?松屋員工會告訴你,有,松屋。

2016年,入境遊客消費減少,位於銀座大街的松屋百貨店處境不妙,結果2017年春天來了一位送水的,就是大丸松坂屋改建以後的「GINZA SIX」,水者,客流商機也。

1、2020年松屋的業績狀況

日本松屋百貨店是創立於1869年的老字號,在東京銀座和淺草兩個區域設有店鋪,主要業績的90%依靠銀座松屋店,營業面積約3.3萬平方米。2020年2月決算,銷售額816億日元,訪日遊客免稅品銷售額比率上升約25%。

隨著疫情爆發,對於依靠客流支撐的百貨店是致命打擊,銀座松屋銷售額2月份下降31.5%,3月下降70%,5月4日,日本政府決定「緊急狀態宣言」,松屋5日宣布銀座總店、淺草店全館停業。5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解除戒備,百貨店恢復營業。4至5月休業59天,業績基本歸零。6至8月恢復營業,同比下降32%,去掉免稅店業績因素,下降17%。10月15日公布的上半年業績,3至8月銷售額同比下降54%,為205億日元,營業利潤虧損22億日元,去年同期為盈利3.8億日元。到9月份,同比依然下降37.9%,沒有根本扭轉跡象(參見2018年以來季度業績對比圖表)。

2、松屋社長展現的應對措施

面對這種狀況,社長秋田正紀分析道,6月份以後在逐漸恢復,周末銀座大街客流基本回歸。海外遊客無法依賴了,但是東京都政府開始補貼贊助都內市民出行住宿遊覽,以往受限的周邊客群也會來店,挖掘需求的機會還很多。

與此相關,松屋抓住主題定製的高端會員營銷,集中力量組織外商業務,所謂外商,就是為購買金額較大的優質客戶提供服務活動,這些高級客戶一般不到店,現在邀請他們到店參加主體活動,提供諮詢和消費策劃。

松屋每年舉行兩次「松美協會」的主題外商客戶營銷沙龍。9月初舉辦的「松美會」在減少人數的情況下,靜心組織,依然取得很好效果,客戶購買客單價非常高,有一個因素是日本股市近期很穩定,對於擁有資產的客戶來說,高端消費欲望很強,尤其是奢侈品品牌。一部分客戶以前習慣在國外購買,眼下出國比較難,也會選擇到松屋購買,綜合起來看,外商客戶的消費額同比增長10%。

另外,分析抓住疫情期間人們居家活動增加,家居雜品和家具的功能型消費,展開主題營銷文化活動,家具銷售增長54%,這是以往很少見到的場景。

之前,有的客戶因為銀座流動客流以及入境遊客多,放棄逛店機會,成為沉睡客源,現在正在聯絡喚醒他們。實際上通過促銷活動,確實拉回來一些失去的客源。比如7至8月舉辦人氣兔子「美菲」畫作等展覽時,雖然規模縮小到以往的三分之一,但是銷售客單價與以前展覽會相比上升了1.5至2倍,效果很好。

3、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

有報導說,松屋的員工稱銀座松屋為純百貨店,似乎在自嘲松屋經營決策者愚蠢地維護落後的經營布局和營銷方法(參見松屋店鋪老化的形象圖片)。

也難怪員工著急,看看其它老牌百貨店,如大丸集團和高島屋,已經摸索出向租賃複合化轉型的路線。7&i集團下屬的崇光西武百貨店,到明年2月將關閉5個店,從2011年28個店到保留10個店,將裁員1300人,佔百貨事業員工總數20%。位於池袋車站的西武總店,2019年業績為1823億日元,排在單店業績第三位,即便如此也將於明年開始大幅度租賃化改造,到2025年崇光西武百貨店的70%店鋪面積要改成租賃模式。新宿商圈的小田急百貨店已經於9月10日宣布關閉,改造成48層高的商業寫字樓。連三越伊勢丹也在加快引入租賃經營形式。

松屋店的決策者是怎麼想的呢?可以歸納為三條。

第一、選擇和集中,提高效率。松屋銀座店由於沒有足夠的商環境空間,只能精心策劃,突出主題產品。2020年以來,日本主要5家服裝企業樫山、world、TSI控股、三陽商會、Renown,決定關閉3100多個服裝專櫃店,顯示出服裝類市場在急劇變化。松屋要擴大化妝品和女鞋的區域,增加高檔女鞋品牌,增加兒童用品區域,減少女裝和男裝面積,在布局上主動調整。

第二、持續更新組合,增加鮮度。各個經營區域要不斷更新、變化經營產品組合。比如,2019年11月是松屋企業成立150周年,公司重組奢侈品牌,翻新品牌組合形式,營造有鮮度的產品組合和商環境,其實藉助路易·威登品牌那樣的經營產品,始終維持頂級品牌的個性,保持新鮮。高端外商營銷是日本百貨店的看家本領,松屋也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發展方向,會繼續加力推進。

第三、積極策劃活動,突出個性。快閃主題促銷,是百貨店生存的「主食」。受2017年4月份「GINZA SIX」開業,為松屋間接帶來客流的恩惠,當時,「GINZA SIX」日均客流量在工作日約4.3萬人,周末和節假日約6.7萬人,可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特別是大批遊客,欣賞完就奔松屋去消費了,所以,業內人士說,這是為松屋引水了。

松屋也積極應變,快速組織營銷活動,2017年度舉辦22場活動,相關銷售為11億日元,吸引69萬遊客,總銷售額為890億日元,同比增長3.1%,營業利潤為19億日元,同比增長53.1%,打了一場漂亮仗。

松屋依舊想通過舉辦藝術展和當地產品展,突出個性,與「GINZA SIX」和銀座三越店拉開差距,便於客戶識別競爭對手。

4、留給朋友的幾句感言

疫情沒有終結,對於依靠客流生存的實體百貨店,就是一把懸著的劍。客流在哪裡,交易機會就在哪裡,松屋還想著依賴遊客、依賴傳統經營產品騰挪,換來顧客價值,恐怕是很難了。日本其它幾個百貨店集團已經全面轉型,特別是大丸集團利用旗下PARCO時尚購物中心這個銳利武器,在向租賃化轉型過程中,引入了大量高價值新鮮經營產品,為多樣化組合提供了可能。雖然目前看,大阪心齋橋的總店改造業績不理想,但是他們為自己儲備了很多可以利用的未來型資源。

松屋面臨的問題和選擇思路,和中國百貨店,尤其是一些傳統百貨店非常相似,在經營產品組合創新之外,還有兩個致命短板沒有意識到,自然也沒有危機感,第一個是數位化機制建設,第二個是店鋪動態監管激勵。經營決策者不能從自身調動工作意願,僅僅聽取中高層分析,是無法推動創新發展的,就算松屋員工搞笑說本企業店鋪是純百貨店,就算第三方數位化工具再有效率,用戶不用它,也就沒有客戶價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日本松屋百貨中文官方購物網站已正式上線
    日本松屋百貨中文官方購物網站已正式上線來源:聯商網2017-05-26 11:09日本松屋百貨日前已正式開通中文官方購物網站。松屋百貨於1925年開業,是唯一一家將總店設在銀座的百貨商廈,銀座是日本東京中央區的一個主要商業區,以華麗高雅和成熟浪漫著稱,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和紐約的第五大道齊名,是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被稱為東京的「心臟」、「亞洲最昂貴的地方」。
  • 松屋派?銀座老牌百貨的相愛相殺
    好吃好玩距離中國又近的日本,吸引遊客的除了色香味俱全精緻的日式料理,還有設計做工可愛又不失實用的衣服化妝品可以買買買,簡直是女生的天堂有沒有,但是男生也有遊戲機各種家電可以逛到忘記時間,簡直大滿足。   說到購物,不管是第一次來東京的遊客,還是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自由行老饕,銀座都是必去的地方。
  • 日本銀座老字號百貨「松屋」與時俱進迎戰電商
    日本的百貨業界,雖然在過去曾經蓬勃發展,但受到景氣衰退、以及消費族群逐漸走向高齡化等影響,導致許多百貨只能黯然停止營業。但當中也有一間,擁有150年歷史的百貨老店「松屋」,靠著與時俱進的經營策略,至今仍持續穩定發展。位於東京銀座的高級百貨松屋,3日與消費者一同歡慶創立150周年,有民眾驚嘆於它的歷史,也有民眾說經過銀座必來松屋。
  • 為吸引中國遊客 日本百貨店展開「化妝品競爭」
    原標題:為吸引中國遊客 日本百貨店展開「化妝品競爭」《日本新華僑報》於當地時間7日刊發文章稱,2017年秋天,隨著中國遊客的逐漸回潮,日本東京、大阪等地的百貨店業績開始恢復。文章摘編如下:11月,日本的紅葉季如期而至,此時的秋季與櫻花紛飛的春季,並稱為日本全國性的兩大旅遊旺季。今秋,日本的商家依舊翹首期盼中國遊客的到來。在日本最大最繁華的商業街區——銀座,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化妝品戰爭」正在悄然進行中。近期,日本東京、大阪等地的百貨店業績開始恢復,尤其是中國遊客的逐漸回潮。
  • 疫情下,日本百貨店還會讓合作服裝企業背鍋嗎?
    因此,2月份百貨店銷售情況中,三越伊勢丹集團合計下降16.3%,其中札幌丸井三越下降24.9%。銀座三越下降36.2%,日本橋三越下降15.9%,新宿伊勢丹減少10.4%。大丸松坂屋百貨下降21.4%。免稅銷售額同比減少74.6%。阪急集團有新開店支撐,同比減少14%。免稅銷售減少68%。阪急總店免稅銷售減少73%。高島屋的免稅店下降69.9%,松屋銀座店的免稅店下降70%。
  • 解析:業績下滑如何應對 日本百貨擺脫困境只用了四招
    在網絡國際化和通脹雙重壓力下,中國百貨企業的業績明顯下滑。同時,消費價值觀已出現重大變化,跨渠道、跨文化消費趨勢已經形成,從而給國內百貨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和轉型困惑。中國百貨企業怎樣才能擺脫困境,開啟新的航程?   中日兩國具有相同的文化淵源,而且,二十多年來中國百貨企業的成長與日本百貨企業的示範密不可分。
  • 日本2月百貨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2.2%
    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額大幅下滑,不僅是因為中國大陸從1月27日開始禁止旅行團出遊,中國香港和臺灣、韓國等亞洲地區的赴日遊客數量也大幅減少。   除了海外遊客的減少,日本本土消費者減少出門,也令消費需求低迷。此外,暖冬也導致冬季商品滯銷。
  • 日本百貨店成功背後的隱憂
    一規模持續萎縮,慣式沒落1、從百貨業總體規模看日本百貨店在1997年銷售額9.7萬億日元,達到頂峰,1999年門店數量311家,為歷史最多。從1980年代形成的百貨店成功模式和優越感,到2000年7月崇光倒閉成為分水嶺,開始持續下滑。
  • 日本百貨店的發展沿革和趨勢
    三、日本百貨店的發展趨勢    (一)大型化競爭激烈    從目前日本國內情況看,國內消費市場仍處在復甦階段,整個日本百貨店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營業績波動較大。據統計,2006年日本百貨店年銷售額約78萬億日元,比最高峰時的1991年減少了2萬億日元。
  • 日本大型百貨商場新年旺銷
    日本零售巨頭的新年商戰開局良好。在三越伊勢丹和高島屋等大型百貨商場的主要店鋪,銷售額比上年增加了3~10%以上。雖然日本國內消費停滯不前,但合算的福袋和打折品深受歡迎,此外訪日外國遊客旺盛的消費欲望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 獨家:看三越伊勢丹集團如何應對百貨店的衰退
    導購員是最能夠搜集顧客信息的前線情報員,是百貨店的尖兵(百貨店の「肝」),但是,他們歸屬於供應商管理,供應鏈環節出現什麼問題,怎麼應對,百貨店束手無策,導致賣場營銷管理能力越來越低。日本電子商務達到15萬億日元,佔社會零售總額10%多。和百貨店似乎不相干的便利店,已經完全觸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通過快速改變產品菜單,緊緊抓住消費者,減少了消費者光顧百貨店的理由。
  • 會有「品牌難民」嗎?從大丸百貨看日本百貨轉型趨勢
    參見下圖示,從具有標誌意義的東京地區的百貨業績表現看,總體上百貨店業績是在徘徊,大丸在改造過程中卻能位於較好的同比增長水平,甚至增長質量超越三越伊勢丹、高島屋,處於一枝獨秀的地位,說明大丸集團內在管理驅動因素和全面向租賃機制轉型改革,總體上找到了較好的戰略方向。
  • 日本百貨商場大丸松屋將引入微信支付
    原標題:日本百貨商場大丸松屋將引入微信支付  日本百貨公司J.FRONT RETAILING旗下的大丸松坂屋百貨商場9月7日宣布,將面向訪日中國人推出微信支付服務。將和使用銀聯卡一起增加支付方式,力爭進一步贏得不斷擴大的訪日需求。
  • 日本三越百貨和伊勢丹百貨正式合併
    日本兩大著名百貨公司三越百貨和伊勢丹百貨4月1日正式合併,合併後的百貨巨無霸年銷售額高達1.58萬億日元,遠遠超過此前由大丸和松坂屋合併而成的日本第一大百貨集團。     伊勢丹百貨在時尚服裝領域頗具口碑,深受年輕人喜愛。而三越百貨則是一家定位為富裕人群的高級百貨商場。據共同社報導,新的百貨老大雖被命名為「三越伊勢丹控股」,但兩家百貨店的店名不變。
  • 日本百貨業為何能應對網購衝擊?有以下做法
    那麼,同樣在網絡購物的衝擊下,日本各大百貨商場是如何應對的呢?以下幾種做法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文章摘編如下:首先,日本百貨商場積極打造網購平臺和開展電子商務業務,開啟全渠道營銷。2012年秋季開始,高島屋發起了全社項目,在部分商品領域中為跨渠道銷售做準備。
  • 日本著名百貨店三越和伊勢丹正式合併
    新華網東京4月1日電(記者葉佳)日本兩大著名百貨公司三越百貨和伊勢丹百貨4月1日正式合併,合併後的百貨巨無霸年銷售額高達1.58萬億日元,遠遠超過此前由大丸和松坂屋合併而成的日本第一大百貨集團。  伊勢丹百貨在時尚服裝領域頗具口碑,深受年輕人喜愛。而三越百貨則是一家定位為富裕人群的高級百貨商場。
  • 杭州百貨不哭:看日本大阪百貨如何成功轉型
    一時之間,杭州百貨遭遇困境,新增項目幾乎清一色以購物中心的形態加入戰局,那麼,在未來可預見的海量供應中,百貨真的就是一種落後的商業形態嗎,購物中心們又如何從同質化中來有效破局?  五年前,記者曾前往東京六本木、大阪心齋橋出差考察,去年初去了北海道札幌,今年四月初,再到京都和大阪。
  • 日本四大百貨店受疫情衝擊嚴重 三家的8月決算出現赤字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東京10月16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四大百貨公司15日發布了8月的中期決算報告。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大量店鋪臨時停業,各商家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5成不等。其中,3家百貨公司的經營利潤出現大額赤字。
  • 百貨店著急改革?先來聽聽這幾位高管和專家的意見
    聯商網消息:沒有消亡的業態,只有消亡的企業和門店;傳統百貨門店如何應對新消費趨勢和需求,如何重新定位和規劃,如何在硬體、商品、服務上實現提升和蛻變,如何在有限的面積內做到業績的持續提升?百貨店該堅持什麼?調整什麼?
  • 您好,歡迎光臨銀座松屋!
    1松屋將自家的商品通過7種類型的幕の內弁當作為主題做成了海報和手提購物袋。怎麼樣,是不是瞬間有些「餓」了。松屋這樣傳統卻也有些時髦的百貨店,挑戰了誰也沒有過先例的「實驗」:對來往的客人不再用「歡迎光臨」,而是讓工作人員們更加自由友好地和客人交流。實驗結果,確實和客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多且話題豐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