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幾個國家屬於中華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會復興嗎?

2021-01-16 劍膽琴心楚遊人

從春秋戰國秦漢隋唐以來,中華國力強大、文化鼎盛,曾深刻地影響著亞洲和世界!很多國家以模仿學習融入中華文化為榮!構成了一個遍及亞洲大部的中華文化圈!

湖北武漢博物館

蒙古?蒙古在元代、清代和民國屬於中國的領土,後由於沙俄和蘇聯的操控,走向獨立。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在物質上長期依賴中國,或者貿易換取,要麼殺戮掠奪!元朝雖自創了蒙古文,但在文化上還是屬於中華文化圈。蒙古獨立後全面蘇化和西化,去中國化嚴重,與中國在文化上的親近感蕩然無存!

1990年代的西安

朝鮮與韓國?兩國屬於中華文化圈無疑。秦漢以來,朝鮮半島長期處在中國的直接和間接統治之下,是中國長期的屬國,被日本吞併之前的官方文字是中文,受中國影響深刻。朝鮮和韓國獨立後全面地去中國化,接近蘇聯和美國,廢棄中文,啟用朝鮮古代自創供賤民使用的文字,但在文字發音、傳統文化方面無法隔斷與中國的聯繫!隨著中國的再度崛起,中文和中華文化將會在朝鮮半島興起。

1990年代的西安

日本?日本是個善於學習和攀附強國的國家!長期受益於中華文化,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典型。與朝鮮半島不同,日本借鑑中文自創了日文。如果說古代有智慧財產權的話,日本要向中國繳納一大筆費用!同樣,日文在文字形式和發音、傳統文化方面與中國聯繫緊密!日本傳統服飾來自唐裝,建築風格模仿自唐朝!日本一直以是中華文化的嫡系傳人自居,認為自宋代以後中國已經不存在了!清末衰落後,中國在日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日本開始全面西化,並展開對文化之母中國的侵略,對中華文化的親近感驟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再度提高,日本會逐步親華。當然這中間還有一個琉球(衝繩),中華文化的痕跡很明顯,由於處於日本的實際統治之下,就不做過多敘述。

湖北黃岡市博物館

越南?越南也是古代中國長期的屬國!但由於古代越南長期處於原始蠻荒狀態,中國對其的技術和文化改造範圍有限,主要集中在上層社會!清末越南脫離中國,淪為法國的勢力範圍。二戰後,無論南越還是統一後的越南,在文字上進行了徹底的去中國化,主動隔斷與中國的文化聯繫,對中華文化表現出明顯的抗拒。由於越南在歷史上的種種表現,中越彼此之間毫無親近感,都不認為越南屬於中華文化圈的範圍。實際上,越南是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只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越南對中華文化進行了實質上的割裂!

武漢美術館

新加坡?新加坡等國華人眾多,但已經全面西化,並與中華文化進行了切割,如果說有聯繫,那只能說是血緣和歷史上的聯繫,不能算是中華文化圈!

90年代的西安

東南亞?東南亞大部,如緬甸,也曾處於中國的統治之下,但由於時間較為短暫,施加的文化影響力有限,因此並不是中華文化圈的範圍。

90年代的西安

中華文化圈的復興與否,就在於中國強大與否!而中國是不是真的強大,又在於文化是否強大!如果說一個國家物質和科技的強大是外殼,那麼文化上的強大則是內核!中華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兒女的歷史責任!相信,只要中國物質和文化上都強大起來,中華文化圈的復興將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老外:越南屬於東亞文化圈嗎?越南網友:看情況定
    東亞文化圈是指在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影響、過去或者現在使用的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文化而在外國論壇上,一位外國網友問: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越南不屬於東亞文化圈。一般來說,韓國、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都是屬於東亞文化圈的,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體現出來。
  • 中華文化復興論壇舉辦 聚焦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振興
    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攝    11月12日,中華文化復興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200多位來自兩岸及港澳思想界、文藝界、宗教界、教育界等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並就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振興展開研討。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攝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石龍洪 張曉曦)中華文化復興論壇12日在北京大學開幕,200多位來自兩岸及港澳思想界、文藝界、宗教界、教育界等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並就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振興展開研討。  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文化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承辦。
  •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說實話這個題目是一個非常有爭議性的話題,不光我們中國人,可能連日本人自己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它到底是中華文明圈的一部分還是獨立的文明。所以今天我們稍微討論一下,不求能夠得出結論,但是看看是否能得出一個更合理的說法。依照個人之見,要解答這一點挺難的。日本文化很難說不是中國文明圈的一員,同時也很矛盾地、很難說不是一個獨立的文化。因為它太特殊了。
  • 潘嶽: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12月19日,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詩刊》社、《中華辭賦》雜誌社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在京召開。40餘位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詩詞作者圍繞「中華詩詞的當代性與文化強國建設」主題開展交流。本屆研討會的主旨與2019年3月23日首屆「中華詩詞復興論壇」一脈相承。在首屆論壇上,時任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潘嶽在致辭中表示,新時代迫切需要一場「文化復興」,詩詞復興正是文化復興的先聲。在此發布致辭全文,以饗讀者。
  • 為何漢字文化圈裡無弱國?學者: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底蘊!
    近代社會以來,中華文明陷入低潮,由此帶來的是文化不自信,甚至連「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和「中華文明西來說」等極端不自信的觀點,也都大行其道。然而,縱觀傳統的漢字文化圈,卻又令人費解,原因很簡單,漢字文化圈裡的五個國家,為何無一弱國,甚至可以說全是強國?
  • 宗藩關係影響東亞文化圈:越南和朝鮮為何建立起「小中華」體系?
    實際上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與之相互呼應的東亞文化圈中,外交作為政治活動的重要分支,一直以來也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它的形式和方法也往往會直接影響到許多內政舉措的變化乃至於國家在一個時間段的總體發展方向。之於西方,1648年所達成的《威斯特伐利亞合約》從真正意義上構建了西方近現代的外交體系,直至今天也餘波未靖;而在東方,自漢帝國成立以來便萌生雛形的「宗藩關係」,也維持了整個東亞文化圈的各個國家長達兩千年的相對和平,不僅如此,在漫長的時間裡,它還產生了別樣的影響,甚至使原本隸屬於中原王朝的兩片土地在其理念的作用下建立了以自己為主導的另一套「小中華」體系,這兩個國家就是越南和朝鮮
  • 中華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尤其北歐4國由「海盜文化」進化成今天類似社會主義的形態,確實有很多成份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借鑑。勤勞的中華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漢語和書畫藝術都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之一。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及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局面。
  • 中華詩詞復興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3月25日電(記者王子瀟)近日,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和《詩刊》雜誌社在京聯合舉辦了「中華詩詞復興論壇」。80餘位來自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以及部分高校、媒體、詩人代表參加。《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和中華文化學院副院長袁莎主持開幕式和論壇討論。
  • 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在京召開
    我們正在從一個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在國家民族繁榮昌盛的上升時期,怎麼用中華詩詞來反映和見證這個時代,是需要詩詞界認真思考的問題。另外中華詩詞的當代性,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思考。一方面,雖然歷代詩歌已經經典化,但今天的詩人也不容否定能夠進一步創造偉大。另一方面,今天生活的複雜性遠超歷代,無論是語言、修辭、語境等,如何跟中華詩詞發生關係,需要從形式上更加自然地呈現。
  • 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學識、開明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利害攸關的所在。」英國著名的道德學家斯邁爾斯也說,「哪一個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撐,就可以認定他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哪一個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奉行忠誠、誠實、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 文化隨筆|漢字文化圈的興衰
    東亞的這種文字歸一性被學術界統稱為漢字文化圈,圈裡包括東亞四國三區,即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朝鮮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中的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等國的華人社會,在地理上也稱為東亞文化圈,以器物還可戲稱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陶瓷文化圈、絲綢文化圈等。
  • 中華復興,世界之福
    偉大中國如同旭日東升!在國際上,這種極端霸凌主義的行徑也收到啦許多國家的公憤和強烈譴責!!可謂:不得人心,遭人唾罵!!還有他的小弟,剔除我們的華為!沆瀣一氣,可惡至極!其實我們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骨子裡流淌的是——儒家(和為貴)的浩然與博大!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國與國之間,我們一貫提倡的是:「合作共贏」!這麼多年來,我們處處忍讓,換的是他們的「得寸進尺」的進攻!
  • 學誠法師倡導海峽兩岸有識之士共同探討中華文化復興大計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國際在線消息(通訊員曉東):12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辦的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倡導海峽兩岸的有識之士共同探討中華文化的復興大計,認真審視傳統文化的精神命脈——心文化,一起感悟它帶給現代人類的重要啟示與智慧指引。
  • 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衰落,折射的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的輝煌與衰落。復興中華文化中的「復」是「重新」、「再一次」的意思,是文化的更新,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再造,創造出新的文化,即古老傳統的中華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而產生的新的中華文化。
  • 從龍舟看東亞文化圈
    中華文化得到世界的肯定與讚許當然會讓我們倍感欣慰,但實際上我們並未親身經歷的是,身為東方文明的翹楚,華夏文明從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倍受各國的青睞。正是在古老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下,才有了如今的東亞文化圈。那麼,東亞文化圈是如何形成的呢?東亞文化圈的四大要素在世界各地,文化一般都是由語言、體制、宗教、價值觀等方面體現出來的。
  • 中華文化的復興 是民族的願景 更是時代的趨勢
    《倡議書》登上熱搜的同時,某知名作家和另一名編劇、製片人相繼就抄襲事件公開道歉,這似乎預示著網文圈、影視圈的行業風向正在轉變。這次《倡議書》的出爐,我也是136人之一,作為親歷其事的其中一員,深覺《倡議書》的出現正當其時,網絡文學的確到了應變、該變、不得不變的時候了。
  • 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有哪些,這些國家都是,歷史上和我國交流密切
    1898年,德國人利奧·維克託·費羅貝尼烏斯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簡單的來說,就是受一種文化影響的地區。之後有人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漢字文化圈,這個圈子就是指那些受漢字影響的國家。確切的說是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家。可以說有很多國家受中華文明的影響,而且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和我國交流都非常密切。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顧名思義,漢字文化圈是以東亞地區各國共有的文化要素為標誌的地域圈,到現在仍舊存在,且是一個真實的,有著強勁的生命力的文化標誌和存在,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漢字文化發展並在中國境內及境外傳播的結果,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古代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強盛的國力。
  • (中華文藝復興)新華詩學創立說
    以文化展示國家軟實力,以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以文化重建中華精神的圖騰——文化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開創新華詩學,普及新華體詩,光大中華文化!讓我們一起傳播新華詩學,創作咱中國人的現代詩歌,讓中華新生文化影響世界,實現民族文藝偉大復興,開啟新華詩時代。
  • 在中華文化中軸線泰山曲阜大汶河探索建立儒釋道文化頤養提供人類...
    ;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