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篆刻藝術的發展、衍變基本上可以分為二個時期,即以宋元為界限,前期是自為的發展,以實用為主要功能。後期(明清至當代)是藝術欣賞為主要功能,是自覺的傳承。宋元印就處於上承秦漢,下啟明清的重要時期。宋代、元代的大量文人參與印章製作並使用,是篆刻藝術自覺的開始。它從唐代發端,經宋元醞釀並初成體系,既是秦漢印章藝術的發展和延續,也開啟了明清流派印的發展,是中國印章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
宋元印章藝術,無論形制、內容、用途以及藝術形式,相對戰國、秦漢印而言都變得多樣、豐富。有形制巨大的官印與小巧的私印,有表現文人情懷、個人信記和圖案符號等印章,還有宗教、民族專用印,以及使用楷書、隸書、花押等印章,異彩紛呈。
五代及宋(含遼、夏、金)的官印形式基本上延續了唐代官印製式,後經發展並逐漸規範化,產生了注重均衡的九疊文印。這一時期印章文字的篆法是採用與唐官印一樣以小篆為主(也有借鑑漢字而創造的契丹、西夏、八思巴文),並吸收漢華印篆,它追求印文的流動均淨、布局的平正均衡,為填充印面空間對筆畫加以曲、疊處置。縝密、理性、繁複開始成為宋代官印標準範式,逐漸喪失了唐官印的印文布局生動、質樸的風格。如果說宋代代官印尚有部分形式自然、質樸的上乘之作,那么元代官印則演變成了完全程式化印章形式,印文的書法意味為程序化的線條分配所淹沒,為歷代印人所輕。同期還有部分楷書、隸書的官印,它們大多造型古樸,亦具有很高藝術欣賞價值。
鑑藏印(含私印),是唐宋時期社會所興起的對書畫、圖籍等收藏、鑑賞風氣的產物,相對官印而言其形制更為自由、多樣。從風格形式上區分,有古璽風格、漢印風格、細朱文風格、 九疊篆風格、楷書風格、圖案印風格、花押印風格等。這類印章尋源秦漢,同時又吸收唐官印形式,形成了文雅、清麗、疏朗的具有「書卷氣」的印章形式。印文內容既有代表皇帝年號印章如「宣和」,也有書畫家創作署款的私用印如「米芾」,以及文人的齋室印、閒章等,對後世的影響巨大。
宗教印及花押,它們大多形式特別亦是印章藝術的一朵奇葩。宗教印是指宗教活動的專用印章,有宗教術語印、寺名印和藏經印等,主要用於宗教活動,部分印作為某種象徵被賦予超出現實世界的種種意義。花押印是宋元時期人們在文書、字畫、契據上作憑信的草書籤名或代替的特殊符號,作為信憑被民間大量使用。在元代又統稱「元押」,有漢措、八思巴文和圖像等入印。
宋元印章
上明圖書
四字朱文鑑藏印。其線圓勁流暢,因鏽蝕而殘損,邊欄細亦缺損,整印呈現古樸的氣息。字形布勢左邊「圖書」 二字穩定平實,右部「上明」 二字各成欹側,互相呼應。全印形式風格承繼唐官印,但相對更為文雅、溫和。
蕃漢都指揮記
六字長方形官印。此印線條凝重渾厚,線勢橫平豎直,邊界線較文字線細勁,上、下殘損無邊。楷書入印的章法布局也極有趣味:左行寬、右行窄,文字均作大小的嵌合、對比變化,以直線構成為主(無楷書特有的提按等裝飾性筆畫〕,間有曲線對比。由於年代久遠,印面四邊僅能鈐印出左右兩邊,使全印呈現一種別致的古雅氣韻。
都檢點兼牢城朱記
多字長方形官印。此為楷書朱文官印,結字寬博、樸實,線條樸拙圓勁,章法排列錯落隨意。左、右二行中軸線波動,印面構成左緊右松而富於變化。雖有邊欄線的規整厚直,但整印仍具有活潑生動的意態,無官印之莊嚴態勢。
首領
西夏白文官印。此印為鑄造印,西夏文,右起橫讀。該印形式受宋代疊篆官印的影響,並把朱文反作白文,印面分割布勢理性,追求平衡對稱,文字結實安穩,線條粗重沉穩,富有彈性,呈現流暢而樸拙的趣味。
秦成階文等第二指揮諸軍都虞侯印
此為多字朱文官印。該印應為「蟠條」印,小篆入印,線條遒勁圓轉,無明顯粗細變化,有鏽蝕殘損。章法布局為平穩、繁茂之勢,並且作「繁大、簡小」之安排,如「文」字佔格小而「等」字筆畫多而佔空間大。由於官印具有莊嚴規整之要求,因而結字構成沒有作大的動蕩之態,只是在部分文字的小空間內作了小許變化以求全印之通活,如「成」右傾勢,而「都」為左側狀。全印呈現謹嚴自然、圓轉流暢的風貌。
永安都虞侯記
此為六字長方形官印。從印拓看,具有「唐官印」風格。印文線條及邊欄有鏽蝕,線條形質豐富多變。線形以「彎弧」 構成為主,呈「遊絲」狀,經方圓、疊加等使轉組合,極具「動勢」。在章法構成上,文字為小篆,隨形作了寬、扁分布以及伸縮的變化以適合印面形態。由於年代久遠,「蟠條」的變形、殘損、碰壓,使印面整體呈現自然古樸、通活的意態。
寧晉引納朱記
此為六字官印。該印線條圓勁、流暢,有斷損,邊欄較粗,其印形式為後世「圓朱文」印之先聲。全印構成組合方的獨特之處為文字的殘缺斷損,應屬時間的「創造」。其部分印文幾乎無法認讀,但在布局上恰好形成了空間的「疏」、「密」分割以及線序「直」、「曲」排列與字勢「動」、「靜」對比,如印中、下部的「疏」、「曲」與上、右部的 「密」、「直」變化等等。全印因斷損而使印面更顯古樸、和諧、空靈。
壽光鎮記
此為方形楷書官印。該邊界線圓潤流暢,文字線條細勁,雖為楷書入印,但起收、停頓、使轉如作小篆,「線感」強。只「光」字起點有楷法之貌,在章法構成上,既有直、曲線的巧妙運用,也注重文字的疏密對比以及字勢的欹正變化。因而全印既具有官印之莊嚴,又不乏活通自然。
新浦縣尉朱記
宋代長方形官印。此印線條細勁勻淨,線勢橫豎平直、圓轉流暢,結字布勢平穩均衡,空間分割均等。文字線較邊界線細勁,整印勻稱規正呈平實端莊之貌,雅致自然。
右策寧州留後朱記
此印為隸書入印。從印拓看線條起收動作清晰,線條細勁有力,筆道生動自然,具有一定的裝飾性。章法布局為單行且上下相疊粘連(「右一州」為一組、「留一記」 一組),但為避免均等板滯,整行分別做適當的挪移呼應變化,如上組字中軸線向左靠,下組字則為右側傾斜。在整行字上、中、下三部並列中也作了欹讓的處理。同時,邊欄線也有粗細、斷連的變化,使印面構成呈現既有「官印」嚴謹又具率真自然的藝術趣味。
昏爛鈔印
元代政府註銷舊紙幣用印。此印界格粗而文字有粗細變化,釆用楷書風格的宋版字入印。布局上排列齊整均衡,文字筆畫相連,線條橫平豎直、厚拙含蓄。「爛」字撇、捺線條飄逸流暢,有如筆鋒寫出。由於為官方用印,全印構成氣息具有官印的嚴肅性,但不乏活通態勢。
元從都押衙記
此為楷書官印。印面布局平穩均衡,自然大方。從印拓看,印面線條圓通遒勁,富於變化。各字形構成稍作大小變化,結字布局互有欹側呼應。因鏽蝕的緣故,各字均出現殘損斷缺,而在印拓出現了類似書寫的「漲墨」,如「都」;「枯筆」,如「元」,別具韻味。
米□(僅此提供此次部首:左黹、右犬)
二字朱文印。此印線條圓轉流暢,飄逸瀟灑。文字結構受 「九疊篆」影響,布局妙巧。全印注重對稱均衡,「黹犬」字以黼黹犬紋替代,既簡化了印面,又使印面具有圖案般的裝飾性。
汝南郡(押)
此為元代長條形押印。該印採用小篆文字入印,結字風格類唐官印。線條作圓轉盤曲變化,流轉含蓄。章法布局自然疏朗,文字為均衡相疊勢,邊欄略有變形、缺損。整印呈活通、淳樸的趣味。
雞(肖形印)
元明之間印。此印動物造型生動,印內布局均衡。邊欄線起止轉折細微清晰,全印風格呈樸拙自然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