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碩果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最讓世界震驚。雖然朝代不斷更迭交替,可是其核心思想卻始終沒有動搖,並且孕育了大量凝聚著古人智慧的珍貴文物,隨著歷史的流逝傳承至今,這些古董文物印證著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是各個朝代興盛哀榮的縮影。只可惜隨著近代戰亂頻頻,許多國寶級的珍貴文物被戰爭殃及,或是流失海外,或是化為灰燼。
很多博物館從事者都曾感嘆,如果世界各大博物館都去掉中國文物的話,那麼還能撐得下去的估計沒幾個,比如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鮑爾博物館等,其中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裡,它珍藏了中國上萬件文物,其中可稱為國寶級別的就有幾十件,有件驚豔世界的隋朝漢白玉佛像,就被當做「鎮館之寶」陳列在樓梯間處,任何正在上下樓的人眼球都會被它吸引。
這些文物的流失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戰爭期間被侵略者掠奪;二是文物販子利慾薰心走私。馬未都在某檔子節目談到了這一點,他頗為痛心疾首,隨後話鋒一轉,又表示出了一些欣慰,他告訴觀眾,我國文物保護意識已經在逐步提升,國家包括民眾都在有意識追回文物,國家通過談判交流,索回在戰爭期間被掠走的寶貝,而民眾則通過海外競拍的方式,將許多被倒賣到海外的國內珍寶拍回,讓我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
在共同努力之下,其成效也顯而易見,已經有大量的文物得以重回祖國懷抱,但很多通過盜賣手段遺失在海外的寶貝,就很難再通過拍賣和交涉要回,畢竟人家從口袋掏了錢買回家珍藏的,願意還過來那是「情分」,不願意還我們也沒轍。馬未都舉了個例子,1976年的時候,龍華寺出土了一尊東魏時期的蟬冠菩薩像,由於年代比較久遠,菩薩像在土裡就已經斷成了三節,文物修復人員沒日沒夜的幹,才把菩薩像修復得恢復原樣。
就是這麼一尊耗費了無數人心血的珍寶,卻在20多年後被人偷運到了英國市場,在這個流通渠道下,1995年時,日本的美秀博物館將菩薩像高價買走。由於這件寶貝是美秀博物館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所以我國沒辦法直接索要回來,但就此罷手也讓人不甘心,幸虧當時菩薩像出土時保存有它的影像資料。於是經過漫長的6年談判,雙方終於了一致,美秀博物館同意將菩薩像無償歸還,但還附帶了兩個條件。
一是歸還期限要延長到十年後,二是每隔五年菩薩像又得運回日本展出,馬未都表示,這兩個條件已經算是比較人道的了,否則人家一口咬定這是他們正規購買的東西,哪怕我國有證據也沒辦法多說什麼,畢竟他們可以抵賴說,只是兩件東西長得比較像,我國誤認為這是那尊菩薩像了。而美秀博物館最終肯歸還寶貝,這裡面無非也有兩點原因。
其一,我國發展勢頭越來越迅猛,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國家都得賣我們一個面子;其二,我國回收海外流失的文物決心不可撼動,若想通過抵賴犯渾私吞我國文物,那可得掂量掂量會有什麼下場。馬未都最後感嘆,希望總有一天能看到,所有流失海外的文物全部回歸,這一天他盼望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