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入伏!北京人的伏天,從一盤餃子開始……

2021-02-16 北京早知道

我國歷來有俗語:「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北京人一聽見「伏天」倆字,從靈魂深處就能發出「好熱——」的吶喊。

這兩天,在豔陽的炙烤下,即將到來的三伏天,似乎也威力漸顯了。

不過,對於身在北京的人來說,2020年的入伏體驗可以算得上是這幾年裡最舒適的了。

2020年7月16日,北京入伏。

7月16日至7月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末伏。今年三伏長達40天。

可是,一看天氣預報,就發現入伏的這周不算很熱。一連串的雷陣雨,把最高溫度壓制在30度左右,晚上更能享受涼風習習的待遇。

下了班,北京人又能一邊扇著扇子坐在門前乘涼,談天說地、燒烤啤酒啦!

那麼,今年三伏的日期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其實,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

簡單來說,人們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幹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幹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俗話說得好,「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北京人充分展現了作為北方派系中流砥柱的氣質:甭管遇上什麼日子,先來頓餃子。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稱「嬌耳」。

在近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餃子也衍生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別稱,如三國時期的「月牙餛飩」,唐代的「湯中牢丸」,宋代的「角兒」,明末的「粉角」等等。

到了元代,餃子開始走向世界。餃子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隨著蒙元鐵蹄踏遍歐亞大陸,餃子也在朝鮮、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之類的地方落地生根。

同樣,餃子在北京頗有歷史,清朝稱為「扁食」「角食」,而老北京滿、蒙旗人稱「煮餑餑」。

《燕京歲時記》曾有記載:「每屆初一,無論貧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謂雲煮餑餑。」

平心而論,在缺乏食慾的炎炎夏日,餃子確實是相當不錯的選擇。肉類、蔬菜被勁道的麵皮包裹在一起,營養均衡,又不油膩。

再沾上點米醋,或者來點自家炸出來的辣椒油,更是讓人一想起來就忍不住吞口水,真應了那句話:「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

北京人常吃的餃子也是種類豐富,胡蘿蔔、白菜、芹菜、韭菜、薺菜等時令蔬菜與牛肉、羊肉、豬肉隨機搭配,樣樣好吃。

還有餡料精緻更上一層的蝦仁三鮮餡餃子,味道清爽宜人的素三鮮餡餃子,都是北京人的拿手絕活。

作為一國之首都,北京也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好吃餃子。在入伏的這一天,身在北京的每個人都能在餃子裡找到熟悉的家鄉味道。

無論是東北的老邊餃子、山東的燙麵餃子,還是陝西的酸湯餃子、四川的鐘水餃,或是廣東的蝦餃、蘇州的狀元餃,還有我國沿海常見的鮁魚餃子,都在北京餃子屆佔了一席之地。

如今的年輕人,更是把「吃餃子」的光榮傳統,發揮到了傳入中國的每個西方節日頭上,還發明了一串順口溜——

聖誕不端餃子碗,生下耶穌沒人管。萬聖不把餃子包,掉進油鍋沒人撈。感恩節,好小子,感謝爹娘包餃子。

獨立日裡不吃餃,來年春天被狗咬。情人節裡吃餃子,娶個老婆賽西施。復活節,燒紙錢,不吃餃子窮一年。

雖說這更多是對北方傳統風俗的一種調侃,但是,打開如今年輕人的冰箱,肯定能在冷凍室裡找到「嗷嗷待煮」的速食水餃。

儘管「網紅」二字已經先後玩壞了月餅和粽子,什麼冰淇淋月餅、星巴克月餅、珍珠奶茶粽、巧克力髒髒粽,欺騙了不少人脆弱的心靈。

但是,國人還保留著最後一塊味蕾的淨土——餃子。

餡料奇怪、長相殊異的餃子尚未刷屏,而各種打著「網紅」招牌的餃子至少也很尊重餃子屆的原教旨主義,認真拌餡、認真擀皮。

雖說餃子皮隔三差五就染個新顏色,不過,拿蔬果汁和面,吃起來至少沒那麼違和。

然而,不是世界上的每一種餃子,都能讓人下筷子的。

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不同歷史時期「移居」國外的餃子們,結合了外國人的不同飲食習慣,開花結果,最終走上了完全超越北京人想像力的道路。

特別是義大利、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餃子已經成了重要的傳統食物之一。

放眼全球,就會發現很多讓正宗中國餃子愛好者感到匪夷所思的「異端餃子」。

按照時下流行的定義陣營九宮格來看,結果可能是這樣的——

在外國餃子當中,也有風格比較小清新的流派。

比如越南餃子,長得跟春卷似的,看得出來,是根據當地常見食材進行了調整,把麵皮換成了米皮。

尼泊爾的餃子呈樹葉形狀,也與廣東一些早茶餐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尼泊爾人用的蘸料很有趣,有甜味、辣味、瑪薩拉味和咖喱味等很多種。

相比之下,義大利餃子的形狀就奔放多了,填料也變成了山羊奶酪、南瓜泥、甜菜,再搭配上蘑菇汁、奶油汁、洋蔥、檸檬皮、肉豆蔻……

已經有一種「餃子皮包一切」的氣質了。

戰鬥民族斯拉夫人則進一步拓寬了餃子皮能裝的範圍。除了歐洲國家常見的雞肉、魚肉、土豆等餡料,他們把水果也塞進了餃子裡。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蘭人過聖誕還真要吃餃子。他們會吃一種包著土豆泥、乾酪或泡菜的餃子,餃子上會澆上融化的黃油或是炒洋蔥等澆頭。

日本人相當喜歡吃餃子。雖然直到二戰之後,餃子才開始流行起來,但是,時至今日他們吃餃子的頻率還要高於中國。

大概是因為餡料已經被歐洲國家玩壞了,日本人開始在包裹餃子餡的食材上動腦筋。於是,雞翅餃子就出現了。

面對這形形色色、怪模怪樣的餃子,不少食客都是一臉困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餃子的地位之所以如此不可動搖,是因為它的象徵意義太濃厚了。它不僅能夠帶來飲食的享受,也與家人、與團圓緊密相關。

無論吃過多少「網紅」店、煮過多少種口味的速食水餃,在每個北京人心裡,最好吃的餃子永遠都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包出來的那頓餃子。

餃子,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家裡來了客人,可以吃一頓餃子;遇上了特別的節氣,可以吃一頓餃子;就算只是一天當中諸事順遂、心情愉悅,也可以吃一頓餃子慶祝一下。

每次咬開一個餃子,想起「更歲交子」這句話,想起餃子裡包含著生活圓滿的意義,心裡也會變得暖起來。

小小的餃子中,包進了家人的期待與祝福,包進了溫暖的親情,包進了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這一切,都寄託於最熟悉的餡料,寄託於鍋裡煮沸的餃子湯。

北京人滿腔的情緒與感懷,最後都會歸結為兩個字:「好吃!」

今天,您打算吃什麼餡的餃子?

相關焦點

  • 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入伏你吃餃子了嗎?這裡免費
    7月16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天你吃餃子了嗎?涪陵藺市鎮的美心紅酒小鎮中,陣陣飄來的餃子香氣吸引了遊客們的注意。「我們請大家免費吃餃子啦!」,就業扶貧車間的師傅們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請遊客們品嘗。
  • 今日末伏,2020年伏天時間,三伏的計算方法以及養生要素
    今天(2020.8.15)是末伏第一天,這幾天,北京在一場大暴雨過後,空氣溼度增加,悶熱難耐。立秋並沒有帶來涼爽的天氣。北京在溼熱中迎來了末伏。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每年的三伏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2020年三伏天還有10天就將過去,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快要熬出頭了。我們來看看2020年三伏的時間表。
  • 2019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從哪天開始算?關於三伏天入伏的古詩大全
    關於三伏天入伏的詩句賞析:1.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出處: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釋義:初夏了,天氣總算還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嘗因驕陽的淫威而枯萎。2.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 周四「入伏」!梅雨+伏天,金華本周天氣是這樣的……
    >明天起副高減弱南退梅雨帶又會南壓我市將處在梅雨帶邊緣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其中明天多雲到陰,有時有陣雨或雷雨後天陰到多雲,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周四(16日)就要入伏瞭然而尚未出梅入伏入伏意思是進入三伏天。
  • 2020年的三伏天從哪天開始?農村「夏至三庚」是怎麼計算伏天的?
    摘要:2020年的三伏天從哪天開始?農村「夏至三庚」的算法是怎麼計算伏天的?農村老話常說,「冬有三九,夏有三伏」,這伏天就是夏天最有標誌的天氣了,而「伏」最淺顯的理解就是「趴著不動」,伏天在家不動就是最佳的過夏天的方式。
  • 32.7 ℃高調入伏!鞍山今年伏天「超長待機」
    最高氣溫32.7℃,16日,我市正式入伏,今年入伏很高調,第一天的氣溫就達到了近幾天的最高值。我市今年三伏天將長達40天,入伏也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來了,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16日,我市天氣晴好,最高氣溫達到了32.7 ℃,很多市民外出都感覺非常熱,入伏的第一天,讓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伏天的威力。2019年我市7月12日入伏,鞍山地區最高氣溫市區為30.3℃,今年入伏第一天的氣溫要比去年高。我市今年三伏天為40天,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為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10天。
  • 三伏天入伏第一天朋友圈發什麼好?吐槽天氣超熱的搞笑幽默說說
    今日入伏的第一天,天空撥雲見日,陽光似乎是特意上線來應景滴呀,不過~別以為出太陽就沒雨了,要知道這個季節,變天翻臉往往是分分鐘都在上演的事情哦  依舊下雨天,溼漉漉的空氣,好舒服。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據說今年是加長伏天——40天。  入伏第一天,從昨天麻麻就囑咐我不準吃涼的,喝溫水。保護身體,共勉之。
  • 小暑後迎三伏,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最熱?看完有數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因為每年入伏的時間都不固定,三伏天的天數也不固定,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入伏?最熱的時候又是什麼時候,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今年什麼時候最熱呢?我們先來看一下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在農村有「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說法,意思是從夏至節氣算起,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
  • 今天入伏時間幾點幾分 2020今年7月16日是幾點入伏介紹
    今天入伏時間幾點幾分>>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 夏至馬上到,古人講「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2020年三伏天的時間一共有40天,從7月16日開始至8月26。從初伏開始歷經中伏一直到末伏,其中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可以說除了三九天之外,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正常情況下夏至到了,距離三伏天也就不遠了,2020年夏至在6月21日到來,如果按照農曆來看應該是五月初一。
  • 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根據天氣炎熱的程度,人們又把伏天分成「三伏」,分別是頭伏、二伏、和三伏,從夏至開始後人們開始數庚日,庚日是我國古時候記載時間的一種排列順序,共分為天幹和地支兩種計數方式,庚日就是天幹中的一個數字,天幹共有十個數字,每個庚日之間是十天,所以從第三個庚日開始,第一個十天被稱為是頭伏,第二個十天被稱為是二伏,到了立秋的節氣之後,人們從立秋開始數第一個庚日後的十天被稱為三伏
  • 「三伏天」來了,入伏第一天是晴天,那往後是晴天多還是雨天多呢?
    進入伏天意味著「三伏天」的第一天。歷年來進入伏天的時間是大概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今年的三伏天和去年的三伏天一樣,持續40天的時間,時間相對較長。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時間如下: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 7月16日入伏,今年伏天40天,會很熱嗎?
    初伏:2020年7月16日~25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8月14日末伏:2020年8月15日~24日三伏天通常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此時陽光接近直射。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一年四季,陰陽交替,此消彼長,從夏至開始,晝開始變短夜開始變長,熱的中間潛伏著寒冷的因素,當初起名「伏」是很科學的。按照傳統的推算方法,伏天以「庚日」為界,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止為「三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 2020入伏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入伏和出伏開始和結束時間表get
    小暑馬上就要來臨了,它意味著夏季炎熱的開始,而小暑到來後的不久,就要進入三伏天的初伏了。很多盆友都知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但卻不知道真正入伏是什麼時候。那麼,2020入伏是哪一天呢?入伏防暑小知識有哪些?三伏天應該怎麼養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真實含義!2020三伏時間表
    在我國北方有這樣的諺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據史料記載, 這一習俗從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其實這樣吃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一、 頭伏吃餃子餃子在中國出現的歷史時間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 入伏第一天,除了餃子最該吃這些!
    剛進入初伏,有些人因為不能適應天氣的炎熱、溼度而導致中暑,那麼初伏我們注意應該吃些什麼呢?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北方也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在過去,入伏之時恰逢麥收,家家糧食都很富餘,人們就會趁著這個時候享享口福,又因餃子形狀像元寶,而元寶藏福,「伏」又與「福」同音,所以頭伏吃餃子人們也是想要討個好彩頭。
  • 2020入伏時間幾月幾號、入伏是哪天 什麼時候結束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快「入伏」啦!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常用一些簡要的詞語表示冷、暖、幹、溼等氣象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不足,如「三伏」「三九」等。
  • 入伏後,必喝4種湯,太好喝,養顏通便排溼氣
    入伏後,必喝4種湯,太好喝,養顏通便排溼氣 2020年伏天從7月12日開始了,今年的伏天比較長,共計40天,一直到8月20日才結束。進入伏天以後,桑拿天會經常出現,氣溫越來越高,熱浪一波接一波的襲來。天氣熱的時候,很多人的胃口不好,就要注意飲食的改善,保證身體的健康。
  • 明日入伏,這「福袋」別忘了給家人吃,鮮香營養,順利度過三伏天
    明日入伏天,這「福袋」別忘了給家人吃,又鮮又營養,順利度過三伏天。明天就入伏了,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長達40天,在這40天的高溫潮溼氣溫下,我們日常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在北方地區的習俗中都也有在頭伏吃餃子、二伏吃麵條、三伏吃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因為三伏天中容易出汗,吃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寒氣,對身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好處。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季節,在最熱的夏季中,伏天又是最熱的時候。伏天在農業曆法又是怎樣的來確定的呢?這是我國古代人的智慧的結晶,是依據農曆曆法來確定的。農曆曆法是古人依據月球繞著地球轉動,產生的一些客觀規律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