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瀕臨破產,秀才路過時幫忙題了一副對聯,結果客似雲來

2020-12-16 舊史心說

對聯自古以來就非常受人歡迎,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看到對聯,很少會見到人拿對聯來消遣。但是在古代卻與現代不同,古人們沒有現在的網際網路,也沒有很多供自己打發時間的遊樂設施。古人們只能遊山玩水,看到美麗的風景,時不時來一句五言絕句或者七言律詩,而在茶餘飯後常常會聚在一起討論對聯。一副好的對聯不僅僅可以體現出自己才識淵博,還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就像乾隆和朱元璋就非常熱愛對對聯,在他們手下的大臣很多都是因為對聯而提拔上來的。

對聯不僅僅能夠讓人升官加爵,還能讓生意興隆。一副好的對聯,可以讓茶館從冷清變得客似雲來。一說到酒館,想必大家都會想到一副非常著名的酒館對聯。據傳在江南有一個快要倒閉的酒館,有一天,一位書生路過此地,給老闆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東不管,西不管,酒館」,下聯:「樂也罷,憂也罷,喝罷」。可沒想到就是這一副對聯,讓這個酒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其實在古代也有類似的一個故事,有一對老夫妻在山腳下開了一個茶館,這個茶館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只要進城就一定會經過此地。路過的行人舟車勞頓,常常會在這裡小喝一杯。有一天一位秀才進京趕考,非常口渴,遇到此地想要喝一口茶。但是奈何秀才沒有錢,但是茶館的老闆很健談。他告訴秀才,最近的生意並不是很紅火,經常有人會賒帳,生意越做越虧,如果能夠幫助茶館招到更多的客人,就不收色彩的茶水錢。

秀才聽到老闆的要求,於是便拿出筆和墨,寫上了一副對聯:「問賒二字子醜寅,現錢光顧午未申」。這副對聯乍一看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仔細一看卻別有洞天。 其實上聯和下聯都缺了一個字,「子醜寅」中缺了一個「卯」,諧音就是「沒」。而下聯「午未申」中缺了「酉」,意思就是有閒錢的人快進來喝茶。

而這副對聯就是非常經典的一語雙關聯,看到這副對聯後,果然很多人來茶館喝茶的時候就不再賒帳了,生意也越來越興旺了。

相關焦點

  • 貪官門外一副對聯,上聯:愛民如子;秀才加了幾字,令他慚愧不已
    貪官門外一副對聯,上聯:愛民如子;秀才加了幾字,令他慚愧不已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漢字文化,還是詩詞文化,或者是對聯文化,都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其中的對聯文化,是古代文人墨客們最為追捧的文化之一。古代文人們閒暇之餘,三五人聚集在一起,吟詩作對,好不愜意。別看,對聯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不過其精短簡練的字句之間,富含深意。對聯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最簡單的拆字對聯。就是將一個字的偏旁部首拆開,組合成為的一副對聯。小編這裡呢,有一個拆字對聯:此木為柴山山出。「此木」上下組合之後,不就是一個「柴」字嗎?
  • 古今茶對聯鑑賞
    相傳,成都附近的一個地方,有家茶館兼酒鋪子,老闆沒有文化,鋪子簡陋,生意自然蕭條。後讓賢給兒子經營。青年人腦子靈光,請了位秀才寫了幅對聯一貼,生意居然從此興隆起來。聯文是「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碗酒來。」
  • 對聯中的數學
    初來乍到,當地幾個秀才在宴會上想以對聯將潘官一軍:「千山千水千秀才。」潘官出語不凡:「一泰一岱一聖人。」下聯以「一」對上聯「千」,大有以少勝多之妙。 11.題保溫瓶巧聯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膽敢入十方百姓千家萬戶門。【賞析】全聯抓住保溫瓶的兩個顯著特點來寫。上聯突出保溫瓶能貯水的特點,從水瓶容水加以發揮,擴大誇張,以「二泉」、「三江」說明它的美好,以「四海」、「五湖」說明它的廣闊,按自然數的順序連用「一、二、三、四、五」,依次遞增,有情有趣,渾然天成。
  • 豬年與對聯
    帝都金陵,於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帝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詢知為醃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帝為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投筆徑出,校尉等一擁而去。嗣帝復出,不見懸掛,因問故,云:「知是御書,高懸中堂,燃香祝聖,為獻歲之瑞。」帝大喜,賚銀三十兩,俾遷業焉。
  • 寡婦徵婚出上聯「二人土上坐」,秀才妙對下聯,成為一副妙對
    可是想要對出一副好對子,也絕非易事。對聯雖然有固定的語法可尋,可是如果只流於形式上的辭藻堆砌,而忽略了對聯本身的意境和內涵,就如同買櫝還珠,食之無味了。一副好的對聯,不僅僅要求對仗、平仄都符合規律,在意境上也要言之有物,使人讀後能感悟出什麼道理,或者能聯想到一些事情,這樣的對聯才是有意義的。
  • 經典對聯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人大驚,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語,讓兒子只管貼出去。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儘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 初中語文仿句聯句知識點:對聯題
    此外,在學習名著的要求中,也要求了解名著所涉及的文化常識,其中就包括對對聯的了解,不僅要求閱讀對聯,還要求能夠模仿擬寫。受高考題的影響,中考題中也出現了對聯考題,尤其是近兩年來,對聯考題普遍在中考題中出現。如2011年,就有數十套中考語文試卷出現了對聯考題。這種對聯考題難不難呢,應該如何有效而快速地應對呢,這些都是我們即將參加中考的廣大考生非常關心的。
  • 春節上香,看到一副妙趣橫生的八仙合體字對聯
    一副妙趣橫生的八仙合體字對聯陳能雄/文大年初一,天氣晴朗,和煦如春,我前往泰順仕陽鎮的仙翁尖遊玩。此山高插入雲,從下往上看,有如一個巨大的綠色屏風矗立於天地之間。仰望峰尖,看到一條橋梁橫跨於山谷之間。倚欄俯瞰,見來時的山路九曲連環,恰似青山的腰帶,梯田排列有序地從山腳疊加至山腰,山下的民屋錯落有致,與周圍的風景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廟宇中燒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煙氣嫋嫋,香火旺盛。此處是洞天福地,山秀、廟靈、橋奇!很多香客都在燒香許願、虔誠禮拜。我在亭臺上遊覽,看到大門前有一副奇異的對聯。
  • 呂家姑娘結婚,秀才送絕妙對聯:下口大過上口
    清朝有一位秀才,多次參加科考也不中,只能在在村裡當了私塾教師。但他天性剛直,對一些歪風邪氣總是看不順眼,手裡雖沒權沒錢,但他會寫對聯,常常用對聯當武器,諷刺那些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這件事轟動鄉裡,秀才自然也知道,他痛恨兩家的為人,就想用對聯羞辱他們一番。於是在婚禮當天,秀才主動送上一幅婚慶對聯。上聯是「呂府姑娘,下口大過上口」,而下聯是「徐家公子,邪人多過正人。」乍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但這副對聯是一副拆字聯,呂字可不就是下面的口大上面的口下嗎。
  • 官員門口掛一對聯,窮秀才看後惱羞成怒的加了一筆,讓其吐血!
    官員門口掛一對聯,窮秀才看後惱羞成怒的加了一筆,讓其吐血 !在古代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文人雅士以對對聯來當消遣娛樂的活動,一般都是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寫對聯相互切磋文採。留心觀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朋友就會發現,在這一部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對對子來考驗對方的文採,不僅如此乾隆還經常和紀曉嵐與和珅一起對對聯來消遣娛樂,其中有一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乾隆在遊玩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才女,兩人且因對子產生了愛慕之情。當然今天我要說的故事和乾隆、紀曉嵐、和珅都沒有關係,而和對聯有關。
  • 收藏一副對聯 感悟特殊之美
    收藏一副對聯 感悟特殊之美 2016-07
  • 在茶館裡的那些陳年往事!
    當書說到一半,往往還有茶夥計端上五香豆腐乾,茶葉蛋等小吃供聽客們選用。這種兼營書場生涯的老虎灶茶室,年輕時曾經去過幾次,對於那裡古老樸素的環境氛圍,至今記憶猶新。茶樓茶館的作用,不單在於品名喝茶,口渴了在家裡沏一壺茶,同樣可以解渴。上茶館的妙處,意在朋友去談海闊天空聽社會新聞、小道消息,客商們往往還在這裡談生意,做買賣。
  • 50幅帶故事的對聯欣賞,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
    遂題一上聯並吩咐女僕拿出去交給蘇東坡。32、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流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33、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
  • 紅白喜事一起辦,白紙描上紅邊兒,秀才這幅對聯寫的實在是太妙了
    紅白喜事一起辦,白紙描上紅邊兒,秀才這幅對聯寫的實在是太妙了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代的智慧人們創造出了非常多經典的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一種,並且一直被沿用至今。
  • 火葬場門上的一句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也太經典了
    從華夏之子到炎黃子孫流傳下來的文化中糟粕與精華是並存的,而我們要尋找優秀的文化來豐富我們的人生。而對聯從古至今都深受人們喜愛。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每年我們過年貼的對聯就有一段這樣的傳說:人們因為大禹治水有功,特地給他修建了一座大禹廟,在當時大禹廟中香火十分旺盛,祭拜的人也非常的多,有天兩個秀才到這喝酒聊天,喝到非常高興的時候便在廟裡四處閒逛了起來。彎彎繞繞中來到了一個人跡罕見的地方,這兩人突然發現廟裡只要有門的地方都有一副對聯,但卻唯獨這個地方沒有,兩個人感到非常的奇怪。有一個人就提議說,不然我們作一副對聯?
  • 最有趣的10則對聯:二人土上坐,一月日邊明
    有個窮秀才,因無錢送禮,年年落榜。見了這副對聯,計上心頭。第二天一大早,進士的門前圍滿了一大堆看熱鬧的百姓,無不拍手叫絕。進士老爺打開大門一看,立馬昏倒在臺階上。原來對聯被秀才改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 貢院對聯品析:古代高考如何寫對聯?
    再說得明確點,即是:如果一副對聯,光是兩句大白話,做不到「雅」,那不能叫對聯,只能叫標語。如果一副對聯,沒有就事就題,放之四海而皆可,那不能叫「切」,也不是好對聯。好的對聯,要達到這兩個標準。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御題。當然,有可能是翰林院的「兩腳書櫥」們捉的筆,但挺符合皇帝口氣的。知人則哲,出自《尚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觀國之光,出自《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以典籍對典籍,堪為雅切。
  • 杭州一茶館門前,抄寫蘇軾兩句詩作為對聯,頓顯高雅
    便如茶館這般富有雅趣的場所,多半會貼上一幅對聯,以贈其韻味。在清朝時期,杭州西湖邊上,有一家茶館,抄來蘇軾兩句詩,茶館頓顯高雅。故而,西湖之畔,也成了茶館的聚集地,競爭尤為激烈,想要從眾多茶館脫穎而出,的確需要費一番功夫。飲茶作為七雅之一,自然需要將「雅」這方面做足功夫,因此,清末時期,杭州西湖之畔,一家名為「藕香居」的茶館,便以擬了一幅絕佳對聯。
  • 縣令老來得子寫對聯慶祝,秀才看後哈哈大笑:你命不久矣
    而各朝各代的皇帝也是用盡了各樣的手段來保全自己的位置。最著名的莫過於秦始皇公元前213年「焚詩書,坑術士」,包括古時候很多皇帝親奸臣而疏能臣。只因為奸臣更聽話一些,不會反駁他的意見。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統治,確保自己的地位更加的穩固。
  • 為你解密一副「涉世良方」和一副「自修要旨」對聯的出處與寓意
    為你解密一副「涉世良方」和一副「自修要旨」對聯的出處與寓意吳斌楹聯學的開山鼻祖梁章鉅,曾經介紹與分析過兩副對聯,它們是:欲知世味須嘗膽;不識人情只看花。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五歲時考中秀才。乾隆五十九年(1794),二十歲時考中舉人。嘉慶七年(1802),二十八歲時考中進士,獲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禮部主事,軍機章京,禮部員外郎,荊州知府,江蘇按察使,江蘇布政使,甘肅布政使,廣西巡撫兼署學政,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等職務。也就是說,梁章鉅是從七品芝麻官做起,直至巡撫、總督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