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把秦嶺天然林持續保護好

2020-12-12 澎湃新聞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並作出重要指示,為更好地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特別是「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的囑託,讓我們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秦嶺是中國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天然林是秦嶺森林的主體,佔秦嶺森林面積80%以上,是秦嶺的特色。保護秦嶺,首先要保護好秦嶺天然林資源。把秦嶺天然林持續保護好,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是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的重中之重,對於推進天然林保護事業、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具有特別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陝西淳化森林管護區一角

深刻認識秦嶺生態區位的極端重要性

秦嶺生態重要性無與倫比。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陝西時曾指出:「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這樣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時再次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秦嶺生態安全事關國運興衰。《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秦嶺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嶺的生態保護不僅關係其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全國生態環境大局。廣義的秦嶺橫貫我國中部,覆蓋範圍遼闊,東西長1600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到二三百公裡,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裡,布展於甘肅、四川、重慶、湖北、陝西、河南等省(市),涵蓋西北、西南、華中三大區域。秦嶺是中華脊梁。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是我國南北植物分界的主要地理標誌。秦嶺是我國17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之一,被譽為「天然基因庫」,是「獻給地球的禮物」。秦嶺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是漢江、嘉陵江、丹江、洛河、旬河等眾多河流的發源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秦嶺更是中國的森林「寶島」,森林覆蓋率60%以上,森林面積約3.5億畝,佔全國森林總面積的10%。秦嶺現有陸生野生動物587種,其中含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63種,包括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金雕、雲豹等;有種子植物3800多種,其中含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8種,秦嶺冷杉、大果青杄等珍稀樹種分布於此,被譽為「秦嶺雙驕」的紅豆杉、珙桐在這裡枝繁葉茂、繁衍生息。

秦嶺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三千裡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秦嶺攜長江黃河、統南方北方,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秦嶺蘊育周秦漢唐,隆興國運安康,承升千年帝都長安與洛陽,歷史燦爛輝煌。秦嶺在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詩歌文化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深厚的印記,佛教、道教、基督教都因秦嶺廣為流傳。巍巍秦嶺,矗立在中國心臟地帶,貫通中國東西南北,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生態和人文的發展與變遷,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和對外交往史上都有其鮮明的特色。

秦嶺生態研究價值極高。秦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豐富,具有複雜多樣的植被類型。秦嶺南坡以落葉闊葉林和常綠混交林為基帶,自下而上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它們給南坡造就了亞熱帶森林植被景觀;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四種氣候,受海拔、氣候、土壤等綜合因素影響,植被景觀呈明顯的垂直分布,有落葉櫟林帶、樺木林帶、針葉林帶和高山灌叢草甸帶,構成了典型的暖溫帶山地森林植被景觀。秦嶺是動物地理中古北界和東洋界兩大區系交往過渡地帶。生物多樣性十分明顯,獨具一格。秦嶺森林演替方向和進程保存完好,是生態學、植物學、土壤學、昆蟲學、動物學和自然地理學等多學科進行科學研究和開展教學實習的理想基地,也是進行自然科學知識普及、自然資源與自然生態保護教育,提高人類自然與生態保護意識的最佳課堂。

秦嶺風光優美旅遊資源尤為豐富。以蒼山奇峰為景觀骨架,以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珍稀野生動物為景觀主體,森林、山峰、巖崖、草甸、瀑布、溪澗、野生動植物景觀獨具特色,野趣濃鬱,顏值超高。由東向西分布著華山、驪山、終南山、太白山等聞名中外的名山大嶽,還有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等,加上為數眾多的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使秦嶺成為世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太白山林間便道

科學總結秦嶺天然林保護成效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及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啟動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這是我國林業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起點。2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擴大保護範圍,提高保護標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實行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生態為本方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央投資已達4700多億元,讓森林休養生息。開展天然林保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和示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果。

秦嶺林區就是我國天保工程最早試點區域之一。從1998年起,在秦嶺林區通過停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落實森林管護責任制、不斷加大公益林建設和中幼林撫育力度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促進植被恢復,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使秦嶺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系統全面、系統恢復和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有關省區黨委和政府對實施天保工程高度重視,指導有力,支持到位,紛紛建立天然林保護機構隊伍,配套經費,落實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省」機制,妥善安置林業富餘職工,使天保工程穩步發展。

陝西秦嶺是大秦嶺的生態核心所在,天保工程實施20餘年,中央財政投入103億元,相當於該區域其他林草投資的總和,以天然林為主的森林資源得到全面保護,實現了生態環境的根本性好轉。累計完成人工造林319.52萬畝、封山育林655.09萬畝、飛播造林1053.22萬畝、森林撫育645.75萬畝,使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9.65%,森林蓄積量達2.7億立方米。綠水源自青山,青山源自森林。據統計,2014-2019年5年間,以秦嶺為源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提供258億立方米的優質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緩解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供水問題,受益人口近6000萬。

天保工程在助力秦嶺生態脫貧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天保工程既「保林」還「保人」,既是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仍以陝西秦嶺為例,陝西秦嶺有102個國有林場、1634個管護站,約4萬多林業職工和護林員奮戰在天然林管護巡護一線。通過天然林公益林建設、森林管護、多種經營等渠道,安置了大量國有林業局(場)職工,從而保障了重點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讓林業職工和林農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同時,隨著天保工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保險補助政策的全面落實,實現了林區職工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助、失有所補。

秦嶺天然林管護體系日臻完善。在陝西,天然國有林管護形成了局、場、管護站三級管護體系,天然集體林管護形成了縣、鄉、村、組四級管護體系,並組成了專業巡護隊-巡護人員-哨卡-檢查站「點、線、面」相結合的管護網絡,確保天然林「山有人看、林有人護、火有人管、責有人擔」。工程區大力推動天保信息化,研發或引進天保工程APP管理雲平臺、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檔案系統與智能林雲系統等,持續推進天然林管護手段升級。

天然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秦嶺四寶」的種群和棲息地面積隨著天保工程的有效推進實現「雙增長」。秦嶺被稱為「世界大熊貓保護旗幟地」,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由「三調」的273隻增至345隻,野外遇見率、數量增幅和密度均居全國之首,棲息地面積達540多萬畝,且多次發現有自然界「兵馬俑」之稱的棕色大熊貓。朱䴉種群由1981年的7隻發展到目前的全球4000餘只,棲息地面積已擴大到2100多萬畝,被國際保護組織譽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範」。羚牛、金絲猴種群已分別達4000餘只、5000餘只。

特別值得記載的是1936年2月制定的《秦嶺天然林之育護及沿黃沿渭灘地林之培植》,是我國第一部具有現代科學意義的天然林保護規劃。2007年以來,陝西省實施《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成為秦嶺生態的「金鐘罩」。

地處大秦嶺區域的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甘肅等省市,實施天保工程都有20多年的歷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湖北省神農架林區20世紀70年代因大肆砍伐天然林森林覆蓋率下降到11.6%,1999年納入國家天保工程,近萬名伐木人轉為種樹人,目前林區森林覆蓋率達91.1%,保護區內高達96%以上。神農架金絲猴從1990年前的500餘只增加到了目前的1471隻,棲息地面積也從210平方公裡增至354平方公裡。投入1億多元建設的森林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和衛星遙感監督平臺,實現了「天上有衛星、空中有飛機、山頭有監控、林內有監測、巡護有隊伍」的全領域、全天候、立體式監管,擁有「天網、地網、林網、人網」,林區連續39年無較大森林火災和重大病蟲害,天然林資源得到科學保護。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位於秦嶺山脈的西端,是兼有我國南北氣候特點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區。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完成天保工程總投資33.3億元,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的雙增長,為改善隴東南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技術參數測算,全局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總價值達335億元。

太白山十景之太白積雪

切實提高秦嶺天然林保護水平

黨中央、國務院對天然林保護事業高度重視,2019年7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制度方案》指出:天然林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中一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任務,是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受益的事業,是一項長期任務,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天然林保護擺到突出位置。「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大幅度提高秦嶺天然林保護修復水平,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一是堅決把《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方案》落實落細。《制度方案》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產物,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的最新部署。秦嶺林區具有特殊重要性,要優先劃入全國天然林保護重點區域,列入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中長期規劃,在中央財政和預算投資中予以傾斜,確保「十四五」期間秦嶺天然林保護投入穩中有升,共同努力將秦嶺建成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示範樣板。秦嶺林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天然林保護,強化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加快制定本區域貫徹落實《制度方案》的實施意見和專項規劃,細化保護目標、任務,研究制定本區域天然林保護法規、規章,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天然林資源,特別是要以建立天然林保護修復責任追究制為重點,落實天然林保護修復監管制度。

二是紮實加強天然林管護能力建設。全國天然林保護正從周期性、區域性的工程措施轉向長期性、全面性的公益事業,為秦嶺提高天然林保護水平帶來了歷史性機遇。要進一步加強秦嶺天然林保護機構隊伍建設,建立專項培訓制度,擴大生態護林員隊伍。加大天然林保護修復基本建設力度,統籌安排,重點保障秦嶺林區道路、橋涵以及供電、供水、供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管護等專業設施與裝備建設。要應用刷臉閘機、無人機巡護以及電子圍欄、天眼工程、北鬥工程、5G互聯等現代化手段,將秦嶺現有天然林管護站點率先改建成信息化生態哨所。

三是嚴格執行天然林用途管制制度。必須深刻吸取秦嶺違建別墅問題的教訓,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天然林資源違法行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認真落實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讓森林休養生息。嚴禁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嚴格控制天然林地轉為其他用途,除國防建設、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特殊需要外,禁止佔用保護重點區域的天然林地。實行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並軌。積極探索重要生態區位集體和個人天然林收購、置換、租賃等制度,逐步提高秦嶺國有天然林比重。

四是堅持以提高天然林質量為核心。依靠科技支撐,實行天然林保護與修復並重,遵循天然林演替規律,優化天然林分結構,維護天然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秦嶺天然林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支持在秦嶺建立天然林保護修復研究機構,開設秦嶺天然林創新研究重大課題,加大力度在秦嶺開展天然林保護修復技術推廣應用。制定一批秦嶺天然林保護修復技術標準、規程,建立若干秦嶺天然林保護修復綜合效益監測骨幹站和基礎站,建立秦嶺天然林資料庫,廣泛開展以秦嶺為重點的天然林保護國際合作交流。

五是牢固樹立生態為民的宗旨。切實保障生態護林員待遇,保障林權權利人和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提高秦嶺林區集體和個人所有天然林停伐補助標準,應補盡補。允許在不破壞地表植被、不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前提下,在天然林地適度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林下經濟等產業,把秦嶺打造成金牌旅遊勝地和康養之都。要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天然林生態、社會、文化、經濟價值的認識,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林區。

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系列重要論述,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把天然林事業辦好,把秦嶺的事情辦好!求真務實,接續奮鬥,讓秦嶺的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的生態基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天然林保護辦公室)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原標題:《一定把秦嶺天然林持續保護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天然林保護,功德無量
    生態要保護,經濟要發展,如何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推動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經濟、社會、生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天保工程二十載建設之路做了實踐探索。   天然林 人類文明的綠色命脈   天然林又稱自然林,包括自然形成與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有原始林和次生林之分。原始林是未經開發利用、仍保持自然狀態的森林。
  • 天然林保護和生態修復刻不容緩
    天然林保護和生態修復刻不容緩 2012年03月23日01:3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江西省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
    天然林保護修復實行管護責任協議書制度,森林經營單位和其他林權權利人、經營主體按協議具體落實其經營管護區域內的天然林保護修復任務。  (四)實行天然林分級保護。對全省所有天然林實行全面保護,禁止毀林開墾、禁止改造為人工林以及其他破壞天然林生態環境的行為。
  • 保護秦嶺 | 秦嶺生態環境是關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位於秦嶺西安段的終南山,是山水秀美、緊臨並屏護西安古城的天然屏障。「幾十年來,我們沒有停止過對秦嶺的研究,對秦嶺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土地利用和動植物資源及水資源,我們都做過一定程度的調查研究。」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明明接受採訪時表示:「以秦嶺為界,在中國版圖上劃出一道東西向的橫線,作為南北大陸地理分界線。
  • 崇義天然林保護成典範
    崇義縣嚴格落實天然林保護政策,通過試驗性研究,應用近森林自然經營等技術,探索出一條符合南方集體林區發展的森林可持續路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構築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打下堅實基礎。
  • 臥龍首次拍攝到雪豹,秦嶺天然林超五千萬畝,承德發現恐龍足跡
    現在雪豹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動物,此次在四川臥龍拍攝到野生雪豹的身影,是國家大力保護最好的結果。秦嶺天然林面積超5000萬畝根據統計,目前,秦嶺天然林面積達5325萬畝,佔總面積的61%,森林覆蓋率達69.65%,森林蓄積量2.7億立方米。
  • 青海592萬公頃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保護
    青海省上北山森林公園景色「管護防」結合,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我們青海省上北山森林公園全身是樂都北山林場,成立於1956年。近年來,青海省各級林草部門圍繞國家公園省建設持續開展國土綠化,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草原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全省森林資源得到了全面恢復和發展。統計顯示,青海省592萬公頃天然林主要分布在黃河及其支流、長江、瀾滄江外流河河谷兩岸和柴達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種質基因庫。
  • 北京天津重慶部署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
    北京、天津、重慶三大直轄市近期相繼出臺實施天然林保護修複方案。三市加強對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的領導,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天然林保護修復重大決策部署作出示範。9月10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主持市委常委會,研究《北京市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方案》。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天然林保護修複製度,對於鞏固首都綠色生態屏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要落實好中央部署要求,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責任,建立具有首都特點的「林長制」。各相關區和單位要明確本區域天然林保護範圍、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實行分級保護制度。
  • 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的通知
    秦嶺西起甘肅臨洮,中貫陝西省南部,東抵河南魯山,東西長約1600公裡,南北寬約300公裡,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嶺陝西段東西長約500公裡,南北寬約150公裡,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西安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 森林植被不斷增加
    [摘要]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市不斷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實現了全面保護天然林的歷史性轉折。華商報汛(記者魏光敬)據西安市自然規劃局森林資源管理處消息,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市不斷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實現了全面保護天然林的歷史性轉折。西安市天保工程自2000年實施以來,全市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效能得到進一步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涵養水源能力增強,社會效益顯著,全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普遍增強。
  • 保護天然林 守護綠色夢!雨城區森林管護工作有序開展
    在雨城區115.8萬畝森林中,天然林是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年,是雨城區實施天保工程二期的最後一年。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雨城區天然林資源恢復性增長持續加快,森林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
  • 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全文)
    則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 中國天保工程20年:天然林保護,功德無​量
    要研究把天保工程範圍擴大到全國,爭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護起來。眼前會增加財政支出,也可能減少一點國內生產總值,但長遠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掀起了全面發展的新高潮,「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
  •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繼續實施山西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繼續實施山西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意見 晉政辦發〔2012〕5號 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根據國家林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繼續組織實施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通知
  • 廣東天然林面積逾3867萬畝 將編制保護修復規劃
    廣東陸河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錐群落 姬東 攝中新網汕尾6月12日電 題:廣東天然林面積逾3867萬畝 將編制保護修復規劃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廣東陸河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千年紅錐王」 姬東 攝「陸河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廣東最美天然林的代表之一。」汕尾市陸河縣委常委彭少軒稱,保護區內有天然紅錐林面積達8萬多畝,保存有中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保護完好、原生性強的紅錐群落,是全國珍貴的紅錐種質資源庫。
  • 納入國家第一批天然林保護工程 濟源成國內最大的獼猴棲息地
    而天然林,更是陸地上最典型、最多樣和最重要的生態系統。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抵禦自然災害、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不一而足,不可替代。  我國超過五成的天然林資源,分布於大江大河源頭和重要山脈核心地帶等重要地區,地位舉足輕重。  今年是我國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21周年,也是我省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的第20個年頭。天保工程,涉及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
  •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前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 陝西寶雞市秦嶺山區頻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
    這次發現金絲猴的寶雞市馬頭灘林業局管護林區位於寶雞市區南郊秦嶺之巔,是該市馬頭灘林區首次發現野生金絲猴。圖為金絲猴。 張文兵 攝據介紹,發現的這隻野生金絲猴活動敏捷,體格健壯,可愛大方,時不時接過林區工作人員手中的食物,任憑大家拍照攝影。
  • 長安區多措並舉保護秦嶺生態環境
    灃峪國有生態林場工作人員在秦嶺深山中巡林 記者 高樂 攝聯合執法組在集貿市場進行突擊檢查 記者 高樂 攝近日記者從長安區獲悉,該區緊盯「捕、銷、運、食」關鍵環節,堅決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實際行動保護秦嶺北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
  • 西安召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場會
    9月30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場會召開。 會上傳達了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主要精神;觀看了長安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宣傳片;會上安排部署了當前、下一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長安區介紹秦嶺保護工作主要做法。